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一身边多了一个成年汉子做帮手,还有旺儿搭把手,他压力骤减。
村里人得知此事后好奇不已,趁着晚饭后的一点空闲,不顾身上疲惫也要来探消息。
王明一借口池清想做营生敷衍过去,众人感叹王明一运气好,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为王明一高兴,有人帮衬点,王明一也不用那么累。
王家几房就很不好受了,尤其是四房,王明一遇见好事就跟四房吃了亏。
王多德跑来王明一家,想让王明一叫旺儿父子去帮他,结果碰了个软钉子。
涟水村虽然是大村子,但也只是一个村子,村里有点什么事都瞒不住。正如池清叫旺儿父子去王明一地里帮忙,天还没黑,村里人都知道了。
池清在屋里背诗,旺儿哒哒哒跑进来:“少爷,少爷,村里有热闹了。”
池清无奈,打开屋门让旺儿进来。旺儿一脸兴奋,“少爷,是王明一家的事。”
池清抬眸,示意旺儿说下去。
“少爷,你知道王明一那几个叔伯不是好东西,尤其是四房。王老四带他两个儿子跑四房去闹,虽然他没明说,但是我多聪明啊,他张喉咙我就知道他想让我跟我爹去给他干活,我呸,真不要脸。”旺儿绘声绘色讲述,连比带划,生动又形象,逗的池清闷笑。
旺儿那嘴也真厉害,对王老四一家一连串骂下来都不停。
池清垂下眼,王老四做了什么,别人不知道,池清却通过剧情知道,奈何他受到无形约束,不能吐露相关剧情。
旺儿喝下一杯水,又道:“王明一那人看着闷,没想到他脑子还挺灵活,没让四房占便宜,就是他那个娘……”
田氏到底是长辈,旺儿不好意思说下去。池清却懂了。
用八个字概括田氏,欺软怕硬,拈轻怕重。
如果池清知道王明一赶走王老四一家,而田氏不但不夸大儿子,还让大儿子不要太刻薄,不知道会不会气笑了。
池清不知道这茬,所以也无情绪波动,而王秀却是真的被她娘气哭了。
旺儿说完八卦,又在池清这里蹭了半盘点心,这才美滋滋回自己院里。
次日,池清吃早饭时没看到他爹,“娘,爹呢?”
池夫人给儿子剥鸡蛋,头也不抬:“你爹在书房核对账本。”
这会子秋收,要留意地里产出。
池清在自己院里看书,他以前学的不扎实,经常漏段错段,如今捡起来实在困难。
可再难也要做,他想改变池家的命运,必须自身能力过硬。
晌午时候,池清对池老爷道:“爹,我觉得沈诩家种的红豆很好,咱们买来做红豆糕好不好。”
“可我们家也吃不完。”池夫人给儿子夹一块鸡翅。
“拿来卖如何。”池清提议道:“爹在镇上有铺子,放在铺里卖点心怎么样。”
“这……”池夫人不经意看池老爷一眼,池家的确有几处地产,县里有一处宅子一个粮铺一个布庄,镇上也有一处宅子和一个杂货铺。
粮铺的粮食一部分来源池家地里产出,一部分是池老爷花钱向村民收粮,每年收益可观,布庄也尚可。
只是镇上的杂货铺收益就差了许多,池老爷和池夫人并不介意在杂货铺卖点心,只是担心红豆糕卖不出去,打击儿子热情。
池清疑惑:“怎么了?”
池老爷温和道:“清儿先吃饭。”
饭后池老爷将池清带进书房,午后日光极盛,哪怕书房门窗紧闭,屋内也光亮明媚。
池老爷从柜子里取出一本半旧的账本,对儿子招招手:“你也识得不少字,想来能看懂账本。”
池清强忍着看了一会儿,有些乏累。
池老爷揉揉儿子脑袋,跟儿子细细讲述家中田产。池家除却镇上和县里的铺子宅子外,最值钱的就是地。
池家共有一百三十七亩地,其中上等田九十亩,中等田三十亩,下等田十七亩。时下一亩上等田约18两银子,中等田14两,下等田9两银子。
池家明面上的财产加起来估摸有三千两。加上每年铺子盈利,减去支出,也能余有一笔可观的收入,池家确实算得上一个小地主。
而除却固定田产,池老爷还在家中藏有金银,不过这是最后底牌,池老爷暂时没告诉儿子。
对于家里的情况,池清之前有个模糊概念,但他爹这么清楚明白的讲给他听还是第一次。
池清笑问:“爹怎么突然说这个。”
池老爷拍拍儿子的肩:“爹都听说了。你跟王家小子做营生的事。你是对的,都是村里人,除却价钱还要讲人情。咱们毕竟是外姓人,处处留有余地,方能长久。”
池清张了张嘴,最后又闭上。
池老爷还在道:“镇上那家杂货铺盈利平平,既然你有心想学,爹就交给你,不管你是想卖红豆糕还是别的,都随你。”
“我儿长大了,爹很高兴。”池老爷负手而立,一脸欣慰。
书房里寂静无声,只余窗外蝉鸣声声。池清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爹想让我接手家里铺子?”
池老爷笑呵呵颔首:“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爹的东西都是你的。”
池清有点感动,又有点无奈,还有一种荒谬可笑的“宿命感”。
他想起原剧情里“池清”接手家中产业,结果被人骗的底儿不剩,开启后面池家不幸的结局。
池清揉了揉眉心,没想到八竿子打不着也能对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池家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