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爬坡岁月 > 第33章 单独立户

爬坡岁月 第33章 单独立户

作者:沈常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2 11:25:18 来源:文学城

送王加根去孝天城参加自学考试时,方红梅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阻止吧,怕耽误了丈夫拿文凭;支持吧,又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不管怎么说,她还是为加根的进取精神所感动。

“实在不行就回来,别硬撑着。”在花园火车站分手时,她这样嘱咐道,“这两天我哪儿也不去,在学校里等你凯旋。”

回到学校,她坐卧不安,无时无刻不为加根担心。

周六上午,正当方红梅祈祷加根能够顺利参加考试的时候,白素珍带着马颖出现在了她宿舍门口。

她大吃了一惊,亲热地叫着声“妈”,把白素珍母女俩迎进屋。内心里,还产生了一种美好的幻想:是不是婆婆觉得上次做得太过分,良心发现,把两百元礼金又送回来了?

“本来准备回保定的,一想到劳神费力地打了那么长时间官司,花了那么多钱,却没有任何结果,心里还是不服气。”白素珍接过红梅递给她的开水,一边喝一边叙说,“上次从你们这儿离开后,我又去了孝天城,住在李艳红家里。继续到市法院去闹,到杨岗派出所去闹。市法院还是不受理财产纠纷案子,杨岗那边儿也说虐待老人的证据不足,不予起诉。这些当官做老爷的,衙门作风太重了!根本不可能为老百姓作主,不可能为含冤受屈的人伸张正义。我算是看透了,也服了他们。唉,又瞎耽误了二十多天。”

听到这儿,方红梅才知道白素珍根本就没有回保定。

屈指算来,她为打官司在湖北呆了三个多月。真舍得花本钱啊!而最终的结果,却是颗粒无收。

“加根去孝天城参加自学考试了。”方红梅告诉婆婆。

“我知道。他跟我说过五月二十五号和二十六号考试。要是他在家里,我根本就不会来!”白素珍没好气说。

方红梅于是伤心地聊起了回王李村遭遇小偷的经历,聊起了加根患病的情况。

白素珍听后,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同情,反而幸灾乐祸:“这都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和报应!人在做,天在看。老天还是长眼睛的。他不是一直在我面前叫穷么?小偷偷得真好!一下子暴露了他有八十多块钱,还有一个四十多块钱的存折。”

方红梅再也不好说什么了。

“我在杨岗听人讲,厚义说你们上次回王李村根本就没有遇到小偷,是故意说钱丢了,想回去勒索他。”

方红梅听婆婆这样讲,气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真不明白,你长得那么漂亮,又通情达理,怎么会看上王加根?他又犟又笨,脾气又不好,人又矮。你到底看中了他什么?”

嗬呀,原来白素珍是趁加根不在家,来挑拨离间,破坏他们的夫妻关系。方红梅觉得没办法与这样的婆婆沟通,耐着性子听白素珍说加根的坏话,再也没有搭一句腔。

吃过午饭,白素珍就带着马颖去赶火车,回河北保定了。

送走不速之客,红梅的伤感、悲怆和愤怒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天啊!天下竟然有这样的父母。我们钱包被偷了,一个认为是欺诈,想以此勒索;一个幸灾乐祸,说活该。我们到了这种地步,他们丝毫也不同情,还一个劲地往我们伤口上撒盐。儿子得病了,父亲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母亲不仅不心疼,还说是上天的报应。

这样的父母,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整个下午,方红梅都特别不舒服。到了晚上,想起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更是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了好几个钟头。后来,实在是太困了,才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但刚刚睡着,又听到有人敲门。

她骤然间头皮发麻,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敬武回方湾了,校园里只有她一个人,谁会在深更半夜来敲门呢?

直到听见王加根喊门的声音,她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落下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她忙不迭地从床上爬起来,打开大门。

“明天不是还有考试吗?你怎么回来了?”她惊讶地问。

“实在没法坚持了。”王加根边说边脱掉裤子。

见他右大腿根部如同塞进去了一个鸡蛋,肿起一个大包,方红梅的眼泪涌出眼眶,急不可耐地催他马上去医院。

“这个钟点儿,区卫生院根本就不会开门,哪儿去找医生?农村医院又不像城市的大医院,二十四小时急诊。天亮了再说吧!”

