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11章 纭纭方规(五)

起元记 第11章 纭纭方规(五)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纭规镇学堂坐落北山脚下,屋舍多为栅居,四壁移门敞开,入秋后山风穿堂,甚是凉爽。

平旦自玄盾阁出发,周子仁横穿小镇步行至此,天色尚未擦亮。学舍内空无一人,他背着书匣登上竹梯,只望讲台两旁烛灯微闪,百余张书案摆放整齐,坐席已铺上团团软垫。门屏额上没有牌匾,单悬一幅绢本设色的长图,朱砂磨就的赤色于暗淡烛光中细细闪烁。周子仁走近细看,图中古城人烟繁盛,放眼一派陌生的繁华景象,衣、食、住、行的风俗皆是罕见。

他瞧得出神,正欲沿图画的方向走动,才听身侧有人道:“喜欢这神封古都图吗?”

周子仁循声望去,但见一老者立于身旁,须发花白、布衣黄冠,虽年逾古稀,却身姿挺拔,丰神淡雅。他出现得悄无声息,此刻捻须笑看那风俗长图,竟好似到来已久。一眼即认出此人身份,周子仁忙跪行拜礼:“子仁见过夫子。”

“起来罢。”杨青卓扶他起身,“你入学堂之事,李阁主已与老夫说过。步廊县虽不只这一间学堂,但老夫这儿有许多长居县府的学生,每日丑时初即动身赶来纭规镇,往返不便,故而不设内外舍。今后你与同窗相处,不论年长年幼,都要和睦友善。”

“是,子仁定谨遵夫子教诲。”周子仁恭敬道。

“你是中镇族人,而今住在玄盾阁?”

“是。家父与李伯伯是故交,如今子仁双亲已故,李伯伯不忍子仁孤苦无依,遂接子仁到阁中照料。”

“嗯。”杨夫子点头,又转向讲台上方的图画。

“方才你瞧得入神,可是中意这幅神封古都图?”

“此作画技精妙,子仁十分钦佩。”周子仁回答,“西太族与中镇族素来亲睦,图中神封城的风土人情却似与阳陵大不相同,子仁也甚是好奇。”

“你去过阳陵?”

“是,子仁曾有幸亲见都城,但尚未去过神封。”

“此图依古籍所载还原始帝治下的神封城,与而今大贞的神封确是大相径庭。”杨夫子道,“你对元朝可有了解?”

“子仁知之甚少。”周子仁诚实道,“只从前在书中读到,元、亨、利、贞四朝中,元朝仅历一代人皇,始帝燕行消失后即被推翻,统治不过二十五年。”

“那你可知这二十五年间,始帝燕行有哪些功绩?”

“修官道,筑水坝,开六渠,兴农耕,推元文……不胜枚举。”

夫子又问:“凡此种种,你以为何者最重要?”

垂脸细想一阵,周子仁得出答案。

“子仁以为,推元文和修官道最重要。若二者择其一,推元文当为首要。”

“为何?”

“五族皆通元文,便得沟通之法。既得沟通,农耕、水利也可自异族处习得。”周子仁道,“官道四通八达,亦为同效。但人界广阔,马力有尽……人有不达之处,文字却可跨时空。正如这神封古都图,画师未曾亲临元朝国都,仍能得见于古籍记载中。”

杨夫子捻长须一笑。“老夫曾有一学生,他也以为始帝推元文乃第一要举。”他和蔼道,“不过与你不同,他以为推元文、修官道虽沟通五族,却也诱动干戈。无沟通之可能,便无比较之高低;无比较之高低,亦无扩张之野心。好比灵墟岭之于南荧族,地势的阻隔既可为障碍,也可为壁垒。”

记起北境血流成河的战场,周子仁心中一痛:“沟通确可助长战争,但并非干戈之源。”他低眉强忍,轻轻答道,“子仁以为……人心贪婪,却也无私。不论文字、道路,皆无善恶之分。或干或戈,亦不过人心百变。”

