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清穿后我在怡亲王府996 > 第24章 繁花着锦

清穿后我在怡亲王府996 第24章 繁花着锦

作者:秦九晏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09-22 05:04:15 来源:文学城

万寿节是三月十八日。

但想要讨这个彩头,凑上去献媚的人,可早在去年就开始活动了:

各级官员联名上了一道折子,说皇上圣寿六旬,御极五十一载,非但前明诸帝无一人可比,就是历数诸代,也少有出其右者;故而,他们诚惶诚恐,请为皇帝上尊号。

皇上的回应,是上有太后,下有万民,朕之功绩,尚有不足;尊号之事,日后再议。

非常经典的辞让话术——苏晓星听到这些的时候,一点额外的激动都装不出来。

这种司空见惯了的事情,甚至还没有她这些天的经历来得有趣。

正月一过去,胤祥就说到做到,让人在自己前院的书房旁边,给她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

屋内没什么陈设,一人一桌一椅,一套纸笔而已。

而两人房间的间隔处,也被改成了一个小套间,满满当当地摆放着书籍。

第一次看到那些书的时候,苏晓星的眼睛都亮了——她已经一年没有看过书了。

在文史专业养成阅读习惯后,她闲来无事就想要找些文字看看;而这个世界里又不可能有什么电子设备、碎片阅读,在去年一整年里,她总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心虚感。

现在想想,这份心虚可能就是阅读习惯突然中止所带来的吧,毕竟,她在江南的时候还常常读书来着。

另一个让苏晓星大喜过望的是,这里的好些书,是她曾经找了好久都找不全的;而现在,它们就摆放在这里,她随时都能看——全本!精装!名家点校!

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包围了苏晓星,她甚至感到自己的DNA都舒展开来了。

在苏晓星目不转睛地看着书架,眉开眼笑的时候,她身边的人,也在用一种难以言说的眼神看着她。

胤祥上一次见到看见书能开心成这样的人,还是在将近十年前——他刚搬出皇宫住进自己的家里后,去京城最大的书坊买些新书回家,在那里碰到一个粗布衣衫的少年。

那少年就用这样热切地眼神注视着架子上的书,然后……

然后他叹了口气,缩身垂首,悄悄走了出去。

那个少年,无外乎是家境贫寒却又好学之人。

胤祥当时虽然心中感叹,却并不把这当回事:天下读不起书的人海了去了,多这么一个也不多。

但在看到这样的眼神出现在苏晓星脸上的这一刻,他却感到一种说不出由来的震撼——在这份震撼中,还包含着些许疑虑不安。

就算她来自江南的诗书传承之家,但终究是个女子,看到书籍,为何会如此兴奋?

这丫头真是怪得很……胤祥苦笑着摇了摇头,打算转身离开,让她一个人在这里乐一会儿算了。

然而,在转身后刚迈开步子的那一刻,他的衣袖被拽住了。

苏晓星头一回真情实感,满怀谢意地直视他:“多谢您。”

她那亮晶晶的双眼,搞得胤祥平白生出几分不好意思来:“……你来回的时候,从屋后的偏门进出就行。”

苏晓星点点头,语调里带着轻快的笑意:“好。”

还在兴头上的苏晓星,这些天里都勤奋早起,天色略微发亮的时候就去书房“打卡”。

可是,去前院看书的话,她却只能独来独往了。

不是她不想带着凝绿过去,而是一提起这事,凝绿的脑袋就摇的和拨浪鼓似的:“格格能去前院读书,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挣来的恩典……奴婢可没有这么大的福气。”

苏晓星的眉头皱成一团。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三年多,她已经能理解凝绿的这种心态了:作为下人,作为女子,去看那些经纶世务的书,是与“规矩”完全相悖的——而“规矩”,有些时候要比她的生命更加重要。

但理解归理解,苏晓星可不觉得这是个合理的想法。

她思前想后,决定“曲线救国”:每天离开前院,看见一如既往在角门处等候的凝绿,就凑过去告诉她自己今天看了些什么。

而她目前的阅读计划,是之前设想过好多次,却从未实现的:通读一遍“二十三史”——毕竟《明史》还没修出来。

苏晓星能在这安安静静的读书,还是要感谢康熙和胤祥他们爷俩:去年冬天之后,胤祥在朝中众人的眼里已然是受到废太子牵连,被剔除出储君人选的“失宠”状态了。现在的他,除了在少数礼仪庆典上露个面之外,再不和各种政务、差事相关。

胤祥看上去也接受了这样的安排,终日闲居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这样一来,阖府上下的收入,就必然少了好大一部分。