方红梅于是把开水瓶里的热水倒进洗脸盆,打湿毛巾,又拧干,敷在丈夫的患处。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剧烈的疼痛让加根无法入睡。

他基本上一夜无眠。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方红梅就推上自行车,送他去花园区卫生院。

诊断的结果仍然是淋巴结发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办理完住院手续,进病房才发现,住院的病人很少。为数不多的几间病房床位大多空着,床单和被子脏兮兮的。方红梅挑了个相对干净一点儿床位,把被子抖开,拍打了好半天,又掀起床单,抖了抖上面的灰尘,然后重新铺好。见枕头上满是油污,脏得不堪入目,她索性拿掉了,从另外一张床上抱了床被子过来,给加根当枕头。

王加根刚在床上躺下,护士就过来打吊针。

葡萄糖水溶液里加入青霉素和维生素,以及激素药地塞米松,上午下午各吊一瓶。晚上是否输液,视白天消炎的情况而定。

“你回去吧!没必要在这儿守着。”加根对坐在床边儿的老婆说。

方红梅想了想,回答:“也行!我回学校把饭做好送过来。顺便带床毛毯和枕头来,这里的东西太脏了。”

方红梅走后,空空的病房里就剩下王加根一个人。

他眼望天花板发了一会儿呆,脑子里想的全是家里的事情。白素珍母女俩昨天来牌坊中学的情况,方红梅告诉他了。他听后自然相当气愤,也很难受。

再过一天,他们结婚就满一个月了。蜜月期间,丝毫也没有甜蜜的感觉,有的只是苦涩、悲愤和辛酸。

为什么会这样?真如方红梅所说,是结婚的日子没有选对么?他不信。他向来都不认同那些唯心的东西。追根溯源,他觉得造成这些灾难和不幸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母亲。

他深切地感受到,白素珍如同一团乌云,飘到哪里,哪里就是黑沉沉一片。所有与她打交道的人,都怕她,恨她,讨厌她,又奈何不了她。她不讲意思,死皮赖脸,整日如绿头苍蝇嗡嗡地叫着,说着让人肉麻的话,做些让人唾弃的事情,稍有一点儿自尊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她待人接物的原则,是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女人,心比蝎子还毒。无论是谁,只要不听她的话,不合她的意,不服从她的命令,她就会想出最恶毒、最阴险的办法打击报复,不惜一切代价,毫不手软地赶尽杀绝。

王加根痛苦地发现,这些年来,他恰恰做了这团乌云的保护伞,使得白素珍更加肆无忌惮。他甚至偏激地认为,自己一直被白素珍当枪在使。而这一次,在争夺奶奶的房产时,因为没有得到他的支持与帮助,白素珍便与他反目成仇。

我做错什么了?我无非是不想卷入父母的争端,想过清静的日子。我早已申明过,放弃祖业,不要奶奶的房产。你为什么还要对我不依不饶?结婚前夕,你咒我不得好死,要砸烂我的家具,扬言要杀死我,要印发传单到处散发,败坏我的名声。你的本事我早见识过了。孝天城、王李村、白沙铺、牌坊中学,到处留下你的足迹和大吵大闹的身影,到处被你搞得乌烟瘴气。我和方红梅的婚事不是同样被你搅成了一锅羹、闹得一团糟么?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你。你还要写材料印发传单败坏我的名声,行啊!我等着。你不是给陆定国写过信么?你不是给刘福民写过信么?你不是找丁胜安谈过话么?到处说我的不是,似乎也没起到什么作用。我的名声是你红口白牙说假话能够败坏的么?哈哈哈!母亲!你真是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母亲。我小时候信任你、依赖你,只是因为你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两片薄嘴唇不负责任地夸夸其谈,唾沫四溅地花言巧语。如今,我算看清了你的真面目。你是一个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守财奴。为了钱,你可以抛弃亲情和友情。你没有爱心,没有,绝对没有!奶奶、三舅和我都被你牵着鼻子走。什么赡养奶奶,为奶奶养老送终,你眼睛里盯着的,只有奶奶的遗产。什么为了三舅报仇雪恨,还不是想从大舅手里夺回那六百元抚恤金。什么争夺王李村的房产是为了送给我,只有白痴才相信你的这些鬼话!

……

方红梅从医院回到家里,正准备做饭,就来了客人。

来人是她的发小和闺蜜钗钗。

她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同班,学习成绩不相上下。高考后,红梅考上中专,钗钗名落孙山。钗钗伤心得要投河自尽,是红梅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才使她最终振作起来,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钗钗这次是带着男朋友一起来的。

两人进门就发糖,邀请方红梅去参加他们的婚礼。穿金戴银、打份得珠光宝气的钗钗说,她男朋友是黄石大冶人,家里是开矿的,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矿老板”。他们领了结婚证,准备六月中旬举行婚礼。男方家里为他们修建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添置了满屋高档家具,彩电、冰箱、洗衣机、音响一应俱全。看到方红梅简陋的婚房,钗钗不住地叹息。

唉,女人的命运真是不好说啊!难怪人们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人确实太重要了!婚姻是女人第二次投胎。

方红梅翻出家里有限的食材,做了简单的午餐,招待两位尊贵的客人。把钗钗和她男朋友送走后,才去医院给王加根送饭。

加根住院期间,他所担任的语文课由方红梅代理。这既是学校领导的意思,也是他个人的要求。他知道方红梅的课讲得好,学生由老婆来教,他比较放心。

不过,这又苦了方红梅。

两个人的教学任务压在她一个人身上,还要做饭、洗衣、做卫生,料理家务,抽时间去医院照顾加根。学校医院两头跑够她忙的了,家里又接二连三地来客人。来人主要是他们的亲戚、同学或朋友,因为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事后上门来恭贺。

