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爬坡岁月 > 第38章 竞争对手

爬坡岁月 第38章 竞争对手

作者:沈常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2 11:25:18 来源:文学城

去孝天市教育局办理自学考试报考手续时,王加根还办了一件大事情——帮敬文联系好了复读学校。

敬文高考落选后,家里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方父虽然扬言与儿子断绝父子关系,不再管敬文的事情,但那只是气头上说的话,不能当真。正如他无数次警告要削减敬文的生活费一样,事到临头,还是下不了决心,依然对敬文有求必应。哪怕敬文要星星,他也会仰望天空,冥思苦想好一阵。与敬文争吵过后,他又安顿红梅和加根,让他们托熟人找关系,帮敬文联系学校复读。

红梅和加根就这事商量过好多轮。孝天师范的老同学,基本上都在小学或初中任教,教高中的很少。方红梅的函授同学中有没人教高中,她又没怎么关注。两人愁眉不展时,王加根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同村的王青松。他从母亲口里得知,王青松从杨岗中学调到了孝天地区实验中学。这所学校是完全中学,既有初中,又有高中。

为什么不找王青松试试呢?他借这次自学考试报名的机会,就去了一趟孝天地区实验中学。

结果,事情办得非常顺利。

王青松问过敬文的高考分数和基本情况,就带着王加根去找地区实验中学校长。校长答应了接收敬文复读,还承诺在收费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熬煎了全家人的难肠事,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回牌坊中学后,王加根又得到一个好消息。

赵乾坤得知他们要油家具,向他们推荐了自己的小舅子。

赵乾坤说,他小舅子从事油漆工这行当有好几年,质量方面尽可能放心。至于收费,既然是熟人,肯定比别人便宜。

“那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找不到油漆匠呢。”王加根喜形于色,有那种“瞌睡来了遇到枕头”的感觉。

新学年开始时,牌坊中学变化很大。新修了围墙,把原本在校园外面的操场圈到了校园里面,整个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学校大门有四五米宽,顶端是钢筋焊成的圆拱,“牌坊中学”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两扇铁栅门非常气派,铁栅门中间,还套有一个单人通行的小门。门房是用片石和火砖砌墙的,屋顶铺有红色的机瓦,内外墙全部用水泥和石灰粉刷,看上去既结实耐用,又小巧玲珑。

进牌坊中学大门,是一条用火砖头铺成的甬道,甬道两旁栽上了青翠碧绿的女贞树。在门房与最南边的那排校舍——也就是王加根和程彩清他们住的那排房子之间,修了两个水泥乒乓球台子,挖了一个跳远的沙坑,增加了单杠和双杠。

除了校容校貌,人事方面的变化也很大。

学校领导班子增加为四人。校长还是丁胜安,总务主任还是邹贵州,教导主任张仲华提拔为副校长,语文教研组长宁海涛提拔为教导主任。教师调走两人,同时新分配来两个师范毕业生——都是女生。另外,调来了一个姓宁的老教师,负责看守大门,当门卫。去年被学校弃用的邹肖小学民办教师邹金桥,也卷土重来,担任英语教师。据说,学校领导还准备对他委以重任。

新学年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宁海涛宣布了教师分工。

王加根教初三(1)班的语文,同时兼任班主任。听到这样安排,他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两年前,他雄心勃勃,曾幻想把当时的初一(1)班带到初三,通过勤奋努力的工作,送一届像样儿的毕业生。第一年,他干得风生水起,浑身是劲,成绩非常明显。第二年风云突变。他先是被安排教初一英语,后又调整为初一英语和初二语文,不再担任初二(1)班的班主任。这种莫名其妙的变动,如当头一盆凉水,浇灭了他的热情。他按部就班,得过且过地混了一年。他精心调教的初二(1)班,管理大不如从前。组织纪律涣散,学生成绩整体下滑,已经落在了平行班后面。如今,学校又把这个乱摊子重新交给他。他怎么可能没有情绪?还有一点让他想不通:既然准备让他教毕业班,为什么不安排他暑假给学生补课?赚补课费的好处让别人得了,现在又把工作的重担交给他。这不是欺负人么?

