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94章 因缘合(二三)

起元记 第94章 因缘合(二三)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19 08:55:51 来源:文学城

三月初至,一股料峭寒风越过南山。

午后阴云蔽日,低垂的云层似与飞檐相接。印府庖房灶火已熄,东院奴仆尽歇廊下,各个蔫头耷脑,偶闻履响才抬一抬眼皮,继又歪下头去。娄家祯照旧窝在柴房阶前,身上也照旧是夏日穿的单衣,背上湿汗早已干透。他肚里空空,只得靠坐阶边,勉力凝住心神,朝头顶那团沉在云海的日轮吐息。

远处有脚步刮擦,杂着骂骂咧咧的人语,沿游廊而近。娄家祯望过去,见掌厨膀大腰粗的影子冒出廊端。他走得摇摇晃晃,手提半人高的木桶,一块薄布盖住桶口,颤巍巍地飘摆。帮厨尚在病中,院里人手短缺,累得他每日亲去领庖房下人的吃食,自是满肚子怨气。

望得娄家祯呆坐阶下,那掌厨抬高下巴骂道:

“你是死人怎的!还不来帮忙!”

娄家祯一骨碌爬起身,翻进游廊去接那木桶,掀开白布瞧上一眼。半凉的馕饼尽沉在桶底,松松散散堆叠起来,还不到半桶。这便是奴仆们一整日的吃食。

“怎的又只这一点?”娄家祯嘟囔。

掌厨闻言便扬起巴掌,奈何大病初愈,他正累得气喘吁吁,那巴掌虚晃一圈,只撑上腿根。

“有你一口便不错了!提庖房去!”他有气无力吼道。

娄家祯脑袋一缩,飞快捞出一块馕饼叼住,提起木桶奔向庖房。

桶底嗵一声落定阶前,那些团缩廊下的身影一个个竖起来。娄家祯撒开提杆便跑,忽见门洞外闪出一座黑影,亏得他及时住脚,才未一头撞将上去。

那大块头杵在院门当中,身子挡住大半门洞,直愣愣瞧着他。

喉咙险些噎住,娄家祯接住嘴边掉下的馕饼,没好气道:“你做甚?”

大块头不吱声,将手一伸,递出半块馕饼。

娄家祯倒退一步,看看他的脸,再看看那半块馕饼。他稍作思量,一把拿过那饼块跑开,头也不回,生怕对方再追上来。

身后没有脚步声跟上。娄家祯一连逃出百余步,绕过游廊才扭头,只见掌厨正叫骂着跨进庖房,门洞前哪里还有那大块头的踪影。娄家祯停下脚步。他如今已认得那人,知他原在后院看门,从前不来东院走动,近日却三不五时寻过来,也不知安的什么心。

瞧一眼手里的饼块,娄家祯重又拽步,径往西去。

正是主人家午睡的时候,西院奴仆来来往往,大多要经过池边回廊。娄家祯猫在廊边花窗下,不时往窗格里窥视,瞥得一瘦伶伶的姑娘奔近,手里也提一只半人高的木桶,脚步却轻捷稳当。

“梧桐,梧桐!”娄家祯小声呼唤。

那姑娘住了脚,见娄家祯从窗后露出脑袋,忙左右看看,将木桶提到廊外,才抹抹手,悄没声儿凑近前。她在院里倒夜香、刷马桶,成日与秽物为伴,纵使撇下那木桶,身上也仍有一股异味,便不敢挨人太近,只隔窗蹲下,又往后挪了挪,睁着一双蜜色的眼睛看他。那双眼睛很大,生在瘦小蜡黄的脸上却无甚神采,盯着人瞧倒显得格外瘆人。她因此挨过打,于是惯常目光躲闪,与人交谈也只敢瞄上一眼,再慌慌张张低下眼去。

娄家祯叼饼在口,将那半块馕饼撕作两份,分一半递过窗格。

“给。”他含混道,“那个阿榕又分了我一半,你也吃。”

梧桐看一眼那饼块,双手还抹在膝前。“你吃罢。”她低声说,“我是女子,本该吃得少些。”

“那怎么行。”娄家祯拿出口中馕饼,“你干的活不比我少,原就不该只吃那点东西。”

梧桐又抬了下眼皮,喉咙里悄悄一咽。

“可管事说,女子的应当是男子的一半。”

“管事的话莫信,他那是自个儿要搜刮油水,唬你们的。”娄家祯道,“我娭毑便是从小到大吃不饱,才身子弱,落了病根。”他说着又往前递了递手。

觉出肚里咕咕直叫,梧桐想了想,终于接过那饼块。

“谢谢你。”她说。

娄家祯一笑:“你救了我的命,应该的。”

一声怒叱盖过他话音:“梧桐!”