加根患病住院的消息传开后,到医院探望的人也多起来。牌坊中学的同事们是瞅着没课的空当,分批到医院的。他们告诉加根,方红梅因为他患病很着急,动不动就在办公室里抹眼泪。

这让王加根非常吃惊。

方红梅每次来医院表现得都很轻松,经常笑着鼓励他,安慰他,说小病小痛,没多大关系,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她甚至转述了程彩清编的荤段子,说加根新婚猴急,干那事用力过猛,大胯软组织损伤。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老婆原来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本来很着急,却不愿意暴露出来,增加他的思想负担。

他为有这样贤惠的好老婆而欣慰。

教师们还骂张仲华不是东西。同事病了这么长时间,既不过问,也不关心,还对小方的考勤盯得特别紧。

小方一个人上两个班的语文和四个班的音乐课,又要做家务,还要经常跑医院,难免迟到早退。张仲华只要看见她不在办公室,就拿着《考勤簿》到处转。小方迟到几分钟,早退几分钟,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教师因病住院,作为学校领导,就应该安排人到医院照顾。”邹贵州说,“现在小方自己挤出时间照顾加根,张仲华还这么斤斤计较,没有人味!”

王加根听到这些,自然也生气。不过,他还是看得很开:“想怎么记,就让他记去吧!大不了扣钱。无所谓!”

真正让王加根焦虑的,还是病情没明显好转。

吊针打了十几瓶,右大腿根部仍然肿得厉害。肿块很硬,经常如拔火罐一样,炙烤得难受。站立久了,不容易坐下去;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又困难,而且好半天伸不直腰。

医生怀疑患处里面已经化脓,商量是否需要做手术。

一听说要做手术,加根就产生了无名的恐惧。用刀子把人的皮肉割开,那该多么痛啊!他恳求大夫想其他办法治疗,比方加大用药的剂量。不是万不得已,就不要开刀。

其实,医生们的想法与他一样。

如果做手术,王加根就必须转院。花园区卫生院没有做这种手术的条件和能力。转走一个病人,就会减少不少收入。医院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经济效益。

又坚持输了两天液,红肿的硬包逐渐变软变小,有了消肿的迹象,而且不那么疼了。

医生说,再吊几瓶水,就可以痊愈出院。

几瓶水吊远,加根右大腿根部的炎症是消退了,可疥疮又卷土重来。他手指间又冒出很多丘疹和水疱,瘙痒难忍。□□□□也起了红疙瘩,抓又抓不得,只能用手指捏着肉皮揉搓。

医生认为这是淋巴结发炎的并发症,会在淋巴结炎症消退后自然好转。因此,没有额外用药,只是开了几支药膏外敷止痒。

听说不需要输液,王加根就申请出院。

医生却不同意,理由是病情尚未康复,必须留院观察。

王加根已经在医院住了十多天。这里条件极差,吃喝拉撒都不方便,又没地方洗澡,他确实不想继续住下去。就对医生说,不办理出院手续也行,他还是回家去住,每天来医院检查一次。

医生默许,开了一些针剂药,叮嘱他继续打小针,巩固消炎效果。

王加根于是抱起带来的毛毯和枕头,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尽管没有办出院手续,他还是向学校领导销假,主动要求上班。离期末考试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真的不敢再耽误。

丁胜安很感动,也很开明,作主说:“这段日子你可以不坐班。有课时上课,没课就回去休息。讲课站不下来的话,搬把椅子坐着讲也行。你带病坚持工作,可以享受教授待遇!”

办公室里的教师们都笑了。

加根说自己没那么娇嫩,站四十五分钟应该没多大问题。

就这样,他又开始工作了。除了上课,每天还得步行去医院打针。

这段日子天气不好,不是阴天,就是雨天,从早到晚见不着太阳。路也不好走,尤其是从牌坊中学到邹肖村的那段黄土路,泥巴兮兮的,总是让人发愁。加根去医院总得穿胶鞋,打雨伞。

这天他正低着头往花园镇方向走,突然听到有人喊他。抬头一看,竟然是父亲。

王厚义撑着一把黑布伞,驮着塑料编织袋子,迎面朝他走来。

父子俩站在路边交谈了一会儿。

按说王加根应该陪父亲回学校,可他担心错过了医生查房的时间,加上好不容易走过了那段泥巴路,就不打算返回了。

“爸,你自己去学校吧!我打完针马上回来。”

王厚义犹豫片刻,明知故问:“红梅在学校吗?”

“在呀。她上午有三节课。”加根回答,“现在应该在教室。”

“那厨房门是不是开着的?你身上带没带钥匙?”

