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平洛物语 > 第1章 朝堂

平洛物语 第1章 朝堂

作者:干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5 22:21:39 来源:文学城

大庆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聚各地解元于平洛参加春闱。

春,四季之首,百废待兴的迎新之季,每家每户中节日之氛围冲淡后,方可专注于考试中。

春寒料峭,多有外地千里迢迢谋取平洛官职的地方才子前来参与会试,暂住城中酒楼客栈别院,以备贡院开放,官家早半月前公布主考官与副官人物,与平洛府尹一同主持考试。

大庆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及第即得美仕之策致使朝中冗兵冗吏,加之通榜弊端暴露,往年科场多舞弊,久而久之,朝中栋梁寥寥无几,糊名之人随处可见,故此次科举官家尤为重视,任命尚书省尚书令林瓒为主考官,加之枢密院知院事安思明,十三军指挥使陆悛,严控考场秩序,违法乱纪者,严惩不贷。

新帝在去年春才登基,先帝遗留的许多问题仍然还在,官家忙于祭天大典与安抚民众,陈年旧案堆积良久,从今年春于国之根本始,釜底抽薪。

却一再遇到阻碍,离考场开放还有十来天,官家得知今年进京赴考的举人多达一千八百多人,想要从度支使那儿支出一笔银两在闻喜宴之前再开设宴席为众人接风洗尘,却遭到三司使与御史台一起联合上奏回绝。

“皇上,不是微臣故意要忤逆圣上的意思,只是……只是现下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度支使手捧玉笏,脑袋压在双手之下不敢抬头,颤巍巍的诉说国库现状,“自圣人登基以来,承诺天下百姓五年内轻徭薄赋,重新登记统筹分发业田授田,农具添置,国库较之以往亏过于盈。盖山原地带降天灾,又遇汴水冲垮三个县,赈灾纹银持续运输半年久矣,汴水堵塞粮船耽搁,平洛府中的三大粮仓勉强能供百官盐米,国库只出不入,殿试放榜后还要准备闻喜宴和期集,又如何来的余裕去给举人们聚会吃酒。依老臣所见,今年大可与往年那般,交由行老组织,无需圣上劳心。不过圣人此番心意,此乃我朝之幸。”

陈诉有理,皆可推敲,一席话叫百官引起议论,却无非议之声,话到最后总能听到一个好字。

新帝不过才二十又四,于朝下老臣而言少了些沉练,经事太少,度支使一席话皆带动满朝风向,官家面色宁静耐心听完才开口说话:“可今年不同于往年,众爱卿皆知,大庆早在先皇执政期便有冗兵冗吏之患,而追其根源,便发现之前的录用门槛之低,外加考题更改推行诗赋,更有糊名之人混入其中。故此,朕任命尚书令负责此次会试考题与考卷批改,还不知今年的考题方向,尚书令是何打算?”

官家抛话,百官觑一眼,此人是这朝堂上少数女官中位置最高的,却也是容貌最让人移不开眼的。

尚书省尚书令林瓒,父亲曾担任太子太傅,也就是如今官家的老师,深得先帝器重,其长女林瓒是平洛城家喻户晓的风流人物,是先帝钦赐的状元郎,时年二十八便由一个小小的七品修撰升为一品尚书令,更是现如今官家的得力助手,眼前红人。

女子入仕是先帝登基时开的先河,几十年间从不间断有质疑罢免的声音,苦于没有找到可参的奏本,延续至今。

新政推行,大庆礼法律令又做更改补充要项,朝廷命官需束发于冠,着常服与公服世人,不可披头散发面客,不许涂抹胭脂水粉,不可面容不净。

蓝紫色公服,鞓红色腰带,身形在一众儒生间犹如一株亭亭玉立腹墨清贵的牡丹,但并不显得娇小,虽不说如矫健男儿般身高八尺,却也周正挺拔坚韧。

面容清俊,秀眉无黛自成墨,肌肤白里透红唇色红润,蓝紫色官服在她身上,仿佛染了丝丝女儿家的美感,周身之气流也不似身边枯槁儒生般老气横秋。

“回皇上话,臣今年的考题,并不打算沿用以往的出题方向考诗文歌赋,而要恢复民保年的明经策论科目,新增时务科,严密筛选可用人才。”林瓒受提问,走几步上前,恭敬回话。

百官听罢皆是一怔,紧接着面面相觑,神情凝重,唯独林瓒沉默着等待官家的询问,不多一言。

御史中丞李元山气势汹汹,走路焦急,向官家施礼奏本:“圣上!臣认为尚书令此行大为不妥,臣等尚未得知会试试题变故之事,更别说天下举人了,恐怕会引起民众不满,寒广大文人之心。”

“李爱卿说的也在理,不过也要听听尚书令此番做法的缘由。林爱卿,可否说说为何作此打算?”官家自然而然平息臣下恼火,再次提问林瓒。

“回圣上,”林瓒落落大方,娓娓道来,“臣此番打算,正是要解圣人方才所说的冗兵冗吏之患。”

“此话怎讲?”

