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的天气就像在火炉里烤一样的难捱,让人无处可躲。好不容易到了夜晚温度下降几度,周围几户人家都出来屋前空地坐下乘凉。
在乡下这就跟城里人跳广场舞一样,不用召集,自发的到点就出现了。
几个老头老太太坐在长凳上人手一把蒲扇,时不时扇扇风打打蚊子,聊着家常。
在乡下基本不用空调,都是用电风扇的。不过大家还是习惯坐一起吹吹自然风。就是今天这风不知是迷了路还是压根就没出门,坐了好一会儿连一丝微风也没感受到。
这周围都是山林树木,还有那不用细听就能听到的各种虫鸣蛙叫声,一声接着一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开动物音乐会。还有几点绿色荧光在草间飞舞,就像在给开音乐会的同类们打闪光灯加油呐喊一样,在仔细一看原来是萤火虫照亮了一方小天地。
就在乘凉空地的前方是一栋二层小楼的房。在二楼左手边靠阳台的那一间房亮着灯。时不时还有影子晃动。
“木木,你东西都收好了吗?不要落下了,不然用的时候到处找不到。”只见一位身着淡蓝色睡衣,不施粉黛却有着弯弯柳眉和桃花眼的女人边说边走进屋内。
青年听到声音抬起头来,那一双本就好看漂亮的眼睛此时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是星光点点。他露出一个不输春季阳光的温暖笑容。
“妈,差不多了,边收边检查呗。”说完便又低下头去忙着手中事。
苏木,川大传媒系大三学生。他拥有着一双和他妈妈一样的像桃花瓣的眼睛,笑起来又像月牙一样弯起来。嘴唇不薄不厚刚刚好,随着笑容两边嘴角弯起露出一个完美的幅度。
六月底刚放假,才回来半个月呢,也不说多陪陪家里人,就吵着要去南方看看海,采采风。说是比较有创作灵感。
余琴女士是不懂他们这些学传媒的想法。但是年轻人嘛,出去逛一逛多多见见世面也是好的。也就让他去了。总不能一直把他困在家里。时间久了也是招人烦。何况家里两个老的也没说舍不得,反而让他多出去走走。
“行吧,到时候忘了的就打电话给老妈,我八百里加急给你快递过去。”余琴笑眯眯的说道。
“我的老妈妈呀!我都长大了,又不是小孩子,还得你帮忙。再说真等你寄过去都两三天后的事了,哪还用得上。你快去楼下和他们聊天去吧。”苏木站起来推着余琴女士就往楼梯走。
余琴边随着他推的方向边走边回头笑骂到“你说谁老呢,我看你才老。你个小兔崽子,看我不打你。”说着还反手做样打他。
余琴虽说已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可也才42岁,但看着年轻,也就三十多岁的模样。在他们那个年代20岁结婚都很正常,在乡下有的十七八就结婚了。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个个都不着急,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开阔自己的眼界。
留他一人自己整理,余琴去厨房切了一些水果泡了茶也加入了乘凉大军。
众人说说笑笑好一会儿,讲到这家和另一家为了土地越线了而吵架,也讲了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要办酒席,一下又说到的谁晚上去钓鱼碰到了蛇,说是有多长多大。都是一些家常,被他们讲的绘声绘色,仿佛他们身处其中亲身经历一样。讲到激动时声音大得连楼上的苏木都听到了。
远处突然出现了两束光,从漆黑一片的马路上传来。众人纷纷转头望去。
“应该是爱国和叶子回来了。”余琴看着车越来越近说道。“明天木木要去南方,提前说好了让他爸回来送他去火车站。”
“坐飞机不是更好些,火车不是要坐好久,那好累哦。他不是才回来没得好几天满,又要出去啊?”是隔壁的陈姥姥问。
住在这的几家都是自家人,祖上都是同一个祖宗。所以不是亲姥姥就是亲阿姨。大家都相处的十分融洽,对各家小辈都是喜欢的紧。
