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92章 因缘合(二一)

起元记 第92章 因缘合(二一)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3-24 14:39:10 来源:文学城

亸在檐角的断木嚓嚓摆荡。

仓廒里一派昏暗,几个少年挤凑紧合的大门前,扒着门缝往外瞧。卫康性急,趴在人墙后方引颈张望,却只见缝隙里光线断续,忽明忽灭。外头人声喧天,鼓点似的敲入耳中,敲得他脑弦直跳。他拍一拍胸前那颗脑袋:“瞧见没有?”

方脸少年硬受那两巴掌,仍不吱声。他看进门缝,觑得街头人影慌奔,北面炽盛的火光照彻夜空,恍如白昼。“主道上好多人,都快到墙边上了。”他总算回答,“这条街跑出来的都搬着长梯,还拿着水桶……应当是潜火队的。”

“官兵呢?守墙的官兵还在吗?”

“走了许多,大约也是去救火。”

四周重又静下来,喧嚣声仅隔着一张门扇,却让滞重的空气紧顶在门外。卫康掉转过头,见同伴大多已站起身,丛丛人影交错晃动。几块苫板高高堆放在侧墙边,留出一隅窄小空地,一团黑影缩在那里,仿佛也是一般的废置物什,只依稀辨得出头身轮廓。卫康走过去,蹲到那黑影跟前。

“双明……”他放轻声音,“又丰究竟去哪了?”

少年们敛步,门边那几个也尽回过头。许双明坐在墙角,一声未吭,不动如石。

“你说句话啊!”站得最近的同伴急道,“这火是不是——”

顶上咚一声闷响,截住他余下话音。

什么东西从天窗落下,卷着一股刺鼻的焦糊气味,惊得众少年四散而退。一条影子长出地间,现出漆黑的人形。许双明打个寒战,霍地立起身,直直望住那人影。

“李——李明念?是李明念吗?”有人认出来。

退散的人潮又涌上前。

“外头出什么事了?是哪里走水?”

“镇南呢?镇南没烧着罢?”

来人站在人群中央,没有做声。她径直走向墙角,揪住许双明前襟。

“我告诉过你不要轻举妄动。”他听见她开口,“谁给你的胆子?”

那声音好似在随脑弦颤动,分明熟悉已极,却又格外陌生。许双明紧盯她那模糊的脸。

“……又丰在哪?”他问。

襟口骤紧,胸前的拳头将他拎起来,一把搡上砖墙。

“我问谁给你的胆子!”

脑勺在壁间一撞,许双明视野震动,耳内嗡嗡作响。他觉出有人冲近前,觉出有人说话,却目不能视,耳不能听。黑雾笼罩眼前,他踮稳跌开的脚尖,竭力看清近处两星微弱光点。那是李明念的眼睛,又像他自己的眼睛。

“又丰在哪里?”他从身体里挤出声音。

无人答话,扑在脸前的呼吸杂着焦臭,烫得他眼球发疼。半晌,李明念松开他衣襟。

“死了。”她答,“一头栽进火里,生生烧死的。”

一声重响落在腔里,许双明好一会才明白过来,是自己跌坐在地。“官兵捡去了尸首,早晚会查到这里。”李明念在他头顶道,“想要活命,便说什么也不知道,统统把嘴给我闭牢实。”

那话音穿过身体,微风般轻飘。许双明靠在墙根,眼见她弯下腰,捉在他肘间一捋,轻易抽出袖袋里的匕首。“去年运粮我便该知道,”冰冷的女声滑过他耳旁,一如那匕首滑过手臂,“刀不能落在不会用的人手里。”

浓烈的焦臭味远去,许双明惝恍抬头,看面前人影背过身去。

“……你一早便知道,是不是?”他不自觉启声,“给我那柄匕首的时候,你便知道。”

李明念停住脚步。

“我没教任何人去干蠢事。”

“但你知道有人会去干。”许双明道,“你只是不在乎谁去干,谁又会死。”

他注视她背影,任堵在胸腔的声音溢出喉眼。

“这跟我们干的……有甚么分别?”