两人俱是一吓,急往声源寻看。院里管事的妈妈叉腰廊尾,老远便冲梧桐叫骂:“还缩那儿做甚!干活不快,躲懒倒勤!”

梧桐慌了神,抓着那饼块藏到怀里,不知该往哪里揣。

“快吃,快吃!”娄家祯提醒她。

梧桐匆匆点头,将饼块囫囵塞进嘴里,便跳起来去提廊外的木桶。

廊尾的履声渐近,娄家祯躲在窗后,目送梧桐逃远,方才伛着腰溜开。

东偏院冷清如常,小灶闲置数月,已积上一层厚厚的尘灰。娄家祯倚坐廊下,咬着干巴巴的馕饼,费劲地咽进腹里。北面那堵墙壁紧挨角院,丛丛枝杈掩在墙端,新芽间露出几片斑驳的烧痕。他心不在焉地望着,记起前几日经过角院,发现屋舍重建,焦黑的院墙也已刷上石灰浆。那场大火仿佛仅仅是个噩梦,却在这不起眼的地方藏住了遗迹。

草丛间似有东西一跳而过。

牙尖在舌边一碰,娄家祯倒一口冷气,手捂住嘴巴,眼睛瞄向东墙根下的狗洞。院里无风,那黑黢黢的洞口也如周遭草丛,纹丝不动。他静候一阵,蹑手蹑脚地爬起身,看左右无人,便缩到那狗洞边,拾起一块石子扔进去。

洞里一连咕咚咚的响声,那石子弹跳几下,滚出极远。

“……家祯?”墙外传来低低的人声。

等到那久违的声音,娄家祯鼻头一酸,硬吞下口中馕渣。

“怎的又来了?”他问。

墙外人挨着壁根坐下来。

“我路过,来看看你。”他道,“病都好了吗?”

娄家祯轻吸鼻子。

“依你教的法子内修,没染病。”

“那便好。”那声音依旧低微,“那一晚……多谢你出来救张婶。”

娄家祯瞥一眼身后,只瞧见那堵灰白的院墙。“张婶帮过我家,于我有恩。我又不是没心没肝,怎会见死不救。”他说,“你今日来,不是只为说这个罢。”

话音似乎隔了许久才传到墙外。

“……说了就是看看你。”那人回答。

“少装蒜,我跟你一道长大,还不知道你么。”娄家祯毫不客气,“闷声闷气,定是碰上什么事儿了。”

外边的声音沉寂一阵,再度响起来。

“鲁老爹……死了。是我害死的。”

几个模糊的字音钻入耳里,娄家祯一头雾水。“鲁老爹?”他挑眉回想,“那个救过张婶的鲁老爹?”

“嗯。”许双明闷应,“他不仅救过张婶。这回疫灾……也是他四处奔忙,帮着我们筹集食物和药材。”

娄家祯哑然。

“那,那怎么会……”

地里渗出的寒意攀上脊背。许双明抱紧胳膊,抬高眼睛,望见北山东侧那片黑魆魆的焦地。

“那场山火,你已听说了罢?”

娄家祯一愣,垂下脑袋。

“听闻……是又丰。”他答得含糊,下一刻却打个激灵,将剩下那块馕饼塞入衣襟,伏身朝向洞口。

“……那火,是你们一道放的?”

山顶垂云欲泻,天光深埋云海之间,亮得刺眼。许双明臂肘撑上膝头,拿那残缺的左手覆住双眼。“镇北的病人,大多都被安置在学堂,遣了镇里的医士照料。鲁老爹也在那里。”他道,“起火那一夜……他为救病人,让烧断的房梁压住,丧了命。”

娄家祯骇在洞口,久久寻不回声音。

“事先……你们知道他在那里么?”

“或许知道罢。”

“什么叫或许知道?”

垂下拦挡眼前的左手,许双明仰靠墙边。“我们知道病人都在山脚,也知道那些病人大多是平民。”阴惨的天穹映入他眼中,“既知道会烧死人,知不知道鲁老爹在那里……也没什么分别。”

怔看那狗洞好一会儿,娄家祯才翻个身,呆呆倚回墙根。

“那……邱凡骐怎么说?”

许双明枯坐着,要回想那同窗脸孔,却只记起焦黑野地间一条瘦弱、朦胧的人影。不过十余天,他竟已忘了那人当日的模样。“他很伤心,大约不会再同我们打交道。”许双明道,“那场火也烧毁了他家的房子,往后他们一家便要去外乡了。”

墙内人默住声,大约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许双明也不曾指望回答。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他说过的话。我想分出个孰是孰非,想弄明白究竟谁该担责。”他旁若无人地继续,“是那些被烧死的平民吗?因为他们无动于衷,从未替我们说过一句公道话,才自食其果?可若真要这样算,这世上谁又没错,谁又不该死。

“是官府吗?是他们不拿我们当人看,一路将我们逼到绝境,才害我们非要放火不可?但火不是他们放的,他们也没将刀架在谁脖子上,逼谁去纵火。”

穹隆乌云涌动,高峻的山影似欲劈面倒下。许双明漠然而视。

“那是又丰吗?”

