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第13章 第十三章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第13章 第十三章

作者:春江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15:38:36 来源:文学城

一心堂成立于大雍朝创立之初,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如今这位刚上任的东家名叫岑岳,是一心堂的第三代传人。

岑岳刚刚接手一心堂,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仔细了解到自家产业的情况,忍不住一声叹息。

一心堂没落了。

在自家祖父创业时,一心堂是一个小小的门店,那时候的战乱刚刚结束,百废待兴,靠着廉价经济的药材,逐步抢占了市场。

而后,门店越开越大,越开越多。

从最初的一家店面,到遍布整个临州,一心堂在高祖时期一度成为了最大的药商。

可是扩张并不长久。

祖父是一个擅长扩张,但不懂经营的人。

到了经营的后期,一心堂急速的发展期过后,产业就进入了无头苍蝇阶段。

出不去临州,本地市场有限,在店内其他人的影响下,一心堂逐渐开始做起了中高端的生意。

将受众目标瞄准权贵阶层,一心堂短期之内当然得到了不少好处。

随后,相关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影响的最大的,就是店内人心的浮动。

与权力阶层做生意的第一个影响,是管理层们普遍再看不上乡下的蝇头小利。

一心堂赖以发家的根基被抛在一旁。

与此同时,祖父给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岑岳的小叔娶了一位地方官家中的庶女。

家中的继承权斗争也拉开帷幕。

等到岑岳长大时,家中的斗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地步——拥有继承权的父亲斗不过有外家助力的小叔,无奈败走。

可获胜的小叔也没有高兴多久,喝了一顿花酒染了风寒,不过多久就去世了。

两个儿子如此,祖父不得不从病床上爬起来,收拾后事。

担心婶子的外家插手,祖父最终没有将家业交给父亲,而是将他与堂弟放入店内。

除此之外,将大部分生意交给了一起创业的掌柜们。

这道命令非但没有挽救一心堂,反倒是在祖父去世之后,店内乱象丛生。

等到岑岳千辛万苦收服了家中的亲戚,想方设法重新拿回了一心堂的控制权,却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太多的时机。

店外的竞争对手挤占了他们的市场。

曾经辉煌一时的一心堂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家店面,不复当年一州行业龙头之势,与官府的联系,自然不如以往紧密。

岑岳无奈,只得一方面东奔西跑,试图修复早年的关系,另一方面,寻找未被开辟的市场。

乡下市场,是他相中的一块久未开发的市场。

来到细柳村义诊,也是他试探性扩张市场的一步。

只是,由于短时间内对于扩展乡下市场的条件并不充分,这一试想只在一心堂内小范围流传,并未大肆宣传。

因此,当他听到宁颂与刘大郎两人在进门之后说出“可以帮他扩展乡下市场”,他才会悚然一惊。

这两人是怎么知道他们内部的打算的?

就连同行看他们义诊,也只道是为了做点好事,刷一刷主政官的好感度。

岑岳忍不住凝视眼前这两人。

宁颂仿佛没有察觉到岑岳的沉默,在说完自己的目的之后,分析双方合作的好处。

“细柳村统共百户人家,几乎每日都有头疼脑热,对药的需求毋庸置疑。”

“只是,碍于距离,贵堂难以将药材卖到每一个人手中。”

宁颂抬起头:“不过,既然您想要在乡村里施为,我猜您早有了大概的想法。”

“您想找的是——村医?”

岑岳眉心微动,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宁颂。

上一回见面时,他的位置坐的很远,虽然影影绰绰能够看到宁颂沉着冷静的模样,但不如此次这样面对面说话。

他想不明白,一个连县试都没考过,被养父赶出家门的书生,是哪里来的自信,在他面前侃侃而谈的?

“你说的没错。”到底是在谈正事,岑岳的惊诧和走神,都只在短短的几秒钟内。

回过神后,他干净利落地点了点头。

正如宁颂所说,他试图将生意做到乡下。

一开始是打算派人在乡下开一个小档口,专门卖一些药材,但亲自来细柳村之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成本太高了。

细柳村的村民们能够用来花销的钱太过有限,得了小病大多是靠着硬熬,实在挨不住,才会找村里的大夫看看。

一心堂在这个体系中,没有存活的空间。

可若是生意还想继续做呢?

那就退一步,抓住村里的大夫。包括但不限于给大夫供药,在必须的时候提供一些培训。

可随之而来的,又有着一系列的问题。

都是买药,村医为何要认准一心堂?作为交换,一心堂要为村医付出些什么?

若是当真为村医提供培训,对方是否身上会打上一心堂的烙印,到时候又如何处理潜在的医疗事故风险?

一心堂只是想卖药,想做生意,折腾这么一大堆合适吗?

更何况,这样做,他还得考虑官府那边的态度。

若是被人抓住了把柄诬告,则又是得不偿失。

随着细柳村义诊的推进,岑岳心中的怀疑越来越多。

一件事着手去做的理由很多,可不去干的道理似乎更加充足。但若是让他就这样放弃,接下来的路在哪里?

这亦是岑岳纠结的点。

“为何不卖成药呢?”宁颂点出了一个问题。

“我如何没有想过?”岑岳无奈地笑了一声。

但凡是药店,自然少不了成药,只是制作成本高,价格定得也高,在县城里都卖不出去,更何况是乡下?

宁颂给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岑岳有些失望。

“那如果只买两剂,一种是藿香正气散,一种大理中丸呢?”

