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45章 分合(四)

起元记 第45章 分合(四)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杨青卓自张家辞去,已近午时。

恰逢守卫换防,镇南铁靴来往不绝,尘土飞卷,猫躲犬避,不见炊烟。杨青卓穿蜿蜒街巷而过,耳听风定尘静,方敛步窄巷中。

“可是囊中羞涩,又想去老夫那儿帮工了?”

青衣少女落定他身前,扶刀而立。她远远跟了一路,原只为探他去向,不想功力尚浅,还是难免教他察觉。“夫子那工钱难挣,我不敢再肖想。”她索性开门见山道:“药田遇劫这等大事,县衙不审出个所以然,定不肯罢休。我只好奇,夫子是如何救出这些学生的?”

一手背向身后,杨夫子慈颜见笑。

“不过仗着几分资历,倚老卖老罢了。”

若撒个泼即可捞出他们,何须他亲去衙门?李明念略觉不快,分神留意那队远去的官兵。看这满街巡防,便是那些小的脱去嫌疑,还魂草之失也是真金白银,没个交代,定然难平官愤。目光落回老者面上,她愈难想通。

“你一个中镇人,究竟为何这般维护南荧人?”

“子仁是中镇人,你不但与他亲近,也维护他。这又是为何?”

“那是两码事。”李明念道,“子仁心地好,同我不是一路人。”

杨夫子敛容,庄重颔首。“这很好。”他道,“虽非一路人,你却护他,而非伤他。”

青衣少女眉梢一挑。

“无缘无故,我伤他作甚?”

杨青卓大笑,信步上前,驻足她身侧。“这世上不乏恶人,也不乏善人。真正缺的,惟有惜善怜善、惩恶扬善之人。”抬手轻拍少女左肩,他笑叹,“人生漫漫,你还年轻,切莫画地为牢才好。”

竟教他绕进去了。李明念不搭腔,只拿他先前所言再问:“既是传道受业解惑,夫子又为何回避我的问题?”

杨青卓却顺势反问:“如此说来,你愿上老夫的学堂念书了?”

“你先答我方才所问。”李明念不上套。

深知她必定要讨一个答案,杨青卓笑而不语,手捻长须,目眺北方。

“老夫无妻无子,却因手足早亡,与一位侄女十分亲近,一度视她为己出。那孩子聪颖好学,志胆不输男儿,还曾引荐一名南荧女医与老夫,助老夫习得南荧医理,完善《药经》。自那时起,老夫便知……这世上本无高低贵贱,惟人心成见而已。”他平述道,“可那孩子入了皇城,身在权争漩涡,终究与老夫分道扬镳,不复从前。”

遥望北山,他惟见青山莽莽,通往绿林的窄巷沟通大街小径,曲折起伏,仿若无尽。

“人界尚武,凡习武之人,手掌生杀之力,则大多视人命如草芥。正如在权阶下,所谓卑贱之辈,从来微如蝼蚁。老夫原以为……那孩子与世人不同,直到那位南荧女医也因她而沦为皇权的牺牲品,老夫才终于明白,何谓节同时异,人事已非。”杨青卓缓缓言说,话语中不辨悲喜,“‘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人生不过百年,区区十数年皇城时光,足以教人面目全非,又何况元朝以来,人界五族已互通上千年?因而便是在西南,不止中镇人渐允男医诊治妇疾……曾不论男女高低的南荧人,亦再不许女孩入学堂。”

他垂目,望进青衣少女眼底,眉眼平静。

“吾知世事如此,却恨世事不应如此。你既问缘由,老夫以为,此恨足矣。”

不躲不闪迎上他目光,李明念拧眉沉思,看向腰间长刀。

“老夫已答你所问,现下该你了。”杨青卓的温和笑语响在头顶,“你可愿来老夫的学堂读书?”

