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9章 纭纭方规(三)

起元记 第9章 纭纭方规(三)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年末冬又至,卯时天色日渐沉。

竹林青影摇晃,刀风呼啸,吞没微弱步响。李明念行走轻捷,躲过斜劈而来的刀背,稳稳落地。方才松一口气,她又觉委中穴闷痛,双膝一软,扑通跪地。“嘶!”她拄刀往身后一摸,掌中是一块冷冰冰的飞蝗石。夏竹音鬼影般落在她跟前,腰间短刀仿佛从未出鞘。“毫无天赋。”她冷淡道,“回去——”

“不绣花!”李明念抢着道。

对方冷冷一哼,只说:“明日再来。”便转身要走。

李明念忙叫:“等等,师父——”

“不准叫我师父。”青衣女子果真停步回头。

“人前不叫便是。”李明念不甚在意,“这两日不见阿爹,你可知他上哪儿去了?”转眼已近年关,往年李显裕都忙于阁内琐事,这些天却一反常态,不见人影。眼看寒冬将尽,李明念连过冬的津贴也没向他讨着。

“他在忙。”

“从前他也忙。”也不似如今成日没个踪影。

夏竹音顿了一顿。

“再过几日,他要去一趟都城。”

都城又有官贵要买影卫?李明念满腹狐疑。上一回阿爹亲去,还是一年半以前的事。

“那你们何时回来?”

“少说半年。”

“这么久!”她惊道,“那我——”

“上回你去都城,昭武将军可有指点过你?”夏竹音打断她。

“算是罢。”李明念嘟囔,“为何要问这个?”

夏竹音不答,径自吩咐道:“备上一壶好酒,我替你带去阳陵。既领过他的恩,你也该祭他一祭。”

“记什么?”李明念不解。

略一侧首,夏竹音默默片息。

“大贞北伐失利,二十万大军溃败东北。”她道,“主帅周廷晋……战死。”

-

成贞十六年元月,步廊县严节未尽,夜风凛冽。

李显裕登至峰阁顶层,已逾子时。南北两山相望,立于玄盾阁至高处即眺北山星火稀疏,依稀有人影晃动。花灯节前夕,南荧族人大多上山祭祖。中镇族征服西南三百余年,即便以刺字令南荧人世代为奴,也仍旧心存忌惮。南荧部族被敲散驱赶,三百年来尽是家族破碎、骨肉分离之景。如今纭规镇乡人间已少有同宗,祭祖自是各自为政,规矩与从前大相径庭。

山风呜咽,北山零落的火光忽明忽灭。李显裕负手远望,只觉这年隆冬寒冷异常,绝非吉兆。

头顶上方一阵窣窣轻响,梁上之人显是躁动不安,已失耐性。

“下来。”李显裕头也不抬道,“躲那里干什么?”

李明念翻下房梁,落定父亲身后。

“周世伯的事……当真不是谣言?”

“阳陵那边已经发丧,他的衣冠在回京路上。”目光越山峦投向东北,李显裕脸上不见情绪,“大贞此次损失惨重。昭武将军一死,未来几年西南也不会安定。”

“那周子仁呢?有他生还的消息吗?”

“这不是你该管的。”他转身走过她身旁,“回去睡觉。”

周廷晋出征前便替儿子定下了影卫,又怎会不给那小儿安排退路?李明念追上前,紧跟着李显裕道:“若他还活着,那几个影卫定会带他来玄盾阁。”眼睁睁看他踱下楼梯,她趴到围栏边追问:“你可派人去寻了?”

李显裕说一是一,不多言半个字,直往底层祠堂去。李明念不死心,转而又翻下挑廊,奔向西面竹林。

虽至夜半,母亲房里那盏孤烛仍未熄灭。内院静悄悄一片,檐廊下的移门尚且敞开,李云珠席坐烛前,肩头披风与丝绣上的青竹同色。近些日子她常常彻夜不眠,以致白天亦闭门不出,阁中众人于是鲜有打扰。李明念穿檐廊而入,有意加重脚下步伐,却未见母亲反应。席地跪坐下来,李明念俯身一拜,静候一旁。

“这么晚了,来这里做什么?”许久,李云珠总算出声。

“阿爹明日就要出发去都城。”李明念直起身道,“这回你也一道去么?”