李明念回过脸来,腰侧传来金属轻微的撞响。过去她从不漏出这样的动静。

“我杀过的人,你们所有指头加起来也数不清。”她道,“你杀过多少?”

外间狂风呼号,刮得砖壁也自震颤。

许双明痴坐墙边,眼中背影闪动一下,消失不见。

大风近午方息。

山谷间烟雾腾升,如倒悬的江河翻涌天际,掀群鸟穿梭,掠过江底浑浊的日影。

自北山脚下眺看,南面焦土空阔,尽头乡居朦朦胧胧,屋舍俱笼在浑黄的烟尘里。郑百户跨过学舍坍陷的地板,举目一片黑色废墟,四处焦尸断木枕藉。他默伫当中,听得周围再无生息,方才回望北山。山道东边的火光已扑灭大半,西侧火柱冲天,间或露出一横黑魆魆的深沟,截住火海,也将山体截作青红两段。那是伐木掘地留下的痕迹,若非以此断开山林,烈火早已翻山越岭。

深沟一路绵延,越过山道,勒在山腰东侧,下方铺开大片焦黑颜色,仿佛沟中溢出地脂,淌下山坡、流过山脚,缀几蓬死而复燃的火花,缓慢蠕动。叶灰纷扬半空,森林的骨骸或立或倒,伸着光秃秃的树杪,好似无数枯手伸向青天,伸向坟地遥远的边沿。一些细小黑点乱窜其间,不知是玄盾阁门人,还是仓皇逃命的野畜。

一阵杂沓的步声近前,是乡民们抬着伤员经过。郑百户循声回首,见救火的乡人来来往往,各个灰头土脸,吆喝着抢出废墟下的幸存者,搬离死地。几道人影围聚西面栅居的残骸前,似有伤者横陈脚边。郑百户匆匆一瞥,随即又移回视线:一白发老者蹲在那人丛中间,虽只露半边背影,还是让他一眼认出来。

郑百户提枪趱上前,挤进人墙时,恰逢那老人放下伤患手臂,对周围人道:“劳烦诸位将他送去镇衙。”

“杨夫子?”郑百户忙凑近去。

杨青卓站立起来,碰上他目光,拱手一揖:“郑百户。”

郑百户答礼,待那几个乡民将人抬走,才打量一番眼前人。杨青卓照旧一身布衣,只是发髻微乱,长须掖在襟里,衣摆打拴腰间,鞋袜泥点斑斑,一根脏兮兮的竹杖倒放身侧,显是长途跋涉而归。“镇长在四处寻找您,过些时候恐怕会传您问话。”郑百户压低声音,“敢问这些时日您去了哪里?”

杨青卓捡起竹杖,摸出衣襟里一份文书,递上道:“大横县多地发瘟,相识的医士来信求助,老夫便前去走了一趟。”他转眄四周,“为何学舍会有这许多人?”

郑百户展开文书一看,竟是大横县衙出具的放行公文,加盖三个灾镇的官印,全无破绽。他放下心来,将那文书递还。“杨夫子离乡多时,还不知镇里也发了瘟。起先只围了镇南,后来镇北也有平民染疫,病人都教挪到了您的学舍。不想昨夜有人在北山纵火,适逢风大,一下子便烧到山脚。”郑百户道,“军所因时疫封闭,咱们镇上人手不足,未能及时救出病人,您这几间学舍也尽教烧了。”

“伤亡如何?”

“一百三十二个平民,大多病得厉害,行动不便。烧死便有六十三个,活下的也尽受了伤,还死了一位救火的医士。现下正让乡民们帮忙,将伤者都挪去镇衙。”郑百户望向南边,“镇上伤亡暂不清楚,但坊间有潜火队,情形应当好些,只是屋舍烧毁了大片。”

循着他的目光南望,杨青卓只见得漫天飘舞的灰烬。

“方才说有人纵火,可已查清是何人?”他又问。

郑百户犹豫一下,转个身,冲远处两名军士招一招手。那两人站的地界原扎着栅栏,经过一夜大火,仅零星剩几截歪折的根骸。他们收到手势,抬上什么东西赶过来。

“应当便是这人。”待两名军士停到跟前,郑百户才回答,“火从两处燃起来,两名值守的官兵赶上山查看,正撞见他朝山脚跑。只因火势太大,未及追上,再寻见时已烧成了焦尸。仵作初验过,是男子,十六七岁的年纪。”

他有意一顿,细观老人神情。

“杨夫子可识得?”