缓缓颔首,杨夫子面现慈爱之色:“可惜他如今已不在纭规镇,否则老夫定让你二人辩论一番。”他负手望向壁上图,“子之所见,非吾之所见;子之所想,亦非吾之所想。同一座古都,见者不一,所述便不一;同一本古籍,读者不一,所想便不一。此图不过画师一人之所想,本够不上古都真貌,况乎其所读只一人之所述?他人之见未必即真,但若闭塞视听、固执己见,必难得窥事物全貌。”

周子仁细细听来,拱手道:“子仁受教。”

这时廊上一阵人声响动,两名少年谈笑而入,一见杨青卓便上前行礼,恭敬有加。

“见过夫子。”

“夫子。”

几个仆从打扮的青年紧随入内,额角刺字显眼,其中一人还挎着刀。他们远远向这边鞠了一躬,而后垂着脑袋散作两拨,分别围聚到两张书案前,备好笔墨纸砚。“今日还是你二人到得最早。”杨夫子含笑侧身,对那两名少年道:“正好,来见见子仁罢。你们年长他几岁,今后同窗,务必友善共处。”

“子仁见过二位哥哥。”周子仁应声作揖。

“印博汶。”黎色衣衫的拱了拱手,蹀躞带上宝剑摆动。

左旁的少年则是一揖:“敝姓申,名相玉,本贯步廊,家住县府。”他一身雪青鹤氅,正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冠上美玉衔翠,乌发雪肤、容貌端秀,抬眼间已将人量看一番,微微笑道:“听闻玄盾阁来了位小公子,既非门人,又非长老亲眷。想必这位弟弟便是了。”

“是。”周子仁答道,“子仁姓周,原籍志室,现今便住在阁中。”

“玄盾阁来的那个竟是你?”印博汶闻言打量他,面露挑剔之色,“我以为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家伙……你看着年纪挺小,可有六岁?若未满七岁,是不必来学堂的。”

六岁?周子仁仰头看看他,再低头瞧一瞧自己。

“子仁已年满八岁。”他认真道。

印、申二人无不惊讶,惟杨夫子抚须朗笑,好生愉快。

学堂不设内外舍,但同窗之间自有亲疏。周子仁身量小,教夫子安排了讲台前居中的书案,歇课时便见学生大多只与邻座交谈,好似申相玉和印博汶,虽也同周子仁说话,却对老远凑过来的郁有旭爱答不理。“再过两日便入冬了,当真可惜。”郁有旭满脸堆笑,见插不上话,便与周子仁攀谈起来,“你要早一月来,还可多几天清静日子。”

“入冬有何说头吗?”

印博汶斜过眼来:“夫子没同你说过?”

“未曾。”

申相玉把玩南红手串的长指一顿。

“这便怪了,从前每有新人进来,夫子都会特意嘱咐。”

“许是看子仁住在玄盾阁,便觉无甚要紧。”郁有旭忙说。

重重搁下手里的凉茶碗,印博汶面色不善。“玄盾阁门人好歹还有些用处,那些东西哪里比得上?”他转面又问周子仁:“步廊县大把有头有脸的人家欲请杨夫子为师,这你可知道?”

“子仁略有耳闻。”周子仁道。李显裕曾与他提及此事,却是一带而过,不曾详说。

印博汶神色稍缓,接着方才的话继续道:“但杨夫子偏要在纭规镇办学堂。这便也罢了,如相玉兄这般求学若渴的,再远也不辞辛苦,每日都头一个到,从不躲懒偷闲。虽则如此尊师重道,这学堂里似我们这样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你可知是为何?”不等周子仁反应,他已厌恶地一哼,“只因其余的都是些粗野贱奴。”

贱籍?周子仁环顾学舍,除去几位同窗带来的奴仆缩在角落,未见他人额刺墨纹。

“志室县位居东北,本是中镇族的祖地,想来少见南荧族人。”见他面有不解,申相玉温言解释,“西南却是南荧族故里,如今虽为中镇族主事,但贱籍奴隶仍占多数。在我们大贞,七岁以上的贵族和平民男子方可入学堂,只杨夫子的规矩不同,但凡年满七岁,不论贵族、平民还是奴隶,皆须在他的学堂念书。”

“夫子原还要收女学生,最后却没成。”郁有旭接过话头,挤眉弄眼地笑侃道:“别说正经人家了,便是奴隶也没得教女娃娃入学堂的。”

周子仁听得专注,这会儿回望学舍内小半空着的书案,似有所悟。

“所以……还有许多同窗是子仁未见过的?”