他停顿下来。

有时候,他确也会怪丁又丰。但每每生出近于侥幸的责备,他又会想起火光中那双凹陷的眼睛,想起丁又丰跪在幽黑的林地间,哭着刮擦那火石,却无论如何也擦不燃的身影。

“……怎么会是又丰呢。”许双明自语。

“火是我点的。是我拿着火石,把那堆叶子点着。”他道,“是我陪着又丰溜上山,是我明明已经发现他要做什么,却没有阻止他,还与他一道干。是我没等金姑娘的笛声便开了门,是我不相信李明念,不相信夫子会回来。”

泪水淌出眼眶,许双明却无知无觉。

“是我……明知道后果,明知道不该,还偏要去擦燃那两块火石。是我害死又丰……是我杀了鲁老爹。是我杀了那些……那些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名字的人。”

末尾的字音哽在喉中,他望住那倾倒的山影不动。

“……他们都不该死。”他说,“该死的是我。”

山道西侧响起簌簌的叶动,潮水般涌来。

那潮水一遍遍冲刷身躯,继又缓缓退去。墙后的声音浮现在退潮声里。

“关在角院那会儿,没有药,吃食也少。好些人差点饿死,要么便是病死。”它轻轻道,“我想着你说过,修了内功十天半月也饿不死,便将那套呼吸法门告诉他们。好些人靠这个熬过了难关,那里面……也有当初看着娭毑摔倒,见死不救的人。”

如潮的风声远去,那人语也静了静。

“我本不想帮他们,但眼看他们那活活等死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你,想到张婶。那时我便想,若是你们在,也定会这样做。”

搭在膝上的手臂颤抖起来。许双明低下头,双手紧捂住脸。

相隔一堵石墙,娄家祯等不到他的回应,便摸出襟口露出的饼块。

“火灾那晚,角院也烧起来,外头的人还不肯放我们出去。我带头撞开院门,大家一窝蜂往外跑,一下子便把我踩在地上,险些踩死。是一个先前染病的姑娘回头救了我。”他低语,“她很瘦,又病着,也没什么力气,但还是拼命冲回来拉我。后来我问她,我同她话都未说过几句,她做甚要冒险救我。她说她也不晓得,就是冲出去没瞧见我,便回过头来找,什么也没想。”

娄家祯捏着那饼块,想见娭毑过身那日,也留给他半块馕。自那以后,再没有人会省下粮食与他。

“那会儿我才知道,原来这院里头也有这样的人。跟你一样,跟张婶一样,跟鲁老爹也一样。要是娭毑摔倒那日……也碰上这样的人,或者就不会死。但再一想,哪有那么刚好的事。生死关头,我自个儿能碰上这么一个,已经算老天开眼了。”

他挤出个自嘲的笑脸。

“从前我只觉得,凡事不是我错,便是旁人有错。就像在这院里头,个个儿冷血无情、见死不救,那必定是他们自私自利,没心没肝。现下才晓得,哪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好,其实自私自利、没心没肝才是常态。”他说,“可这又能怪谁呢?我不怕死,是因为我觉着死无甚可怕。但我怕活下去,怕永远活在这院里头,看不到一点人气,活不出一点人样……我怕得宁可去当影卫。既然都有怕的东西,那旁人怕死,想要活下去……又算得什么错。”

墙外阒无人声。娄家祯偏首,望住耳后那堵粗砺的石墙。

“双明,或许邱凡骐没错,你也没错。又丰和鲁老爹……更是没错。我们只是倒灶,守着各自的规矩,却偏又困在一处,压在一块井盖的两头,撬开这头,便压了那头。”

许双明伏在膝前,强咽下颤溢的哽咽。

“但好歹一块儿压底下时,也是一同担着,谁也没想要谁的命。”他听见好友的声音,“有那么一会儿,也便够了。”

石墙两侧都静下来。半山新绿徐徐摇摆,拂起一片邈远的颤栗声。

“……家祯。”许双明从黑暗里抬起头,“你还想当影卫么?”

听出他话里鼻音,娄家祯扯动嘴角笑了下。

“我要说想,你怕不是又要哭一场。”

“不会。”许双明却声调肯定,“我不会哭,也不会怪你。”

视野霎时模糊,娄家祯答不出声,只咬下一大口馕饼,将喉咙堵得严严实实。

过了一会儿,墙外又传来轻轻的询问。

“你还想当么?”

