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林冉可不知道新来的村支书惦记上她了。
因为没有乱七八糟的人打扰,她现在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每天想出去了,就去和老爷子聊聊天,做点美食征服一下顾朗的胃。
或者去上山转转。
不想出去了,就在家带着,空间里做点好吃的,在大夏天来点冰可乐,吃个炸鸡,别提多美了。
没人管自己几点起床,不用为了生活奔波,每天只负责吃吃喝喝,顺便还把积分给赚了。
日子别提多自在了。
不知道比上辈子的日子强上多少。
至少现在要是有人跟她说: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她才觉得这是真的,不是画大饼。
可惜啊,自由自在的好日子眼看就到头了,因为夏收要开始了。
东北这边因为冬季太冷,所以都是种春小麦,7月中下旬左右就能收获。
所以每到了这个时候,只要是能动的,基本上都会来收粮,甚至小孩子也会参与其中。
看着金黄的麦浪翻滚,田野间劳动的人们是既欣喜又着急,欣喜是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着急也是因为到了丰收的季节。
7月的东北雨水是比较多的,就怕在收麦子那几天下雨,粮食要是被雨水泡了,发了芽,那这一年就泡汤了。
所以最近庄稼老把式们都在密切关注着天气,大队长赵丰收也是每天都来麦子地里转转,就期待着它能早点成熟。
终于,这天早晨,天气晴朗。
大队长赵丰收再次来到麦子地,看着长成的麦穗沉甸甸地压低了头,赵丰收高兴地的大喊:“老少爷们们收麦子了。”
有那起得早的,听到这话的也跟着高兴地欢呼,“收麦子喽。”
听到的人也越来越多,都齐刷刷的向着大队的广场跑去。
虽然林冉是第一次经历,但因为早就被知会过了,所以也不拖拉,跟着大部队,快速到了大队广场集合,开动员大会。
等他们到了的时候,大队长赵丰收和村支书贾爱国他们早就在哪里等着了。
看着人差不多到齐了,大队长赵丰收站出来,激动的喊道:“乡亲们,咱们的麦子熟了!
就在地里等着咱们收获。
咱们辛苦了这么久,就等这一天,咱们可不能松懈啊!
能不能吃饱,就看大家的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团结,加油干!
把咱们的粮食运回粮仓,大家能不能做到?”
乡亲们也很激动,都在下面红光满面的喊道:“能,能,能。”收麦子了,就预示着能吃顿难得的白面了,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就连林冉也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不由自主的跟着喊了起来:“能、能、能。”
“好,既然大家这么有决心,那咱们就加油,争取早日拿下高地!
下面有请咱们村支书贾爱国同志讲两句,大家呱唧呱唧。”
众人一听赶紧啪叽啪叽鼓起掌来。
贾爱国听提到他,身子就是一挺,上前一步。
巡视着台下的众人,看着他们激动地目光,期待着自己讲话的样子,此时的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升华了。
终于找到了点当领导感觉,整理了一下衣服,轻咳一声,学着之前的领导,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这才长篇大论的讲了起来。
根本不知道夏收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有多么宝贵。
眼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村民的激情慢慢退去,有些不耐烦在在台下站着,看的赵丰收那个着急啊,也顾不得得罪新来的村支书了,赶紧上前一步,示意他差不多得了。
讲的正起劲的贾爱国一看他这样,就有些不高兴的皱了皱眉,但最基本的面子活他还是会的,所以也就一瞬,就又恢复了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最后发言道:“同志们,大家干活是要努力,但也要注意安全,今天就先到这里,我们开始分配工作干活吧。”
听到他这么说,那些等的不耐烦地村民心情瞬间就好了一些。
只是还没等他们互动,早就等的不耐烦的会计李为民,赶紧上台,按照小队划分,把地划分好,就招呼大家赶紧领农具,干活去了。
众人也一听哗啦一下就散了,只留下贾爱国在那里,脸色有些发黑,,明明他才是村里一把手,却不被人当回事,处处被人制肘,这让他怎么开展工作?
不行,他可得想想法办法才行。
至少在还没回到县区大院的时候,在这个破山沟子得说话算话吧。
他还在这动歪脑筋的时候,丝毫不记得来之前他姐夫嘱咐过他要安分的话。
而红旗大队的赵丰收他们此时此刻更是没人关心他在想什么,他们只关心在下雨之前麦子是不是能晒干,入库房。
林冉跟着第二小队,来到他们负责的区域,丝毫不停歇的就在自己的区域干了起来。
除了开始需要适应新的劳动之外,慢慢的速度就上来了,就像无情的收割机器,把第二小队,甚至左右的第一和第三小队的妇女都甩在身后。
开始与每天能挣十个公分的大老爷们并驾齐驱,甚至还有隐隐有超过的趋势。
整的周围的人干的那叫一个压力大啊,都不用像其他小队那样喊号子的,一个个干的可带劲儿了。
当然,他们不知道,这还是林冉悠着的情况,否则她能甩这帮人一个来回,都不在喘的。
不过,这也幸亏不知道,要知道估计的骂她一句“牲口”。
正常人可做不到这些。
也正是这样,林冉不想站在风口浪尖上,才悠着的,毕竟她在别人眼中可是条件不错的城里姑娘,能干成这样,也只能说她上进,热爱劳动。
要是比所有老爷们都能干,估计该说她有病,不正常了。
擦了擦汗,林冉看着田野里,不断挥舞着镰刀前进的村民,虽然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襟,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甚至还有那为了加油鼓劲儿的开始喊起了口号:团结就是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等。
口号声此起彼伏,如同夏日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好一副是丰收的景象。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负责割麦子的,还有人负责收割好的麦子,然后运送麦子,最后再有大队上的老人,在晒谷场等着晾晒。
当然,也不能忘了那些小小的“劳动群众”。
就是村里五岁以上的小孩子们,都拿着自己的家伙,跟在大人身后拾取零星几根被遗落的麦穗,那认真的样子,似乎再说:休想有一粒粮食逃过我的眼睛。
珍爱粮食,在现代也许只是个口号,但在这个年代,却是刻在每个人骨血中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