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蓬莱海市 > 第11章 第十一章 屯军后裔

蓬莱海市 第11章 第十一章 屯军后裔

作者:会跑的石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17 15:06:28 来源:文学城

“来晚了,来晚了,刚把灵棚拆了,虚惊一场啊,我得讨杯喜酒喝喝。”是李崇武走进屋来哈哈笑着说,“元敬兄弟,你那杨家枪还说啥了,变幻莫测,神化无穷,谁人能敌?上京城考个武状元不成问题,对阵倭奴正可以大显身手啊。”

小伙子倒是谦虚谨慎,“武哥,就你老夸我,我可没有你说的那么出色。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学的这点刀法、枪法只能算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且我觉得长枪不适合近距离作战,其单手一枪,此谓之孤注,乃杨家枪之弊。白刃格斗一定要长兵短用,在刺击不中的情况下,要么能用步法拉开距离,要么用手法立刻缩回枪身,以便近战,因此我设计了用于团战的二十四式枪术。”

“兄弟,原来是个武功超群之人啊,你使的杨家枪是北宋年间天波杨府杨家将的真传吗?”一直听别人说话,不声不响的青年客人轻声问道。

“唉,怎么多了一个,这位是?”李大明白忽然发现多出个生面孔。

客人又立即起身回答道:“在下是江陵人士,姓张,名白圭,受朋友之托来山东了解些事情,随便游览下蓬莱阁的。”

“白龟?白色的乌龟,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李崇武没有再说什么,示意对方只管坐下,由他抢先告之,“非也,元敬兄弟的**枪法出自南宋四娘子杨妙真的大梨花枪,她是红袄军杨安儿的妹妹,号称天下无敌手。”

“大梨花枪法始自后汉名将赵云,赵子龙以此枪法驰骋于曹营百万军中,杀个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元敬啊,你有这么高强的武艺,管理屯田太可惜了。明日回城我要跟指挥使说,还是让你跟我来训练屯兵吧。”王守国尤为可惜地咋着舌头。

“大哥,那敢情好,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我早有为国尽忠、冲锋陷阵的志向,把所学枪法悉数奉献出来,可屯田又让我放不下呀。屯田管理不好,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士气和补给。屯田制由魏王曹操兴起,卫所给养仰赖屯田,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甚至为其娶妻安家,收获后按份征粮。太祖曾自豪地讲,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小伙子黯然神伤地摇头叹息,“可惜事与愿违,挺好的事却被歹人钻了空子,大批屯田被豪右、将校侵占,上司欺凌私役军士的情形屡见不鲜。屯田籽粒逐年递减,致使军卒供给匮乏,生活艰难而大批逃亡。没有军粮,没有士兵,这仗可怎么打?”

“兄弟,好诗呀,真乃文武全才。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危矣,危矣呀。”客人忍不住补充道。

紧跟着,李崇武心情沉重地抱怨起来,“是呀,就拿我们登州卫来说吧,士兵都跑了一半啦,兵源又不济,无从填补,这要是打起仗来,怎么做这无米之炊呀?”

“兄弟,就是有兵源又能强到哪儿去?大明初定之时多是诸将原有的义军,和元兵及群雄归附的降军,后来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的垛集军,更有饥不择食犯罪充军的恩军,这些罪犯恶棍简直就是害群之马。鱼龙混杂致使军纪败坏,士气低落,哪里还有战斗力呀?尤其还有花钱雇人来冒名顶替的,如此不思进取的军队,大战一开必定是不堪一击,望风而逃啦。”

“大哥,你不能这么伤人啊,说谁是害群之马呢?”不想老三守财不乐意啦,他板起脸来翻了哥哥一眼。

“哦,口误,口误,三弟多心啦,我是就事论事,没顾及到你家的那位。”守国见状赶紧解释着。

老爷子王义士也给开脱道:“是呀,嫩大锅不是有意的,莫记起嫩媳妇家里就是充军来的,她弟弟毕秉昌还在杨家店巡检司从军呢。”

“吵啥呀?啥世袭的,还是充军的,都被困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没多大出息。用我大哥崇文的话说,五十步笑百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大家都是一套号的。”李崇武不以为然从中劝解着。

老爷子听他的话不入耳,“歹粮当兵,就要为国出力,嫩爹过世后就不该让崇文世袭旗总官,他文文弱弱、娘了娘腔的,刀都拿不动,还能上战场啊?也知不斗是谁给所的话,要是俺所了算,指定不行。崇武啊,嫩哥还在解宋营海沿儿呢?”