听到这儿,加根又想送父亲回学校。他知道父亲有顾虑,怕媳妇给脸色他看。

因为白素珍挑拨离间,方红梅窝着一肚子火,正愁没地方发泄呢!王厚义现在来学校,等于送肉上砧板。

至于王厚义是否讲过他们谎称遭遇小偷勒索家里这样的话,王加根表示怀疑,也没有完全否定。是母亲故意编造假话?还是父亲的确说过?真的不好说,似乎都有可能。他也不想去求证这件事情,毕竟事实胜于雄辩。他和方红梅回过王李村,告诉过家里他们被偷的经过,但他们并没有向家里索要一分钱。这不就结了么?

“我陪他回学校就能消除红梅对他的成见么?我在场就能减轻红梅对他的仇恨么?如果我回去了,红梅说不定会躲得远远的,连厨房的边儿都不沾。这样反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让红梅去接待他,公公与媳妇面对面,开诚布公地把话说清楚,或许更好一些。”这样一想,王加根就掏出房门钥匙递给父亲,还是去医院了。

到花园卫生院病房后,左等右等没人来查房。王加根百无聊赖,和衣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朦朦胧胧中,他听到有人在叫他,睁开眼一看,竟然是父亲。

王厚义到牌坊中学没有见到方红梅,但厨房门是开着的。他见桌上有一碗冷稀饭,就端起来吃了。留下带来的东西,就来了医院。

“蛇皮袋里装着我的两件旧毛衣,都破了。我想让红梅帮忙拆掉,两件合在一起重新打成一件。不晓得她有没有时间。”王厚义小心翼翼地问。

王加根说:“穿毛衣要等到秋天,又不是太着急。好几个月时间,应该没多大问题。”

厚义这才放了心,又说:“我不晓得你得病住院,没带什么东西。现在去街上买两斤排骨吧!”

加根说不用。

“你等着我啊!我马上就回来。”厚义不由分说地离开了。

没一会儿,值班医生就来查房了。检查了王加根的患处,觉得情况还好,又开了一些针剂药,嘱咐他继续打小针。

王加根于是去取药,打完针之后,站在医院大门口等父亲。

大约等了十几分钟,王厚义从花园火车站的方向走过来了。他一手拎着用稻草绳子系着的两根猪排骨,一手拿着几根香蕉,高兴地说:“本来想买条黑鱼的,太贵了,身上的钱不够。明天你自己去买吧!黑鱼吃了好,是补人的。”

父子俩回到牌坊中学时,方红梅正在做午饭。

她没有与王厚义打招呼,不冷不热,也没有恶言恶语。

王加根见此,没有提织毛衣的事情。

吃过午饭,王厚义就要回家。说现在正是忙的时候,加叶加花又调皮,家里离了他不行。临出门时,他又劝加根给潜江的大伯和三叔写信。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长辈,是加根最亲的人。

王加根没有吱声,也没有写信的打算。他恨死了这些有血缘关系却没有一点儿人情味的亲戚。他还记得爷爷活着的时候,厚义经常因为收不到他们承诺的生活费而骂人。三弟兄见面就为老人的赡养问题扯皮。总是把爷爷推过来推过去,最终还是推到了王李村,一直到老人离开人世。这种无情无义的叔叔、伯伯、婶婶、婶妈,加根怎么可能给他们写信!

送走父亲,王加根才打开塑料编织袋,拿出那两件旧毛衣,向方红梅说明父亲的意图。

“不织!”方红梅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口气相当生硬,“我没时间!”

王加根感到很为难。

他语塞了好半天,嗫嚅道:“东西送都送来了,不织怎么办?”

“原样给他送回去!”

“可是,我已经答应他了。”

“你答应了你帮他织!”方红梅没好气地说,“我工作那么忙,还要忙家务和自学,马上又要去武汉面授,有三门课程要结业考试。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儿来的时间织毛衣?”

王加根又不作声了。

他的确不愿意把毛衣原样送回王李村。不管王厚义以前做过什么,说过什么,但这个人毕竟是他父亲。这次来时又表现得那么可怜,求红梅织毛衣的愿望相当恳切。如果红梅坚持不织的话,他只能去托别人,或者送到花园针织厂,花几个钱加工。对王厚义,谎称是红梅织的。

这事暂时就这样搁下来了。

王加根接连打了一个多星期小针,那个鸡蛋大小的红包就不知滚到哪儿去了。不过,疥疮并没有随之滚蛋。这些讨厌的家伙们继续折磨了他好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徐磊、涂勇、宋双清等好几个师范同学都来过,或祝贺他们结婚,或对王加根表示慰问。

方母、敬文、腊梅也来过。方母带来了两只老母鸡和一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敬文和腊梅当然只能空着手来看看。