军士将抬来的东西摆置在地。那是一具烧得漆黑的尸首,兜在两根竹竿抻开的麻布里,衣物、毛发尽失,浑身遍布裂纹,躯体枯萎般蜷缩起来,较寻常的成年男子短了一截,臂腿屈曲,抵御重击似的护挡在身前。他只有右臂。

杨青卓看着那尸身,长久不言。

“单看尸首,难以辨认。”他终于道。

“也是,烧成这模样,换谁也认不出来。”郑百户打个手势,令下属挪走焦尸,才又道:“依小人愚见,大约是南荧人。”

“有何根据吗?”杨青卓目送那尸首远去。

“火往山下烧,他偏往山下跑,那是活生生要烧死自己。如今这镇里……既走投无路,又想争个鱼死网破的,也只能是南荧人了。”郑百户留意着他目光,“只盼不是夫子的学生才好。”

尸首又被抬回原处,孤零零卧在竹栅的根骸间,仿佛也不过一截烧焦的草植。杨青卓遥遥望着。“无论是谁的学生,合该有人问一句是什么让他走投无路。”他道,“答案一日不明,这样的事便永无断绝。”

郑百户顺下眼睛,嗓音又低了些。

“杨夫子,这话还是莫让镇长听见为好。”

杨青卓不置可否,只收回眼光,俯身作礼:

“既然镇衙暂未召唤,请恕老夫先行告退。”

镇北大火已尽扑灭,几处屋舍散着余温,笔直的青烟抛起团团尘灰。

焚毁的民房坐满主道两侧,有如两条黝黑引线,一径伸向尽头模糊的墙影。道旁挤满乡民,有人茫然游荡,有人衣不蔽体,抱紧家什坐在房舍的遗骸前,好像自己也垮在那里。杨青卓穿行其间,见街头水缸滚地,架墙的长梯翻倒大片,几个潜火队员拖着长钩走动,正到处收捡弃置的湿麻袋。

他突然停下来。主道左侧搭起一架窝棚,竹骨上挂有草帘挡风,却还未苫顶。棚里摆几张条凳,十数个稚童挤坐当中,大多冻得瑟瑟发抖,其中一人尚不晓事,一心要爬到高处,便踏着凳子好奇地顾盼。一个男子站在棚外,手里牵两个脏兮兮的男孩,要将他们推进去。那两个孩子惊慌失措,任他如何劝说,只奋力抱住他的胳膊和腰身,不肯撒手。

男子直起腰,一团大肚子撑起宽阔的绸衫。他擦去满头满脸的湿汗,恰与杨青卓四目相遇。

“唐东家。”杨青卓行礼。

“杨夫子!”对方扯开两个男孩,诧异地迎上来,“您何时回来的?”

“今日方归。”杨青卓回答。他看去男子身后。两个男孩还杵在窝棚前,半张着嘴望住唐东家的背影,不敢进去,也不敢离开。

“这些孩子是?”

“哦……尽是走失的孩子。我看这样的不少,索性让他们待在一块,过会儿再遣人送去镇衙。”唐东家气喘吁吁,看一圈路旁的残垣断壁,“烧得厉害。铁匠铺的金小姐一早便来叩门,要借人手救灾……街上店铺的伙计都借遍了,没想还是不够用。”

“那孩子们便交与老夫罢。”杨青卓道,“我送他们去镇衙。”

唐东家如获大赦,连忙拱手:“那便有劳杨夫子了。”

他匆忙离去,绕开窝棚前的空地,生怕那四只幼小的手再攀上来。

杨青卓牵两个男孩走进棚里,检看孩童们的伤势。他褪下外衫,将三个紧偎一团的女孩裹住。她们穿得单薄,又让大火燎了衣裳,四肢僵蜷胸前,睁着惊惶的眼,困惫又安静。那踩在凳上的男孩衣衫最厚,他没有受伤,只脸颊沾着灰指印。杨青卓向他伸手,他马上张开双臂,一扑到老人怀中,便悄悄拨出他掖在衣里的长须。

