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扑街预备役 > 第4章 梦

扑街预备役 第4章 梦

作者:峣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17 06:28:28 来源:文学城

我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哆嗦道:“好冷啊。”

闲云赶忙打开了门扶我进去,好在虽然院子里没人收拾,房间却还干净。他让我在床上躺好,给我掖好了被子,便跑出去要碳火。

尽管躺在被子里,我还是觉得冷,衣物和被褥裹着我的身体还是升不起丝毫温度。我开始无比迫切地期待闲云能够带着一笼碳火回来,好让我获得一些温暖,然而等待的过程无比漫长,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睡梦中还是感觉到冷,于是身体自觉地缩紧,而后我便昏昏沉沉没了印象。昏沉中穿越,皇宫,侯府和形形色色的人好像都越来越远,我的思绪不知飘向了何处。

我睁开眼,漫天风雪映入眼帘。鹅毛似的雪花密密地落下来,落在衣服上堆积了一层又一层,被凛冽透骨的风一吹,寒意如刀子一般扎进体内,灵魂都为之战栗。

单薄的衣物挡不住严寒,甚至可以透过薄薄的布料感受到积雪冰冷的触感,最里一层雪经过体温的融化浸湿衣物,又在严寒下冻结成冰。冻到皲裂早已没了知觉的手颤巍抬起,接住了两个馒头。手早已感受不到馒头的触感,但这样白,这样诱人,只消看着就能想像它有多么松软香甜,仿佛已经咬下一口,感受到扎实的麦香滚过喉咙给被饿意灼烧的胃带来最满足的抚慰。

馒头来自于面前这个穿着干净又厚实的女孩,她望向我的眼中满是怜悯,看我呆愣地捧着馒头,便又差身旁的仆从拿了一整篮的馒头,一层叠一层,白得比雪还晃眼。

“小孩,拿去吃吧!路马上就开了,到时朝廷就来救你们了!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寒冽的风裹着清脆利落的嗓音穿过我的耳朵,好半天才转化为信息流进脑海。

被冻到反应迟缓的我总算反应过来,眨了眨僵木的眼皮,惶然道了一句谢。

说完我拿过这一篮馒头,抱在怀里,深一脚浅一脚往家走去。期间我忍不住回头,只看见一辆马车正在远去,渐渐隐没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

等到我再次睁开眼,发现我依旧躺在侯府的那个房间。

母亲坐在我身边摸我的额头,一边温柔地问:“孩子,哪里不舒服,头疼吗?”

看着她疼惜的眸光,我怔了怔,而后用干涩的嗓音回道:

“不疼,娘,我渴。”

妇人起身倒了一杯茶,吹了吹,用一把精致的羹勺舀了一勺水轻柔地喂进了我的嘴里,我顺从地吞咽,一连喝了好几勺。

她抚了抚我的脑袋,柔声道:“我走了,有什么不舒服的让人来就叫娘。”

她走了,房中只留下一缕来自她身上的令人安心的幽香。

我的心莫名有些酸涩起来,这个叫梁闻疏的家伙何其幸运,投胎在这样爱他的母亲的膝下,只是可惜他最终都没有和家人消弭那层我未曾探知到来源的隔阂。

闲云说:“夫人大抵是觉得亏欠吧。公子幼时不在夫人和侯爷身边,回来之后没几年又同侯府决裂,夫人自觉没有尽到为人母的责任,自然想要加倍弥补。”

我问:“为什么我不在府里长大?”