手底刀柄冰冷,枯倒血泊间的身影闪现眼前。李明念握紧那冷铁。

“我非夫子,许多事,我只知行,不知思,也不愿思。旁人眼中的是非,于我更无关痛痒。”她答道,“或者有一日,待我因故思虑清楚,终究悔之晚矣。但我既已抉择,便不愿瞻前顾后、摇摆不定,苦也好,痛也罢,我自担着便是。”

拱手躬身,李明念恭行一礼。

“望夫子海涵。”

起手扶她起身,杨青卓淡道:“普天之下,谁人不是各行其是。你心志坚定,本无过错,无需旁人谅解。”何况她今日现身张家,已足令他欣慰。

回首一望来路,杨青卓舒展眉目。

往后之路……且行且看罢。

-

玉衡山脚,春风抚野地,十里荒草萋萋。

小镇鸡犬声鸣,守卫巡走八方,遥见贞军大营炊烟升腾,旌旗飘摇。大将营帐内,泥塑的沙盘静置正中,叶宗昱将几枚竹旗插定泥山脚下,细看自山脊直下的河道,托颏忖思。

“夏秋是南水汛期,若驱敌向北,难保他们不会走水道东撤。”他道,“且水分县与鹤口县相邻,虽说鹤口西面的滕氏暂无动作,但戈氏若退至鹤口,要与滕氏勾结也非难事,到时狼狈为奸,反倒麻烦。眼下还是守住鹤口和水分,截断北向退路,往南逼返戈氏为好。”

竹榻上叶闻沙不言,兀自合眼养神,任军医剜去腿上烂肉,面色不改。他已过耳顺之年,两鬓斑白、额纹深纵,却腰脊硬直,披甲稳坐榻间,身形魁梧如山。“水分大捷,戈氏已退出玉衡山,只可南向回大横。”待烧红的银刀割断伤处皮肉,叶闻沙终于开口,“不必操心鹤口,他们若退去那里,惟死路一条。”

“为何?”

“滕氏一族历来排外,便是中镇族攻陷西南以前,他们也不与南荧其他氏族来往,借这四满岭与世隔绝,千百年死守西面沿海一带,不论何人进犯,皆只一个杀字。”

少年却当他危言耸听:“好歹都是南荧人,对上贞军,难免也要同仇敌忾罢?”

“要这般容易,西南何至于回回沦落外族手中?”老者微睁开左眼,斜睨手边半摊榻上的地图,“各边角氏族不足为惧,而今能在西南掀起风浪的,无非南边戈氏、西边滕氏,还有北边灵墟岭的山匪。其中灵墟岭山匪来路最杂,大多为西南北部各县逃奴,都是些亡命之徒;戈氏次之,起先虽为氏族势力,三百余年下来亦广纳南部逃奴,已得壮大;滕氏从不容外,世代却可操纵蛇虫,凭己身之力站稳脚跟。此三者,戈氏与灵墟岭一南一北,难以勾结;滕氏虽可沟通南北,却难生此心。南荧部族至今不成气候,这便是症结所在。”

包扎已毕,军医俯首退下。叶闻沙捞过冲洗伤口的烈酒,仰头就壶而饮,视长孙目光为无物。直待那军医的气息远去,叶宗昱才回身抢来酒壶,盘腿往榻间一坐。

“既如此,皇帝为何不逐一攻破这些部族?”

叶闻沙铁起面孔,别过脸不答。

伸手搡他两把,见他仍爱答不理,叶宗昱只好斟一碗酒推去,口里催促:“快说。”

“一来,这三股势力各有依仗,难得剿灭。”端酒碗小酌一口,叶闻沙不慌不忙道,“灵墟岭地势复杂、群山险峻,常年迷瘴重重,除那熟知地形的山匪,任谁都有进无出;戈氏据地横骨岭,虽不如灵墟岭地险,人却凶猛残暴,其中不乏未通过玄盾阁门人选拔的亡命之徒,以一当十;至于滕氏……当年便是周家军,也险些栽在蛇谷之役。”

“但周家军最终还是平了滕氏之乱。”

“虽平了乱,亦只将滕氏击退至四满岭,夺回鹤口。滕氏不灭,隐患犹在。”

少年抱酒壶苦思。

“对付蛇虫……火攻或者可行。”

自碗缘横他一眼,叶闻沙抬脚踹过去。“西南山深林密,若火势蔓延,后果非同小可!”他低叱,“何况贞朝觊觎西南,所为不过这些人力和草木。要一把火烧尽了,还有何利可图啊?”

