刘若裳说:“这柠檬面的配方确实是我琢磨了好久才定下来的,里面还加了我自己的一些小心思,算是独家秘方吧。其实一开始也没想着要拿出来卖,就是自己在家做着吃,觉得味道不错,正好赶上美食节,就想着试试。”
李宜莱好奇地问:“那你这小心思是什么呀?快给我们讲讲。”
刘若裳神秘地笑了笑,说:“其实就是在煮面的水里加了一点柠檬汁,这样面条会吸收柠檬的清香,吃起来味道更特别。而且在调味的时候,我还加了一点点蜂蜜,让酸味和甜味的层次更丰富。”
沈程程听了,赞叹道:“怪不得很好吃,原来有这么细致的调配。”
李宜莱发现不远处有个身影很熟悉,仔细一看,竟然是刘若裳的妈妈。她拍了拍刘若裳的胳膊,说:“若裳,你看,那是不是你妈妈呀?”
刘若裳顺着李宜莱指的方向看去,笑着说:“还真是我妈。她今天也来美食节逛逛,顺便来给我和棠棠帮忙。”
刘若裳的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些新鲜的柠檬。她笑着对李宜莱和沈程程说:“你们俩也来啦!”
刘若棠从摊位后面冒了出来,笑嘻嘻地说:“姐,妈!刚刚我还去后面准备了好多柠檬片。”
刘若裳看着妹妹,疼爱地说:“棠棠。你可别累着了。”
刘若棠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说:姐,你做的柠檬面这么受欢迎,我也有功劳的。”
刘若裳的妈妈看着热闹的摊位,感慨地说:“若裳在美食上真做出了点成绩。是我限制了她,还以为她只会做那些没用的手工呢?之前我还把太多的坏情绪传染给她,是我错了。”
刘若裳挽着妈妈的胳膊,说:妈,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谁还没有伤心的时候呢。况且你把坏情绪带给我,也是因为我没有照顾好翊翊。换作是我。我也会埋怨的。”
沈程程看着她们母女俩,又说到了自责的点上。沈程程赶忙说:“阿姨,若裳这么有天赋。说不定以后若裳能成为咱们这的美食名人呢。”
刘若裳的妈妈笑着说:“若裳是我的骄傲!”
刘若裳的摊位又来了些客人,她们几人又忙活起来了。
这美食节上的热闹和欢乐,压根儿没能让李宜莱把学习的目标抛到脑后。
时间飞逝,李宜莱心里想着时间不早啦,得赶紧回家复习功课,便跟刘若裳和她妈妈、妹妹告别:“若裳,阿姨,棠棠,你们忙着,我回家复习功课咯。”
刘若裳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一边擦着手一边说道:“宜莱,今天谢谢你和程程来帮忙啦。你回去好好复习哟,争取艺考取得好成绩。”
沈程程也在一旁附和:“我也得回去啦,宜莱,咱们一起走吧!若裳的柠檬面真是绝绝子。不过话说回来,宜莱,你这一心还念着复习,我可太佩服你啦。”
李宜莱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没办法呀,程程。你是不知道,我要学的知识堆起来就像小山一样,要练的技巧也多得数不过来。刚刚在美食节上放松了一会儿,现在可得赶紧把心收回来,认真学习啦。”
沈程程点点头,拍了拍李宜莱的肩膀说:“也是,你一直都这么努力,肯定会实现梦想的。”
两人走了几十步路就分开了。李宜莱到了家,屋里静悄悄的。
她的书桌上堆满了编导艺考的资料,有电影分析的书籍,有故事创作的笔记本,还有培训班老师发的各种讲义,满满当当的。
她走到书桌前,缓缓拉开椅子,轻轻坐下,深吸一口气,给自己暗暗打气:“李宜莱,赶紧进入学习状态,加油!”
她先翻开一本培训班老师推荐的关于电影镜头语言解析的书,书里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经典电影的镜头运用。
李宜莱一边看,一边拿起笔在旁边做笔记。
看到精彩的地方,她就会在脑海里努力想象电影里的画面,还会自言自语:“要是我来拍这个场景,该怎么用镜头语言表达呢?”
如果书中提到在表现一个角色内心挣扎的时候,用了快速切换的特写镜头,从角色紧锁的眉头,到颤抖的嘴唇,再到握紧的拳头,通过这些细节把角色的情绪给强化了。
李宜莱边点头边在旁边写道:“特写镜头确实能一下子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突出关键细节,让情感表达更强烈。以后我遇到类似场景,也可以这么拍,不过得注意节奏,切换太快观众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看完镜头语言这部分,李宜莱又翻开故事创作的笔记本。
她打算修改完善之前写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少年在追求音乐梦想的路上困难重重,却始终不放弃,最后成功实现梦想。
她仔细读着故事内容,皱着眉头自言自语:“这前面铺垫得也太长了,搞得故事节奏一点都不紧凑。”
于是,她拿起笔开始删改,把那些没啥用的描述和情节都精简掉。
改着改着,她又觉得少年遇到挫折的部分,情感渲染还不够。她咬着笔头,思索了好一会儿,嘴里嘟囔着:“怎么才能让读者更有共鸣呢?”
