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后世也有不同的主流观点,就是韩信没有谋反之心,只是刘邦老了,吕后也容不下韩信,谋反之名只是吕后为了除掉他想出来的借口而已。因为后世无数学者、专家都觉得这个谋反计划从内到外都透漏出一股荒谬、愚蠢的感觉。
如果韩信真的和陈豨里应外合,可以直接让人把吕后和太子刘盈杀了,这样就等于把刘邦的后方给扰乱了,打乱了前线部队的军心。士兵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大家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妻儿老小会不会被韩信给杀了,军心骚乱,前线的战况就会对刘邦产生不利,会造成京师混乱不说,异姓诸侯王们也会纷纷起兵造反,韩信脱身也就更容易了。
正是因为这样不符合兵仙韩信的操作,才让后世的人们对于韩信是否真的谋反产生了无数的猜测。但是归根究底,对于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来说,韩信谋不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谋反的能力,这点就令人非常的忌惮了。】
被提名道姓,脸面都给扒光了的刘邦,已经是什么风吹雨打都无坚不摧的刘坚强了。他觉得黎苏苏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对于他和吕雉来说,韩信有没有真的谋反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找个想要他去死的理由罢了!
韩信如果真的谋反了,就可以顺水推舟、理所当然的将他诛杀。若是没有谋反?人都死了,还能站起来诉说冤屈不成?没有人有那个胆子敢扯下皇室脸上的遮羞布。
总而言之,韩信是一定要死的,谋反也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借口罢了。
就像刘邦宠爱戚夫人,戚夫人就敢胆大包天的舞到吕雉的面前,吕雉也没看在眼里过,因为这归根到底不过是争风吃醋罢了,对吕雉和刘盈的地位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
但喜爱刘如意到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就不行了。刘邦一直觉得子不类父,刘盈太过仁弱,和他这个父亲的性格完全不像,怕他承担不起大汉的江山,怕大汉也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正是他的态度让吕雉感受到了急迫的危机感,才会下场对戚夫人看不顺眼。
韩信也是如此,既然韩信不支持刘盈,为了不让韩信被刘邦留给刘如意,吕雉是一定要让韩信死的,她不能让一条不听话的狼活着,成为刘盈登上皇位的拦路石。
【作为能臣,韩信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被刘邦猜忌的人,汉初三杰作为不可世出的人物,助刘邦击败项羽定鼎天下,最后却都曾被刘邦给忌惮。只是比起命丧吕雉之后的韩信,萧何和张良就比韩信要聪明的多了。
萧何假装抢占百姓的田产,虽然自污名节也难逃牢狱之灾,却也终究有了个善终。张良也是急流勇退,丝毫不留恋权位,在侍奉刘邦的时候不忘“做人先做事”的原则,为自己留下了周旋的余地,从而保全了性命也没有留下污点,寿终正寝,千古美命流传至今。
李世民评价“汉以**为家,是赖淮阴之策”,认为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韩信悲惨的结局才更令人觉得惋惜。如果韩信懂政治,没有整天想着裂土封王,也没有那么的桀骜,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就不会落得身死族灭,令人唏嘘的结局了。
而无论后世再怎么猜测,韩信的死已经成为了注定的结局,多说无益。】
他人都死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韩信冷笑,老子尽心尽力帮刘邦打天下,最后却落得那般下场,真是一片真心都喂给了狗,不,刘邦那老东西连狗都不如。狗还会朝他叫两声,摇摇尾巴,刘邦会什么?
韩信决定摆烂了,死就死吧,他什么也不管了,就在府里窝着,看刘邦什么时候过来弄死他!
嬴政有些犹豫不决了,韩信是真的像武安君白起那样的军事大才啊,想要,但韩信的性格是真的让他头疼。
不然就把韩信扔给蒙恬和蒙毅教导?
希望蒙家会把韩信教育成不亚于蒙氏一族的大秦忠臣。
平民的心理和皇帝的心理是两个想法,被黎苏苏猝不及防的突然提起,刘邦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想到萧何和张良就觉得心绪复杂的很,原来如此啊!