膝盖一跳,叶宗昱忙抽回教他踢中的腿,疼得龇牙咧嘴。

“我不过随口一说,那里能真烧啊?”他埋怨,“方才是说一,那二呢?”

空碗搁回肘边,叶闻沙食指叩一叩桌案。叶宗昱一翻眼睛,揉揉腿伤,又替他斟满一碗。

“二来,则是为的制衡。”叶闻沙端起碗道。

“制衡?”

抽出少年悬挂躞蹀带上的短匕,老者扭过身,拿刃尖轻点地图上横割南北的山河。

“灵墟岭与太渊河原为天地屏障,分隔南北。贞朝初立时,东南各小国俯首称臣,西南虽已大半收入大贞囊中,但难免山高皇帝远。”他又点向那条细长墨痕,“南部东西有丘墟水为界,却到底不如太渊河难渡。大贞惧西南诸县势大,更恐东岁族与南荧族联结,惟南荧旧族之乱长存,方可掣肘。”

叶宗昱恍悟:“所以……贞皇是有意未除尽这些部族?”

饮下半碗冷酒,叶闻沙神色漠然。

“正如当初贞皇扶立周家,为的也是制衡西北尹家。”

“那为何如今周家又倒了?”叶宗昱不解,“北伐之战,大贞分明备战不足,又乘隆冬深入北境,与送死何异?”

“周廷晋功力深不可测,本已太过瞩目。加之他厚待南荧军奴,常年镇守边境,在北部军中声望过高……这样的人,于贞皇而言,势必要除。”叶闻沙置碗一叹,“可惜了。大贞制衡之策已百弊丛生,西南动荡在所难免,周廷晋活着,定成一大助力。那一位也曾招揽他,若他投诚,未必早早葬身北境。”

少年冷哼,却不知哼的何人。“忠也是死,叛也是死。”他起身将酒壶摆远,解下一身累赘的兵器,“这些个中镇人,浑身上下长满心眼,也不嫌累。”

“制敌必先知敌,你小子还太嫩。”手中短匕一转,叶闻沙冲他抛将过去,“欸,接着——”

叶宗昱抬手一接,定眼瞧清是何物,登时直抽冷气:“嘶——你瞎扔作甚!这东西可比我值钱!”

“再值钱也不过一柄刀,你还摆香案供着不成!”横眉骂回去,叶闻沙斜眼瞧它,“是小世子给的罢?”

“塞我包袱里的。”抽鞘藏刃,少年掂了掂那柄不起眼的短匕,“平日里闷不吭声,半句话也难说上。临行前倒偷偷将这玩意塞我包里,害我险些当破铜烂铁扔了。”谁知竟是金家家主打的,便是他卖身百回,怕也买不起一把。

“你如今倒同他要好。”叶闻沙收起地图,“当年你二弟过身,便数你最激愤。我说要将你也送去王府,你爹起先还不允,怕你在西北野惯了,嘴不把门,又不知轻重,与小世子结怨,坏了我们与王府的关系。现下看来,送你过去倒是上策。”

提及二弟,叶宗昱神色一黯,接那短匕入手。“才进王府那会儿,我也时常作弄他,想引他与我私斗,痛痛快快打他一顿出气。可他待我也好,待旁人也罢……不论受多少气,总是无动于衷,浑似个活死人,没半点儿生气。”他盯着短刃道,“太子行事残暴、目中无人,瞧不起他生母是贱妾,回回都要欺辱为难。我看不过眼,与那几个公子哥儿顶嘴,不想他们出言侮辱西太人,惹我一时激愤,差点儿出手。是他强按住我,又给太子下跪磕头,才揭过此事。”