馕渣填满口腔,蜡一般难嚼。

娄家祯抬起肘弯,蹭去满面泪水,看脚边的草丛微微晃荡。

“不想了。”他说,“……不当了。”

-

霜风入夜,天将欲雪。

北山脚下竹篱摇颤,栅居支起的窗扇半掩烛光。

堂屋里炉火正旺,铜壶顶盖轻抖,溢出阵阵姜香。将席间最后几张墨拓归拢一处,周子仁爬起身,却待作揖告辞,便见师长走出内室,手中端两只挂着水珠的瓷碗,不慌不忙落座对席。“夜里风寒,饮过姜汤再走。”他道。

双手顿在胸前,周子仁依言俯首:“是。”

待他重又坐下,那茶碗已添满姜汤。

吹开碗边热气,杨青卓眼睑微抬,小儿苍白的脸庞落入眼中。滚烫的汤水尚难入口,周子仁手捧汤碗,双目已转向窗外,陷入沉思默想。这是他近日常有的情状。虽将养半月,他那虚弱的身板却消瘦如旧,眼底光彩竟也如冬日积雪,消融得干干净净。

“再过些时日,学舍也便建好了。”杨青卓启口,“待疫灾平息,还得重开学堂,补过春考。这几日双明可有去寻你温书?”

周子仁回过神,低下眼帘,落目膝前。“近日事忙,未曾与大哥一道温书。”他顿了顿,“且前几日……我与大哥有些龃龉,大约眼下还有心结未解,便未曾交谈。”

杨青卓搁下汤碗。

“是你有心结,还是双明?”

小儿稍露迟疑。

“我有。”他承认道,“双明大哥……或许也有。”

炉中火星轻爆,杨青卓拨合炉底风门,移目窗外。夜幕深黑,学舍油亮的底栏映着此间灯火,隐隐现出棱角轮廓。“春来雪融,学堂的冰雪却难消化。”他淡道,“最初是你向老夫进言,推行同伍同绩之法。如今分伍两年,你可还记得当初为何提出此计?”

周子仁垂视碗中倒影。“同窗间冲突疏离,大多因立场不同。子仁以为,所谓立场……便是有所求,有所偏爱。人心所求甚广,并非不可转移,永无增减。若利害相关,目标一致,或者即可同心。”他道,“一旦同心,便以人相事。只要视人为人,哪怕再起冲突,亦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是了。所以去岁春考之后,学堂纷争渐息,同窗间来往频频,也较从前更亲近。未承想,年末一场大火,又教前功尽弃。”杨青卓看向对面小儿,“你可知其中缘由?”

一阵哽痛涌上喉头,周子仁抠紧碗沿。“是子仁愚笨。子仁如今才知,立场不仅是所求,还是容身之所,安身之根,立身之本。”他答,“根基损,则大厦倾。有些立场……本就不容退让。”

“于这世间绝大多数人而言,确是如此。”杨青卓道,“只是老夫以为,至少你会坚持。”

周子仁置开汤碗,俯身下拜。

“子仁无能,辜负夫子。”

“并非你无能。你亦为人,既为人,便自有立场,也会心生期盼。”杨青卓告诉他,“老夫明白,你的心结不在双明,而在自己。”

泪水滴落手旁,周子仁俯首向地,只觉脊背重若千斤,仿佛再难抬起。“妄图左右他人立场,又何尝不是立场。”他喉音沙哑,“学生执此念而不肯自退,却期盼旁人改变,才最是无可救药。”

风炉里传出轻微的塌响。一只宽大的手伸过来,温热的掌心落在他发顶。

“这个冬天过得不安宁,虽未开课,也少有喘气的时候。”师长的话音淌入耳中,“四处走走罢。前路漫漫,要休整得当,方可重新前行。”

山风刮过侧墙,满室烛光摇曳。周子仁咽下眼泪,埋首席间。

那山风终于催来新春的大雪。

南山深林万籁俱寂,梦中只剩下雪花落地的声音。

长重的吐息激起一声砰响,一团热源跳动起来,拨开拥挤周围的寒意。这细微动静闯入梦里,周子仁挣扎一下,睁开眼睛。竹屋里光线昏暗,一道人影盘坐榻前,手中一簇明亮的火花正自雀跃。那人放低火花,弯腰点燃炭盆。

微红的火光照亮她侧脸,那闪烁的画面似梦非梦,难辨真伪。

“阿姐。”周子仁轻唤。

李明念回过头,对上小儿迷茫的双眼。

“大白天的,怎的又躺下了?”她收起火折子,纳回衣襟。屋里两日未曾生火,虽门窗紧闭,依然冷似冰窖。他这般一声不响长躺榻上,若非还有呼吸,当真像极了一具尸体。

听得她熟悉的话语,周子仁清醒少许。他强撑起身,靠到冰冷的墙边道:“有些疲累,便多睡了一会儿。”末了,他又安静下来,视线落向榻旁的炭盆。炭块已然烧热,细小的裂缝间冒出丝丝红光,忽明忽暗。

李明念抓起叠放一旁的斗篷。

“两年未见你生病,还以为你身子已比从前强健。”她抖开那一片天青颜色,转看榻上小儿,“可要出去走走?”