他唏嘘道:“我和老萧是多少年的好兄弟了。”
对于萧何和张良,还有沛县出来的好兄弟们,刘邦还是念着旧情份的,只要他们不触及到自己的底线,刘邦是很愿意给他们留下个体面的结局,让他们的宗族都尽享荣华的。
得知自己虽难逃牢狱之灾,到底是虚惊一场的萧何也是无奈的笑了。
怎么说呢,好在他脑子清醒,没有被荣华迷了眼,富贵冲昏头,得了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韩信啊韩信,陛下已经不是曾经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汉王了,也不是那个芝麻大小的泗水亭亭长了,他是皇帝了,没有人可以在触碰他的忌讳了啊,你终究还是做错了……”
张良轻阖眼睫,淡淡一笑。
他最初的愿望一是覆灭大秦,二是复兴韩国,可是第二个愿望却被韩王信的愚蠢给彻底摧毁。好在终究还是亡了秦,张良也无意再所求更多。他现在地位尊贵,家族兴盛,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韩信死后,就是之前UP主说过的,异姓诸侯王们相继被诛杀,隐患被扫平之后,刘邦与群臣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之王,天下共击之”,刘邦将刘氏子孙分封诸侯王,至此,天下彻底掌握在了刘氏的手中。
虽然之后一波接着一波的济北王、淮南王谋反,七国之乱,梁王之乱等告诉我们就算是同姓子算也未必永远效忠于朝廷,但总比异姓的诸侯王要让人放心很多,至少肉始终是烂在了自己的锅里。 】
还活着的异姓诸侯王们:我是去和刘邦表忠心呢还是干脆造反奋力一搏呢?
嬴政没想到自己的郡县制终究没被重用,沉着脸思考着分封诸子去镇压各地的可能性:“虽然比分封外人靠谱,但怕就怕他们傻到被人利用,作为棋子反过来掣肘朝廷。”
而六国复国之心一日不死,这些人依然会卷土重来,那有朝一日,天下会不会重新变成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伐的时候?
嬴政还想再听听黎苏苏有什么见解,但是黎苏苏没有就郡县制和分封制讲下去。
【有很多人把韩信和韩王信当做了一个人,在这里UP主要辟谣一下,这是两个不同的人。虽然两人死在了同一年,但韩王信却是投降了匈奴,背叛了汉朝,并且和匈奴一起反攻大汉才被斩杀。
汉七年,韩王信与刘邦挥师南下,攻下太原郡,刘邦率领大军出征镇压叛乱,打破匈奴联军。又听闻匈奴驻扎在代谷,派了数十个侦查者前去,回来后都说可以攻打匈奴,刘邦当即发动山十二万大军北上。其中有一个叫娄敬的,说匈奴有诈,不可以轻易进兵,刘邦没有听,亲自率领了先头部队到达平城,果然被匈奴单于冒顿以四十万精骑围困在了白登山,时间长达七天七夜,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
汉军被围困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刘邦便采用陈平之计,以金银财物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才逃出生天。后又采取和亲的政策,差点把已经嫁人的鲁元公主送去和亲,又开放了互市等等,虽然之后匈奴依旧会不时的骚扰大汉边境,但也让大汉终于有了喘息之机。
直到汉武一朝,帝国双壁的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终于让大汉朝雪耻自汉朝建立以来的白登之围带来的耻辱和被匈奴欺压多年的恶气,刘邦若是泉下有知,也该为子孙后代欣慰了。】
淮阴侯府,韩信气愤于自己竟然和韩王信相提并论。韩王信是什么东西,投靠匈奴的败类一个,居然和他同名同姓?就因为我名气大有本事就来蹭名气?啊呸!晦气!
韩信怎么都笑不出来了,M的,这个忍不了,他一定要去打韩王信一顿出出气!
远方的汉王信一脸惶恐的吩咐下人收拾包袱,他要立刻跑路,他已经是后世之人盖章的投靠匈奴的叛徒,现在不跑更待何时?留下来只会被刘邦诛杀,还会留下一片的叫好声。
“这群蛮夷,居然也敢越过长城了。”嬴政皱眉不屑道,他大秦什么时候畏惧过匈奴?一群手下败将。
远在边境的蒙恬更是握紧了拳头,制止了手下跃跃欲试要神情出战的激动之情,一个个都叫嚷着让匈奴知道他们不是好惹的。蒙恬也是一腔热血,如果不是时间不对,他现在就想让匈奴人知道什么叫做欠教训。
吕雉脸色变得难看之极,下意识的攥紧了衣袖,狠狠地攥紧,仿佛是在发泄着什么。
她和刘邦再是不和,到底也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他也希望刘邦回不来,好让刘盈早日登上皇位,但每次想到女儿差点被送去和亲,心里的火气就像被点燃了一样,蹭蹭蹭的直往上冒,盯着刘邦的眼神也是怒火莹莹。
她膝下总共就两个亲生儿女,自然想让鲁元留在身边享受公主的尊荣和富贵,更何况那个时候鲁元早就嫁人生子了,又怎么可以把人再送去匈奴和亲?
娄敬老匹夫,简直可恶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