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74章 因缘合(三)

起元记 第74章 因缘合(三)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阴雨晦冥,湿泥间藩篱倒伏。

李明念藏身梁上,目穿檐下雨帘,落向小院一侧。孤井枯口痴张,辘轳垂雨不止,三座坟茔旁有新泥垒作土堆,光秃秃一片。李云珠跨在新掘的窄坑前,弯身扶起石碑。蓑衣宽大,帽檐雨泻,如泼的滂澍压身束躯。她脚下泥泞不堪,费劲挪推那石碑,错脚一踏,溅得满身污迹。

扣紧斗笠纵跃上前,李明念扶住母亲臂膀,一手提石碑入坑,瞧清碑上姓名。“她也姓李?”脸上不见刺字,竟也是同族。

雨声轰然,几乎吞没话音。李云珠不语,脱开女儿的手,兀自拾起铁锹填土。铲斗掀泥点泼洒脚边,李明念不躲不闪,只扶碑干立原处,偶尔抬一抬脚,将坑中新泥踏实。湿壤拥簇,碑脚扎根,酒果沐雨摆放坟头。她未披蓑衣,只戴斗笠静立风雨间,待母亲祭毕方道:“近来镇上多有人病倒,老太太既已去了,你还是少来走动。”

李云珠置若罔闻,提上空酒壶,起身回向屋内。竹梯嘎吱阵响,风浪掀动满院暴雨,扑庖房烛光明明灭灭。眼看那柴门开了又合,李明念转望身侧墓碑。

三姐。她默念姓氏下方的刻字。名字如此儿戏,想来也是个不受待见的。

惏露连日不绝。

李明念绕乡中畦田回阁,遥见稻丛匍倒大片。傍晚时分,南山薄雾蒙蒙,崖壁间的光亮晕开一团。她翻进竹屋檐下时,移门内的小儿正坐席间,膝前包袱半摊,案头药罐满摆。

悄声落地廊中,李明念甩一甩湿发,洒落一地雨水。

“这是要出去?”

那小儿立时回头:“阿姐!”见她淋湿了衣裳,他稍敛喜色,忙自衣箱中翻出汗巾递去,“雨这样大,阿姐又去镇上了么?”

手中草笠倚置门前,李明念跣足入内,踩着湿脚印盘腿而坐。“去瞧了眼秀禾。今年已水淹几回,现下又成日落雨,她家还忙着抢收。”她解开滴水的束袖,“你收拾衣裳做甚?”

周子仁已爬起身,取下案旁风炉上的铜壶,倒出一碗热茶。“过几日双明大哥和又丰哥哥都得去守粮仓,夫子那边恐怕忙不过来,子仁想前去帮忙。”他道。

“不成。”李明念拧干袖管,“上回我已说过,你身子弱,这时候只能待在阁内。”

捧那茶碗摆置她跟前,小儿略一犹豫。“如若……子仁确信自己不会染病呢?”

李明念偏过脸。

“为何?”

垂首少间,周子仁忽而俯身作礼。“有一事……子仁一直未告知阿姐。”他正视阿姐双目,“待这回疫灾过去,子仁定如实相告。”

抓起汗巾擦拭鬓发,李明念侧眼将小儿上下端量。入西南近两年,他身量已拔高不少,每日山丛里奔波,倒是气色红润,筋骨也远较从前强健。

“当真有把握不会染病?”

“是。”

李明念不答,端起热茶饮尽。是她喜欢的竹叶茶。“先前是许明明上学舍送吃食药材?他去粮仓之后呢?”她问。

“还不知夫子如何安排。”

“那便换我去。”李明念置开茶碗,“起码要每日见你一回,才知你当真未病。”

小儿闻言展颜:“好,子仁会与夫子商议。”他凑近前,轻轻拉住她袖摆,“多谢阿姐。”

-

秋收宴前日,南境暴雨初歇。

许双明推开丁家柴门,露出一方黑洞洞的堂屋。乌云蔽月,里外俱暗。身侧小儿抽火折子点燃烛灯,照半空浮尘纷扬,室内狼藉遍地。

异味扑鼻,隔着面巾亦觉熏人。许双明呛咳两声,拦住正欲迈足的周子仁:“先莫入内,我开些窗透气。”少年拿过蜡烛,直入内室,“夫子说疫病是甚么邪气入体,也不知屋里还有没有,你当心些。”