目光交汇,父亲的影子仿佛又回到身边。周子仁支起一个微笑。

“嗯。”他轻轻拉住李明念衣摆,“阿姐能陪我去一趟北山么?”

两日春雪纷飞,北山葱茏的林丛银装素裹,半面黑土也披上尺厚的积雪。李明念背周子仁登上山道,直到挨近山腰那条截火的深沟,方才拐向东面,深入那竖满枯木的山林,放他下地。

双腿陷入松软的雪地间,小儿摇晃一下,艰难地提起膝盖,迈向下方一处隆起的陡坡。时近正午,天际愁云浓集,漫天鹅雪织作细密的银网,将天地间一切生死之物包围。他缓步挣出去,停在那高翘的坡顶。面前冰雪荧荧,无数焦枯的槎桠缀上皎絮,裹着枝枝节节的黑痕,抹去所有起伏和折叠,茫茫荡荡蔓向山脚。

身在南境,却胜似北境。

李明念停步小儿身旁,拉高草笠的宽檐,远眺山下乡居。风雪满目,亮得迷人眼睛。

“这一片未见抽芽,大约已活不成了。”她道。

周子仁却开口:“还能活。”

李明念瞥向身侧,见那小儿后退一步,慢慢蹲下身,拨开脚前踏实的雪花,露出底里一眼焦土。他伸开左手,掌心触上那湿软的土地,斗篷厚重的帽檐垂挡耳边。李明念看不见他的脸,只能感知他飘散风中的气息。

“有些……还能活。”他说,“我能感觉到地里的生机。很微弱,却还在。”

一股涟漪般的热涌拨过身躯。李明念张大眼,看到小儿掌心亮起微光。那光芒起初不过微小朦胧的一团,却愈来愈大、愈来愈亮,源源不断注入地里,继又溢出指缝,伴阵阵清灵的热流漾向八方。

稀薄的暖意拥过来,李明念识海顿清,只觉温热的灵气流转腔内,脏腑长久未愈的隐痛竟也消失殆尽。一阵细微簌响惊动五感。她收敛神思,放眼一片雪花落地,竟是四面枯枝抖动,数不清的新芽撑出重重玉屑,向呼啸的风雪张开柔嫩、青翠的臂膀。

须臾之间,惨白的世界里已生出一层茸茸绿意。

李明念怔住,眼看光芒渐暗,终于收拢在那触地的掌心。

周子仁抬起手,一点芽尖追着最后一丝微光,在他掌下破土而出。他似欲起身,却打个仄歪,倒向一侧。李明念稳稳搀住他。

“哪里难受?”

小儿面无人色,微张开口,吐息滞重。

“……只是有些力竭。”他道。

觉察他呼吸浊沉,李明念不再多言,只扶他坐上一旁树墩,替他拉拢斗篷的衣领。

周子仁合上眼,呼出团团白气。

一丛牛筋草探出树墩根部的罅隙。李明念默坐在旁,眼看那几丝葱绿摇摆靴旁,听小儿渐渐平复气息。“那回我被车羽寒的剑气伤了脚心,晚上正调息,忽觉内力见长,脚伤也片刻愈合。”她侧抬靴底,“是不是与你有关?”

小儿颔首。“那一夜……我曾依阿姐教的口诀,尝试引气入体。然而我体内生来有一股外放之气,恰与强行纳入的阳气相冲,以致伤及经脉,内气破体而放。是李伯伯及时察觉异样,替我调理气血,才令我捡回性命。”他轻声回答,“后来我才知……那天体内之气爆发,不仅催开了附近的花,还让阿姐的伤也得以痊愈。”

“……这才是你不能习武的原因。”李明念眼光闪动,“那你体内之气莫不是……”

“与阳气相类,却并不同源。”

过往蹊跷的细节顷刻明晰。“张婶的伤是你治好的。”李明念道,“你能带吴克元逃出北境,也是因为这个。是你救了他。”

搜寻到记忆深处,她脑中闪过方才那团光亮。

“还有当年那棵古柏——我曾见你搬一株树苗,又插在那处。”

“那是从前那株古柏的树枝。”周子仁道,“古柏已死,树枝上却残留一线生机。我将它重新插上,如方才那样注入内气,即可使其生根,如寻常树苗一般生长。”

久远的疑问得到解答,李明念转向他毫无血色的小脸。

“如此释放,可会折损阳寿?”她问。

小儿摇摇头。

“暂且不知。”

风啸穿林,挟着冰冷的雪花,忽高忽低。李明念谛听有顷。

“你要与我说的便是这件事么?”她又问。

“这只是其一。”