岑岳若有所悟,拧着眉沉思。

宁颂说的这两种方剂,都是经典传世的方子。前朝时,官方设立官药局,专门修方、卖药。

其中,和剂局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

宁颂所说的,就是这方中的其中两种。

前者能够治疗外感风寒,有解表化湿的功效;至于后者,则可以治疗肠胃与消化问题。

只这两种方子,就能治疗百姓的大部分毛病。

“您知道的,想要在乡下做生意,必须得定价低才行。”

定价低意味着必须要压缩成本,药材一心堂自己有渠道,自然是最低价,已经压无可压。

那么,降低人工成本和渠道成本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既然如此,如果一心堂只先做这其中一种呢?”

岑岳的思绪忍不住跟着宁颂的思路走。

如果一心堂只做藿香正气散一种,那么就可以固定安排一批人来制作。

到时候,每个人只分配一种活计,做熟练了,无论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如此一来,制作难度降低,自然会带来成药成本的降低。

“如果能够降低成本,我们在定价上有着更多的主动权。”

岑岳没忍住,开始在心中计算自己能将一剂药的成本压到多低。

大胆预测的话,那将是一个极为低廉的数字。

有了这个成本,就算他在乡下卖药,也有不小的赚头。

岑岳眸子微动,显然心中已经微微有了动摇。只是,他仍然没有任何松口的意思:

“若我生产出这么多药,卖出去的渠道在哪里呢?”

县城里交通发达,官药局与私药房林立,对于他们这些做好的药丸需求并没有那么大。

“您猜,我今日为何要邀请刘大哥与我一起来?”

进门之后,岑岳的目光头一回落在了此次随宁颂一起,来到他面前的人。

刘大郎。

货郎。

所谓货郎,就是能够切切实实接触到细柳村以及周边诸多乡村,能够把货物卖到千家万户手中的人。

“如果包装与质量没有问题,以一心堂的名义,我们愿意将东西卖到每一户面前。”

刘大郎在宁颂的鼓励的目光下,挺起胸膛说道。

如此一来,按照宁颂的说法,无论产品还是渠道,他都一应俱全。

看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岑岳虽然劝自己冷静,但心中还是不受控制地燃起了一团火。

此时此刻,在他眼中出现的不光是细柳村,还有青川县下辖的其他诸多村。

临州下辖的县,也不光是青川县一个。

与此同时,岑岳的思绪也不受控制地扩展开来。

如何进一步降低两种方剂的成本,如何定价,如何包装……

如何凭借此种方法,去与官府谈判,如何加深与己方关键人物的交情。

甚至是如何将这些转换成自己在大人们面前的筹码。

岑岳想得太多太多了。

只是,做生意的人性格里除了乐观,更有着十足的谨慎。岑岳只允许自己失神片刻,很快又回到了那个审慎的状态里。

“你提的建议不错,但其中需要商量的细节问题很多。”岑岳说道。

宁颂笑了笑:“大方向定了,其他都不是问题。”

“容我再思考一下。”

虽然一切细节都可以商量,但做生意不是这样着急做的。

更何况,他虽然是一心堂的东家,但没有做决定完全不和堂内人商量的程度。

岑岳没有第一时间给准话。

“时间不早了,留下来吃饭吧。”岑岳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既然一心堂的东家愿意释放好意,宁颂与刘大郎没有拒绝,都留了下来。

只不过,岑岳本人借口有事,没有一起落座,但派人将张副掌柜找回来,陪他们一起用饭。

“有熟人在,你们吃饭也自在些。”

张副掌柜不明所以,但也认认真真地陪了吃饭。吃完之后,将两人送了出去。

四下无人,刘大郎强迫着闷了半日的葫芦,终于没忍住,倾泻了出来。

“颂哥儿,你说这东家,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说同意吧,不给准话;可若是拒绝呢,又留他们下来吃饭。

真让人焦虑!

“刘大哥,你别急。”宁颂被逗乐了。

像他这样全副身家加起来只有四贯钱的人都不急,刘大哥这个隐形的有钱人着急什么?

当然,调侃归调侃,宁颂明白刘大郎是个急性子,不愿意在等待中蹉跎时光。

“在我看来,我们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俗话说得好,“事缓则圆”,留给彼此的时间越多,这合作就越容易谈下来。

他怕就怕东家一口答应下来。

那他才要担心呢。

或许是被宁颂笃定的态度所感染,刘大郎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急切,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等消息。

如此一来,反倒是宁颂觉得耽误刘大郎的时间,专门又跑了一回张家大宅,同张副掌柜又见了一面。

翌日,刘大郎就被派去义诊的摊子上帮忙。

“就算不做生意,多学学也是好的。”

刘大郎想到了自家娘亲的病,心甘情愿地去干活了。去之前,还专门给大夫们和伙计们带了零嘴。

一心堂迟迟不给准话,好在宁颂耐得住寂寞。

在等待的时日里,他又重操旧业,给人修了几回屋顶。

就在宁颂家里的家产摇摇欲坠,稳固在四贯左右时,一心堂在细柳村的义诊接近了尾声。

临走这日,一心堂的东家答谢细柳村的乡绅耆老,正儿八经地请他们过去。

这一回,非但给他们派了正式的马车,还由张副掌柜亲自来接。

“想来这件事是有结果了。”宁颂说道。

晚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