双臂一顿,叶闻沙束紧图卷,不露声色。“此事你爹也同我说过,只不知还有世子下跪磕头之事。”他道,“你这性子,确是鲁莽。”

少年挠一把耳朵。“我那时气盛,记恨他害死宗信,却也知他不是祸首,更见不得太子那几个猖狂。哪怕知他下跪是为的救我,心里也不住憋闷,便去找他对峙,问他堂堂皇室宗亲,作甚要低三下四、忍气吞声。”他把玩手中短匕,“结果他反倒问我,‘皇室宗亲,便值得旁人为之舍命么?’”

脑中浮现赵明宇那张冷木的脸,叶宗昱长出一口气,重坐榻前,仰靠案边。

“他从未与我说过宗信,那句反问里,却好似字字都是宗信。”

叶闻沙复又端起酒碗,将剩余的冷酒一饮而尽。“你便不疑心,他是有意要消解你心中恨意,借此拉拢你?”

少年摇头,将短匕挂回腰间。

“他那时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他望向帐外,只见远处营火窜动,柴堆坍陷,“那日起我才明白,或者……早在王爷下令打死宗信和他生母那一刻,他便已是个活死人了。”

身旁老者沉默许久。

“也是个可怜人。”他道,“你心结得解,与他交好,自无坏处。”

“原非冲着他的。”眼中还盈有那飘摇火光,叶宗昱攥拳,“我只恨……”

碗底轻击案头,截断他嘴边未尽之言。“当年尹家构陷,我险些丧命。是那一位保下我这条老命,又斡旋筹谋,才有我们叶家如今东山再起之机。”叶闻沙喉音沉沉,“他于我们有大恩,你便是再恨,亦须谨记。”

叶宗昱沉脸,不觉牙槽渐紧,后背阴冷。那人便是拿准叶家不会忘恩负义,才敢轻易下令打死宗信。他想。又或者……他早已料想今日,才借宗信之命结下“仇恨”的虚网,以待时机。“自古无情帝王家。”少年喉中溢出低语,“老爷子,我是怕有朝一日,叶家也像周家……”

他未言尽,却也不言自明。叶闻沙低叹。

“西北地旷人稀,虽有广袤草原,却也大漠无边,远不如中镇人祖地水美地肥。我们西太人走出西北,不过是靠臣服于外族,替外人征战四方。一代代战士的血躯换平安昌盛……数千年来皆如此。”他语重心长道,“若想长久,不论何时都得上得马背,用得酒饭。能吃,能睡,能打仗……低下头颅,按捺野心,才是我族生存之道。”

眼神落向手边酒碗,老者目光沉暗。

“莫论周家,只要西太族不成下一个南荧族,便是我等功德无量了。”

心中愈觉烦闷,叶宗昱只得抛开杂念,手枕脑后,仰头一倒。

“我也不好打仗,只盼回西北放羊便了。”

抄起酒碗朝他一砸,叶闻沙啐道:“好吃懒做!你爹生你,倒不如生头羊!”

少年扭腰躲开:“我从我娘肚子里出来,本也不是我爹生的。”

老者还要砸他,奈何左摸右探,已无甚称手物件。他咬咬牙,一肚子邪火无处宣泄,转念又灵光一现。“你小子也到年纪了,早该娶个媳妇管管你。”他重重一哼,试探道,“让你娘在西北替你物色一个?”

“不要。”叶宗昱翻过身,只拿脑勺对他,“我不要咱们族里野马一样的女人。”

“那让你爹给你找个中镇族的?”老头耐着性子。

“中镇族妹子心眼多,我可斗不过。”少年抱紧胳膊。

“那你爷爷我给你找个东岁族的?”

“开啥玩笑,养不起!”

耐性尽失,叶闻沙一脚将这驴小子蹬下竹榻,破口骂道:

“挑三拣四,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啥德性!”

