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来信》原名《少悲欢》,原意是为了讲述伊童和拿破仑在青年时期所经历的爱恨情仇。因此在既定的大纲中也只到加冕的部分,而没有涉及到日后滑铁卢战败的历史事实。
因为我更想去描写他作为法兰西皇帝的波澜壮阔,而非晚年暮色昏沉的英雄迟暮。
仔细回想,文章最初的开文日期在19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中间因为学业短暂搁置,每次重新拾笔时又会因阅历的丰富而对人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至于文章一修再修,新章一拖再拖。
开文前,我最初对于拿破仑的了解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以及那幅非常出名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浅薄的停留在他英俊的外表,欠乏深入的理解。
借由课余时间,我购入阅读了不少有关拿破仑执政时期的资料。越发深入了解拿破仑,便越是为他的惊才绝艳所折服。
他无疑是一位天之骄子,命运女神的宠儿。
从军事到政治,拿破仑都是极其成功的。每位跟随过他的人都交口称赞拿破仑作为皇帝的上位者威严以及举止之间的优雅,凡此种种,都很难让人想象他出生在科西嘉这样一个不算发达的海岛上。
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人物的罗伯斯庇尔也非常值得深究,不过由于资料渠道有限,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单薄。
“暴君”是法国人民赋予罗伯斯庇尔的头衔。正是他们曾在罗伯斯庇尔的带领下点燃火炬烧去腐朽的王室和昏庸的贵族,将他拥立上了至高之位。最后也是他们将他从云端拉回淤泥中,用他的鲜血为另一种统治的开端献上贺礼。
戏剧又讽刺的是,他亲手将旧友丹东、孔多塞送入地狱,又将肖梅特和富歇推离身畔。罗伯斯庇尔自以为决断了生死,却未曾料到最后是他最不屑的富歇将他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的历史是绚烂的,我无从完整窥见它的真正光彩,只能借由伊童之眼竭力呈现昔年的璀璨。
《巴黎来信》作为我写作以来的第三本中篇小说,也算另样的见证了我的成长。
高考过后本来是想一鼓作气把它写完,但是成绩的不如意让我陷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由此也影响了我的写作。那段时间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无力感让我整个人几近崩溃。
有意思的是,我一直以来都把《君主论》当作激励我的最佳书籍,慢慢的又振作起来。记录自己的灵感,写一些感兴趣的短篇练手。
高考成绩不甚理想是一个痛点,我对理科实在学习不能,好在最后如愿进了喜爱的学校喜爱的专业。后来遭遇疫情反弹,我选择了成为志愿者,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我在这其中学到了很多,也遇到了几位对我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老师。所以再回头看我的文字,未免稚嫩。加之没有完备的故事大纲,写作常有偏离,实在撑不起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不过也给了我更多的启示。
希望在2023年,我能够找回自己的初心,用笔构建出自己梦里的世界,也给一直看我的文章的你们献上一个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