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 第17章 杨茂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第17章 杨茂

作者:寻鹿问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6 05:09:56 来源:文学城

“杨大人,陛下要我主持春曦殿建造一事,工期一年,明年的元宵宫宴就要在春曦殿办。”一线白烟从博山炉中袅袅升腾,盈盈绕绕,聚了散,散了聚,荀植抿了口茶水,诚恳道:“这入蜀采买木材便是其中一项肥差,仁兄可以合适的子弟荐来?”

“哦?”杨茂眉毛一挑,笑了笑:“平日里那般小气,连茶叶古玩都要从我这里顺走。这么大块肥肉,你倒是舍得送给我?”

荀植选了个舒服的姿势抱膝而靠,一边招呼小童倒茶,一边打着扇子笑道:“何玄这么惹众怒的事,杨大人全了我的名声,我又怎能不投桃报李啊?”

“还算有点良心!”杨茂笑着指了指荀植,问道:“你这腰上的玉佩,可是从我这里拿走的那块玉料?”

“好眼力!”荀植从袖中又掏出一块几乎一模一样的:“那块料子正好可以刻两个!”

杨茂亦毫不客气地拿过来,在自己衣服上比划了一下,道:“这白玉配艳色衣服,不过你可还有什么翠玉佩,配这身银纹...”

“杨大人可是又得了陛下新赐的衣裳向我炫耀?”荀植摆手打断:“罢罢罢,是我自讨没趣了,告辞!”

一连数日,李晏都是直接由椒房殿去上了早朝。散朝后又留了杨茂荀植二人用早膳,李晏见杨茂一身水色衣服,腰间挂了一碧油油的玉镂雕虎形佩,笑道:“这佩倒是别致,先前好像见荀卿这里见过一个!”

“陛下好眼力!”荀植笑道:“当日臣得了一块翡翠料子,正好可以做两个佩,便一同打了,送与杨大人!”说罢,又指了指自己玫色衣服下摆格外显眼的白色玉佩道:“这块,杨大人也有个一样的!”

“荀大人还好意思说,这块白玉料本是我的,被你厚脸皮要了去!”

“荀卿喜欢玉石,朕这里倒是有不少,荀卿挑了去把玩吧!”李晏笑着擦了擦手:“前些个日子给了杨卿不少衣服,也不能厚此薄彼是不是?”

直到晌午,杨茂荀植有说有笑地告辞离开,李晏眼神颇为复杂地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从桌上抽出钟垚的奏折,看了一阵,抿茶一口茶水,转头对伺候在侧的高盛笑道:“这钟垚还真是能干,假以时日,历练一番,将杨茂取而代之,也是不在话下!你说是不是啊?”

高盛诚惶诚恐地垂头:“杨大人是陛下肱骨,钟大人乃后起之秀,臣不敢妄言。”

李晏盯着那张毕恭毕敬的脸看了一阵,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入蜀采买木材一事荀植到底是空了,留给杨茂的人来办。杨茂手下的人心中也隐隐有了底,约摸是那些一贯会做采买的,掌管山泽草木的虞部司那些人——入蜀采买金丝楠木虽是肥差,可到底也是有凶险在。

金丝楠木是皇室建造所喜好的木材,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且木质温和,冬天触之不凉、夏天不热,且木身纹理细密瑰丽,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闪烁可爱。

只是金丝楠木多出蜀地川涧中,生长于阴湿山谷、山洼地带,瘴气环伺,而金丝楠木数量稀少,勘探找寻便要花费数月时间,往年就有采买官员因金丝楠木稀少,唯恐误了工期,亲入山谷,冒岚瘴而丧命的。纵使砍伐下来,也是一木初卧,千夫难移,常有跌伤压死,多至百人。蜀中也因此流传着“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民谣。此后再出蜀道,千里迢迢运送至京城,更是艰辛异常。

因此即便是肥差,这事也并无甚人争抢。

可正当虞部司的人为入蜀采买木材一事做足了准备时,杨茂却突然将采办之事交给了钟垚。

“不懂木材、不会采买都可以学嘛!陛下对你赞不绝口,自然要多多历练,才好为陛下分忧。”