“我哥应该在解宋营呢,他肩肩挑不动,手手拎不起,原来整天在垂香楼听小曲,无所事事。这回得了个吃饭的地方,钱钱拿着,粮粮给着,旗总官当着,还能说上句,有人伺候着,何乐而不为呢?”

“垂香楼,垂香楼,嗤,啥好地方?乌烟瘴气,藏污纳垢。老大就爱去那儿,翅膀硬了,俺是管不住啦。俺瞧着登州卫是完了,嫩这样的将领能带出啥样的好兵来?”老人家不满意地斜了大儿子一眼。

王守国梗着脖子立即反驳着,“爹,你真能凶险,没那么严重,跟那整量没关系。朝廷严令禁止官员**赌博,这也不让,那也不行,听个小曲总不过分吧,全登州城就数垂香楼地道味足,虽然只开了不多日子,生意却极其的红火。再说,也不止我一个人去,大大小小、有头有脸的文官武将哪个不往那儿跑?当下你想去还去不成了呢,垂香楼已经被仙姑征用做隔离坊啦。”

“这下可好啦,断了嫩的念想。”王义士解气地拍起巴掌。

老大守国顿时尴尬地说不出话来,若不是酒劲使他面红耳赤,以此掩饰住羞愧,定会惊吓到同桌的其他人。他嘎巴了几下嘴,才没好气地挤出一句,“爹,你是不是喝多啦?”

机敏的小伙子马上岔开话去,“叔,您听我分析的对不对?依我看眼下的屯兵制不如募兵制,建立一支拥有最严明的军纪、最严酷的训练、最先进的装备、行之有效的战阵体系、根据敌情变换灵活应用的队伍是当务之急。倭寇单兵作战能力不是很强吗?可他们只讲各自斗狠,却没有整体配合。一个人打不过他,我们不会几个人一起下手,长短兵器、火铳盾牌相互配合,不管以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灭了他!”

“说起来容易,可提高战斗力,谈何容易呀?”老大是有亲身体会的。

“我认为胆量比技艺、伶俐、力气等更为重要,选兵不能用城市游滑之徒,要用乡野老实之人。将领们要身先士卒,恩威并重,赏罚分明,不得私吞、克扣军饷。要以金鼓旌旗灯笼为令,不可听人口说的言语擅起擅动,兵看各营把总的,把总看中军的,共做一个眼、一个耳、一个心。要激励士兵习武,不需要多么高强,现场上一起拥进,容不得你窜蹦跳跃,用出五成亦可成功,用出八分天下无敌。让士兵选用自己喜欢的武器,练习得欲罢不得,不产生应付偷懒的念头。要上报朝廷改良武器,由兵仗局制作火器,多做铁炮、弗朗机,对火炮要加以改进。使用时火枪要在百米之外早放,充填期间由弓箭弥补,火炮不能齐射,分出层次,不留空挡,谁能有效组织火器的运用,谁就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登州卫指挥佥事说得是滔滔不绝,一套一套的,赢得了在座诸位的频频赞许。

“兄弟,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呀。”青年客人听他一席主张,似如获至宝喜上眉梢。

“嗨,我只是平时爱琢磨琢磨,还未得机会付诸行动,尚有不成熟的地方。比方说,设法弄只铁炮来,找个高人给琢磨琢磨,看看我们能否降低它的成本,自己尽快制作出来。还有,采取何种方法来抵挡住倭刀势不可挡的攻势,倭寇的刀长而且窄,轻巧灵活,能劈能刺,大大的克制了我军的武器。倭奴善于双手握刀,势大力沉,交手瞬间就能砍断数十支长枪,给士兵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刚一照面就怂了半截。得想出个东西去克制它,让倭寇看起来不那么可怕,用什么呢?每个人配给口铁锅,还是拿爆仗轰他们,都不好,一定得想出来!”小伙子元敬用拳头一砸桌面,像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应该,应该,事不宜迟,得抓紧办啊。”紧挨着的客人非常同意他的观点。