小儿却紧跟他身后:“大哥安心,我体质有些不同,应当不至染病。”

许双明放下烛灯:“你又不修内功,体质还能如何不同?”他转向封窗的长席,掸去层层积灰,势要扒开一道裂口,“屋子成日封着,那日又走得急,都发臭了。便是没有邪气,这味道也难闻。”

丁家只一间狭小内室,张挂梁上的篾席隔开漏雨处,草榻挨靠封紧窗框的霉墙。周子仁环视一圈,朝壁角牌位欠身拜毕,方才蹲下身,端起摆置榻旁的唾壶细观。秽物已凝结成块,却冒出轻薄黑气,浮绕壶口。他摇一摇唾壶,见黑气不散,抬手欲触。

一丝凉意滑过指缝,周子仁未及抓握,已眼看那黑气消散无踪。

“咦?好似不臭了。”许双明从窗缝间抬起头,教冷风刺出一个哆嗦,拴在腰间的酒壶闷声荡响。回首见小儿端着唾壶沉思,许双明忙上前抢过一放:“无甚可看的,快出去罢。”他倒出冷酒替小儿净手,“先前张婶已细细问过,吃穿用的都无甚异常,你再瞧也瞧不出什么。”

周子仁心不在焉颔首,待擦净双手,却又取烛灯步入庖房,检看那木盆中浸水的锅碗。“夏末秋初,蛇虫最是躁动。”他小心翻看,“我记得大哥从前上山,也常捕些蛇虫烹食。这几户乡人会否也吃过?”

“西南蛇虫种类繁多,数上一年也数不尽,有毒的一碰便要命。我家要不是张婶识得什么吃得、什么吃不得,那里敢捉那些。”许双明跟至庖房门边,眼追那四处查看的小儿,“别家更不敢碰,大多只摘些野果野菜。听闻从前山里还有狐狸野兔,不过中镇人为着采药常常上山,近些年便也难得一见了。”

对方细细听着,又揭开灶上锅盖。少年不免焦躁,索性大步近前,将那锅盖砰地按回原处:“莫看了。你若染病,李明念非打断我一条腿不可。”

“阿姐不会的。”周子仁不假思索,见屋中确无异样,才转而道:“烦请大哥再领我去学舍看看。”

夜色沉沉,压得街巷难以喘息。镇南晚间冷寂,他两个为避人注目,只得熄了灯,一前一后,紧贴屋舍墙根北去。东面长巷连通镇北街道,许双明领小儿潜行,穿过蜿蜒夜路,方依稀望见庶户家的灯火。“你这犟脾气,跟秀禾一个样。”他低声抱怨,“前几日她也想过去,说甚么学医一年,她也算得半个大夫,总能帮上——”

身旁小儿将他一拽。

“有人。”

少年急止住脚,右手一扶侧旁竹梯,引得一串嘎吱摇响。

“谁!”上方一声喝问,噔噔履响踏紧脑弦,一团烛光闯进视野。许双明抬手一挡,只及将周子仁拉到身后,自指缝间辨出竹梯上的人影:“郁有旭?”

“是你?”对方提高灯笼,“大晚上的,怎的灯也不打!”

晃动的烛光照亮他面孔——吹须瞪眼,显是惊魂未定。“哪个在外头还打灯。”许双明垂下手,瞥视那栅居黑漆漆的窗洞,心又跳进喉咙里,“你跑来褚家做甚?”

郁有旭沉脸:“轮得着你管!”

“有旭哥哥可是来寻褚勇哥哥温书的?”周子仁探出脑袋。

那少年唬得跌退一步,手中灯笼也险些扔开。看清小儿模样,他羞恼更胜:“怎的你也在这!”

“你来得,子仁就来不得了?”许双明回嘴。

这讥刺颇得李明念真传,顶得郁有旭憋足一口气,却半字也难分辩。“褚勇这回缺了考,累得我也成个丙生,自然不能轻饶。”他转开话锋,眼神恨扫身后紧合的门板,满面不快,“害我费劲跑一趟,竟不在家。你们可瞧见他了?”

“农忙时候,还在地里罢。”梯下少年即刻回答。

“天黑了还在地里?”郁有旭狐疑,“那他家旁的人呢?”

“马上要秋收宴,自然都在地里忙着。”许双明面不改色,“天黑又算甚么,真要忙起来,睡在地里也是常事。你家做买卖,那里晓得我们过什么日子。”

郁有旭愈发恼恨:“问你一句,你倒有十句可顶!”他虎起脸,“我还未追究你们呢,鬼鬼祟祟,摸黑来这里做甚?”