余琴笑笑说着:“哎呀,他说是在火车上还可以看看沿路风景。他们年轻人在屋头待不住,出去逛下也要得,说是想去看看海,还没看过想去看下。”
聊了两句车就已经进入车库了。当初建这房子时专程在一旁留了一块地修了个车库。好方便停车不会在路边挡道。
车刚停稳一十七八岁的女孩打开车门小跑着就过来了,“奶奶,姥爷,陈奶奶…嬢嬢叔叔……”她挨个拥抱带笑的喊着他们。
身后跟着的苏爱国也带着笑脸走到一旁。
就一颗屋前灯亮着,依稀能看出这女孩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活脱脱一个美少女。一米六几的身高,那灿烂笑容加上一口白牙在这不太亮的灯的照耀下都显得特别明显。
不知是不是夏季的风也被她感染到了,随着她的到来风也随之而至。给这炎炎夏日的晚上带来了一丝凉爽。
“哎呦!我的小乖乖叶子回来了。”苏姥姥被这女孩热情的举动逗的笑的都看不见眼睛了。抓着她的手一个劲的轻拍。
“奶奶,这两天我可想你了。”苏叶再次紧紧抱着去奶奶摇晃。
下学期开学苏叶就上高三了,前两天就说要和朋友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教材资料,想着提前了解一下。就跟着他爸苏爱国同志回了县城家里。今天才又跟着他一起回了姥姥姥爷家。
“奶奶,我难道不是你的小乖乖了满?那我可要伤心咯。”这时从大门走出来一个人。
是苏木,他在收拾完行李后也下楼来了,正站在门下。此时他嘴角下撇,眼睛也跟着下垂,做出一副伤心状。走过来就蹲在苏姥爷身边抓住他的手,“姥爷,你说我是不是你的小乖乖,要是你也说不是,那我真的要哭啦。”
“是是是,你们两个都是,一个小乖乖,一个大乖乖哈哈哈。”苏姥爷一手牵住一个,笑的合不拢嘴。
周围几人都被他们逗的笑做一团。
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和谐有爱的大家庭。
苏叶转头对着苏木就是一张鬼脸,“你羞不羞,都二十一了还撒娇卖萌,臭不要脸。”一张嫌弃的脸说完还呸了一声。
“你管我,你都马上成年了不照样撒娇,哼!”
兄妹俩互不相让,周围长辈看着他们斗嘴都是见怪不怪,甚至还笑出声来。
夜晚微风轻轻吹过,在每个人的笑脸下不着痕迹的飘过,带走夏季的热燥。黄色灯光下的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是面带笑容,哈哈笑声。说不出的温馨。
七月半,鬼乱串。
这是家乡一直流传下来的说法。老一辈人说过在这一天不要出门。所以我们小一辈的在这一天都特别乖巧的选择在家里待一天。
只是现在没人信这些了。
苏木特意订了下午的车票。天还没黑时可以看看沿路山川河流,过不久天黑了眼睛也差不多累了,正好就可以全身心休息一下。
“爸,你回去吧,路上慢点。”苏木左手行李箱右手拿瓶水,身后还背了黑色一个双肩包。整个人都是青春,阳光少年的代表。
苏爱国转身打开了车门:“行了,我就走了,你自己注意安全,到点了就回家陪你姥姥姥爷,放暑假了,好不容易能在家多待些日子又要往外面跑。”
虽是带着点责备的语气,但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生气,反而还微带笑意。
从火车站出发回到老家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主道路还好,够宽敞够平整,可是到了走上老家的路就不那么好了。不说不够平整,连宽敞都不算,但凡两辆车的车身大一点都极难错开。而且还有好几个弯道幅度极大的拐弯。
想必大家都听过一首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虽说这里的路没有那么夸张,但也一半一半了。要是耽搁一会儿等到苏木坐上火车,再加上路上的时间,很难说会不会半路就天黑了。开习惯了这样的路倒是没什么,但终归还是需要注意的。
“知道了,我就出去溜达溜达,很快就会回来的。”苏木冲他摆摆手露出他那比今天阳光还灿烂的笑容。