“爹,崇武兄弟这些天一再劝俺,还是要以国家为重,难民莫有粮食是要闹事的,俺们家也不缺这几袋粮食,真要是城里发生民变,倒霉的还是俺家的买卖,开粥棚的事得抓紧办呀。”商人王守业向父亲请示道,“登州城里的大买卖家都动起来了,粥棚放粮赈济灾民,知府派银来催过多次了,俺们家想躲可躲不过去啦。”

王老爷子气冲冲地说道:“躲啥呀?开!开呀,银命关天,还舍不得那几袋粮食吗?老二,俺们山东以畜牧为主,东昌府、兖州府和青州府的土地肥沃,适宜粮食种植,产出也高,俺们登州、莱州可不行,可就是再欠收,也不能仅顾自己,见死不救呀。嫩爹是个明白人,不糊涂,之所以迟迟疑疑的,莫有急着放粮施粥,不是不割蚀粮食,是因为瞧不惯山东巡抚沈应龙的做派,嫩看他来俺们山东这一年里,发了一年的大水。多次上疏朝廷请发钱粮救济,号称救活了饥民八十万,可咋还这么多逃难的呢?钱都花在哪儿啦?俺嫌乎他莫有尽心尽力,账面不清。俺若在朝中为官,定要劾他个贪墨不职之罪。”

老二守业嘿嘿一笑,“爹,这六天嫩是睡足了,看嫩脾气见长唉。一会儿教训大锅,一会儿又要告巡抚,可不是只有俺们山东一处发大水,直隶、河南都涝啦。救济钱粮是有,可应付这么大的灾情是真巴及,杯水车薪啊。爹,巡抚的事俺们先放一放,明天俺回城就把粮食带上,逃荒的饥民还等着米汤活命呢。”

“二哥,我明天与你一同押车回城,高丰老丈人的寿材存在马王庙里,咱们随手帮他捎回来。”大明白自告奋勇地许诺道,然后他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掏出个金属丝制成的物件,九个圆环串在横板之上,他拿着环柄傲气地对大家说,“谁能把九个环子卸下来,我算服他。”

“这一嘟噜是亨么?”老二守业看来是头一回见到,接过去好奇地摆弄着,可不管怎么样拿上拿下也无济于事。其他人同样跃跃欲试,逐个试了一回,结果都是一样的,被这小小的铁环难住了。

“这叫九连环,不知道口诀是解不开的。”李崇武一把拿在手里,口中念念有词“一二一三一二一,钗头双连下第二,独环在钗上后环。”经过一气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九个圆环转眼被解开啦。

“崇武兄弟真能啊,听所嫩最近还学着赶大车,准备当车夫拉脚啊?”王守业和李崇武都在城里住,有个风吹草动的自然会传到耳朵里。

李大明白含含糊糊地回答:“啊,二哥你听说啦,学着玩,技不压身嘛,万一用的着不抓瞎呀。就像这九连环有啥用?就是个玩,师父没事时教我的。”

“将和!嘎嘎真和西。”站在桌边伺候的仆人大海忍不住惊叹了一声,把家乡话都带了出来。

“大海说的啥?”李大明白这回是真不明白了。

老三守财抿着嘴笑了,“他说他喜欢,大海是徽州歙县人,和紫娟是同乡,来登州投亲无果,暂时寄居在我家。”

“大海,你喜欢啊?拿去,送给你啦。别看你来王家没几天,可我喜欢你为人处世的做派,咱俩有缘,一见如故啊。”李崇武大方地随手将玩具塞给他。

刘庆东眼睛一亮,“师父?九连环!难道他的师父是李玄李医生?”他又转念一想,“这戏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会的人多如牛毛,而且李医生不一定按照说明书去学,怎么就那么巧是他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