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炮灰小地主靠科举改命 > 第18章 许秀才

炮灰小地主靠科举改命 第18章 许秀才

作者:木子金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15 00:03:24 来源:文学城

池清跟在许秀才身后,垂眉敛目,一副拘谨本分模样。

许秀才的教学跟现代有些相似,但也不尽然。

现代教学根据年龄详细划分1—6年纪,但是许秀才的学堂则靠年龄区间和所学进度调整。分为启蒙班,进学班。

启蒙班,顾名思义,以做开蒙用。古代念书是一件不易之事,哪怕江南之地富庶,百姓们吃饱之余,也只会送家里孩子开蒙,通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

念书的孩子多,基数大,神童也如雨后春笋冒出,传出人杰地灵的佳话,周而复始,更引文人墨客争相前来。

而进学班是学生在读书一途钻研,有意科举。

池清已经学完四书,跨过开蒙阶段,被许秀才分在进学班。

进学班人少,不过九人,最大的十六七,最小的是沈诩,十岁。如今又加上一个池清,刚好十人。

“你坐前面。”许秀才道。

屋子宽敞,学生少,九个学生分两列排布,一位奴仆打扮的老人搬来桌椅,只有四个学生的那一列挨个后退。

池清在里侧第一个位置。沈诩在靠门那侧第三处。

许秀才对其他学生简单提了提池清,沈诩垂下眼,为池清感到高兴。

许秀才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读书人,能在他的学堂念书,总能学到几分。

池清从书箱翻出书本,那是他爹不知何时为他打造好的书箱,是上好檀木所制,质轻含香,有宁神之效。里面当着崭新的四书五经,上好的文房四宝,还有可口点心。

池老爷一片爱子之心尽在其中。

池清心里软乎,他翻开一本诗经,朗朗上口的诗句仿佛将两个时空交叠,池清恍惚以为他坐在明亮的教室,周围是穿着校服的同学。

但再回神,池清面前是严肃的夫子,周围是一身长衫的新同窗。

上一世突然变得十分遥远,他也并不如何留恋。他叹服现代的科技化,但他更爱他此世的双亲。

池清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仿佛是刻在他骨子里,忘却不了。

巳时初,许秀才讲解《易经》,天上云层裹挟了日光,天色为之一暗

池清正襟危坐。

许秀才不疾不徐,不矜不盈:“……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同声相应……”

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摇曳,飘飘零零落下来。池清自入学后,摇摆的一颗心逐渐有了实处。

之前他跟着孙夫子念书时的记忆涌上来,那些拗口的,文绉绉的词句,十分难懂。因此他坐不住,像凳子上长了钉子,很想休息。

许秀才也是先读一段原文,教学生们认字,然后再讲解释义。分明是差不多的教法,池清努力听,似乎有些懂了。

窗外的树叶几乎全黄了,如同一个老态龙钟的老者,头发稀疏。风一吹,叶子纷纷洒洒。在那飘洒的落叶间,一道黑影冲来。

池清微微一惊,下一刻屋内响起小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也打断了许秀才的讲学。

小麻雀在屋里飞了一圈,池清心道,鸟的直肠短,千万别拉屋里,然而怕什么来什么。

“啪嗒——”

屋内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众人瞬间低头。

许秀才不慌不忙的拿出手帕,擦掉额头上的新鲜鸟屎,池清绝望的想,刚才那坨鸟屎拉在他头上好了。许秀才一介文人,实在有辱斯文。

池清担心许秀才会迁怒。

然而许秀才对众人道:“前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饥荒面前流民易子而食,挑拣鸟粪里的草籽食之不过寻常。”

池清猛的抬起头,其他人也有些意外,许秀才顺势讲了讲那段历史,讲民生多艰。他神情仍是严肃,但池清却从许秀才眼里觉出几分怜悯。

许秀才摊开手帕,让学生瞧:“有谁能认出此物?”

除却几人掩鼻移目,其他人认真瞧了瞧,沈诩迟疑:“瞧着像是谷物。”

许秀才颔首,又道:“麻雀喜食好物,虫类谷物,因此麻雀的粪便亦可消积,明目。”

话题一转,他又给学生们讲解基本的药理,如此触类旁通,叫池清佩服。

而更让池清惊叹的是许秀才被鸟粪淋头,他没有恼羞成怒,没有尴尬,而是顺势给他的学生们讲解知识。

池清感觉心中有什么东西出现裂纹,孙夫子的形象也模糊了。

古代的文人,跟他想象中有些不一样。

许秀才继续讲易经,一讲就是两个时辰,这一次池清除却短暂的走了两次神,努力坚持住了。

果然坏习惯形成,想改很难。但也并非完全改不了。

午时初,许秀才停下讲学,让学生们去吃午饭。

风吹散云层,太阳从云后展露威力,日光大盛。

其他人都走了,池清坐在凳子上,神情还有些恍惚。

很累,心理上的累,但心口那里又沉甸甸的,仿佛被什么东西填充了。

“池清。”头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沈诩道:“走罢,去吃午饭。”

沈诩担心池清受不住学堂氛围,会打退堂鼓,他若有似无的劝:“夫子学问扎实,人品高洁,能在他的学堂念书,实在是幸事。”

“夫子总说念书,念的不止是书,念死书的是酸儒,念书要念书中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以后为人处世的标杆。”

池家帮了他们不少,沈诩总是希望池家人好,而池清好,池家双亲才会好。

沈诩讲许秀才平日言行,虽然琐碎,但细节观德行。

随着沈诩讲述,池清心中逐渐有了一个具体的夫子雏形。

二人先后进厨房打饭,前面还有两三人。

厨房里做饭的妇人是本村人,每日只做午饭,每月结银。

池清排在沈诩身后,终于轮到他们,池清微微一愣。

理智告诉池清不要在意外物,但是舌头疯狂抗议。白菜炒的太软太烂,豆腐无味,咸菜又咸又酸。池清想念王明一的盒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同声相应。”

出自《易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许秀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