钟垚还欲请辞,杨茂已经摆手示意他离开。虞部司的人皆以为是钟垚邀功心切,从杨茂处离开后对钟垚皆无好脸色。

看似得青睐重用,实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虞部司的人为此准备良久,如今安排已出,努力和心血全部白费,只会将怒火和矛盾转移到他身上;而钟垚两手空空,对这样一件事更是无从下手,想要找虞部司的人相助已是不可能。

如今,他若想得立身之地,只能牢牢抱住杨茂,唯他命是从。

纵使被指责办事不利,他也只能生生受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尚未离京,就已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压。

在钟垚动身入蜀半月后,一句如石子一般的话投入京城,却掀起了不可思议的巨浪,又像是一把精巧的小刀,划破了平静之下的暗流涌动。

“一群贱狗,还想妄图与我们一同?真是笑话!”

世家子弟瞧不起寒门由来已久,这话在小圈内部本也是稀疏平常。只是不知怎的,这话竟传至了京城寒门学子耳中。洛京本就聚集了大量怀才不遇的寒门学子,他们或是试图投于高门门下做门生幕僚,或是试图写诗交游权贵。能从自己家乡来到京城已是万般不易,如今还要被那些权贵子弟辱骂,心中的一团怒气仿佛突然找到了发泄口,众人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静坐于学馆门口,要求给个说法。

此言一出,群情激愤,众人的怒火对准了浮华之徒,也就没人再关注被关在牢里的何玄了。

当中亦不乏有才学者,写了诗文反击。事情越闹越大,京兆尹想要抓人压制,又怕适得其反,每日急得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眼看实在捂不住了,只得战战兢兢进宫将此事汇报给了皇帝。他知道李晏最重名声,京城出了这样的事,必定官职不保,正当他颤颤巍巍叩头请罪时,李晏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也未见发怒。

“臣有罪,请陛下圣裁!”

“那些子弟到底也太张狂了些...”李晏抽着书架上的书,漫不经心的语气让跪在地上的京兆尹松了口气,他悄悄抬起了头,但李晏背对着他,他也瞧不见李晏神情到底如何。

“去把杨茂叫来!”

京兆尹松了口气——这件事算是有了接盘的。

其实这件事也不算难,只要压制住一头,这件事都算了了。只是那些寒门学子声势浩大,且也有理有据,贸然将他们抓起来只怕会引起民愤,到时更难收场了;而把结社的公子哥们抓起来给众人一个交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这些公子哥的父祖,他一个都吃罪不起。洛京父母官难当,出了这样的差池,今年的官员考核必定是不合格了,倘若能外放当个地方官,也算是因祸得福。

李晏转身,看着跪在地上的京兆尹,露出了一个无声的笑。

所谓的品评人物文章,不过是一群世家官宦子弟,挂羊头卖狗肉,借风雅之名,行享乐之实;尽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之能,凡是朝廷认可的,皆出言抨击,凡是朝廷不予认可的,必大力吹捧。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借品评之名行人事话语权。纵使才高八斗,只要没有经过他们的评论,仍旧是无能之人,就不能当官。

这些年轻人打的什么主意,李晏不是不清楚,左不过是见到公主的学宫得了称赞,一部分寒门得了他任用,便起了效仿之意。李晏原本对这些小辈并不在意,不过品评的话说得多了,自然就有人听、有人信,甚至已然有人重金求他们给句评语——得了一个品评自然比没有品评好,况且这些子弟们的父辈皆在朝中身居高位,不管事实怎样,这种微妙的联系不由得会让人浮想联翩。

李晏对这种这种私下结盟之风极为厌恶——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他发落了众人,恐落下气量狭窄的口实;可若不予理会,到底是如鲠在喉。名单里起头的就是荀家人,当初他本想敲打一下荀植,临了又改了主意。现在看来,当初的隐而不发是对的。

只有纵容他们犯更多的错,才能一并发作将烂处挖得越干净。其他人看了这剜掉的肉块,才会胆颤,才会乖顺。

杨茂似是知道所为何事,看了眼还跪在地上的京兆尹,不急不徐地冲李晏行了礼。李晏示意京兆尹将事情状况再说一遍,京兆尹又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这件事还是要给学子们一个交代。”李晏语气淡淡:“组织者杀,其余人,杨卿看着办吧!”