风烟卷过,摇摇晃晃的草帘掉下一边。杨青卓放下男孩,要将帘子挂好,却望见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是个少年人,立在几步外的街口,腰挎一长一短两柄横刀,墨灰色裋褐遍蹭焦污,右边的袖管烧去半截,只剩护臂圈在腕间,手臂红肿渗液,指根处几个巨大水疱连作一片,肉瘤般巴住手背。她站得笔直,漫无目的地望着前方,一任长风拂开脸前乱发,满面的灰尘里现出一角刺字,周遭人来人往,竟也无人注意。

“明念。”杨青卓唤她。

李明念看过来。杨青卓挂上草帘,转出窝棚,停步她跟前。

“辛苦了。”他道,“幸得玄盾阁门人相助,才及时将大火隔断,未烧及东西两山。”

那少年人双目向着他,却好似并未看他。

“本就是公奴,官爷一声令下,还有不去的道理。”她答得全无情绪。

杨青卓却道:“听闻镇衙下令以前,已有门人发现走水,带人上山救火。”见她眼光一动,他放低喉音,“途经北山,遇上几位剑阁弟子。老夫托他们将赤母送去了张家。”

李明念凝看眼前人,好像这会儿才认出他是谁。

“您找到了赤母。”她道。

“是。”杨青卓道,“只是为数不多,加之分与了大横县,余下的恐怕不足以供给全镇。”

李明念默思片刻。“我们已查出病源,是玉衡山飞来的溟蛾。”她告诉他,“李景峰正在水分寻药方,如有消息,会即刻送信回来。”

“景峰?他何时回的纭规镇?”

“上个月。”

她吐出这三个字,便再无下文。杨青卓不再追问。

“离镇不足两月,未想竟生如许变故。”他自语,“取得赤母后,老夫本应尽快赶回。是老夫之过。”

李明念望进他眼底。

“您知道了。”

杨青卓颔首。

单看他眼中神情,李明念便确信彼此心知肚明。

她转开眼,视线越过老者身侧,投向主道尽头。那竹墙扎在漫天烟尘里,远远望去,宛如天地间一道撕裂的伤痕。“纵使夫子回来,也无济于事。”李明念道,“粮草不会凭空长出,人心不会一朝改变。避开这场火灾,往后还会有旁的灾难。若凭一人之力即可颠覆这世道,它也早不是如今的样子。”

杨青卓凝睇眼前的少年人。她依然站得笔直,身躯却微微前倾。那是无意识的倾斜,似要发足狂奔,又被脚下泥土紧拽原地。

“明念。”杨青卓侧转身体,让出身后的窝棚,“老夫想将这里的孩子送去镇衙,再前往镇南。你可愿一道?”

那少年人移回目光,看定棚侧飘荡的草帘。

大半孩童伤势不重,还能自己走动。他们团缩棚内,见李明念随杨青卓出现,便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十几双眼睛瞪住她,看看她的衣裳、她的刀,又看她刺在左颊的字,还有她骇人的右臂。李明念走近前。她来到哪条凳边,那凳上的孩子便作鸟兽散。他们尤其怕她烧伤的胳膊,打着跌也要避开,仿佛它长满又长又尖的刺,靠近些便会被扎作肉筛。

李明念走了一圈,那些孩子便乱哄哄挤到杨青卓身后,很快排作一队,牵着前人的衣摆,不时回转脑袋,惊奇地冲她张望。

角落里还坐着个女孩,正恓惶四看。她掉了一只鞋,露出破洞的袜根,小腿紧紧勾住凳沿,裤管豁口与擦破的皮肉黏成一团,在膝头晕开两片血迹。李明念敛步女孩身旁,作势要将手伸进她胁下。女孩抖了一下,抬起灰扑扑的脸。

“娘亲?”

李明念顿住。那女孩坐在原处,双手紧绞膝前,仍在不安地左右寻看。李明念明白过来。

“伤员尽在镇衙,我带你过去。”她道。

女孩望过来,目光定在李明念侧旁。

“娘亲也在那里吗?”她问。

“便是不在,也会去那里寻你。”

女孩的眼光茫然游移,努力找寻那声音的方向。

“其他人也一道么?”