敬文还导演了一场恶作剧。他装作非常难过的样子,无比悲痛地告诉姐姐和姐夫,说他预考没有考上,落选了,丧失了参加正式高考的资格。

红梅和加根非常意外,又不好过多地责备他。只是不停地叹息和惋惜,担心家里两个老人受不了这打击。

“骗你们的!我预考过了。”这个被方父认定“说话只能作参考”的人最后终于说出了实情。

红梅和加根的脸上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还有个把月就要正式高考。好好擂一下,别让家里人失望。”方红梅满怀期望地叮嘱大弟。

王加根办了出院手续,回学校上班时,又得到一个好消息。牌坊中学领导为他们调剂出了“婚房”——他和方红梅从此可以告别分居办公室两头的日子,合住到一个屋子里。

他们的新居位于正对学校大门的第一排校舍,和初一的两个教室连在一起。一通间加半间,面积有二十多平米。根据他们的要求,学校把那一通间房隔成两半,形成“两室一厅”的格局。和正经八百的套房相比,只是少了厨房和卫生间,再就是没有自来水。

拿到新房钥匙后,王加根开始考虑拖家具的事情。

拦路虎还是没汽车。上次拖木板去方湾,是找方湾街上买水泥的汽车顺带的,这次从方湾拖家具回来,总不能又去找买水泥的汽车送过来吧?更何况,从方湾到花园镇买水泥的汽车,多半是小型农用车,装不下那么多家具。

王加根于是向同事们咨询租汽车的事情。

“租汽车?从花园镇到方湾往返跑一趟,得大几十块钱呢!还不包括家具搬上搬下的人工费。”

宁海涛、肖玉荣、董志芳、赵乾坤、程彩清都说租汽车太贵了,光拖几件家具划不算。

邹贵州听过王加根的难肠事,突然大义凛然地拍了拍胸脯,说这事交给他来办。他去想办法找汽车,而且不花一分钱。

“事后请我们喝一餐酒就行了。”邹贵州笑着说。

这买卖太合算了,加根和红梅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二天,一辆草绿色的军用汽车开进了牌坊中学校园。身着军装的司机直接来到王加根的宿舍,说是专门来帮忙拖家具的。

王加根这才明白,邹贵州去找驻军部队要了一辆车。

这个邹会计,面子还真不小呢!

满满一汽车家具拖回来之后,他们那空荡荡的新房一下子充实起来了,平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不过,因为家具没有上油漆,看上去还是不像“婚房”,倒像一个家具店。

他们暂时还没有油漆家具的打算。

这两个月的工资,除了日常花销,基本上都送给了医院。王加根马上要报考下半年的自学考试,方红梅暑假要去武汉面授学习二十多天,学校的两百元借款还没有还。这“三座大山”压在头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敢动油漆家具的心思?

缓缓吧!等手头宽裕一点儿再说。反正没做油漆的家具也能凑合着用,没有必要那么着急。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做饭的燃料问题。

由于煤油供应紧张,煤油不好买。他们以前用的煤油,都是托关系、找熟人,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买到的。烧煤油炉火力不足,而且烟雾很大,容易熏黑家里的东西。居家过日子,长期烧煤油炉绝对不行。慎重考虑,他们决定改用蜂窝煤炉子做饭炒菜。不过,买煤同样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王加根和方红梅的户口都在学校集体户口本上,没有单独立户。集体户口没有生活煤供应,他们只能去买“黑市”煤。“黑市”煤价格贵、质量差。不是生不着火,就是封不住炉子,特别让人闹心。

出院不久,王加根就着手办理单独立户的事情。

花园区派出所户籍民警审查完资料,明确告诉他,单独立户没有问题,但他们的住所在农村,只有粮油供应,没有生活用煤供应。要想获得生活煤供应指标,就必须把户口落在花园镇。

王加根又跑到花园镇派出所咨询。

花园镇派出所的答复是:落户地址应以实际住所为准,王加根和方红梅住在牌坊中学,住所地址只能写成“花园区邹肖村”,不能落户到花园镇。

事情就这样僵住了。

为了解决燃煤之急,王加根一次又一次地往花园镇派出所跑,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但户籍民警就是不答应。

同样是公办教师,同样属于国家干部,为什么户口落在农村就没有生活煤指标?工作和生活在农村就不用烧煤吗?城镇居民凭什么就高人一等?这都是些什么狗屁政策!加根和红梅在办公室里说起这些不合理规定时,总是牢骚满腹,愤愤不平。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事被初三语文教师肖玉荣听到后,居然很快就帮他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肖玉荣说,花园镇派出所负责办理户籍的民警是她中专时的同学。她们关系不错,可以帮忙说说情,看能否通融一下。

结果,肖玉荣一出面,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王加根和方红梅顺利地领到了《城镇居民户口簿》,住所地址莫须有地写成了“花园镇中山后街”。

