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84章 因缘合(十三)

起元记 第84章 因缘合(十三)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张家栅居前人声嘈乱。

已近午时三刻,穹隆昏朦,寒风刮开篾席残破的边角,打在屋顶霍霍作响。几个单衣少年围聚檐下,跟前一张竹架的桌案堆满口袋,一只只鼓鼓囊囊,挤得粮衣记册卷叠一隅,墨砚无处摆放。门里一串又急又重的步响,张祐安拽着张秀禾奔出来,姐弟俩一齐拥近桌前,扒开口袋查看。

“墙外扔进来的?”张祐齐一手抓笔、一手端砚,面对遍桌口袋,难掩诧异。

拄仗的老妪正歇坐梯前,听言只应一声,挪侧过身道:“我就挨着窗子,亲眼瞧见它飞入来。”她举起竹杖比划,“隔几里一个,拢共飞进十好几包。我一想,官府送粮也不是这么个送法,便叫上这几个娃娃,尽捡了送来。”

司兴淇也挤进人丛里,看张家姐弟手忙脚乱,索性两手一伸,扯开手边几袋道:“秀禾——这边!我看这几包都是药草!”

张秀禾转过眼去,将手探入袋口一翻,内里果然是分拣干净的药材。“铜芸,甘草……”她眼光一亮,又扒开旁边的翻看,“是药,都是对症的药!”

“还有白米!”张祐安跳起来,手揪两包最肥的口袋,急寻向二哥脸蛋,“二哥——两包,有两包白米!”

未待张祐齐反应,另一边又有人叫道:“祐齐,里面有封信!”

那少年绕过竹桌,捏一封书信递上前。米粘的封皮只字未题,张祐齐接过拆看,甫一展开信笺,便有满纸密字落入眼中。“明日午时,驻兵换防……”他低念,好一阵才仰起脸,望去桌案当中,“这些东西……是,是鲁老爹和学堂同窗送的……”

“是双明他们几个?”司兴淇忙问,“他们放出来了?”

“不,是住镇北的同窗……”张祐齐茫然的眼寻回信纸里,“信便是凡骐大哥写的……我认得他的字。”

桌前几个少年互碰一下眼神。

“这么多药草和粮米……尽是他们送的?”

张祐齐不答,又将那书信从头细观一遍。“这信里还写……他们会再送东西进来,让我们明日午时派人去墙边上,缺什么也可告知他们。”他道,“鲁老爹说,最好将病患隔离照看……法子与张婶说的相类。”

“这鲁老爹是哪个?”老妪在梯上问道。

“便是前年张婶高热,好心施救的那位大夫。”张祐齐合上书札,“我们还未当面谢过他,他竟又给我们送粮药了……”

侧旁张秀禾已归拢药材,扭头嘱咐小弟:“祐安,先将些米去庖房,请几位婶娘煮些热粥送去病舍。”张祐安点点头,抱一只米袋搁下地,又捡得墙边的秤杆和米勺,蹲定那袋白米跟前。“三姐,要称多少米?”他问,“一两……二两够么?”

刚腾出一块写字的空地,张秀禾抹平记册,让他问定住身。“白米……一人要吃多少白米?”她转而去看二哥,“每日二两够么?”

张祐齐也教问住,目光寻向对面,那几个年长些的亦干瞪着眼,各个默不出声。

“尽是白米,老小每日三两,勉强充饥。”梯前老妪徐徐拄起身,“成了年的……四两才够。”

四两?众人张向米袋,这时才觉出它口浅,软软兜敞在张祐安脚边,竟仿佛不比他脑袋宽大。“重症的要多吃些……”张秀禾盯住那米袋呢喃,“那就一人三两——不,重症的三两,轻症的二两五钱。”

地上小儿点着头,舀出一勺白米要称,却左右摸不着秤盘。

有那性急的钻过桌底:“我来!”说着便抢过秤杆,先提起一袋称量。

余人聚凑近前。

“够吃几日?”

那拿秤的眯起眼,将砣绳拨一拨,又拨一拨,口里却不答话,转背夺了张祐安手上的米勺,将那勺白米抖回袋里,重新上钩。

“……只够一日。”他放下米袋。

“一袋一日?”

“两袋一日。”

案前几人早有预料,这会儿却依旧愕得口哑。惟有张祐安算不明白,两手拢那米袋在怀,抓一把微黄的米粒:“这样多的白米,只够吃一日?”