“一道。夫子领着他们。”

听清那答话声,女孩似乎生出信心,向声源处伸出双臂。她什么也不说,只是将怀抱敞开,脸上现出惶恐而依慕的神色。

李明念扶在她胁下,抱她起身。女孩穿的粗麻单衣,硬挺的布料刮过李明念手背,那大片水疱顿时破开。她眉头一动,没有做声。女孩坐进她臂弯,鞋尖碰到刀鞘,听得锵一声响。她不知那是什么,忙缩起脚,抱紧李明念的脖子。无人解释,也无人责备。李明念转过身,带她走向棚外。

藏在杨青卓背后的孩子忙不迭躲开。那女孩却浑然不觉,在李明念耳旁轻轻道:“多谢姐姐。”

浓烟罩紧山谷,漂浮半空的烟尘打着旋,刮抹主道上每一处风景。一纵稚童牵裾而行,跟随白发老者一路北去,穿过道旁挤挤挨挨的人影,不住东张西望,却什么也瞧不清。

大火烧毁山下神庙,有乡人抢出神像,摆置镇衙门前的大坪里。那神像背靠照壁,面朝镇南渺远的墙影,如旧盘腿而坐,搭放膝头的左臂却断去一截,肩上慈容微垂,半张面孔让火舌舔得乌黑。孩子们经过跟前,眼睛瞪得滚圆,有的直勾勾瞻看,有的却别开脸去。

那衣裳最厚的男孩跑出队伍,绕着神像转一圈,摸摸硬邦邦的泥衣垂,手脚并用地登上台座,要爬进青龙神怀里。杨青卓将他唤下来。

孩童们爬上门阶,挨个儿撇开腿,跨过镇衙高高的门槛。

李明念抱着那盲眼女孩殿后,守卫却将枪一横,挡在她二人面前。

“南荧人,来衙门做甚?”

凶狠的喝问如雷乍响,女孩吓得一缩,更紧地靠进李明念怀里。李明念目向那守卫。不知何故,对方竟也缩了下手。

“她与老夫一道,是送孩子们过来的。”

门内传来杨青卓的声音,他立身门槛后方,放下怀中走累的小儿,向那守卫拱手:“请军爷通融。”

眼角略一抽动,那守卫竖起枪杆。

镇衙院坪里铺满草荐,留正中一条两人宽的过道直通前厅,东摆活人,西置尸首。孩童们在过道间摇摆前行,伸长脖子张看那些枯黑的身体,不知是人的肉躯,还是与门外一般的神像。他们极少去看另一侧。那里挤满缓慢动弹的躯体,各个面黄肌瘦,打着哆嗦,咽着呻吟,两三人同披一条棉被,左拉右扯。李明念掠过一眼,认出昨夜在学舍见过的脸孔。

踏上厅前门阶,嘈杂的人语便扑面而来。前门两侧各摆三张长桌,有书吏打扮的男子坐在桌后,抚纸捏笔,正对伛偻桌前的乡人,问话声时高时低。厅里那张大案早已撤去,丛丛人影摇动石板地上,背着药箱的医士来往不绝,穿行一排排草荐间。

杨青卓领小儿们入内,立时有医士走近前,拦住那条尾巴似的队伍,与老者低声交谈。李明念正欲跟上,却见左旁的书吏叩响案头,冲她一摆下颏:“欸——过来登记。”

医士请出门里的老人,将那小尾巴引至右侧长桌边。李明念这才抱女孩走到那书吏案前。

“她还有伤。”李明念道。

“那也得先登记。”书吏伸出手,“籍符呢?”

李明念不答,弯下腰,将女孩安置凳间。她坐在那里,全然不知问的是自己。

书吏拧起眉头,使劲叩一叩案头。

“有籍符吗?”他扬高声音,“便是那块小竹片,平日里须得随身带着。”

呆坐的女孩吓一跳,往腰里摸一摸,摇摇脑袋。她拿不准那声音在问谁,便又小声道:“没有。”

“那便报名字和住处。”书吏给笔尖蘸饱墨水。

周围人声鼎沸,女孩叉紧手细听,也只听清一半。

“我叫阿狸。”她答。

“这是名字吗?”那书吏声调又高起来,“姓什么?如何写?”