他在心里骂丁胜安,骂张仲华,连老实巴交的宁海涛也不放过。做事太差火了!一群自私自利的家伙,见好处就捞,见利益就沾。从来不考虑别人的难处,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随心所欲,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太把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不当一回事。害得老子无所事事地往武汉跑,把手表也弄丢了。

骂归骂,闹情绪归闹情绪,他却不能抗拒学校领导作出的决定。身在职场,就得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非你不想端这个饭碗。更何况,他也渴望教毕业班。

中学教师要想引人注目,出人头地,就必须去毕业班展示能力和水平。如果你连毕业班都没有带过,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尽管非毕业班也很重要,但教学成果只有在毕业班才能够体现出来。荣耀属于毕业班教师。这正于修建楼房一样,每一个人都知道打墙基重要,但墙基是埋在地底下的,看不见,摸不着。评价楼房建得好不好,最终还是看露出地面的那部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率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听起来很美好,但素质这个东西虚无缥缈,又没有一个统一评判的标准,孰高孰低,说不清楚。还是升学率直观,评价起来比较简单。如果不教毕业班,就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找不到展示本领的舞台。是骡子是马,只有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初三(1)班眼下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王加根并没有丧失信心,认为这个班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毕竟,他一直担任这个班的语文课,对班上的总体情况比较了解。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相信自己能够很快扭转被动局面,非常希望担任班主任。他甚至觉得,学校领导现在对他委以重任恰逢其时。如果再过一年或者两年,等他有了小孩,杂七杂八的事就多了,时间和精力顾不过来,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毕业班教师的收入相对较高。

中小学是事业单位,属社会公益型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基本是财政包干,实行统一工资制度。通常来讲,影响教师工资高低的因素,主要是专业技术职务,也就是职称。一个教师的能力、水平、责任和贡献,是通过职称来衡量和体现的。职称高拿的工资就多,职称低拿的工资就少。工资与教不教毕业班没有多大关系,但毕业班教师拥有更多获得额外收入的机会。比方,假期补课和周末补课的加班费,算下来就相当可观,还有让人眼红的升学奖励。

于公于私,王加根都不可能拒绝学校领导让他教毕业班的安排。他雄心勃勃,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终于轮到我王加根大显身手了,看我的吧!不管初三(1)班眼下怎么样,一年之后的中考见分晓!”

他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是最大的短板。不过,这没关系。他正在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只要按这本书上讲的去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弱点是有可能弥补的。

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斗士,他走马上任之后就处于亢奋状态,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日思夜想如何当好班主任,如何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一炮打响。

正式开学那天,油漆工潘师傅也来了,准备开工。

本来说好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由王加根负责购买,他现在顾不上了,抽不出时间去花园镇到处跑。他把材料清单交给潘师傅,全权委托油漆工采购。他必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

花了好几个晚上,王加根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准备让初三(1)班的学生填写。问题包括:你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没有信心?语文、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六门功课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门?最讨厌或者说最害怕的是哪一门?你认为自己的哪门功课最好?哪门功课最差?你认为班上表现最好的同学是谁?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同学有哪几个?你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有哪些要求?你认为如何才能把初三(1)搞好?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在开展调查问卷的同时,还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

结合问卷调查及摸底考试所掌握到的情况,对全班学生的座位进行重新安排和调整。他知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总有少数学生嘀嘀咕咕,思想开小差,或者干其他的事情。老师稍微离开一会儿,教室里就叽叽喳喳,如同打破了麻雀蛋,热闹非凡。

针对这一情况,他准备双管齐下,开展专项整治。

一方面,明查暗访。其他教师上课时,他就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玻璃窗观察,或者从后门不声不响地进入教室,找个地方坐下来随堂听课。如果是自习课,他就搬个椅子坐在教室里面,带本小说或者文学杂志,边看边守着学生。保证课堂安静,培养学生专心自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实行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学生管学生,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方面,除了延续写“小作文”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外,他还要在班上成立一个文学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想办法培育“尖子生”。成绩拔尖的学生正如体育比赛中的种子选手一样,是冲击中专和重点高中的希望。这些“尖子生”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升学率。

正当王加根热血沸腾,规划初三(1)班的美好蓝图的时候,又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

他到初三(1)班点名时,发现一些本来应该在他们班的留级生,坐到初三(2)班教室里去了。留级生的随意调班,导致两个毕业班的人数失衡:初三(2)班人满为患,不得不增加课桌和板凳;而他所教的初三(1)班,学生人数还没有达到正常的班容量。

尤其让他感到气愤的,是学校领导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那些擅自转班的学生中,还有副校长的儿子、教导主任的女儿,以及本校其他教师的子女、弟妹或亲戚。

“狗眼看人低!我刚到初三(1)班上任,凭什么就认定我不行?”

