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炮灰小地主靠科举改命 > 第17章 池清入学

炮灰小地主靠科举改命 第17章 池清入学

作者:木子金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4-15 00:03:24 来源:文学城

池清在铺里待了几日,期间并无地痞生事,他就知道他爹事情办妥了。

空闲时候,他在铺子后面寻到正在学字的王明一,“我也打算入学了,以后铺子里劳你和齐掌柜多费心。”

王明一爽利应下。

池清又道:“你做的饭菜好吃,肯定有回头客,我想着加一道点心,在铺子里添一道红豆糕如何。”谁知道他最初只是想将从沈诩家收来的红豆销了。

王明一应道:“好。”

池清又叮嘱一些细节,王明一都一一应下,不见丁点儿不耐。

池清原本是想试试改变种田文男主的经历,从而影响整体剧情。但这些日子相处,王明一的真诚,稳重,行事果断令池清深深佩服,他心里真真将王明一当友人了。

他看着王明一沙盘里的字,伸手点了点:“这个字写错了,这里缺一撇。”

王明一立刻添上,又仔细看了看,确定自己记下,随手一抹,沙盘恢复如初。

他一瞬不瞬的望着池清,他比池清大两岁,比池清高大,明明是俯视池清,目光却有一种殷切渴望之感。

池清莫名被逗笑,朝王明一伸手,王明一立刻奉上树棍,池清接过,写了好几个字。

“今天先学这么多,多了你也记不住。”

“嗯。”

王明一学的认真,池清看着他的小木棍,有条件还是用毛笔练……罢了,再过段时间。

耽搁这些日子,他该考虑自己的事情。

池老爷十分惊喜,激动的把住儿子肩膀:“明日就去学堂?”

池清轻轻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又道:“时间匆忙,很多东西恐怕准备不及。”

池老爷喜得不行,“无妨无妨,爹来准备。”

次日天不见亮,池清迷迷糊糊听见一阵呼唤声。

“清儿,清儿……”

池清往被子里缩了缩,然而那唤声如影随形,他忍不住挥了下手,没想到手下温热,他捏了捏,一个激灵吓清醒了。

池老爷捧着儿子的手,笑呵呵道:“清儿,今日要去学堂,莫要睡了。”

池清被他爹亲自扶下床,目光迷离,整个屋子灯火通明,不断传来人声,池清却没有什么实感。

直到冷帕敷面,池清终于清醒了,他瞧着铜镜里衣衫齐整的少年,有种很奇异的感觉。

早饭时候,池夫人一直给他夹菜:“清儿小小年纪却忙里忙外,人都瘦了一圈,多吃点儿。”

池老爷心虚低下头,他伸筷子夹一个小汤包,另一双筷子更快,池夫人眉眼慈爱:“清儿趁热吃,暖胃。”

池老爷只能可怜巴巴夹了一块咸菜就着米粥吃,那模样实在滑稽。池清忍不住乐。

用完早饭,池老爷同儿子坐上马车前往邻村,途中遇见沈诩,池老爷忙招呼:“诩儿,我们也前往邻村,你快快上车,省些气力。”

沈诩拱手一礼,谢过池老爷的好意,继续步行。

池清毫不意外,他捻了一块果脯嚼,池老爷捋了捋胡须,道:“清儿莫要效仿,劳逸结合才是正理。”

池清笑笑。

邻村许秀才开的学堂坐落村东,每日朝霞升起,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池老爷从马车下来,微微一惊,沈诩居然与他们前后脚到。这脚程够快的。

沈诩朝他们点点头,错身而过。

池清下马车,看着面前竹墙黛瓦,这是他以后念书的地方了。

好罢,他得先通过许秀才的考校。此时池清还没想到读书人之间自有圈子,托孙童生的“福”,他已经小小出名了。

池老爷敲响院门,小童一身布衣,五六岁左右,梳着小包包头,一本正经仰首:“请问您找谁?”

