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清穿皇长子,但只想破案 > 第15章 第十五章

清穿皇长子,但只想破案 第15章 第十五章

作者:年糕粉丝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6 18:24:31 来源:文学城

农历七月的天气热得惊人,悬挂在正中央的烈日宛如火球般熊熊燃烧,无情炙烤着大地。

就这等闲人不愿出门,又或是尽数到树荫底下躲避的高温日子,刑部府衙门口却是人来人往,不断有马车驴车在门口停下,青衣衙役和官吏更是行色匆匆,进进出出。

也有人注意到停在府衙对面的马车,虽说马车外肃立着几名侍卫,但车上门帘紧紧合着,就连一开始还漏着点缝隙的窗帘,在发现有人注意后也迅速合拢上。

有人察觉出异常,却又是没得功夫,与守门的兵卒小吏交代两句,又快步流星往里而去。

拉上窗帘的正是皇太子胤礽,他呆愣半响,而后才在胤褆的催促声中醒过神来,脑海里火气半点都没,只剩下荒谬和不可思议,他就这么跟着胤褆到刑部来了?

啊?啊?啊?

胤礽脑袋如一团浆糊,着实不明白胤褆的行动力怎能如此之快。

“二弟?太子二弟?”

“……”胤礽吐出一口长气,双手揉了揉脸。而后他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抬步走下车:“进去罢。”

等几人走到刑部府衙门口,兵卒小吏也带着警惕迎上前来,不等他们开口,胤礽的贴身大太监石顺便上前悄声说上几句,登时教几人都变了脸色。

其中两名小吏引着众人往里走,另有一名脚程快的兵卒先行一步,赶紧到里头把这事通报给刑部尚书郎中等人。

胤礽和胤褆瞧见,都并不在意,两人并肩而行,都饶是好奇地打量四周。

刑部衙门与寻常百姓所猜想描述的不同,这里气氛并不阴森恐怖,甚至热闹得如同菜市场,入眼净是奔走往来官吏、衙役和兵卒,耳边全是各种说话争吵声。

胤礽蹙了蹙眉,有些不适,他头回到刑部衙门来,没想到这里竟是这般模样。

“两位,两位……爷。”引路的小吏不知应当如何称呼,最后含糊着用爷敷衍过去。他偷偷瞅着胤礽的神色,颤巍巍地解释道:“近来案子有些多,各队人马都被派遣出去查案,因此稍稍有些乱。”

“平时,平时要好些的。”小吏压着心里冒出来的心虚,硬着头皮为自家衙门贴一贴金。

“真的假的?”小吏没想到胤褆听他这么一说,反而露出惊讶之色:“我以为应当几乎日日如此才是。”

“哎?这个……这个……”

“这可不能说谎啊。”胤褆瞧着小吏冷汗直冒的模样,一时忍俊不禁。

这几日,胤褆也是做过一番功课的,大致了解时下的办案机构和办案流程。比如原本在明朝乃至更前的朝代里占据探案工作为主的大理寺,自清朝起只负责重大刑狱案件的复核审查工作,而同为三法司之一的都察院则主要负责各级官员廉政法纪。

先前曾在酒楼案内登场的步军统领,全称应当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维护京城秩序,处理八旗宗室相关案件。

而剩余关于京城乃至天下各地司法事务,刑狱案件之事都归于刑部管理,这里的官吏兵卒数量也远超另外几个衙门,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能安静才有个鬼呢。

胤褆收回目光,了解归了解,头回见到清代刑案衙门的他看哪里都觉得稀奇。胤褆边走边看,时不时还在石板路两侧的院落门口停下,探头往里瞧瞧。

按着小吏的介绍,胤礽与胤褆得知这些院落里分别是不同的小组,负责的是不同的案件。

因着案件进度不同,所以里面的办案官吏兵卒神情气质也是大有区别。先一个院子里的官吏眉眼舒展,脸上带笑,吆三喝四着带人往外奔去,下一个院子的官吏说不定便是眉心紧蹙,神色沉重,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认真研究。

胤褆一行人就这般慢悠悠地走过去,偶尔有人注意到他们,发现小吏的存在后又兴致缺缺的收回目光,把全部精神都集中在手里的案件上。

胤褆瞧着,心都痒痒起来,只恨不得能立刻马上加入其中,顺理成章地开始办案。

只是那个时机嘛——

就在此刻,胤褆身旁的院子里传出一声暴喝:“胡老三!”