周子仁仰起脸,头顶枯枝有如乌黑的裂纹,微细的幼芽在树杪临风抖颤。

“阿姐可还记得,我曾说过有些树与人一样?”他问,“那是因为……那株古柏,还有西南这许多古木,都自有其语言。”

“语言?”李明念皱起眉头。

周子仁点了下头。“所谓语言,本是表意之法。”他道,“人族也并非从来有语言。时至今日,五族仍各有其土语,土语之前尚有文字,文字之外则为简单发音,甚或肢体动作。正如气味之于野兽,鸣啼之于鸟雀,舞蹈之于虫鱼……人族的法门或者最为复杂、最为丰富,其根本却仍在表意。而所谓‘意’,根源则在所见、所听、所闻、所触、所尝、所知……亦即神识六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尽源于此。”

他摊开左手,任雪花飘落手心。

“阳神困于阴体,只可存在、消散,不可相融沟通。是以天地间万物共存,皆须借阴体表意。然万物所表之意,又不过六感之千一、万一……因而才致茫然相对,不解互生。不解而生隔阂,隔阂而生争端,争端而又致操戈……生生相残,纷争不休。”

掌上雪片化作斑斑水渍,周子仁收拢五指。

“《阴阳论》有述,‘万物有灵’。这四字中的‘灵’,大祭司净池未有详解,后世大多视之为‘灵气’,即天地阳气。此解正合前文‘阴为体,阳为神,二气相合即为生’之意。可我却以为……‘灵’之所指,实为‘神’。大祭司之意,乃万物皆有神识六感,若得互通、互感……则本无高低贵贱之分。”

冰凉的雪水交融掌心,周子仁小心握住,偏首目向身旁的少年人。

“……于我而言,正是如此。”他告诉她,“因为自我记事起,便能感知那些‘语言’。不仅能感知,有时候……我还会与他们融为一体。”

李明念默视他双眼,感觉几缕鬓发拂过耳垂。

“那回你说,年幼时你常梦见自己化作其他生灵。”她开口,“那些梦……都是真的。”

“嗯。”周子仁低应,“草木生长,虫鱼起舞,鸟兽鸣叫——那些‘语言’虽不比人语准确,却也是其他生灵的表意。我感知得到,又生长在他们当中,因此对那时的我来说……他们便与人无异。”

侧旁袭来一阵骤风,几欲剥去头上兜帽。周子仁拉紧臌动的帽边。

“直到有一回……在梦里,我是一尾鱼。我在一方浅水中打转,与同伴相互推挤,四处碰壁。一只手将我抓出水面,我发觉两腮变沉,难以呼吸。我挣扎、扭动,想逃回水里,却被抓得更紧。鳞片被推去,腹底被剖开……好痛好痛。我拼命张开腮,想要呼吸,却连腮也教割去。”他声调轻缓,“我看到青白的天,看到滴血的刀刃,看到人的脸。我不知它们为何物,也不知什么在伤害我。我只觉得痛……真的好痛。我想回水里。”

周子仁望进漫漫风雪。

“然后我又听到那个声音。子仁,子仁……我记起来,那是爹爹的声音。”他道,“可睁开眼,看到爹爹的脸,我却认出来……那正是我在梦中看见的脸。爹爹说,他烤好了鱼,出去营帐便能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爹爹就是那将我剔去鳞片、开膛破肚……让我痛不欲生之人。”

“他杀了一条鱼。”李明念说。

“那时在我看来,却是杀死了我。”周子仁轻轻接言。

李明念张开口,却没了声音。

“我害怕爹爹,连哭了几日,夜里也难入睡。爹爹一直安慰我,哥哥伯伯们也变着法子逗我笑。有那么一两日,我似乎好了些,以为那不过是个噩梦,梦醒了,我还好端端坐在爹爹身边。”风鸣掩住小儿轻弱的话语,“可一旦入夜,一到梦里……我便又不再是我。我又成了树,成了虫鱼鸟兽,成了重伤垂死的军士。我知道那不仅是梦,因为醒来之后,我依然能遇上那片树林,看到梦里的野径,听闻伤员的死讯,重见那些出现在病榻前的面孔。

“我知道……他们都真实存在。我曾是他们,又不是他们。”

他话音收歇,一时忘记了言语,听任寒意裹挟,要将这渺小的肢体也埋入无边冰雪。

“我渐渐明白,原来没有名字、不知自己是谁,竟这样可怕。有死亡,有伤害,有争斗……时而捕食,时而成为口中之食。便是待我最好的爹爹,也变得面目可怖。”良久,周子仁重新启声,“我害怕爹爹,也害怕再变作被爹爹宰杀的鱼。可我没法一直睡,在梦里变作旁的生灵……我也没法一直醒,永远都只当周子仁。唯一能做的,便是待在人丛里,听大家叫我的名字,看大家冲我笑……然后一遍遍记住我是谁。”