闲云道:“还是先帝在位时,侯爷因一事惹怒了圣上,圣上扬言要褫夺侯爷封号,要让侯府一家都去流放。彼时夫人正怀着公子在江南养胎,听闻京中传来的消息被吓到早产,而后就顺势对外宣称公子出生即夭折,以免公子跟着一家子受苦。实则悄悄将公子养在外祖家,等到了十一二岁才领回来。”

“或许是公子不在侯爷身边长大,侯爷对公子不上心,没将公子的户籍迁回京城,因此公子户籍还是落在外祖家。这样一来,科举的难度比之京城不知高了多少,公子却很争气,次次都是榜上头名,最后还得了状元。”

说到这里,闲云的语调中透出了一抹落寞。

我若有所思,所以原身也没当几年侯府少爷。看母亲的态度倒尚可,但父亲和其他兄弟姐妹连探望都这么敷衍,想必就连这几年的少爷生活也是不好过的。

我好奇道:“那你一定在京城考吧?想必你的成绩不差。”

闲云有些失落道:“曾经不懂事,不爱读书,父母教诲都当耳旁风,等到大难临头方知悔过,于是发奋苦读,取得功名,只可惜一切都晚了。”

我说:“能高中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你不去做官,怎么会来我身边当一个小厮?”

闲云摇了摇头,神色坦然:“这是我要赎的罪孽。”

就连这小厮,看起来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不知道侯府是怎么想的,把我接来养病,却没有配一个丫鬟小厮什么的,我的身边还是只有闲云一个人,但是除此之外,吃穿用度倒是一应精细。

除了我动不动生病的时候,母亲会来看我一眼之外,其他人面都没有露过,原身和侯府的关系,也是奇怪。

就在我在侯府安心养病,时不时刺探原身信息的时候,我这方小院突然就来了人,看身上穿着是侯府的小厮。

小厮是来传话的,说有人要见我。我直接让他把人请了进来。出去是不可能出去的,我这么虚弱,当然要让人来见我,没毛病。

进来的是一个看起来挺年轻的女孩,脸圆圆的,眼睛也圆圆的,如果不看那双黯淡的眼睛,看上去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十来岁少女。

女孩淡淡道:“我叫阿缕。”

“阿缕姑娘。”

我用瘦长的手指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请坐。”

阿缕打量了我一番,然后犹豫了一下。

我:“姑娘有话但说无妨。”

阿缕一听,双膝曲直接跪了下来,然后磕了个头。

“请梁大人为民女主持公道!”

我很惊讶,惊讶于这个女孩为什么一上来就找到了我,按理说若是有冤要申该是去县衙击鼓,而且一般百姓根本没有渠道打听到中央官员的名字再。

更要命的是,我没有这个身体原来的记忆。我甚至连原身的官职都不知道。

我微微皱眉,然后不紧不慢道:“你有何冤?”

阿缕猛的抬头,眼里射出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愤恨。

“民女要告——昌国公白举青,残害当朝探花,草菅人命!”

闲云一听,就问:“可是五年前的探花温青恩?”

阿缕眼里落下泪珠,悲伤道:“正是。我本与他情投意合,约定婚期,只等他取得功名回乡娶我为妻,奈何苦等两年未有结果,我本以为是他负心背弃誓约,可来了京城才知道——他早就死了。”

闲云同情地叹了口气,说:“先前听说探花郎失踪,就觉得颇为可惜,没想到竟是遇害了。”

我沉思,五年前,那岂不是和原身是同年?

通过这姑娘的讲述,我知道了事情经过。

这姑娘本来是某地县令家的丫鬟,跟在二小姐身边,和当地一个青年生了情愫。青年为了娶她努力考试,考中了举人,又进京去考进士,约好考中就回来娶姑娘。姑娘出身卑微,本来也没指望这青年兑现诺言,但是多少还抱些希望,就等了两年,果然两年过去那青年毫无音讯。

那县令本来就在京城有根底,又政绩突出,被调回京城,姑娘也就随着主人家一起来了京城。来了之后姑娘听到青年的消息,原来青年中了探花却失踪了,一番机缘巧合下又得知原来这青年本是昌国公失踪多年的儿子。

昌国公薄情寡义,还是世子的时候娶了一个家世不俗的大家闺秀,后来岳家倒了又怕被妻子牵连,害死了刚生产完的妻子,还想把妻子生的儿子一并杀了。但那不幸的夫人有位忠仆救下了小少爷,然后抱着小少爷逃出了白家,去了千里之外的江南隐姓埋名又当了另一家的下人,这被救出来的少爷就是那个青年。