“那些东西算哪门子同窗?”印博汶横他一眼,“南荧族人天性愚昧懒惰,成日里只蒙头睡大觉,大多二十好几也未学成,白费了夫子一番好心。”

周子仁却兀自沉吟,口中只问:“那这些日子他们为何不来?”

“十月秋收,成年的须得服更役,小的都下了田。”郁有旭抢答,又偷瞄印博汶,有意附和道:“学堂里也就这段日子没有臭气。”

“好了,子仁还小,不必吓唬他。”申相玉浅笑揭过,叮嘱周子仁道:“那些南荧人举止难免粗鲁些,你若受了欺负,尽管同我们说。”

从前在军中见惯南荧族人,周子仁从未觉出他们格外粗鲁。莫非镇上乡人要不一样些?

他心中疑惑,讷讷谢道:“多谢相玉哥哥。”

-

杨夫子的学堂午时散课,下午无事,周子仁便爱背上竹篓往山林中去。

李明念晚饭送得早些,在竹屋寻不着他,深入林间一探,才在玄盾阁东面的山腰瞧见他。时过境迁,周子仁身上已不见金贵的月白色衣裳,天青色布衣裹着瘦小身躯,襻膊搂起衣袖,蹲在草丛里更显背后的竹篓宽大无比。李明念自后方而来,起初只能望见他小小的脑袋、细瘦的胳膊,待靠近一看,那背篓近乎空空,仅底部躺着几把连根拔起的药草,当真少得可怜。

“这是做什么?”

周子仁一手执书、一手捻一株膝盖高的绿植,正歪头察看。乍一听她的声音,他即刻仰起脸,脸上一亮:“明念姐姐。”如今李明念每日往竹屋送食物,却鲜少现身,他总是难得见她一面。“子仁在查看山中的药草。”周子仁高兴道,刚要邀她看看面前的药草,就被她抽去了手中书本。

“你散了课就在瞧这些东西?”这书当是阿爹房中的,她自小在阁内长大,也没翻过两次。

“嗯。从前只知西南药草种类繁多,未想阁中也遍地是宝。”见她捡着图画翻阅,他记起那日她在周廷晋墓前的话,“姐姐想看吗?”

“图尚可,字便算了。”李明念道。她识字不多,这书中药草名称又大多生僻,她哪来的耐性?于是把书递还给他:“现下天色暗了,山里蛇虫多,我送你回去。”

“好。”周子仁拉一拉竹篓的背带,起身跟到她身边。

他个头小,步子行得慢些,李明念环臂走在一旁,却并不催促。枝影压斜阳,落霞溢云间。周子仁踩片片余晖前行,心念舒畅,身轻步盈。

“回去以后,子仁还要温习功课。明念姐姐可愿和子仁一起读书?”

“不读,一看那些字我便头疼。”

“那姐姐若是哪日想读书,请一定来找子仁。子仁想和姐姐一起读书。”

“再说罢。”她敷衍过去,“这几日在学堂过得如何?可有人欺负你?”

“同窗们很友善,子仁也很喜欢夫子。”周子仁诚实道,“姐姐这几日在做什么?”

“还不就是挨揍。”将护腕往上一拉,李明念露出一截伤痕累累的小臂,“喏。”

只要夏竹音在阁中,竹林的“切磋”便不会耽搁。她还是以刀背对付李明念,刀气一日较一日凌厉,已给她腰腹和四肢留下不少伤痕,只差没朝她脖子上抹去。李明念右臂上的伤最多,不过新旧不一,细看还能瞧出新伤渐少。她原想凭此炫耀一番,未想周子仁见到竟一吓:“啊,好深的伤口!”他忙不迭放下背篓,取一把细细的药草塞给她:“姐姐快嚼碎服下——”