突然,她眼睛一亮,在少年被音乐老师否定的情节里,加了一段对少年内心想法的描写:“那一刻,他感觉整个世界一下子就安静了,老师的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深深的刺进他心里。一直以来,音乐就是他生活里唯一的光,可这会儿,这光好像一下子就黯淡了。他赶紧低下头,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连喘气都觉得困难。”
修改完故事,李宜莱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了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但她不仅没觉得累,反而因为刚刚学习有收获,心里十分充实。
她起身走到窗边,打开窗户,夜晚凉爽的风吹过来,让她一下子精神了。
李宜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暗暗给自己鼓劲:“为了编导梦想,一定要坚持努力下去!”
回到书桌前,李宜莱决定再复习一下文艺常识。她拿出一本厚厚的文艺常识手册,开始认真背诵那些重要知识点。
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歌赋,到外国近现代的艺术流派,她都一字一句地记着,嘴里还念念有词:“印象派,强调对光线、色彩和瞬间印象的捕捉,代表画家有莫奈,代表作是《日出·印象》……”
在李宜莱专心复习的时候,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她放下手中的书,拿起手机一看,是培训班的学习群里有人发消息。
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最新电影行业动态的文章链接,还留言说:“同学们,多关注行业资讯,对艺考有帮助哦。”
李宜莱点开链接读了起来。
文章分析了当下热门电影的题材趋势,还有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读完后,她在群里回复:“谢谢老师分享,这篇文章太有启发了,让我对电影行业又有了新认识。”老师很快回复了一个点赞的表情。
李宜莱把文章里提到的重要观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心里想着:“看来艺考不只是考专业知识,对电影行业的了解和敏感度也很重要啊。以后得多花点时间关注这方面消息。”
复习完文艺常识,李宜莱拿出之前拍摄的一些小短片,结合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开始分析自己拍摄过程中的优缺点。
她一边看一边摇头:“哎呀,这画面构图还是不行啊,有些画面里元素太多太杂,主体都不突出了。”
她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下次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构图简洁,突出主体。”
李宜莱没有丝毫懈怠,接下来的日子,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每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满房间,李宜莱就已经坐在书桌前,翻开文艺常识手册,巩固前一天背诵的知识点,同时拓展新的内容。
她会把相似的文学流派、艺术风格整理在一起,对比记忆,加深理解。
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详细罗列,从创作手法、表达情感、代表作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确保自己对这些重要知识烂熟于心。
午后,她会专注于电影分析。
不仅研读经典影片,还紧跟当下热门电影,分析它们在叙事结构、镜头语言、主题表达上的创新与不足。
遇到精彩的片段,她反复观看,拆解镜头的组接方式,学习如何运用不同景别、角度和时长来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她还会尝试用文字详细描述每个镜头带给自己的感受,锻炼对画面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李宜莱也遇到过许多困难。
有时候,一个故事的情节怎么想都觉得不够精彩;有时,对某个电影理论的理解总是模棱两可。但她从不气馁,遇到故事创作瓶颈时,她会向培训班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们交流想法,从不同的视角获得启发。
李宜莱意识到,除了专注于编导专业的学习,文化课的复习同样不能松懈。毕竟,艺考之路需要专业与文化成绩双管齐下。
于是,在完成每天既定的编导学习任务后,她又一头扎进了高考内容的复习中。
夜晚,当城市逐渐安静下来,李宜莱在书桌前翻开了数学课本。
她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梳理,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推导,一道例题一道例题地钻研。
遇到复杂的函数题,她会在草稿纸上反复画图、计算,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有时,为了弄明白一道难题,她会花费一个多小时,眉头紧皱,眼睛紧紧盯着题目,手中的笔不停地写写画画,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各种解题方法。
复习完数学,她又打开语文复习资料,背诵古诗词、文言文,积累作文素材。
她会仔细分析优秀范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名言警句来为文章增色。
她还会在笔记本上记录下那些优美且实用的语句,以便在自己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
英语复习时,李宜莱会通过背诵英语文章来提升语感,同时加强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单词背诵计划,每天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新单词,并定期复习旧词,防止遗忘。
她用默写、造句等方式来检验自己对单词的掌握程度。做阅读理解时,她会认真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以及题目类型,总结答题技巧。
在复习高考内容的过程中,李宜莱也会感到疲惫和压力巨大。但每当她想要松懈时,就会想起自己的编导梦想,想起那些为了梦想默默付出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