接连三个问题抛过来,女孩张开嘴,那双没有光彩的眼睛闪出泪光。她摇头。

“爹娘的名字呢?晓得吗?”

那声音压下女孩的脑袋,再次摇头。

“家住哪儿,可还记得?”

女孩埋着脸,仿佛犯错受训,竟再不吭声。那书吏长叹一口气。

“那你还记得什么?”他问。

李明念默立一旁,见女孩嘴唇嗫动,嗓音细若蚊蚋。

“我要娘亲……”

“什么?”书吏侧过耳朵,眉梢与声线一般扬起来。

女孩眼里涌出泪水。

“我要娘亲……”她语不成声,“娘亲……”

李明念转开脸。

对面话音稍歇,那衣裳厚实的男孩跳下板凳,牵着医士的手走下门阶,转向院坪西侧。他们停在一具尸首旁,医士拉一拉男孩,两人一道蹲下身。

“这是你爹吗?”医士问他。

那尸体尚未烧焦,红肿的脸庞却爬满水疱,面目全非。男孩咬着拇指,定定地瞧住那张脸。他犹疑一会儿,凑近尸首耳旁,大声喊道:“爹爹——爹爹?”

尸体没有应答。男孩扭过头,告诉那医士:“不说话,不是爹爹。”

噪杂的人声涌近来,裹紧躯干,塞入耳中。李明念站在廊下,看医士拉起那男孩,蹒跚地走回来。他们经过她身旁,向着女孩微弱的抽泣,逐渐远去。那哭声渺茫起来,如滴水入海,再难分辨。

李明念回过脸,矮凳上已无女孩踪影。桌后的书吏手握笔杆,在册子里写下“阿梨”二字,又给“梨”字画个圈。

“明念,”一声苍老的呼唤响在耳旁,“在看什么?”

李明念不语,只偏首看进前厅。侧门里走出三个官兵,拎着两只大木桶,提杆下冒出滚滚热气。墙根下的阴影立马现出人形,争先恐后地挤凑上前。

“有些人没有受伤,也聚在这里。”李明念启口。

杨青卓也望向那哄乱的人群。

“那些是房屋被烧毁的乡人。一时无处容身,便一并安置在衙门,由官府配给粥米、帐篷和棉被。”

“往后呢?”

“官府的收容大多不逾月,往后便是商户捐助。家底丰厚者还可重置家业,余下的或求助本乡亲友,或投奔外乡。”

一团矮小的身影跌出人丛,摔趴在地。他嘴巴一瘪,大哭起来。是那衣裳最厚的男孩。

李明念看着他爬起身。

“若再无亲友收容,又当如何?”

“自此沦为流民。”

右臂隐隐作痛,李明念沉默片晌,感觉伤处渗出的黏液滑下手臂,流进护腕里。

“他们是平民,也是你们大贞的子民。”她说。

“父母之于儿女也力有不逮,遑论君父之于子民。”身旁传来老者的话音,“何况有些父母,从来也未曾善待子息。”

李明念犹立原地,想起花灯节喧闹的夜晚。她记得她从墩台俯瞰,望得半面明亮的山谷。她也记得她走在川流的人潮间。街市灯火辉煌,鳌山探出高矮不齐的屋脊,照亮街角那些邋遢、期盼的脸。

她记得那盲眼的女孩向她伸出双臂,也曾那样看过来。

“人各有命,生死在天。”她听见脑海里的声音,“助得一时,也管不得一世。”

“可笑。”李明念道。

身侧老人看向她。

“何事可笑?”

李明念回转向南,目越官府洞开的大门。她只看见那堵灰黑的照壁。

她提起脚,步下门阶。

“所有事。”

本章可用BGM:阿鲲-莺歌和大王同归同去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这一更越写越长,最后估计可能要到两万字了,考虑到第一大节情绪氛围比较统一,先拆出来更。

31号或者下个月1号还会有更新,我尽量把原定这一更剩下的部分都写完发上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2章 因缘合(二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