李明念呆了呆,见周子仁又费劲地撕下半幅衣襟,才迅速抽回手臂。

“这点小伤,不必包扎。”反正过几日便好了。

他却拉过她的手臂,一张小脸格外严肃:“不可。”说完又弯腰捡出另一种药草,送进口中嚼成碎末,小心替她敷上。李明念的小臂还有几道陈年旧伤,周子仁皱起眉头,一并抹上草末道:“姐姐手臂上有疤痕,想必也是从前未妥善处置的缘故。”

那草末冰冰凉凉,倒似儿时她一有摔伤,母亲便会给她抹的药膏。

看他包扎手法熟练,李明念瞥一眼竹篓里的医书。

“你将来想从医?”

周子仁点点头,又摇摇头。“在北境……看到很多人死去,子仁无能为力。所以子仁常想,若能救治他人,或许便不至时常噩梦。”他垂眼道,“可即便得救他人,也救不了那些已故之人。如此一来,与其说医人,子仁想的更多是医己。怀有这般企图,还可成为大夫吗?子仁尚且不知。”

“能救人,想救人,救了人——这便是大夫。”李明念道,“何必想那么多?”

这话说得直率,周子仁听了不禁一笑:“明念姐姐有时很像爹爹。”

周廷晋?

“哪像了?”

仔细想了想,周子仁一时说不出所以然,只得从心道:“子仁喜欢爹爹,也喜欢明念姐姐。”话一出口,他稍感害臊,于是替她包扎好伤口、轻轻拉下衣袖,才又道:“好了。伤口结痂前切不可沾水,还需每日上药。一会儿子仁把药草……咦,姐姐为何还未服下?”

终于记起手中药草,李明念囫囵塞进嘴里,眼看天色渐暗,索性蹲下身。

“上来,我背你。”

她常年活动在山林间,哪怕夜里奔走也如鱼得水,不多时已背他穿过密林,落定空无一人的山梯上。西侧林中有灯火闪闪,周子仁从李明念背上下来,隐约望见那是几名少年经过,腰间皆佩长剑。对方似乎也瞧见了他们,脚步略微一停,却没有上前。

“那几位好像是剑阁的哥哥。”

“不必理会。”李明念一眼未看,起身拍一拍袖管,领周子仁拾级上山。

“你说你常发噩梦,可是还想着北境之事?”

“嗯。想爹爹,还想从前营中的哥哥和伯伯。”周子仁坦言,随她爬一段山梯,口中轻轻喘气。山风拂面,额角沁出的薄汗顿生凉意。他稍作停步,擦去额上汗珠,忽而笑道:“不过,子仁知道爹爹为何送子仁来阁中。”回头一望身后风景,周子仁得见山河万里,星海辽阔。西南的人烟与山谷、丛林融合一片,天地自然,万物和鸣。

“北境荒凉,天地冰封……独自一人时,总听不见‘生’的声音。但西南不同。这里树木常青,花草繁盛……有鸟语虫鸣,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处处皆是生机。”他轻声道,“而且,明念姐姐也在这里。”

循他目光望去,李明念默然。漂泊近一年的日子,这小儿从未与外人道。她不曾经历,却知他骤然丧父,又死里逃生在外,必然吃了不少苦。

“我记得阿娘说过,我本有个弟弟。”她道,“大约只迟我一刻出生,可惜没能活下来。”即便活下来了,脾性也绝不似这小儿。

她提得突兀,周子仁未及安慰,又见李明念看向他。

“你若当真这么喜欢我,就叫我阿姐。从今往后,我便是你姐姐。”

他愣了一愣,方明白过来。父母在世,她要认他作义弟,本应经高堂首肯。周子仁却信她。按捺心中欢喜,他伸手拉住她袖摆,展颜一笑:“阿姐。”

本章后半段可用bgm:黄婉婷-传奇

玄盾阁多好看啊,风景也好……更喜欢夜景,早上偶尔有雾, 不像晚上总是天朗气清。这一晚天气就很舒服, 小小只的周子仁背着竹篓回望远处风景,身边站着怀里揣刀的李明念。他说这里特别好,李明念一恍惚,发觉这见惯了的景色确是美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纭纭方规(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