那称米少年丢开秤杆:“只够一日。”

四个字即将众人钉在那里,侧旁一阵点杖声挨近,也俱无知无觉。

“是不是方娭毑记岔了,一人五钱便够?”司兴淇不死心。

背后伸出根竹杖,啪地打上他脚踝。司兴淇吃痛一跳,听那老妪在后道:“那是白米,不是神米。五钱便连只鸡也喂不饱。”众皆回头,但见方娭毑掇条凳子坐下,竹杖朝脚边一点,“官府不是还发了糠么?先煮烂些,掺进粥里,对付三四日也够了。”

“对,还有糠!”张祐齐省过来,“那少称些,先送一日的白米过去。”

“我去拿糠!”人丛里立时有人奔进屋。

“欸,谁先算个数出来?”

“册子呢?先记上!”

七八只手清出案头,又分摞起药袋称量。方娭毑坐观在侧,看他几个认药分袋、起秤报数,耳内乱嘈嘈一团,喉里却笑出来。“怕真是枢苩显灵,不仅阿月的伤大好了,还有中镇人给我们送粮药。”她感叹,“还得是你张家在。从前镇上发瘟,那尽是各掩各门,谁也顾不上谁的。”

张祐齐拿笔蘸饱了墨,记下最后几行药名。“非是我家功劳。”他道,“那天夜里……我心中原也没底。可张婶说,我和大哥都是吃百家饭长大,一定要相信乡邻。我也是那之后才明白,大家本是好人,也都有好心,差的不过心齐罢了。”

那老妪却望远岫长吁,摩挲竹杖光滑的手柄。“心是齐了,只可惜各个力弱。”她道,“雪一落,不知又有多少人家打熬不过。”

笔锋一停,张祐齐仰看叆叇阴云,口里呼出的白气飘散半空。

“瞧这情形……今年定要落雪。”他自语。

屋后隐约传来一阵争执声。那声浪愈来愈高,竟渐盖过头顶篾席的拍响,引得门首众人安静下来。“我去看看。”张祐齐站起身。

司兴淇接过笔:“去罢,我来记。”

屋舍后方,底栏前也依样支一张竹案,案头正设在窗下,随时可从内室搬递粮衣药材。张祐齐转过屋角,见得那搬接物件的同窗叉腰窗前,栏下记数的搓揉着脸,对面一个赤脚男子勾在案边,瘦伶伶的身子套一件杂补衣裳,仿佛细竹竿上挑一张破布,遇风即倒。

“出什么事了?”张祐齐趋上前。

两个同窗闷不做声,那赤脚男子却抬起蓬乱的脑袋:“我想……我想讨块麻帕。”

他脸上髭须脏乱,露几片蜡黄皮肤,须发里一双眼睛望过来,目光似有些发直。听出男子话音哆嗦,张祐齐一定,细看才觉对方浑身打抖,双臂紧缠胸前,赤脚践着湿漉漉的泥地,足背烂疮红肿,直爬脚踝。

“缺衣裳么?”张祐齐忙扶上围栏。

栏下同窗放下搓脸的手,声色俱疲:“衣裳被褥俱已发完了。问他要不要柴禾,他又说不要。”

张祐齐拿定主意:“那便先记下来。”他蹲下身,隔着围栏目询那赤脚男子,“阿伯,你住哪一户?今日先领些柴禾,往后有衣裳了,我们便马上送去。”

却是叉腰的同窗答话:“问过了,他家屋子头几日也已经让出来,现下住的苗婶家。”他背贴围栏蹲下,歪着肩冲身旁人耳语:“方才已让人去叫苗婶,一会儿便来。”

张祐齐听罢不言,又朝赤脚男子瞥去。

“不缺柴,”对方还望着他,“我只要一块麻帕……就一块。”

“一块麻帕能做甚?”栏下少年已失耐性,“说了没有,你偏不听,给你看记册又说不识字。二人为公,我们还能诓你不成?”

男子神情恍惚,只勾紧身子杵在案前,冻得青紫的嘴唇开开合合,嘟囔些含混字音,实难听清。三人正难理会,忽听左巷里一连叫唤,竟是个妇人赶将过来,胸前缚两条草结的绳带,背上却不见婴孩,空一个兜袋甩在脊后,七颠八倒地摇摆。

好容易奔停赤脚男子跟前,那妇人直喘粗气。“怎地跑这儿来了?”她咽着声道,“头先已告诉过你,莫说帕子,碎麻布也缝作衣裳了,那里还有剩的!”