“众所周知,我朝为官之道有五种,科举取士,恩荫补官,胥吏出职,军功补授,最后一个,正是为在座各位所不耻的纳赀买官,由此可窥,求官已不再是难事。这十几年来应考举人逐步增长,授官数量庞大惊人。先帝重文人鼓励科举,故而撤消晦涩难懂的明经策论,将侧重点放与诗文歌赋,一时间天下浪漫风气盛行,相见便要吟诗作赋,文人墨客书香满城。”

“然长此以往弊端渐露,世人只知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整日寻花问柳流连欢场,对科考敬畏全无。朝廷选官,才情是一,品格也固然重要,整日流连欢场恐难登大雅之堂,难以肩负重任。臣斗胆,请圣上恢复明经策论,另添置论时务小文章以考举人思维之灵活,若圣人一一应允,今年录用之人绝不过百,便可解了圣人您的心头大患,又能为我朝选出真正的人才。”

林瓒陈诉,字正腔圆毫不含糊,百官安静下来仔细恭听,本来恢复明经策论并无大碍,过就过在她先斩后奏,虽没有明文规定考官定题必须沿用诗文歌赋,可她这样做,就是打乱了在场所有人在官场中为自己培养安插亲信的机会。

但对官家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官家再难掩饰自己的心情,喜形于色龙颜大悦:“善!林爱卿所想与朕不谋而合!度支使,不过就是一场席,你大可在期集的补贴里周转。朕宴请天下才子,以示朕爱贤心切,揭榜之日,何来的不满?又为何会寒了广大文人的心?李爱卿你未免过于杞人忧天了些。好,各位还有什么事要上奏?要是没有的话,便退朝了。”

官家这是听不进去任何话的表现,实际上官家应该早就知道了考题变更的事,只不过需要借助旁人的口说出来而已,再有人不识时务乱说话就是逆了龙鳞,讨不到任何好处,便只能默默将这哑巴亏吃下。

下朝后,文武百官有的去了小伙房用饭,有的要去大内外的都堂,大内早在几年前便将尚书省和三司移至宫门外,林瓒本该出宫前往令厅,但她走的方向,却不是通往宫门外的那一条。

“哼,林瓒可真是把我们里里外外都得罪了个遍,没哪个人会没脑子到这个地步吧?你说她是为什么?”李元山跟在中书令身边,看着向紫陵宫走的林瓒,忍不住为刚才的事抱怨。

“为什么,你还不知道她?官家的看门狗……哦,不对,是长公主的看门狗。”应思源眯着眼睛,停驻脚步望着那个背影,嘴角讥讽的笑容不变,“她也算是可怜人,没救了,长公主和她的那些荒唐事大内谁不知道,她做这些将林府推往风口浪尖上的事,没有一个人会感谢她,真是可悲。”

李元山差点忘记那档子事了,要说林瓒后面没人太不切实际,长公主不就是吗?

不过要是换做以前,长公主还能算作一个威胁,可现在不一样。

长公主身染恶疾一双眼睛看不见了,身体也落下病根,吹不得风晒不得太阳,太医院一众太医都医不好,只能每日早晚送一副汤药过去调理,说好听点是调理,不好听点,那就是——续命。

说到瞎是打娘胎里就瞎的也能算作威胁,可长公主却是风华正茂之际瞎的,光是能接受适应眼盲就要花费好几年,或者……永远无法接受自己已经看不见的事实。

而长公主是何其高傲,曾多少异国王子,贵族的青年才俊追求长公主青睐,长公主一一拒绝,具都入不了她的眼,自从眼盲后,便再无一人上门提亲。

玉虽美,却有残缺,教人叹息。

不仅为一代美人残损惋惜,更是因着“帝者,需面容周正,不许有残疾。”失去登基为皇的资格。

大庆皇位可许女人上位,这也是先帝制定,大内中不乏有人觉得长公主身染恶疾失去双眼是有人从中作梗陷害。

先帝卧病之前便偏爱于长公主,而如今的官家比起长公主而言实在略显生涩,会不会长公主的病,一开始就是有人事先计划好的呢?

李元山长叹一口气:“林瓒此举已然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们后面要怎么做?”

应思源不慌不忙,迈起步伐去往都堂,天寒,双手交叉裹进大袖袍中,语气悠扬:“如她所说,今年的科举怕是出不了几个可用的人才,到时候不管是留京的还是出任地方的,相信会有人能看清形式自己站好阵营,对我倒是不痛不痒。反而是她,这次表面上和官家唱的这出先斩后奏的戏,可不是给你们御史台提供了弹劾的理由吗?”

私心还是希望会有很多人看,很多人评论,写文的哪一个不想自己的文有很多人看很多人评论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朝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