紧接着,先是双手重重拍击桌面的声响,而后又传来几人的争执声。

“这些痕迹明明是生前形成的!”

“现在找不到人!凶手要不是他,他跑了做什么?”

胤褆醒过神来,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了几步,而后又听到那个声音怒道:“我知道你因你娘子早年抛下你们父子离开之事,你一直心怀芥蒂。”

“可你不能凭着偏见,连凶器,嫌疑人没找到的情况下,光凭现场的那点痕迹就将这起案件确定为女子弑夫。”

胤褆听罢,脑袋瞬间亢奋,他双眼放光,脚下步子都快了几分。

“哎?大,大——”引路的小吏见状,下意识惊呼出声,不过又迅速被胤礽喝止。

胤褆没注意身后的插曲,从走到小跑,很快顺着声音寻到那间屋子。他侧着身挤进人群,目光落在居中的二人身上。

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脸庞涨得通红,正被另外几名官吏拉扯开来:“胡大人,胡大人,您冷静些!”

“孙大人,您也消停些罢!”

“别挤,别挤,前头还有人呢。”

“又是在说小桃村的那桩案子?今儿个都吵了三回了吧?”

“小桃村?什么案子。”

“就是姚大郎那案子,受害人被勒死在室内,屋里没有任何打斗和翻动的痕迹,因此被确定是熟人作案。”

“头号嫌疑人,便是姚大郎的妻子。”

“奇怪的是她妻子当日便失踪了,至今尚未寻到她的踪迹,孙大人怀疑其中还有第三人,而胡大人觉得是妻子勒毙丈夫,而后卷了财物逃跑。”

胤褆听罢,若有所思,顺口问道:“那为何孙大人要教胡大人不要偏见?”

“你们这帮年轻人不懂。”旁边年长些的官吏抚了抚胡须,悄声与众人道:“这事都是好些年前的……听说胡大人那时候家贫,为了些银钱的事他和他妻子就争执起来,后头说是要拿银钱去买布料,结果拿钱出门后就再也没回来!”

“嗬,还有这等事?”

“对,后头还去报案了,听说官府寻到了目击证人,那人见着他妻子拎着包袱出门的!”

“哎……这事。”

“也难怪胡大人对这事这般敏感。”

细碎的议论声传入胤褆耳中,同时也传入胡大人和孙大人的耳中。

胡大人无地自容,双手捂着脸说不出话来。那边的孙大人冷静下来,也自知是他口不择言,闹到现在这般地步,他干脆利落地给了自己一耳光,而后又是深深鞠躬:“胡兄,是我失言……我,我只是想着先前石家村的案子,这事没确定凶手,若是,若是那女子真是无辜,谣言四起下……她日后怎么办?”

“石家村的案子?那是什么?”

“咦?还有人不知道?就是那家小叔子冤枉寡嫂偷人之案!”

先前的年长官吏闻言,脱口而出:“起初当地衙门误判此案,更是闹得当地流言蜚语不断。”

“而后经过刑部查证,推翻原本的判决,还了那妇人清白。只可惜那妇人却已不堪邻里周遭流言蜚语,回到家中没两日便选择自尽。”

“这事传得极为厉害,扰得人心惶惶,图纳尚书得闻此事大发雷霆,严令在定案前传播消息……等等?这事咱们刑部上下应当都知道的,你是哪支队伍里的,怎么连这事都不知道?”

年长官吏越说越不对劲,转身来看,等见着穿着一身常袍的胤褆后面色突变,厉声喝斥:“你是何人?在这里做什么?”

他的惊呼声引来屋里人的注意,同时也让赶来的刑部尚书等人加快了脚步。

只是走到门口,他们便听见胤褆的声音:“哦,我是今天刚来刑部报道的,所以不知道您说的事。”

“新来官署的?我怎么没听说?”