那男子痴看栏上,也不知可曾过耳,嘴里只念:“半块……半块也行。”

张祐齐只好问那妇人:“苗婶,这是怎么回事?”

苗婶平住气息,眼神移向那男子。“他爹娘都没了。前日便说要打条麻绦带孝,争些将衣裳也扯坏。”她面现为难,“我说这衣裳净是大家赶制的,撕不得,须得好好穿着。谁想他又四处讨帕子,说是系一块在腰里,也算尽个哀思。”

她有意轻答,赤脚男子却浑不在意,仍自朝栏上道:“只要半块……”

那目光痴得剜肉,张祐齐避开眼,少刻又望回去。

“对不住,实是没有了。”他道。

对方干立着,哑了声。

“回去罢。”苗婶扯他衣袖,“二老省得你念着的。”

男子惘惘不应,任她扯转身子,亦步亦趋别往左巷。张祐齐立起身,不觉跟到屋角寻望。

那背影深入巷里,好似苗婶背后另一口兜袋,摇摇摆摆,空空荡荡。

又是一夜雹打雨落。

四下静得仅闻雹声时,张祐齐睁眼躺在被里,翻覆难眠。飞雹哗啦啦敲击房顶,四壁俱颤,震天般响动。梁顶漆黑一片,他怔看许久,悄爬出被窝,摸黑裁下一角被罩,又寻针线胡乱缝紧豁口。

小弟蜷在被底,还打着细细的鼻鼾。张祐齐趴伏榻前,将那角被罩仔细抹平,压进草扎的枕下,才往手心呵一口热气,钻回被里。他一身冰凉,蛰得张祐安缩躲一下,胸口露出窄被。张祐齐只好支起身,替小儿掖紧被角,贴向他热烘烘的后背。

翌日一早,天色微明,内室碗烛仍未点起。睡梦间听得起身的动静,张祐安也爬将起来,四处摸寻冬衣。“祐安,记得苗婶家么?”头顶递来一团物件,“她家有个伯伯,昨日来讨过麻帕。你晚些去一趟,把这个送与他,再看看他那儿柴禾可还够用,回来告诉我。”

分辨出二哥的声音,张祐安揉一揉睡眼,认得面前是只旧药罐,不过拳头大,一小片方布半裹在外。他倦打个哈欠,答声“好”,揣那药罐入怀。

苗家屋舍偏坐主街北端。

呷过早上一碗烫茶,张祐安一路飞跑而来,裤脚满溅泥点,肚里热水将身躯荡得发胀。他攀上竹梯,叩一叩紧合的柴扉,半晌不见应门,才又使劲叩响几下。身后远远传来呼唤:“祐安,祐安——”张祐安回过头,见邻户走出一个妇人,扶在自家梯上高声道:“她家的不是一早出去烧饭了么?你拍门做甚?”

朔风迷眼,张祐安瞧不清她面孔,扬起声答:“二哥说她家还有一位伯伯!”

“那怕是睡了,你望窗子里看看!”

“欸!”张祐安应下来,摸着墙绕到屋后,寻见篾席封死的窗框。那窗开向北面,躲在檐下前眺,只望得一截窄长的天,还有又高又尖的竹墙。张祐安不敢叫唤,踮起脚,从窗里扒开一缝,往内挤眼觑看。

屋子里昏昏蒙蒙,似有人影立于当中。他瞧不真切,只好再将那缝隙扒宽。一斜暗淡天光打进屋内,擦出两道红肿皮肤,满结冻疮,悬在半空。

循那皮肤望上去,张祐安一个缩颤,跌坐下地。

-

时至月末,山中草折生寂。

南山西面泉流近竭,溪壑乱石间架一座栅居,半面屋宇高悬枯水之上。李明念翻进檐下,窥得北窗高高支起,窗棱边露一角桌案,彩描的雁鱼铜灯燃摆案头,旁置一只素布包袱,伴灯影飘飘,却不显人息。

“瞧够了便进来。”窗里响起人声,“替你置备了冬衣,正好拿去。”

李明念纵下屋梁,落脚窗外。

“我不穿花里胡哨的衣裳。”

“是你惯穿的。”李景峰端坐案前,细阅手中账册,“看你脚上那双还结实,便未买新靴。”