“我们是正巧经过。”答他的仍旧是许双明,“原也是来寻人温书,哪想竟撞上了你。”

大晚上温书?郁有旭瞟向周子仁。“因着农忙,只好夜里来寻同伍的哥哥们温书,以备明年春考。”那小儿眼也不眨,“哥哥是要带什么给褚勇哥哥么?不若交与双明大哥,下地时一并带去。”

许双明帮腔:“对,你交给我便是。”

目光来回二人之间,郁有旭瘪紧嘴,取出袖袋中一册书卷:“那你带给他罢,告诉他要记得温书。”他走下竹梯,原要递到少年手里,却忽又抽回来,“不可私吞了,回头我要问他的!”

对方垮下脸,一把抢过那书卷。

“谁稀罕私吞你东西。”

-

乡居外小径深幽,荒草没人迹。少年领小儿避开守卫,摸黑拨扎脸的蔓草赶到学堂,悄悄翻过栅栏。

学舍四壁常年敞开,而今却移门紧合,绕屋舍底栏而行,才偶见门缝间透出一线昏黄烛光。攀上栅居竹梯,他们叩响门扇,待银须老者打开移门,即一齐施礼:“夫子。”

杨青卓默立门后,身后一卷竹帘阻隔视线,从门首只能瞧得幽微的烛光闪烁壁间。他移目,看向少年身旁的小儿。许双明解下肩头包袱:“依着夫子交代,分别从药铺和鲁老爹那儿买的。”感察夫子眼光所向,他搓揉一下鼻尖,“子仁非要过来,说是有事相告。”

那小儿再度一伛。“夫子……”

“夫子,又烧起来了!”竹帘背后响起一道急唤。

门边老者面色一凛。他略作思忖,终对廊上二人道:“遮上口鼻,先进来。”

竹帘后方仅四角明烛燃亮,书案、坐垫俱已撤去,梁上拉开数张草苫,隔作两块的席间各铺十余床棉榻,患者或躺或坐,几个尚有气力的扶在墙沿,慢慢走动。放眼一望,屋舍内竟不下三十人。周子仁随许双明入内,寻至杨青卓跟前时,他已跽坐一张靠墙的榻旁,展开手边针囊。

榻上女孩蜷作一团,抱紧脑袋不住翻滚。“疼……好疼……阿兄……”她呜咽细喊,通红的脸颊满是泪痕。丁又丰独臂不便,只得手脚并用将她摁住,急出一头热汗:“马上扎针了,不怕,不怕啊……”

许双明连忙扑上前,帮着按紧女孩四肢,才见她额前缠有细布,隐隐渗出血迹。他问同窗:“不是说前日已见好了吗,怎的又会复发?”“一直反反复复。”丁又丰下巴垂汗,“阿香前日还能起身,要帮着我一道照顾阿娘……哪想入了夜又浑身疼起来,一个劲哭。”

近前帮忙的周子仁一愣,扭头环看四周。两侧病榻上有老人哀叹呻吟,对面倚墙而坐的少年蓬头垢面,正自掩面低泣。床榻间尽摆唾壶和碗勺,米粥却大多一口未动,已然冷作胶冻。“从前只是发热呕吐,如今还会浑身疼么?”周子仁回过脸,“是否还食不下咽?”

点一点头,丁又丰转脸向肩,蹭去鼻尖汗水。“也就这两日开始的,都喊疼,尤其是头疼。”他道,“老人难动弹,小的却遭不住,昨夜阿香疼得撞地,头也教磕破了。”

许双明听罢,忙腾出手推开小儿:“你快离远些。”

“眼下只得施针稳住。”杨青卓拈针扎入女孩额顶,“壮年的还可受着,老人孩子却经不起反复。”

手底挣扎的劲力渐弱,丁又丰松一口气,替妹妹擦去眼泪。

“那可还有旁的法子?”

寻定其余穴位施针,杨青卓片晌无言。“能用的药尽已用过。”针讫,他方道,“恐怕还得去趟横骨岭,寻那味赤母一试。”

“横骨岭是戈氏地盘,大贞数万军兵也不敢入,怎好过去寻药?”