池老爷道明来意,本以为小童会去通传,没想到小童直接领他们往里走。

学堂与一般农家小院不一样,除却一间厅堂,一间正屋,左右皆是等间的屋子,东边屋子接连小厨房。

小童带他们进入厅堂,拱手一礼:“客人稍等。”他转身离去,一举一动十分稳重,不似一般孩子跑跑跳跳。

父子二人等候,池老爷频频望向门外,池清则是张望厅堂布置。

屋内最显眼的是桌椅,看料子似是松木,这料子偏次。其他摆设几乎没有,整间厅堂颇为素朴,只有东南方粗制花瓶里的野菊花是唯一亮色。

池清心里对许秀才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清贫,清高,符合他对文人的一些刻板印象。

池老爷在门前来回踱步,不时擦擦汗,比他自己去谈生意都紧张。

江南文人多,文风盛,能在一群读书人中间脱颖而出考中秀才,可见本事。

他并未有十足把握许秀才能收下他儿子,钱财难动读书人的心。至少以池家现有的金银做不到。

池清叹了口气,拍拍他爹的胳膊:“爹,这事讲究缘法,尽力就好。”

池老爷扭头看着儿子的侧影,垮下肩膀:“爹着惘了。”

道理他未必不懂,只是事关儿子,池老爷关心则乱。

父子俩听了一刻钟的论语和千字文,门外才出现一道颀长的身影,一身褪色长衫,踩一双布鞋,五十上下,从池清身边走过时,袖摆空荡荡,很是清瘦。

池清同他爹一起像模像样行礼。许秀才在上首落座,邀请池老爷也坐下。

池老爷笑道:“许先生,在下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副其实。”

他对许秀才好一通吹捧,末了又拉过儿子:“许先生,这是犬子,单名一个清,虽算不得天资聪颖,但胜在勤奋刻苦……”

池老爷滔滔不绝,池清头越来越低。他过去未想起现代之事,当真算不得刻苦。

“…自开蒙后,清儿勤学苦读,不敢懈怠半分,奈何夫子参加院试,这才另谋先生。”

许秀才不发一言,目光若有若无的扫过池清。

勤学苦读?不敢懈怠?

【那池家小子顽劣不堪又愚钝,不堪造就。】孙童生神情鄙夷,一脸不屑的模样浮现,许秀才轻轻点了点扶手。

他问池清:“你学了些什么?”

池清嗫嚅:“回先生,略通得四书。”

许秀才起身,踱步道:“道在迩,而求诸远。”

池清略略思索,短暂沉默后道:“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

许秀才没叫停,池清只能背下去,虽然这些日子努力在背,但不得其法,事倍功半。最后实在背不出来了,再次低下头。

许秀才没斥责他,只问:“你可明了其意?”

池清抓了抓裤腿,先解释一遍表意,又道:“圣人是想告诉我们,人们总爱揣测,复杂一件事,若有一日,人人都少些算计,这世间也就太平了……”

池清觉醒现代记忆后,再回顾孟子内容,颇为惊讶古人智慧,现代频频提起的道理,原来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来,可惜过了两千年,还是做不到。

人性本就复杂。

许秀才不置可否,又问:“中庸三窍何为?”

厅堂十分安静,黄色的野菊花静静绽放。

池清认真想了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许秀才又考校池清笔墨,眉间沟壑纵深。池清生出几分羞愧。

池老爷一直陪笑,为儿子圆场:“许先生,我家清儿平日里多费心文章,笔墨略略逊色,但他一心向学,假以时日定能练出一手好字。”

“!!!”池清急促的喘了口气,他爹这张嘴也太会圆了。

一盏茶后,池老爷欢欣雀跃的从马车里拿出拜师六礼,催促儿子在圣人前拜了拜,池清正式成为许秀才的学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之三窍。”出自《中庸》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出自《孟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池清入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