本章可用BGM:关大洲-酹江月

叶宗昱是“刹那无常(一)”和“殊途(五)”里出来过的小哥,就那个扔赵明宇枣子还吐槽他“真是块木头。石头扔水里还会‘咚’一声嚷嚷呢,把您扔下去倒没个响儿”的(。)

——————————

搬个之前写的段子:

李明念也不是自小就这么穷的。

李家家大业大,养孩子也没啥穷养的说法,这一点从李景峰讲究的衣着打扮就能瞧出来。哪怕是李明念,在她突发奇想要习武之前,也同巫采琼一样成天穿着漂亮的衣裙、梳着双丸子头趴趴走。

直到李明念开始习武,李云珠和李显裕为表反对,不再发放零花钱。

玄盾阁庖房一贯管饱,李明念不贪吃也不贪玩,似乎也没啥使钱的地方。可同期的门人都能置备暗器,李明念却只能自己个儿跑老远去捡飞蝗石;李景峰能不花分毫就得到最贵最好的剑,李明念却只能使一口捡来的破刀……李明念眼红了。

她摸摸自己空瘪的钱袋:莫说买一柄好刀了,连置备一袋像样的暗器都不够。

小小年纪,她头一次尝到了贫穷的滋味。

因此她尝试去偷钱。

父亲席不暇暖,院子好进,却翻不着钱。李明念偷入数次,一无所获,遂放弃。

母亲没有武功,却心如明镜。但凡院子里少了东西,她转背都会罚李明念跪祠堂,还要没收整年的津贴。李明念得手了,也得不偿失,遂放弃。

李景峰的钱袋子随身带着,只夜里歇息时会搁进屉子里。李明念乘夜去偷过,可那天杀的李景峰起身活动活动悄无声息,她没来得及解开钱袋子便被他拿住后领,提溜起来扔了出去。

李明念气不过,次日白天又溜进他房里,不但盗了他的衣裳挂树上,还将他亵裤也一并翻将出来,剪个稀烂。

李景峰不气,倒是父亲痛打了她一顿,罚她在祠堂跪了十天。

……

李明念终于意识到,在玄盾阁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比她强的,她偷不到他们的钱;另一种是比她弱的,他们没钱给她偷。

她只得上街偷去。

纭规镇的花灯集热闹,人多纷乱,最宜下手。奈何李明念倒霉,第一次偷钱,就教路过的高手抓了个现行。

这位高手便是杨夫子。

夫子仁慈,虽阻止了她,却并未揭破。他领她到家中,请她吃了自己腌的姜片,还有新煮的姜茶。

李明念觉着这老爷子当真可怪:哪家过节不吃酒,就吃姜茶的?

杨夫子待她喝下一碗热茶,方开口问道:“为何偷盗?”

李明念答:“我缺钱。”

杨夫子知她是玄盾阁阁主之女,听了却不疑有他,拿出自己的钱袋给她:“拿去罢。偷盗非善行,切莫再犯了。”

李明念瞪着那钱袋子,好半晌才接过去掂了掂,竟分量十足。

她看看钱袋子,再看看夫子。

“那我下回再缺钱,还能管你要吗?”

谅杨夫子见多识广,却从未遇上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他愣了一愣,笑答:“能。”见她双眼一亮,他才又笑呵呵补充,“可老夫不会再给。”

李明念:“……”

“不过,若你肯帮老夫的忙,老夫也可支给你工钱,如何?”

“……什么忙?”

于是这年的佳节夜,从来耐不住性子读书的李明念,窝在杨夫子的小屋里替他整理了一宿拓本和藏书。

早晨杨夫子给她支了工钱,还请她吃了早饭。

“下次可还愿来帮忙吗?”夫子乐呵呵问。

李明念顶着黑眼圈接过铜板,摇了摇头。她想,读书人的钱忒难挣。

“那也不得偷盗了。”夫子又笑吟吟说,“下回若再教老夫瞧见,便留你多帮忙些时日,且不支工钱。”

“……”李明念默然。

她想,外头的世界与玄盾阁并无不同。

要么偷不着,要么没得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分合(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