“周廷晋与你阿爹乃至交,如无他事,我自然要一道去。”

“那我为何不能去?”

“问你阿爹。”李云珠的语气与李显裕如出一辙。

李明念垂首,暗自捏拳。

“周世伯提起过你。”她道,“他与你们相熟,人也不错。我想同去祭奠。”

院外竹林簌簌,案前烛火晃动。细细刺上竹叶的最后一针,李云珠方道:“人既已死,祭奠不过宽慰活人,有何意义。你若敬畏鬼神,七岁那年便不必为了习武而杀人。”她未看女儿一眼,口吻冷漠,仿佛事不关己,“这般觉悟,不如趁早放弃。回罢。”

眯眼隐忍少顷,李明念一叩首,握紧腰边刀柄,起身离去。

花灯佳节夜,山谷间长明灯如星。北山密林常青,南坡顶端有废弃的墩台高耸,台下围一片坍塌房屋,马棚残余的栅栏腐蚀破败。李明念提木碑上山,寻至一块避风处,心想阳陵的也不过是衣冠冢,墓碑扎哪不一样?于是她一插木碑入土,抱臂打量碑上的“周廷晋之墓”。五个字歪歪扭扭,虽为她亲笔,但也实在难看。

远处有上山的脚步踢踢踏踏,粗笨无比。摸出从祠堂偷的三支高香,李明念顿了顿,先解下腰间酒壶,以美酒浇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教人杀了,我本应替你报仇……可你死于沙场,我倒不知找谁索命。”她口中低语,“怪只怪你们大贞那皇帝老儿,下回再去阳陵,我替你杀他。”

那慢腾腾的步声渐近,李明念不以为意,只倒尽壶中最后一滴酒,吹火折子点燃高香。

“你与这周将军相识?”一道清脆女声响起。

李明念盖紧竹筒,回头瞧上一眼,只道:“与你何干?”

来人娇俏的脸上现出怒色。她还是少女年纪,着一身粉红衣裙,胸前一枚精巧的翡翠平安扣,生得模样可人,白净的脸上不见刺字。玄盾阁女子屈指可数,与李明念同辈的只她巫采琼一个。长老巫重阳老来得女,加之巫采琼相貌着实可爱,自是千娇百宠长大,那里受得了这等委屈?她当即便回嘴:“要不是夫人嘱托,我才懒得来寻你。”随即又一昂脑袋,桃心髻上的蝴蝶发饰薄翼微颤,“你若还要压祟钱,现下便随我回去。”

“祭礼未毕,我走不了。”

“阿爹叫我领你回去,你不走,我也不走。”说罢,巫采琼气哼哼蹲下来,抱紧膝盖瞪她。

“随你。”李明念双手举起高香。

行过祭礼,她又跪地叩了三个响头,才终于下山。

“大晚上在这鬼地方祭奠人家。”巫采琼慢吞吞跟在后头,满口埋怨,“非亲非故,莫名其妙。”

“他教过我功夫,于我有恩。”李明念头也不回道。

“哼,又是些打打杀杀的东西。”两手提着裙角,巫采琼噘嘴恨恨道。她踢开脚边细碎的树枝,愈想愈委屈:“他于你有恩,干我何事?连累我吃不上巨胜奴,还要在这山里头受冻。你这害人精,丑八怪,凶婆娘……活该没人喜欢你。”

走在前头的李明念终于止步。

“瞎嘀咕什么?吵死了。”

“我嘀咕我的,你凶什么凶?”巫采琼顶回去,转眼瞧见对方脸色,奇道:“你心情不好?”

李明念一字未答,只提步朝山下去。巫采琼抱起衣裙追上来,不依不饶追问:“那周将军死了,你心里难受,是不是?”见李明念并不理睬,她又展颜拍手,高兴道:“哈,你竟也会难受?我瞧你耍刀都耍疯魔了,还以为你杀人如麻,铁石心肠呢。”

前面的人突然一停,巫采琼不备,险些撞上去。她踉跄一下,抬头要骂,却对上李明念的视线,眼见她右手搭上刀柄。“巫采琼,你可知‘死’是什么意思?”她淡问,不待巫采琼反应,又冷笑道:“人没死过,自不知‘死’为何意。”

心头蓦地一寒,巫采琼后退两步。

“你做什么?”她紧盯李明念,“我阿爹可是长老,你若敢伤我,阁主也必不护你!”