凭借这个户口本,他们去花园粮店领回了绿塑料封皮的《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又去花园镇燃料公司办了红塑料封皮的《城镇居民生活用煤供应证》,每月可以享受七十公斤的平价煤供应。

邹贵州帮忙找汽车和肖玉荣帮忙办户口这两件事,让王加根和方红梅认识到了“关系”和“人缘”的重要性。要想在这个社会上很好地生活,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有时还需要别人的帮助。难怪人们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有朋友出手相助,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绝路逢生。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程彩清把他老婆程芸和女儿欢欢接到学校来居住了。继王加根和方红梅一家人之后,牌坊中学校园里有了第二户常住人家。

按说,这是一件让他们欣慰的事情。

加根和红梅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孤单了。程彩清的家就在他们隔壁。远亲不如近邻。茶余饭后,他们最起码有个串门的地方。夜晚和节假日学校放空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找到说话的人。如果有什么难处,还可以互相帮衬。可是,事情却没有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

正是因为校园里多出了程芸和欢欢母女俩,王加根和方红梅后来的日子更加煎熬,更加闹心。以至于他们最后不想在牌坊中学呆了,想方设法要调走。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演绎出了一个当代版本。

程芸与程彩清的爱情故事,一度在花园镇传为佳话。多少年轻人都为他们冲破家庭阻力,勇敢地走到一起而感动。

程芸是土生土长的花园人。上完小学和初中,就顶替提前退休的父亲,在花园镇供销合作社当上了营业员。

一次接待来商店买香烟的帅小伙程彩清时,两人一见钟情,就那么鬼使神差地对上了眼。据她后来讲,是因为程彩清付钱时的动作很潇洒,引起了她的注意。至于是怎么一个潇洒法,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不难推测,时任牌坊中学体育教师的程彩清,绝对不会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样,把铜板一个一个地往柜台上面“排”。

自此之后,程彩清隔三差五就到程芸那儿买东西。

买好东西之后也不急着走,而是站在柜台外面,与柜台里面的程芸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一聊就是好几个钟头。

再后来,程彩清请程芸到花园电影院看电影,去花园大桥西头的沙滩和小树林散步,去官塘水库钓鱼。直到有一天,他用自行车把程芸带到牌坊中学,带进他的那间单身宿舍……

一切都水到渠成。

小城镇的男女青年谈恋爱,大多是这种模式和套路。

两人高调结婚之后,程芸好长时间没有去单位上班。蜜月里,当她感觉呆在牌坊中学很无聊,发现丈夫一个人的工资不足以支付家里的开销时,她又找到花园镇供销社,要求重新回来站柜台。

供销社经理拿出红印堂堂的文件,给程芸看。

她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单位除名了。丢了工作的程芸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后悔,但结果却没有办法改变。

正在她追悔莫及、唉声叹气的时候,又有意外的惊喜:她怀孕了。既然已经有了身孕,就老老实实地呆在牌坊中学吧!全当是为了休息保胎。这样一想,她又释然了,不再为工作的事情去伤神。

十月怀胎。程芸生下一个小公主,取名程欢欢。

欢欢的到来,让小两口很兴奋。不过,本来就紧巴巴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了。从小娇生惯养的程芸,花钱向来大脚大手,哪里忍受得了拮据生活的束缚?于是,她开始埋怨程彩清无能,埋怨公公婆婆不帮助他们。随之而来的,是夫妻二人之间的争吵和扯皮。为一些细小的事情磕磕碰碰,经常闹得好几天互相不搭理。

这个时候程芸才意识到,为了爱情而放弃工作是多么愚蠢。她后悔自己一时冲动,头脑发热,干出了糊涂透顶的事情。

欢欢满百日时,程芸抱着女儿第一次回娘家,耷拉着脑袋,希望得到父母的谅解。她父母自是百感交集,搂着闺女,亲着外孙,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鼻子。

程芸她爸退休前是花园镇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他抹开老面儿,放下身段儿,为女儿工作的事情四处奔走。回原单位自然不可能,程芸最终被安排到了杨岗公社供销合作社。就这样,她带着蹒跚学步的欢欢重新上班,在杨岗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只有周末和节假日,他们一家三口才能够团聚。多数时候都是程彩清花园杨岗两头跑,有时坐长途汽车,有时骑自行车。后来,他又花血本买了一辆嘉陵牌摩托车。时不时,还用摩托车把程芸母女俩接到牌坊中学住几天。因为分居两地,聚少离多,夫妻团聚的时光弥足珍贵。但程彩清和程芸到了一起还是经常扯皮,动不动就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打得鼻青脸肿。

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问题。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程芸,基本上没有领过工资。她负责经营的副食品专柜每次盘存都没有盈余,总是亏损。她那微不足道的工资,根本就不够填窟窿。