面对别人的不信任,王加根只能私下里生闷气。眼见初三(2)班班主任肖玉荣喜笑颜开,整天洋洋得意的样子,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前段日子的兴奋与激动,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学校领导怎么能这样?在大会上恭维他年轻有为,鼓励他在毕业班好好搞,私下里却把自己的子女或亲戚调到其他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说白了就是对他不信任。

王加根怒火中烧,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可生气又有什么用呢?别人不信任你是有道理的。

肖玉荣多年教初三语文,带了多届毕业班,经验就是比你丰富。领导们可以把其他学生放在你手上当试验品,但他们自己的子女或亲戚绝对不行。稳妥起见,他们只能投奔肖玉荣。

这样看来,肖玉荣才是让王加根难堪的罪魁祸首。

肖玉荣家住邹肖村。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结婚成家到儿女成群,她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挪过窝儿。

她是独生女,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她拉扯大,送她上学读书,供她读到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她一直在家乡的学校任教。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父母也不让她出嫁,而是招了一个上门女婿。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约,有包办嫌疑,但肖玉荣对自己的婚姻还是比较满意。尤其是当别人用羡慕的口气谈起她,说她不用处理恼人的婆媳关系时,她脸上总是露出满足而又欣慰的笑容。

丈夫老苏在花园化工厂上班,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早出晚归。入赘之后,他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照顾老人比肖玉荣还要细心。有了小孩后,他还主动提出,让孩子随母亲姓肖。仅凭这一点,就不能不让人们对老苏肃然起敬。

肖玉荣在家乡的好几所中小学教过书,后来就固定在了牌坊中学。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所学校离邹肖村近,照顾家里比较方便。她是属于责任心比较强的那种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还经常找学生交心谈心,去学生家里走访,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细致入微。这些年她获得过好多荣誉: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不计其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因为工作而放弃家庭,也没有因为家庭而影响工作,真正做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事业生活双丰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老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所有的农活儿就落在了她和老苏的肩上。由于两人都要上班,只能起早贪黑,挤时间去种责任田。三个孩子在邹肖小学读书,虽说生活上有老母亲照料,但学习上的事情,还是得他们夫妻俩操心。

每天早晨去学校上班,肖玉荣总是肩上挑着水桶,手里拎着锄头或铁锨等农具出门。她家的责任田就在牌坊中学周边,她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地里干活儿。下午放学时,她再从牌坊中学大门口的部队抽水房门口接两桶水,挑回家里备用。放学回到家里,老母亲通常会把晚饭做好。不过,吃完晚饭之后,肖玉荣还是得洗碗、清场、洗衣、喂猪、清点鸡鸭……把所有的家务活忙完之后,再来辅导孩子们的学习,检查家庭作业。

眼见玉荣这么辛苦,丈夫老苏煞是心疼,提出把家里的责任田退给村里,不种田了。

老苏说:“家里就妈一个农业户口,供应的粮食又不是不够吃,何必要种那几亩责任田?”

肖玉荣自然赞成,又担心母亲不同意。

果不其然,当老母亲听说他们要退责任田,立马在家里骂开了:“才种了几天田?就不想干了!我和你爸与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也没叫苦叫累过。莫忘了本!现成的田地不要,掏钱去买粮食吃。合算么?你们不种田我去种。反正我这把老骨头也不值几个钱!”

老太太一骂,夫妻俩再也不敢提退责任田的话了。

直到后来,肖玉荣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老太太这才慌了神,主动提出把责任田退给了村里。

老苏还是小苏的时候,工作特别卖力,进步也快。从普通工人到小组长,从小组长到车间主任,从车间主任到如今的副厂长。一步一个脚印,两年一个台阶,如同芝麻开花节节攀升。荣升花园化工厂副厂长那年,单位给他分了一套三居室房子。夫妻俩就想把家搬到花园镇,让三个孩子读镇上的学校。花园镇的中小学都是公办学校,教学条件比农村学校好,教学质量也比农村学校高,对孩子们成长有利。他们又担心老太太不愿意,舍不得离开故土。他们私下里商量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勇气向老太太提搬家。直到那年暑假快过完,即将开始新学年报名时,肖玉荣才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征求母亲的意见。

“要搬你们搬!”老太太没好气地回答,“我一个人住邹肖村。”

夫妻俩面面相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怎么能够把老母亲一个人放在邹肖村呢?

“搬家的事,等我死了之后你们再考虑。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要再提了!”老太太正告女儿女婿。

没办法,他们只能让那套房子空起来,继续住在邹肖村。

受母亲的影响,肖玉荣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年轻的时候,她也曾想过穿颜色鲜艳、样式新潮的服装,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儿,结果遭到母亲的训斥:“花花朵朵的媳妇,破破烂烂的姑娘。莫穿得妖里妖气的,去招人惹眼!”