“我杀人如麻、铁石心肠,还怕多杀你一个?”对方却道。

巫采琼咬住下唇,一手悄悄摸进袖袋,攥紧父亲给的那瓶保命毒粉。两人对视一刻,李明念撤开扶刀的手,转身下山。

“闭上嘴,走快些。”

长长舒一口气,巫采琼松开毒粉,这才发觉手心已生出一层冷汗。她登时又羞又恼,一路小跑上前,忿忿道:“嫌我走得慢,那你怎么不背我?”“你那手脚是白长的?”李明念反问。她身形看似不急,脚底却好似生了风,巫采琼紧追紧赶、气喘吁吁,两人竟还是越走越远。她恼怒起来,一甩裙角撒气:“不背就不背,谁稀罕了!”

山路崎岖,自山腰处可望见南山灰暗的山梯,山坡间有一条黑影蠕动。李明念眯起眼。

-

一连数日,玄盾阁的夜晚皆不太平。

山脚高门下铁链当啷,一队身着囚衣、头罩黑布的人影,个个脖套枷锁、双手受缚,彼此间脚镣相连。项易伛背守在门边,干皱的眼皮半合,直待队伍最后的男子经过身旁,才略一垂首。此人一身白衣,戴帷帽遮面,腰佩玄铁符信,古怪的纹饰间只一个“信”字金光闪闪。他只身一人押送这队人马,周身却并无兵器,不急不躁殿后,驱囚犯自小径上山。目送如蛇的队伍没入山林,项易举酒壶往嘴里倒,含得一团酒气,方觉壶中滴酒未剩。

他唉声叹气,回过身一瞧,脚跟后头竟不知何时长出一只酒壶来。“唉哟!”他顿时眉开眼笑,单脚一勾,捞酒壶入手。着急忙慌地拔塞,项易深深嗅一口酒香,脸上尽显满意之色,笑道:“酒都送到了,怎地不出来见人呀?”

脚下灯影微微一晃。李明念跃至他跟前,看一眼山林深处。

“又有寓信楼押来的罪客?”

“那可是二十万大军哪。”一屁股坐回地上,项易举酒壶痛饮一口,长吁感慨:“战场刀枪无眼,稍有退缩便是万劫不复咯。那地方影卫连自保都难,又有几个保得下契主哇。”

“不能带着契主逃么?”李明念问,“只要藏到打完仗,就都能活下来。”

“念丫头只晓得影卫要给契主卖命,哪知那些契主也是要替皇权卖命的呀?大贞军纪严明,逃兵乃重罪,不但自己要入狱,家族亲眷也会沦为我们这样的贱籍奴隶。”他眯眼一笑,核桃似的脸上沟壑纵横,“况且北境苦寒,大贞的士兵不是被杀便是冻死。四下冰天雪地,即便契主愿意逃,有几成又活得下来?”

“那也是中镇族人太贪。”她冷下脸,丝毫不觉同情,“北辰族从不进犯,大贞却非要打过去,白白葬送那些军士和影卫的性命。”当年南荧族又何尝不是如此?灵墟岭隔绝西南,南荧族本与其他四族毫无干戈,却因外族的贪念屡遭蹂躏践踏。

项易听罢好笑:“这般厌恶中镇族人,你将来如何当影卫?”

周氏父子的身影掠过脑海,李明念自语:“也不尽然。”她转而又问:“易老,影卫也会死在战场上么?”

“老头方才说什么来着?”他掏一掏耳朵。

“我是说契主死了以后。”李明念道,“若成功护契主到他病逝,下一步便是入军营。既然只有立了军功才可脱去贱籍,那应当也有门人死在战场上?”