程芸怀疑是其他同事做手脚,而别的营业员说是她们母女俩提前享用了。大家经常看到她一边上班,一边吃东西。她女儿欢欢不是拿着饼干蛋糕吃,就是抱着汽水饮料喝,嘴巴很少有空着的时候。谁知道她们享用这些东西掏钱没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扯来扯去一直没有定论,谁也断不清这样的糊涂官司。但亏欠的钱,却是非赔不可的。

每次赔钱的时候,程彩清都会把程芸臭骂一顿,甚至用拳头和巴掌让她“长长记性”,提醒她不要总是那么犯糊涂。

程芸也不是省油的灯。程彩清动手打她,她自然会反击。打不赢就拿家里的东西出气,把锅碗瓢盆和开水瓶往外面扔,或者躺在地上打滚儿,杀猪一般地哭号,扯起嗓子叫骂。从程彩清的祖宗八代开始骂起,一直骂到他将来“生儿子没有□□”。她骂程彩清没本事赚钱,又总是装大尾巴狼,偷偷摸摸地塞钱给公公婆婆用。小姑子出嫁和小叔子结婚时,恨不得把家当都送给他们。小姑子小叔子的娃娃出生和过周岁,送的礼钱也是多得离谱。

“老子一个人带着你嫩妈上班容易吗?有时忙得连做饭的工夫都没有。就算老子亏钱,也是因为吃了喝了,总比你个婊子养的打牌输了要强。”程芸从地上爬起来,顾不上拍打满身的尘土,用脏兮兮的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指着程彩清的鼻子叫骂,“你个王八蛋自己算一算,每年抹牌赌博输了多少钱!”

程彩清横眉怒目地瞪着老婆,想不出合适的话语予以回应。抹牌赌博的确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说他嗜赌如命,也不算过分。男人嘛,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儿赌性。程彩清迷上抹牌赌博,与他工作相对轻松、业余时间充裕、生活空虚无聊不无关系。

他是牌坊中学唯一的专职体育教师。

全校六个班,每个班每周两节体育课。程彩清一个星期的教学任务就是十二节课。从数量上看,课程并不算少,但农村中学的体育课无须写教案,不需要改作业。把学生们集中到操场上,进行一下队列训练。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前看,立正,稍息,齐步走。然后就是自由活动。让学生们去体育器材室拿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各取所好,自由组合,疯闹到下课铃声响起。只要学生没有闹事,没有打得头破血流,就算大功告成,完成了教学任务。

每天的两节课上完之后,程彩清就百事大吉,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他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就拉上其他没课的教师下象棋。万一找不到对手,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下班之后,他不愿意回农村的父母家里,常常一个人呆在学校。也懒得做饭,在学校食堂里随便吃点什么,就回到单身宿舍。老婆孩子离得那么远,没什么家务事。觉也睡得差不多了,漫漫长夜如何度过?于是就想到了打牌。

最开始是邀请同校的教师到他宿舍里抹长牌。后来改为打麻将、推牌九。再后来发展到摇骰子赌博。参加赌博的人员范围,也从牌坊中学扩大到周边学校,有时附近村庄和花园镇的赌徒也来参与。

程彩清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成了远近闻名的赌窝子。

因为迷上了赌钱,他对老婆和女儿的惦记明显不如从前,有时周末也懒得往杨岗公社跑。至于他在赌场上的战绩,并非程芸所怒斥的那么悲观。真实情况是,程彩清赢得多、输得少。赢了钱之后,他总是在程芸面前说输了,或者谎称保本,不通报实情。这才导致程芸把他看成了“败家子”。

败家子就败家子吧,他才不想去逞那个强呢!逞强的结果,会让自己的战果被程芸没收。他宁愿用赢的钱去弥补老婆上班的亏空,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经济底细。

参加完王加根和方红梅的婚礼,就到了“五一”假期。程彩清已经好几个星期没去看望老婆女儿了。放假的当天,他骑上嘉陵摩托车,风驰电掣般赶往杨岗公社。

到达目的地时,天已经黑下来,过了供销社下班的时间。他直接前往程芸母女俩住的宿舍,却看见门上一把锁。

她们去哪儿了呢?程彩清询问住在隔壁的程芸的同事。

邻居惊奇地瞪大眼睛:“程老师您还不知道啊?程芸早就没上班了。她跟着一群放录像的走了,听说是去帮助别人卖门票。”

这回轮到程彩清瞪大眼睛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程芸的同事介绍说,一个月前,杨岗街上来了流动录像放映队,听口音似乎是从河南那边儿过来的。他们租用公社电影院放录像,放的多是武打片,有时也偷偷摸摸放一些让人脸红耳热的黄色片子。引得四邻八乡的农民跑到街上来看稀奇,生意特别火。

程芸抱着欢欢去凑热闹,结果被放映队的头儿盯上了。

那头儿虎背熊腰,长得圆滚滚,留着小胡子,穿着花衬衣,抽着比手指头还粗的雪茄。他主动与程芸拉话,说放映队正好差一个售票员,包吃包住每月工资一百块,问程芸愿意不愿意干。