“是!”杨茂躬身行礼,乖觉地后退几步才转身离开。

软轿摇摇晃晃,杨茂闭目养神。直至到了家中,杨茂心中便拿定了主意。

他早就提前将这些浮华子弟调查清楚了,他们不过是些没有实权的文官,但再往上查一查,其父辈祖辈却多在朝中担任要职。陛下已经言明了组织者杀,剩下那些人的处置,不过在他杨茂手松手紧之间。

杨家人口凋敝,可堪用的人不过屈指可数,其余的要么年纪太小,要么是不通政事,只会享乐的纨绔。荀家的势力在兵部户部,遍布全国,对比之下杨家虽风光,在中央都城掌控吏部刑部,但到底仅限于京城。钟垚投了荀植,杨茂愈发觉得自己在朝堂上有些左支右绌,尝尝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必须要再找些助力,只有支持者拥护者越多,杨家才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

当晚,如杨茂所料,那群浮华子弟的父辈们登门拜访。

他们本想拦堵进宫的京兆尹,奈何京兆尹故意留下了个眼花耳背的老卒看门,比比划划、颠三倒四地说了半天,急得那群穿着紫衣红衣的人也顾不得四方官步,转着圈跺起了脚。最后总算弄明白了,京兆尹已进宫面圣去。众人在府邸门口耽搁了大半日,已经是追不上。他们派人守在皇宫门口,探听到杨茂也随之被召进了宫,便连口茶水,当即又赶往杨府,等杨茂从宫中回来。

见到了杨茂,这群人心急如焚,也顾不上什么礼仪,登时你一言我一语地央求杨茂保住自家的不肖子。不过杨茂并没有立即答应,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陛下震怒,但对那些官员公卿的求情却又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涉案的荀家人见杨茂态度暧昧,不肯给个准话,便又去求了荀植为他们转圜。荀植看着名单上竟有一半是自家子弟,不由得又惊又气——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杨茂阴了一把。

虽说众学子的仇恨怒火会直接发泄到钟垚身上,但当时杨茂已经被削职在家,而杨荀两家交好,众人自然会认为是荀植背后给杨茂的小舅子撑腰。

其实经何玄一事,钟垚的办事能力叫他耳目一新,至少荀家子弟中很少有人能将事情办得这般干脆利落的。他很想将钟垚收至麾下,可他是杨茂的小舅子,难以收服。当钟垚来投他的时候,他简直不能太高兴,尤其得知钟垚与杨茂生了嫌隙的时候。

荀植踱步,暗自懊悔自己答应钟垚过于爽快,忘了他是何玄案的明面推手。荀植烦躁地掐着院中花草,绿色汁液沾满了指尖,黏黏糊糊的感觉让他更加烦躁。当荀府管家给他送来钟垚的采买书信时,荀植反而松了一口气——自钟垚入蜀采买,已经开始算光明正大为他办事,学子早就更加坚信何玄一事背后是他在谋划,针对钟垚的怒火怨恨十之**也早就反转嫁到了他身上。

所以不管他收不收钟垚的投诚,整件事,杨茂依旧干干净净,他却不明不白地背了所有的锅。

如今浮华案牵扯出荀家人,学子将何玄一事的怒火一并发作了,要求严惩,他只能认栽。

细细算来,杨茂这是要折了自己的羽翼,收为己用。

那些官员们虽被婉拒,但经过集体商议,还是从杨茂的话里品味出了一丝转机的味道,于是次日再次登门拜访。一众人在会客厅里挤挤巴巴地等了一下午,直至杨茂从外归来,皆齐刷刷站了起来。

这些人知道杨茂想要的是什么,但为了自家儿子,换个山头不算什么。

现在杨茂要拿一两个人作法,但对荀植来说,只能弃车保帅了。

李晏看着杨茂呈递来的处置结果,又听到钟垚已然投至荀植门下,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眉宇便如那香炉中升起的轻缕一般,悠远飘渺,看不真切。

钟垚这个人,太聪明,也太能干了。

那日杨茂进言浮华交会一事,他就已经起了疑心。直到入秋杨茂一直都是穿水色衣裳,这已经让李晏确认高盛已被杨茂收买。

既如此,为何不再借高盛的嘴用一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