杨青卓合上针囊。

“老夫亲去。”

三个晚辈面面相觑。“您……您独个儿去?”丁又丰目瞪口张,“不成,万一有个甚么差池……我们可都仰仗您的!”

“横骨岭不止一个山头,夫子独个儿去,十天半月也不知能否寻见药草,何况还有戈氏阻挠。”许双明也急道,“我们见识过那些山人,又丰的手便是他们伤的。您是中镇人,一旦教他们发现……”

“横骨岭凶险,除了老夫,已无旁的人选。”杨青卓语态平静,“此去关乎一镇乡人性命,老夫必竭力保全自身,尽早寻得赤母归来。只是……”他回望一室患者,眼底灯黄微闪。

周子仁转向夫子,拱手一拜。

“若夫子决意要去,子仁愿在此照看病患,直至夫子归来。”

许双明转眼睖他。

“小孩子家家,瞎掺和甚么!”

“子仁体质异于常人,有把握不会染病。”周子仁目视夫子,“秋收以来,只三户人家陆续病发,可见这疫症自染上异气至显现病症,仍需一段时日。如今秋收宴在即,染病人户俱已挪至学舍,却难保疫症再扩散。子仁留在学舍,一可照看病患,二来……若还有乡人染病,也可托吴伯伯将人送来学舍,不至瘟病扩散。”

话音略顿,他又道:“此外,子仁年方十岁,尚未成年。夫子不在,子仁留守此地亦为上策。”

见小儿浑不听劝,许双明冲他横肘一搡:“还晓得你才十岁!”

“子仁是平民,又尚未成年,即便事发也依律不得治罪。”杨青卓却望进小儿眼中,“如是说来,确更宜留守学舍。”

不得治罪?在旁两个少年哑然。

“正是如此。”周子仁迎上夫子目光,“子仁已同阿姐商议,待二位哥哥前去粮仓,阿姐会每日送来食物和所需药材。”

“李明念也许你胡来!”许双明两眼瞪张。

一旁少年听及此言,神色却有所松动:“可……可学舍尽是重症,你一个小儿能成吗?”

“子仁随夫子学医两年,医术虽远不及夫子和张婶,但也可独立配药施针。且有吴伯伯相助,如遇疑难情形,子仁还可求问于张婶。”小儿对答从容,显然已考虑周全。他朝老者再行一礼:“子仁信夫子,亦盼夫子信子仁。”

与之对视一刻,杨青卓合眼静思。

“老夫明日清晨启程,学舍的病患便交托给你。”

许双明腾地站起来。

“夫子——”

杨青卓竖掌止住学生话语。“后日起你与又丰须得前去看守粮仓,乡中人力不足,子仁那位影卫的助力至为重要。”

病榻上的女孩犹自抽泣。视线掠过她额前伤处,少年僵立原处,望向身侧同伴。丁又丰垂头不语。“瘟病可不是顽笑。”许双明只好去看对面小儿,“你才十岁,万一也染上病……”

周子仁仰起脸,回视少年双眼。“我曾在爹爹墓前立誓,此生定遂其心愿,平安度日。”他道,“如无把握,我万不会涉险。请大哥信我。”

眼见小儿神色郑重,许双明紧攥拳头,终于跪地作礼。

“深谢二位。”

丁又丰默跪侧旁,欲拉师长衣袖,却又颤缩回手。他俯下身,前额重重磕在席间。

“您……定要早日回来,平安回来。”

明天或者后天会再补一更。

不好意思,急性支气管炎两个月了睡眠非常糟糕,加上已经写到卷一的小**,这段时间更新很不稳定。

大家不用担心坑掉,我已经辞职近一年半了,这几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是下定决心要用几年的时间写完、写好这个故事的。三卷加一块可能要写到2025年(真正开始写是2021年初),这期间所有经济损失我都有准备,能写得快的话我一定会尽快写,毕竟也承担不起比这更长的一直没收入的生活,但心理压力也会有,所以也在努力调整心态。

真的非常感谢一直追更没有嫌弃我的读者,大家要养肥要弃文都是合情合理的,我理解也完全接受,写故事本来就是作者一个人的战斗,有幸能在一段时间内和读者并肩而行已经很满足。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很特别,也是超出我能力范围的故事,可如果不趁着对故事的激情还在时去努力完成,那它就永远不会完成,所以我选择开始这一场漫长的战斗。

接下来也会努力调整健康状态,继续尽全力写好这个故事。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4章 因缘合(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