“是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陈司官。”胤褆不慌不忙,伸手指向刚刚带来的那名小官吏。

陈司官瞪着眼儿,给他再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拆穿大皇子的谎言,只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是这样……没错,周大人。”

陈司官瞧了眼胤褆的眼色,喉结滚了滚,欲哭无泪的帮忙填补:“既然他对这案子有兴趣,不如周大人就说一说罢。”

“是刚刚来的新人?”周大人抚了抚胡须,上下仔细打量胤褆:“你是谁的家里人?可有办案监察之经历?”

话说出口,周大人又摇摇头,他见胤褆年轻,想来八成是来跟着学习的,话说出口又很快摇摇头:“你是来做贴写的吧?不要在院里东逛西晃,去先头司务处备案罢……”

“只破过一二案子,不值一提。”

“嗯?”周大人面色突变,收回刚刚的漫不经心,惊讶地上下打量胤褆。

为了保持刑部在司法方面的超然地位,清代刑部非常专业,能进入刑部的官吏,都是从各地提拔出来的尖子生,每一个都是极为上好的苗子,说是六部之中最卷的官署也不为过。

同样刑部事务繁忙,因此除去一部分拥有‘编制’的司官以外,还有不少官吏会雇佣亲友、同乡或是徒弟等人一道协助办案,这些人没有正经编制和官职,一律被唤作贴写。(1)

因着刑部的特殊性,索性这些贴写的名谓籍贯出身经历也都会被登记造册,注册备查,其中能力出色者不但有可能被上峰看中,而且亦有转正的可能性,也因此成为不少人眼里的香馍馍,自然而然催生出一些行当。

不少稍有银钱的人家会教孩子拜师,再借由弟子身份成为贴写,借此来走一条青天路。

周大人见多了一窍不通的学徒,听胤褆竟是有办案经历后登时心生惊喜:“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

“好好好。”周大人瞧胤褆说的笃定,面上喜色渐浓。他一改刚刚的冷漠,热情地勾住胤褆的肩膀:“好小子,不如跟咱们一组?”

陈司官重看一眼周大人的手,喉结滚动了下,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说话。

周大人完全没注意到身侧人的表情变化,他热情洋溢地拉着胤褆:“来来来,我来给你介绍介绍,等你听完了一定会乐意来咱们组的!”

“刚刚争吵的两位是胡大人和孙大人,两位也是咱们组的上官,皆是六品主事。”

“别看他们时不时争吵,其实脾气都是顶顶好的人物,从来不会无故骂人的,同时往日合作时也很有默契。”

周大人竖起拇指,点了点自己:“最重要的是咱们组可是刑部里出了名的尖子,不少悬案疑案都是交到咱们手上的。”

“比如上回的新坟藏尸案,还有上回的打更人连环死亡案……都是咱们组破的!”

周大人兴致勃勃说着自家队伍的历史,又冲胤褆眨眨眼:“怎么样?是不是很棒?是不是很想加入我们小组?”

“我还得听上峰安排才是。”

“有你这话就行。”周大人信心满满,抱着只要带着眼前少年郎办个案子,定然教他死心塌地,自愿加入自家队伍中:“来来来,我带你去瞧瞧卷宗。”

胤褆屁颠屁颠,开开心心地跟着周大人前去翻阅卷宗,了解这桩案子的来龙去脉,如鱼得水般融入整个队伍之中。

门口的尚书图纳瞪着眼前景象,心情很是复杂,他转身看向胤礽:“皇太子殿下,您,您。”

您管管大皇子啊!

胤礽一眼便看出尚书图纳未说完的话,却只能沉默以对。他遥望沉迷卷宗不可自拔的胤褆半响,良久才开口道:“图纳尚书。”

“?”

“要是孤能管住他的话,孤与大哥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1):清代官吏有编制内外区别,有编制的称为经承,从户部支给工食,没有编制的称为贴写,一般是有编制的经承雇佣来帮自己完成工作的。如果贴写出现贪污受贿,营私舞弊,那雇佣他的经承到掌印司官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