老者大笑起来,又猛地咳嗽几声,吐出一口浓痰。“甚么狗屁军功,走个过场罢啦。大贞皇帝可忌惮着我们呢,那里能真教你上前线厮杀?”他再给自己灌下一大口酒,“不过派一帮小兵去送命,回头再把功劳安到你头上。那些个一辈子脱不去贱籍的士兵,才当真是有去无回啊。”

身旁之人并不应答,项易送酒壶到嘴边,自眼角打量她。

“念丫头这些日子天天上我这儿来,也是奇了。”

“等人罢了。”李明念淡道,目光沿漫漫乡道远去,落向北方。此地到阳陵已是山高路远,更遑论北境。忆及都城的漫天飞雪,她喃喃:“不知那小儿能不能回来。”

-

周廷晋出殡之日,正是皇城花好时。

十数万军士一去不返,阳陵丧幡随风动,哀哭凄切,独春花烂漫。周氏父子的灵柩巳时入葬,直至月上梢头、万户人定,将军府的夕哭仍未绝断。玄盾阁一行人暂宿府中,入夜后便是足不出院,亦闻得窗外恸哭,如满园春色般挡不住。

春深夜轻,灯花色冷。李显裕独坐案前,手捏数封信笺,皆为周廷晋亲笔。他二人少有书信来往,且周廷晋厌烦婆婆妈妈,信中大多言简意赅,却总在谈及他那小儿时不觉多添几笔。李显裕随手翻阅,也能一眼瞧见只字片语。

“……今日为吾儿亲烤一鱼,小子直瞪鱼眼。吾心甚悦,取鱼目饲之,小子竟大哭不止,自此不愿食肉。吾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抱错了儿子?”

此为成贞十一年。

“……小子倔强,宁死不屈。吾生来只知大口吃肉,见小子目中哀怜,口中酒肉竟难以下咽。天性难违,吾儿宅心仁厚,随他去便了。”

同年春末。

“小子不长个儿,汝可有妙招?”

成贞十三年冬。

“陛下决意北伐,吾即日回京。恐形势不利,须三影卫保吾儿性命,望汝举能者任。”

成贞十四年春。

“如遇不测,托孤于汝,令子仁以父事之。”

成贞十五年秋。李显裕合上眼。这最后一封信最短,翻山越岭送至他手中,大贞战败的消息便紧随而来。寥寥数语,竟成绝笔。

院中花枝弄夜风,微香入窗,悲泣声声绕烛光。青衣女子现身房中,单膝跪于他身后,举动间无声无息。李显裕神色未变,仿佛早有察觉,只缓缓睁眼:“如何?”“找到了谢、安二人的尸首,但没有周子仁和吴克元的。”夏竹音粗哑的喉音在面具下响起,“我们已查过南下的所有官道,未见踪迹。”

李显裕垂下眼。

“那小儿手里有通关文牒,若是还活着,必走官道南下。”

“此事寓信楼也在跟进。”夏竹音提醒道,“依他们所见,此二人一并失踪,或因吴克元为掩盖契主已死,毁尸灭迹后独自逃遁。”

“他的亲属还在纭规镇,即便挥刀自裁,也不至于逃走。”李显裕不以为然。

“许是别的缘故,他们没有走官道。要再去北境附近的山村查吗?”

“不必了。”李显裕折起最后那封书信,“让寓信楼处理罢。”

“是。”简短一应,夏竹音默了一瞬。

“还有一事。”她再度开口,“北境那边传来消息……他们没有寻到周廷晋的尸身。”

手中动作一顿,他望向壁上烛影。

“你的意思是,他还有可能生还?”

“八年前西南一战险象环生,他重伤失踪半月,还不是全须全尾出现了?”夏竹音不答反问,“周子仁若真是他亲生,想必也是那段日子留的种。”

“当年他遇险,是为保大军撤出蛇谷。”李显裕道,“今次情形不同。北境地广人稀,一入冬便天寒地冻。贞军深入北辰族地界,后方粮草供给不足,又频遭北辰一族游兵奇袭,二十万大军近全军覆没。”顿了顿,他眸中烛光跳动,“以他周廷晋的性子……绝无可能抛下手底军士,独自苟活。”

夏竹音有片刻不语。

“那尸首消失一事,要如何解释?”

举那封叠起的信笺送到烛前,李显裕静看火舌吞卷字影,焰花愈高愈明,惟纸页在其中蜷缩、焦尽。“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①”他平静道,“他早知这是他的宿命,便权当他葬身雪国,尸骨无存了罢。”

①:取自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二》

本章可用BGM:关大洲-悲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纭纭方规(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