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爬坡岁月 > 第101章 姐弟重逢

爬坡岁月 第101章 姐弟重逢

作者:沈常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11:37:51 来源:文学城

六月上旬,加根接到妈妈的电话,告诉他加枝已经回国了。

“她没带孩子,一个人回的。在北京转了几天,前天回的保定。”白素珍在电话里说,声音听起来有点儿忧郁,“你姐身体不是很好。不光牙病,头疼的毛病也没治好,还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她又黑又瘦,怕吵,怕风。真不知道她这些年在美国是怎么过的!几年不见,白白胖胖的她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儿?看上去憔悴不堪。”

听到这儿,加根的心情也比较沉重。看来,姐姐在美国打拼确实不容易。

“她说后天动身到湖北看你们,到时候你到花园火车站接她。”白素珍最后嘱咐道。

听到这个消息,加根兴奋起来。放下电话,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次和余丰新谈起了姐姐。

“来早了。”余丰新回应的语气有些遗憾,“如果你姐再晚来一个月,等你们搬进了新房子,那就方便多了。”

“是啊!再过一个月我们就可以搬家。”王加根应和道,“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是会带她来银行看看新房子。”

中午回家,王加根又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老婆和女儿。母女俩也是高兴得喜笑颜开。午饭后,一家人还特意去花园火车站,查看从保定到花园的车次及到站时间。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开始为迎接作准备。把家里能挪动的东西全部搬到大门口,搬不动或者搬起来比较麻烦的东西,就用旧报纸蒙上。在竹篙上绑上扫帚,打扫房顶和墙面上的扬尘。扫地,拖地,抹家具,重新摆放。接着又开始洗窗帘、洗床单、被单和蚊帐,刷锅碗瓢盆和坛坛罐罐……邻居笑他们就像要过年似的。

“比过年还高兴!”王加根回答,“春节一年一次,我姐八年才回国一次呢!还是第一次来我家。”

“那是得慎重一点儿。”邻居也笑了。

经过两天的忙碌,家里焕然一新。他们又去买各种各样的食品,把冰箱塞得满满的。

星期一上午,王加根上班时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加枝突然感冒了,发烧,头疼,身体出了状况,不准备到湖北。

“她已经买好了这个月十三号的飞机票,要返回美国。”

怎么会这样?王加根疑惑地问:“姐不是说至少要在中国呆一个月么?怎么这么快就回美国?”

白素珍沉默了好半天,突然抽泣起来,哽咽着悲叹:“你姐姐变化很大!你没有见过她,根本想象不到她现在是怎样一个人。”

加根非常惊讶。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会这样?母亲与姐姐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误会?仅听母亲的一面之词,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决定与姐姐谈谈,于是用平静的语气对妈妈说:“您把电话给姐姐吧。我跟她讲几句话。”

白素珍迟疑片刻,还是放下话筒,去喊加枝听电话。

“弟弟,你好吗?我是姐姐……”听到话筒里传来加枝的声音,加根心脏怦怦直跳,“这两天,我突然特别想念两个孩子。加上身体不舒服,不准备在国内呆得太久。非常抱歉!这次来不及到湖北。请你们原谅。”

丝毫也听不出感冒的症状,王加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无话找话地提到了招商引资。

“这事我考虑得还不够成熟,加上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后再谈吧!”加枝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听着电话里传出的忙音,王加根好半天回不过神来。姐姐这是怎么了?听口气似乎是对他有意见,并非身体不适。放下话筒后,他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算起来,他们姐弟已经十二年没见面。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失去这次机会,还不知道将来哪一天才能相见……既然姐姐不愿意来湖北,那我就去河北看她吧!

这样想着,他便起身走出办公室,去找赵国栋请假。

赵国栋看见他,以为是来询问函授学习的事情,先开口介绍:“函授学习的事情我们已经开会研究过了。全行统一政策,凡是参加电大、夜大、函授、自学考试和脱产进修学习的,费用全部自理。等拿到文凭之后,支行再一次性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专科毕业一千元,本科毕业两千元。”

王加根显得很平静。既然是统一政策,他也就无话可说了。更何况,他早有思想准备。参加函授学习,每年还能去武汉面授几次,看看外面的世界,结交一些新朋友,何乐而不为呢?对支行出台的政策他没作评论,直接提出了请假的要求。

赵国栋简单地问了下情况,就批准了。

两天后的凌晨四点,王加根站在了保定市他母亲家的大门口。

一个多小时的步行,再加上爬三层楼梯,他气喘吁吁,感觉有些累了。站在门口调整了一下,才举手敲门。

“谁呀?”屋里传出他母亲的询问。

“我。加根。”

屋里很快传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开门声,白素珍披着衬衣、趿着拖鞋打开门,脸上现出又惊又喜的表情:““乖乖!来又不告诉我们一声儿。这么早,你是怎么从火车站回来的?”