多亏身为福晋的兆佳丹若持家有方,当机立断地砍掉了不少讲排场、充面子的支出;用她的话来说:“如今都这样了,再怎么讲排场,咱们家也不会有多少转机的……还是先把眼下的日子过好要紧。”

这话说起来心酸无奈,却是实情:一个已经被皇帝判了“出局”的皇子,哪还需要讲排场、拉关系或者找门路呢?就算真的这样做了,那些最懂得明哲保身的家伙,肯定也是敬谢不敏的。

因此,在京城乃至全国都因为皇帝的六十寿诞热闹不已时,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十三阿哥府,就颇有几分清净乃至于凄清的意思了。

这样低调做人的态度,自然也求仁得仁,被朝野上下忽略了过去——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是层出不穷的贺寿献礼之事。

皇帝虽然拒绝了群臣为自己上尊号,但对于自己的长寿,天下的太平,他还是很有几分洋洋自得的。这第一件事,就是前所未有的“千叟宴”。

没有广而告之、颁行海内的圣旨,只见关外蒙古,汉地诸省,沿海南疆……成百上千位六十岁往上的老人,“自发”前往京城为皇上贺寿。

一时间,京城内外热闹非凡,而皇帝听后更是龙心大悦,特地降旨,将于三月二十日后的几天内,万寿节各项礼节悉数完成之后,在畅春园赐席款待这些老人。

圣旨一下,海内欢腾,无不感恩颂圣,庆贺这清明昌盛之世。

气氛都这么到位了,大家自然都打蛇随棍上,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贺礼更风流雅致,别出心裁。

王公大臣们是怎样为了这番盛典绞尽脑汁的,旁人自然不知;但诸位皇子间的暗流涌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些事,一旦做出来,就在他们兄弟间无所遁形。

第一个冒出头的,就是如今有着“长子”声势的三阿哥胤祉。

他也没有蠢到在满朝文武的面前公开表现,而是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去畅春园给皇阿玛请安——带着几位专精于历法、乐理和数学的大师级人物。在一上午的相谈甚欢后,皇上与他们几人一同用了午膳,而当天下午,就有旨意传出来:

在畅春园蒙养斋设立一所算术馆,命这些大师同皇帝之前选拔任命的,同样专于此道的大臣官员们一道,做两件差事:其一,挑选一批天资聪颖的八旗子弟进入这座算学馆,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其二,拨下专款,让算学馆诸人编纂一部有关天文历法,算术乐理的专著。

为了表示出对这件事的重视,皇上特派一位皇族成员总理此事——毫无疑问地,这个人选就确定是皇三子诚亲王了。

这件事可在宗室重臣的圈子里风光了好一阵子,就连窝在家里看书的胤祥,都听到了不少风声。

而他沉思了一会后,实在无人可说,只好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一室之隔的苏晓星。

苏晓星听说这件事之后,下意识地看了看手里的书册——正巧就是《史记》里,说汉武帝如何喜好司马相如作的赋这一段。

这样“历史复读机”式的情节,让她实在有些绷不住:汉武帝好歌赋,喜欢求仙问道;而当今这一位皇帝,喜欢的可不就是自然科学嘛……也好也好,单就爱好来看,总还是进步了一点的。

胤祥就看着这丫头捂着嘴笑:“你看什么呢,笑成这样?”

他带着一丝好奇凑过去,看到那些文字后,先是一愣,随后就想明白了她发笑的原因。

“呵,你呀……”胤祥也是哼笑一声,却不知道这笑声是在嘲讽谁,还是自嘲:“就这么巧?”

苏晓星言之凿凿:“就这么巧。”

谁让你过来的时候。我正好看到这一页呢,对吧!

笑过之后,苏晓星又记起另一件事:“还有件事,您知不知道?”

胤祥和她对视一眼,突然就好似心有灵犀一般:“你想说……今年春天的天气?”

说起这个,两人的笑容都消失了,苏晓星垂下眼帘,点了点头。

已经是三月,但整个京城,却还没有下过一滴春雨。

苏晓星是前两天在兆佳丹若那里听她提起,今年好几处京郊的庄子都报了灾害之后,才猛然想到这个问题。

而不下春雨意味着什么,胤祥比她还要清楚。

在他们两人相对默然的同时,畅春园里,又有一人前来请安——

是临近年关的时候,才从关外返回京城的十四阿哥。

1.本章中有关尊号,千叟宴及算术馆的记载,有参考百科和《康熙起居注》的相关内容,但文字撰写均为作者原创。

2.本章有大量使用反讽手法,问就是星姐教我的。

3.今日脂砚斋环节:终于有书看的星姐点歌一首——“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繁花着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