穹苍重云黯黯,飞旋的雪花仿佛飘自深渊。周子仁远望过去,从那深渊里看到黑夜,也看到那个游荡尸坑边的身影。他记得那人的表情。至暗的黎明前刻,那人看不见他,他却瞧得一清二楚。

“所以……我盼人能相互理解,却也常想,若当真谁人都能理解,谁人都可宽容……又要将自己置身何处?”周子仁自问,“失去立场,甚或失去自我……分明痛苦已极,残忍已极。我明知这一点,又如何能盼旁人去做。”

他眼眶湿热。

“可火起那一夜,好多声音出现在脑海里。森林在悲鸣,病人在哭喊,乡民在呼救……还有,还有……”那名字哽塞他胸前,“到处都是火,好像要将所有东西都烧尽。好痛……每一个人,每一株树,每一个活着的生命……都好痛。”

寒风刺骨,竟如同烈火灼烧血肉。周子仁极目前瞻,看纷雪徘徊飞绕,迷失辽阔的天地之间。

“祐齐哥哥和秀禾就在身边,他们一直在叫我的名字。我知道我是谁……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但是好痛。在梦里会痛,醒过来也痛。”他说,“我记得阿姐的话。可我不明白……大家分明都是自己,我也分明是我……为何还是这样痛。”

烈风拨动腰侧刀柄,李明念耳听那金属碰撞声,与小儿抵膝而坐。

“因为你心善,却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般。”她回答,“只要活在这世上,便生来自有身份。家人,朋友,信念,牵挂……无一不会左右选择。即便当真神识互通,人也还是自己,还未摆脱那些身份,永远只为自身而活。”

飘雪擦淡南山黛影,她望住峰顶那一星忽闪的灯火。“你以为应当互谅,许多人却只当拿捏住旁人弱点,沾沾自喜,相互残杀。纵使不作恶,也难免争抢,难免掠夺,难免踩着旁人闯出活路。”

周子仁转过脸,寻向她笠沿下的眼睛。

“一点也不会让步么?”他问。

“便是有所让步,也大抵是为了自身。”

“那……究竟何谓自身?”周子仁不解,“家祯哥哥舍命为张婶求情,张婶和双明大哥宁死也不招出病患所在,鲁老爹和学堂的同窗们冒险支援镇南……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自身么?”

“为己之情,为己之义。”李明念道,“为自身信念,也为自身安心。”

小儿紧挨她臂膀,好像那是猎猎狂风中唯一的支撑。“所以……人心物伤其类,因而才有这诸般信念,还有这许多难安之心。哪怕不原谅,不退让……一旦视彼此为同类,亦会常怀恻隐之心。会痛苦,会愧疚……或者也会动摇。”他道,“阿姐说我心善,却不知我也不过是物伤其类。”

李明念顺下眉眼,目转山脚。

“便是物伤其类,也有分别。”她道。

大雪覆盖乡居,坼裂主道的烧痕也掩埋殆尽。李明念却记得每一处废墟所在。

“何谓同类?一样是人,却要分作五族。一样是中镇人,也要分出平民、官贵和皇族。庶民且分孰富孰贫,贱奴还分玄盾阁门人和公奴私奴。一把火烧下去,哪怕同一条街上,不同人家也有不同结局。”她道,“难道这天底下人人皆愚,官不知民苦,民不晓奴怨么?不过是要保全自己,揣紧兜里那点好处,便瞎了眼,盲了心,待同类也如异类,处处视而不见。”

琼英的舞动慢下来。周子仁惝恍未言,迂久才垂下眼。

“相类是真,相异也是真。那究竟何谓该当,又何谓不当呢?”他轻语,“阿姐,我想不明白,且愈发觉得……或许一世也想不明白。”

李明念默不作答,只竖直身子,又背向他蹲下。周子仁失神一会儿,伸出手,趴上她后背。他感觉她的双手穿过膝弯,将他背起身。室外天寒地冻,李明念衣衫单薄,那坚实的背脊却格外温暖。

“你很好。”他听见她道,“一世想不明白也不要紧。”

周子仁张开双臂,圈上她脖颈。

“不要紧吗?”

“不要紧。”李明念迈开脚步。

这番问答似曾相识,周子仁恍惚一瞬,不觉笑了笑,贴上她温热的颈窝。

“嗯,阿姐说的是。”他道。

两人步向下山的小径。

片雪纷扬,白茫茫的天地无边无际,他们徐行其间,有如最细末的一粒。周子仁伏在李明念身后,见她脚下的玄靴一步步踏进雪地,在细微的沙响中留下印记,又逐渐被抹去。

“阿姐。”他唤她,“我那些梦的事……上回阿姐便猜到了吗?”