满腹狐疑难解,李明念捺住语刺,只不去碰那案头包袱。

“银子不够。”她道。

一只钱袋抛将过来。李明念稳稳接住,扯开绳口一看,竟是满满一袋碎金。她估出数目,也不看灯下那包冬衣,揣起钱袋要走,却听窗内人启声:“如今瘟病之事传开,乡民恐慌,尽皆囤米存药,镇上粮药之价已然溢涨。采买药材,须得去外乡。”

李明念顿住身。

“我知道。”

李景峰翻动账册,自始未从那账目里抬头。“神诒,野苹,四象。此三镇皆发疫灾,邻乡药价亦已波动。”他道,“去大横罢。人手不够,可叫上席韧和阿鸿,再从剑阁调两个门人。我已打过招呼,近几日他们不会有差事。”

贴襟的钱袋竟有些发烫。李明念回望向窗。

“你有什么目的?”她问。

指尖拨在页缘,李景峰转过脸,与她隔窗相视。

“你又有何目的?”他问。

溪石间流水涓涓,细微的击石声轻振地板。两人僵持迂久,终是李景峰敛回目光,拣过另一本账册摊开。“我不过安排钱财人手,举手之劳而已。”他拾笔蘸墨,“你却为张家人夜闯印府劫囚,还与父亲顶撞,惹他明令除你影卫资格。如此举动,已属不计得失,豁出性命。”

李明念还盯着他的眼。她有一瞬错觉,仿佛自己从未看清他的脸。

“影卫之事我会另想法子。”她转开话锋。

那人眼帘半垂,一双瞳仁藏在眼睫下,只随笔杆而动。“入阁或者还可钻阁规的空子,可门人择主立契,却尽由父亲裁断。你心中应当有数。”他笔锋不歇,“你已自毁姻缘,又再无脱籍之能。可曾想过将来退路?”

灯火在轻细的水声间颤动。

“我原就没有退路。”李明念开口。

李景峰住笔,似欲抬眼,却如旧落目账面之间。

“初雪在即,今冬也会极冷。”他道,“换上冬衣罢。”

枯泉渐咽,山林中乱树丛生,遍地折枝败草。

李明念穿过林丛,堪堪踏上山腰石梯,即望峰顶云峦倒悬,飘雪似屑。她驻足而眺,漆黑的阁影犹立石梯尽头,笼住荧荧灯辉,飞雪间明明灭灭。

点点凉意扑眼,李明念随风旋身,极目山脚。煌煌火把围封镇南,内侧一圈竹墙远若黑线,一条南北主道贯穿当中,倒似玄盾阁高墙合围、头尾相对,空余那截狭窄山门,挂两盏油灯,照亮她脚下直通山顶的孤梯。

南山高阔,却只有这一条道路。

风雪寒切,两柄横刀颤摆腰侧。李明念只手按住,跳下石梯,折向自己那幢竹屋。

栅居林影掩映,一条五尺人影候立檐下,宽长的袍袖翻飞不住。

李明念停步竹梯前,看那人欠身行礼:“深夜叨扰。不知小姐明日可还要去镇南?”

“有话直说。”李明念道。

巫重阳摸出襟内一封书札,斜插入脚边包袱。“镇南之事,小女在县府亦略有耳闻。”他脚步未动,只拱手将那包袱递上前,“这是小女给张秀禾的书信,还有她托我置备的物件。请小姐代巫某转交。”

掠一眼他斜倚在旁的铁伞,李明念近前接下,扯开包袱查看。

尽是补气吊命的山参。不对症,却也用得上。

“她在申家情形如何?”她看着那山参。

“多谢小姐挂心。县府尚无疫情,采琼在申家一切平安。”

“我问的不是这个。”

巫重阳直起身,鬓间几缕灰发拂过眼前。“衣食无忧,合家无虞。这便是为父平生所愿了。”他答,“小姐若记挂,还请多多去信罢。小女定会欢喜。”

李明念拴紧包袱:“她本不必为这样的事欢喜。”

檐下人一笑,捡起铁伞撑开。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小姐是聪明人,应当更明白这道理才是。”

漫天玉屑打旋,虽在深夜,却似白天。李明念背起包袱,拾级而上。

“有人却道我夯。”她道,“蠢夯一世,便一世也不明白。”

本章可用BGM:林海-死亡

别漏了上一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4章 因缘合(十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