苏爱国哼了一声坐进车里一脚油门踩到底,表达了他的意思:快点走。
在他驶出去四五十米的时候车速又慢了下来,仿佛在表达不舍。
苏木站在路边看着车开出了视野才转身往车站里走。
一进入候车室扑面而来的凉爽让他整个人浑身轻松。
虽说从车站门口进入车站候车区没多远,但架不住天气热啊。这几步路就和在炎热的天气里让你爬山一样,偏偏一路都没有休息区让你歇脚,又没有水分让你补充能量,整个人已经精疲力尽,汗水直流。就在你感到烦躁脱力的时候,一个拐弯让你看到了一个亭子,还有几瓶水和冷藏过的水果在桌上等着你一样让人舒坦。
汗水一滴一滴从他的额头沿路下滑,经过他的眉眼,脸颊,下颚,有的继续路过脖颈向下滑,有的直接掉落地板。
他走到候车室的一个座椅处。行李箱就放到身前,从身上拿出一包纸巾,先是把脸上的汗水擦干,再一口气喝了大半瓶水,随后双手放到箱子上松了一口气,右手还时不时的扯一扯衣服领子,让凉气贴近皮肤。这时才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听说南方比这还热,那得热成什么样啊。”苏木不经想到,“算了,管他的,到时候再说,大不了早出晚归,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拿出手机看了看发现还早,现在才下午四点多,他车票买的五点半的。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他打开手机,决定打两把游戏来度过这一个小时,不然干坐着也太无聊了。
正在他游戏背景音想起的时候右前方出现了一个身影。
“苏木?”一个女声响起。
他抬头一看这女人还是一个村的,她叫黄芳。两家相隔不远,走路也就五六分钟的路程。要说起来还得喊苏木叔叔。但她年龄比苏木大,现在在老家除了年纪大一点的老一辈,年轻人里面没几个人跟着辈分喊。所以都是喊的名字。
“你也今天走?”苏木看着她问道
黄芳走到他的右边座椅上坐下。“对呀,你怎么在这,不是放假了吗?这是去哪?”
苏木把行李箱往左边挪了挪,手机也收了起来:“去厦市。你也是去厦市?”
“是呀。”
……
黄芳其实不是本村人。她是嫁过来的。平时她和她老公都在厦市打工,也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个把月。
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不在外面也是在县城里,留在老家的没多少,毕竟在老家没什么发展,现在不是以前,每天只需要种那几块地就可以过一辈子。
她这次不知道回来干嘛,正好也在今天出去。两人交谈了几句才发现他们竟然是同一列火车,只是不同车厢而已。
时间在他们交谈中过去。一个小时多很快就过去了。
远方隐约传来了火车鸣笛声。应该是火车在靠近,准备进站了。越来越近,轰隆声也越来越大。
果不其然就在一分钟后,候车室和火车相隔的那道门被打开。身着工作服的战勤民警就现在门口扯着嗓子喊“坐K 1212的上车了,K1212的上车了,K1212的上车了。”
就这样喊了好几次。整个候车室也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是大家都动起来了,看这样子坐这列的车的还挺多。毕竟一列火车不可能就只去一个地方,肯定是要把这一路线的人都接走的。
苏木和旁边的黄芳也各自推着行李箱走向各自的车厢。
现在是下午五点半。天还没黑,但也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了。
青年在火车旁抬头看过橙红的火球。同色系的光束把照耀到的层层云朵都染上了橙衣,也把它柔和的余晖洒向大地。错落在青年身上仿佛给他度了一层光,也恰似他在发光。
他就在这橙光中踏上了旅程。
——————————
对话中没有错别字,是方言,其实和普通话差不多,只是有点尾音不同,后面不会再出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