“隐约猜到一些。”

“那阿姐为何不问呢?”

“在玄盾阁,每个人都有秘密。有些很痛苦,有些性命攸关,一世也不能宣之于口。我习惯了,索性不问。没有答案也得活。”李明念平淡道,“只是没想到,这样的秘密你倒敢说与我听。”

周子仁侧仰脸庞,望出她那顶草笠边缘。宽大的笠檐撑起半面云天,挡去飘向他的飞雪。

“爹爹生前确曾千叮万嘱,说不得将此事告知任何人,否则要危及性命。”

“那还明知故犯。”

疲倦感压下眼皮,周子仁挪转下颏,轻靠她肩头。“方才阿姐说,每个人都有秘密,没有答案也能活。可凡事未知全貌,便如行走黑夜中。”他合着眼道,“我只是想,我喜欢阿姐,又与阿姐一道,所以不论旁人如何,我不该瞒着阿姐。”

“哪怕我因此害你性命?”

“阿姐不会。”

“人心难测,总有万一。”

“嗯。”周子仁回得肯定,“但阿姐不会。”

李明念默了声,跨过一段翘出积雪的树根。“如今你换了身份,只要守住这秘密,应当不会有人要你性命。”她思绪转向别处,“只不知这力量会否损你寿命。方才那一下已耗光你气力,常年只出不进,听着也不安心。”

周子仁微微张开双眼。“其实……来西南以后,我日渐有一种感觉,仿佛体内生机已十分稳定,与年幼时的昏昏沉沉截然不同。”他说,“这两年也再未生病了。”

“直觉不可信。你这能耐稀罕,还是小心为上。”李明念道,“你爹出身周家,不至有如此能耐。他从未提过你母亲么?”

“从前我也问过,爹爹只说我是他所生,没有母亲。”

李明念眼珠一翻。“人族再神通广大,也不过当年那位大祭司净池。但从也未听说他有你这种力量。”她不理会那荒唐的答案,“或许你娘在妖界。”

“我也有此猜测。”周子仁半边脸藏在她肩后,“只是……”

他没有说下去。

“想去寻她么?”李明念问他,“待你成年,阿爹应当就会许你出去。”

背上小儿稍稍自思。

“若我想去,阿姐能与我一道么?”

“妖界凶险,有我护着自然更安全。”她一顿,“……只是不知我何时才能脱籍。”

“那我等阿姐一道。”那稚音便贴近她耳旁,“阿姐未脱籍,我便陪着阿姐,在镇上行医。”

靴底咯吱踩断一截落枝,李明念眺向前路,在那广漠的白地间寻定方向。

“随你。”她道,“你想做甚么,做便是。”

周子仁侧转脑袋,脸颊轻贴她耳畔,才发觉她耳尖冰凉。

“阿姐冷么?”

“修了内功,不怕冷。”

“可阿姐耳朵好冰。”他说。而后他捧起双手,往里呵一口热气,搓一搓,挨上脸颊试温。掌心只有一点微弱的余热。周子仁想了想,又将两只手伸进衣襟,环住自己暖烘烘的脖根。

好一会儿,一双小手罩上李明念的耳朵。

“这样可会暖和些?”

感觉到他手掌的温度,李明念一笑。

“暖和。”

小儿便绽开笑,重又靠上她颈后,双手仍护在她耳边。

一片片枯枝倒木经过两侧,披白挂银,间或现出焦黑的躯干。那一层蒙茸的绿意渐淡,也近隐入无垠的雪色里。周子仁望过絮雪织就的帷幕,知道再往前,便是他力所不及的地界。

“阿姐。”他再次轻唤,“那日以后……阿姐梦见过他么?”

这回他等了很久,才等到李明念简短的回应。

“嗯。”

虽只一个字音,周子仁却听得清楚。他明白她知晓其中之意。“那一天……他听见了阿姐的声音。他知道阿姐在叫他,也知道阿姐想救他。只是他太痛,又太怕了……所以他才跑开。”他说得轻慢,“不是阿姐未救到他。”

隔着那双温热的小手,耳旁人声仿佛极远。凛风刮擦面颊,李明念兀自前行,双唇僵冷如石。

那石唇动了动,呼出人的气息。

“我知道。”她说。

本章可用BGM:忘乡-雪满山中

瘟疫剧情到这里差不多正式结束。

这个故事人物众多,但少有类似自问自答的直接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却不少。 不知道读者读完这一更会不会多少明白这么写的原因。

我知道语言表达的有限性,想试着突破这种有限性,却还是只能通过语言来尝试突破,所以这种尝试也许单从理论上来说就是失败的,遑论实践。但是哪怕只传达了千一、万一,哪怕这千一、万一最终只传达给了一位读者,这个漫长的故事也有意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4章 因缘合(二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