老太太只允许她穿蓝色、黑色、褐色或灰色衣服,样式也是最普通、最大众化的。直到现在,她还没有穿过裙子,更别说花花绿绿的奇装异服。为人父母之后,她把这种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传承到下一代身上。三个小孩穿的衣服多半是她自己织布,或者从供销社买回廉价的布料,找裁缝做。家里人穿的毛衣都是她买回毛线,一针一线织成的。鞋子也是她自己纳鞋底,用布头邦鞋面,然后缝合在一起,亲手做的。只要能够在家里自己做,决不花冤枉钱去外面买——这就是她勤俭持家的原则。

在生活上向最低标准看齐,在学习上向最高标准看齐。肖玉荣一直这样教育和要求子女。孩子们学习成绩不好,她会伤心落泪;孩子们学习上取得进步,她就喜笑颜开。家里虽然有台黑白电视机,一年上头难得打开几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怕影响孩子们学习……

肖玉荣二十岁就入了党,工作后几乎年年是先进,算得上是花园教育界的女中豪杰,而王加根参加工作才三年,从来没有带过毕业班。他拿什么去向别人叫板?

眼见本应在初三(1)班的留级生都走了,他没有强求别人返回,更没有找学校领导理论。

“你们看不上我,我还不愿意侍候呢!”

他知道,这些留级生都是有门道儿、有关系、有后台的。如果把他们拉回初三(1)班,万一明年中考失利,他没法向别人交待。弄不好,别人还会骂他误人子弟,嘲笑他没有金刚钻,又揽瓷器活。

不值当!

通常情况下,初三留级生是冲击中专和重点高中的主力军。既然都走了,王加根只能寄希望于现有学生中成绩比较好的。他盘点了一下班上期末考试的前十名,发现有六个学生的学籍在初二。也就是说,这六个学生还会在继续复读,不能作为种子选手。

与初三(2)班相比较,初三(1)班输在了起跑线上。这让王加很揪心,也很愤怒。但揪心愤怒又有什么用呢?你第一次教初中三年级,人家肖玉荣是多年把关的“老月母子”。学生家长肯定要选择让他们放心的教师呀!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个好班呢?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他的怨气又消了许多。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亲眼目睹了敬文高考落选对家长的打击。农民家庭要想子女有出息,只有考学这一条独木桥。一旦被别人从独木桥上挤下来,那就没有任何指望。

正在王加根忧心忡忡的时候,一个男生突然来找他,交给他一张纸条。他打开纸条一看,是张仲华写的:请将王伟同学安排在初三(1)班。

他火冒三丈,把纸条原封不动地退还给那个男生,没好气地说:“初三(1)班已经满员,没有空余座位。”

实际上,初三(1)班并没有满员,还有很多座位是空着的。而这段日子,恰好有不少外校的学生来插班。隔不了几天,就会有陌生学生或家长拿着领导写的纸条找王加根报到。

他的反感情绪不言而喻。成绩好的留级生都走了,又要他接收这些来路不明、摸不清底数的家伙。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碍于情面,他接纳了其中的一部分,但要是张仲华介绍来的,他坚决不收。

这个叫王伟的学生,原本是准备安排在初三(2)班,但肖玉荣从侧面了解到,王伟是驻军部队首长的儿子,吊儿郎当,身体强壮,五大三粗,不好管理,坚决不要。

张仲华没办法,就写条子让他到初三(1)班。

王加根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没一会儿,张仲华气喘吁吁地来了,露出一脸的假笑,要求王加根收下王伟。还说王伟看上去五大三粗,其实特别老实,成绩也说得过去。

“怎么?初三(1)班硬是个渣滓班?什么乱七八糟的学生都往里面塞!”王加根坚决不答应,“你们当领导的说话还算不算数?一直强调各班留级生保持不动,结果初三(1)班的留级生全部去了初三(2)班!现在又把这些没人要的货色塞到初三(1)班。还有没有一点儿公平与正义?”

张仲华一脸尴尬,言不由衷地解释说,留级生转班不是学校领导的意思。学生们是在暑假补课时自己坐进初三(2)班教室的。

王加根冷笑了一声,嘲弄地问:“分班是学生自由选择,还是学校领导安排?”

“当然是领导安排。”张仲华强词夺理,“可领导安排你又不听嘛!”

发现自己的话前后矛盾,张仲华又扯理由说,初三(1)班留级生太多了,要是全部留下来,教室里坐不下。

“坐不下?坐不下可以再调剂!总不至于让所有留级生都跑到初三(2)班去吧?既然明知初三(1)班教室坐不下,现在为什么又要我接收插班生?”王加根说到气头上,不管不顾了,“你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不信任我,可以不让我教毕业班!何必这样欺负人?王伟也好,张伟也罢,我也不管他老实还是调皮,既然肖玉荣不收,我也不要。不要不要!坚决不要!就是不要!”

张仲华懵了,脸上红一阵儿,白一阵儿,相当尴尬。

为挽回颜面,他批评王加根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把学校领导放在眼里,提高嗓门打了几句官腔,就气急败坏地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