一百块呀!她每个月累死累活上班才三十多块钱,还经常拿不到手。程芸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她成了录像放映队的售票员。在街上帮助别人卖了几天门票,又随放映队一起“流动”到其他地方去了。

至于具体去了哪里,程芸的同事也说不清楚。

程彩清听到这里,肺都快要气炸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腰里别着一把尺把长的刀子,骑着嘉陵摩托车四处打听。跟踪追击,终于在黄冈地区麻城县的一个小镇子上找到了那个录像放映队。程彩清黑着脸找到放映队的头儿,看到那人五大三粗,酷似《水浒传》里面的黑李逵。人家是河南人,说不定还在嵩山少林寺练过呢!他估计自己不是那家伙的对手,而且找不出寻别人麻烦的理由。别人只是录用他媳妇当售票员,又没有对他媳妇怎么样。

他于是打消了“扬眉剑出鞘”的念头,很大度地与放映队头儿握了握手,不痛不痒地警告了几句,就带着程芸母女俩离开了。

他再也不敢让程芸去杨岗供销社上班。

这种蠢猪一样的婆娘,你还指望她挣工资?弄不好连人都被别人贩卖了,还要搭上他们的女儿。就让她在家里呆着吧!带孩子,做家务,反正这些事情也是少不了人干的。

因为抹牌赌博筹码不断加大,程彩清不在乎程芸每个月那几十块钱的工资。他一个晚上的输赢,往往都是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稍微把张子捉稳一点儿,一次的收益,就抵得上程芸干一年。

程彩清把抹牌赌博当成生财之道,作为养家糊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他的这种战略思想,得到了程芸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

夫妻二人经常在家里研究打牌的技巧,争取做到战无不胜,想方设法把别人的钱弄到他们的口袋里来。

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抹牌赌博的输赢,在很大程度上靠运气。既然起心通过这一途径捞钱,他们就得想办法增加胜算。直白地讲,必须想办法作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出老千”。因为赌场设在他们家里,程彩清享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除了常规的作弊手法,他还与老婆协作配合,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管是抹长牌还是打麻将,程芸总是饶有兴趣地站在旁边观战。看着看着,她就会时不时地咳嗽、打哈欠、打喷嚏、举起左手或者右手理头发、摸耳朵、捏鼻子、捂下巴。其实,她的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含义,都是在向老公发信号。

程彩清自然心领神会,而牌场上的其他人则一无所知。也有赌场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手,提出不允许旁人观看的要求。遇到这种情况,程芸就恢复她“营业员”的身份,开辟新的赚钱门道儿。她到邹肖村代销店买回饼干、面包、啤酒、饮料和罐头。到了深更半夜,当赌徒们饿得眼睛发花的时候,她就以超出买价数倍的价格出售。

王加根和方红梅的新邻居,就是这样一家人。

牌坊中学的五排校舍中,有四排的朝向坐北朝南,唯有最南边的那排校舍坐南朝北。这排校舍的后面就是学校南院墙。院墙与校舍相距两三米,形成一条狭长的死胡同。除了初一两个班的教室以外,另有三间宿舍。王加根和方红梅占了一间半。程彩清占了一间。还有半间是学校堆放体育器材的杂物间。这个杂物间的钥匙在体育老师手里,使用权其实还是属于程彩清。

搬入新家之后,王加根和方红梅原来住过的两间宿舍的钥匙仍然在他们手里。学校没有催,他们也就没有急着给。因为考虑到将来油漆家具时味太重,他们有可能要回“故居”暂住一段时间。交了钥匙,将来又得去找学校要,比较麻烦。

每天晚上,王加根和方红梅在昏暗的白炽灯下看书写字的时候,总会听到隔壁传来哗哗啦啦搓麻将的声音,扯皮争吵的声音。那种热火朝天的嘈杂,一直延续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不停息。

看书看累了,或者感觉写文章没有灵感的时候,王加根和方红梅就会放下书本和钢笔,相对而坐,聊聊天。

他们讨论和商量的话题,是如何安排即将到来的暑假。

暑假有两个月不上班。这是教师职业的特别待遇,也是让其他行业的人们羡慕和嫉妒的。不过,对于薪水低、收入少、一年上头难得攒下几个钱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这种“特别待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有时,他们甚至为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假期而犯愁。

方红梅收到了湖北大学的面授通知,七月中旬要去武汉。通知要求学员自带行李,这让她遇到了一个小难题,因为家里没有那种适合于铺在单人床上的凉席。

本来,她在方湾中学教书时曾经买过一床竹编的凉席。工作调动后,留在方湾菜园子村家里,后来被腊梅带到孝天一中去用了。她打算放假后去孝天一中,把那床凉席拿回来,带到武汉用。

王加根住院期间垫付的医疗费,到现在还没有报销回来。家里每花一分钱都必须精打细算,根本就挤不出钱买凉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