那昌国公本来是想榜下捉婿给女儿找个如意郎君,没想到一抓就抓住了自己的好大儿,当年他就想杀了这个儿子,这番找到就更是要灭口了。青年就这么倒霉地死在了自己亲生父亲的追杀之下,他不知怎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自觉躲不过,所以给心爱的姑娘留了一封遗书交代始末,然后死在了不知哪个角落里。

说来也巧,这姑娘的父母恰好就是当年的忠仆,当年把少爷托付给了一个好人家,倒也没自己养。所以一开始姑娘和青年还真就是不认识的。足可见两人着实有些缘在身上,只可惜有缘无分,故事的结局有那么点悲惨。

虽然不知道这个朝代的官员体系,也没有现代的记忆,但显而易见科举制度与我所知道的大差不差,也就是说三年才会出一个殿试一甲,探花郎虽然是第三名,但也是全国第三,虽然比不上状元,也是极其重要的人才。在地位这么重要的情况下,其身家性命依然在这些权贵的股掌之间,可见朝廷已有了不小的问题。

我看着阿缕,问:“姑娘想要在下做什么呢?”

阿缕道:“我知大人正要清算京城的这些世家,只求民女的冤屈可以成为斗倒白家的一个筹码,大人事成,便也是顺手为民女报了仇。”

这是原身正在做的事吗?我沉吟片刻,谨慎道:“好,若是事成,我必会还你一个公道。”

阿缕离开之后,我感叹了一句:“也是个可怜人。”

感叹完,我又有些低落:“只是我这副样子,又没了记忆,要如何帮她呢?”

闲云道:“公子本是尚书令,掌管尚书省,若是记忆还在,帮她又有何难?只不过公子原本就打算退出这些纷繁,皇上也有意夺权,现下公子重病缠身又失了记忆,先前的一切都无法调用了。”

我心惊:“可白家家主乃是昌国公,我区区朝廷官员如何能奈何他?”

闲云冷笑:“他是公爷不假,可昌国公府又不止他一个子嗣,已逝老国公就连嫡子都有好几个呢。想必剩下那几房会很乐意扳倒他自己夺了爵位,老国公已逝,既然都是自己儿子,那么谁当这个国公对老夫人来说也没什么区别。”

我略一思索,突然明白过来:“陛下本来就要打压这些豪门权贵,他们愈是行事嚣张,愈是容易被抓住把柄,无论有没有我在这个官位上,他们终究都要被清算。”

闲云叹气:“事情并非这般简单,若是陛下亲自动手更是阻碍重重,公子本要当了这个恶人配合陛下,只是……”

我追问:“只是什么?”

闲云不肯再说下去了。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声说道:“公子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活下去,我咀嚼起这三个字,脑海中猛然浮现出四个字,我一想起就知道出自我穿来的那个时代的四个字:压力山大。

“说起白家,”闲云像是突然想到,语气不由得带了些厌恶,“白家人在外行事蛮横无理,一家子家风都像是歪的,倒是有个远房子弟人品尚可,我记得叫——白岁泽。”

无端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我想了想,问:“白岁泽?”

“对。”闲云道,“公子你见过的,你还很欣赏他呢。”

我:“我居然也认识他么?”

闲云:“他只来过京城一次,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带着自己的妹妹来求医,大约就是在五年前。那时您高中状元,正巧他也是一个书生,就来拜访过您,他的谈吐和举止都不俗,所以您对他很是欣赏。”

我闭上眼,隐约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原主短暂的一生。

梁闻疏,出生在江南,在外祖家长大,与公主从小相识,十一二岁被接回京城,在侯府过着被忽视和排斥的日子,十八岁这年考上了状元。可能在少年时候和公主相爱,又不知在十几岁痛失挚爱,同时与侯府决裂。状元应是被授予了翰林院修撰的官职,三年期满就当上了尚书省长官,加上朝廷恶劣的政治生态,一想就知道这个官当得很是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