“步行啊!十一路车,我走回来的。”王加根笑着回答。

“天啊!你怎么能够这么冒险呢?黑更半夜的,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你在火车站往家里打个电话呀,我们可以要车去接你呀。”白素珍唠叨着,双手接过加根的行李,把儿子让进屋,“你在沙发上坐会儿,我去给你弄点儿吃的。”

王加根阻止道:“别做了。我不饿,这么早也吃不进东西。”

“那我烧点儿热水,你洗个澡吧!”白素珍蹑手蹑脚地进入厨房,打好水搁在煤气灶上,这才回到客厅与儿子拉话。

“你爸在税务局值夜班。马军去他女朋友家了——自从你姐回来后,他很少在家里过夜。张国强转业到石家庄,在公安局上班。他把马红和小孩儿的户口也转到石家庄了……”

“弟弟来了吗?是弟弟么?”这时突然传来加枝的声音。

她穿着一件黑色连衣裙从卧房里走了出来。

加根马上从沙发里站起身,喊了一声姐,腼腆地笑了笑。

“呀!长成这么壮实的一个男子汉了!”加枝兴奋地直视着加根,“你过来!咱俩比比,看谁高一些。”

加根感觉不自在,走过去与加枝站在一起。他自然要高出一截儿。

加枝不服输气地说:“女士比男士显身材。如果走出去,别人肯定说我高。”

加根没有反驳。

看到姐姐又黑又瘦,皮肤那么粗糙,他开了句玩笑:“美国的太阳也比中国温度高么?不然的话,姐姐怎么晒得那么黑?走出去,别人还以为你是非洲人呢。”

“见面就斗嘴!你们姐弟总不好好说话。”白素珍开始打圆场,又对加根说,“水烧热了,你快去洗澡吧。”

加枝紧绷着脸,返回房间。

天亮之后,一家人吃过早饭,马颖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了。加枝背起一个大挂包,说想出去逛逛,问加根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去。加根晚上在列车上没睡好,想在家里补补觉,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姐姐。正为难时,白素珍帮他解围,对加枝说:“让你弟在家里睡一会儿吧!他坐了十几个钟头火车,又走了那么远的路,挺疲劳的。”

加枝见弟弟精神状态不好,也不强求,独自一人出了门。

白素珍撵着出去,嘱咐道:“你中午回家吃饭啊!”

“知道了!”加枝答应着,下楼去了。

白素珍把大门关上,脸上的笑容倏忽消失,拉起加根的手,失声痛哭起来:“儿啊,我前生作了什么孽?怎么养了这样一个女儿啊!”

母亲情绪骤然变化让王加根惊恐万分。出了什么事?

白素珍说,加枝完全变了,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了,连儿时的影子找不到。

“我原指望通过这次见面,消除母女之间的隔阂。没想到见面了,比不见面还让人伤心!她这次回国,就是存心气我、刺激我、折磨我、伤害我的。她在信中把他们的经济状况说得那样糟糕,我信以为真。她回家的第二天,我就把这些年积攒的六千元钱从银行里取出来,交给她,让她去看病。结果呢?她在北京转了一圈儿,说那里的医疗条件太差了,医院服务太落后,认为还是回美国治病比较好。病没有看成,钱也没有还我的意思。她把那些钱全部留在手里,肆无忌惮地挥霍,大手大脚地花,看了叫人心疼……回国这些天,她很少在家里呆,三天两头往北京跑,疯狂地购物。大人小孩的衣服,各种生活用品,装了满满两大皮箱。我们想方设法改善伙食,她总说在家里吃不习惯,吵着嚷着要上餐馆。我们劝阻,她就大发脾气。吼道,又不让你们出钱!我在美国上不起餐馆,未必在中国也上不起餐馆么?没办法,我们只好陪着她到餐馆吃饭,但每次还是我买单。

“她出国这么多年,只给家里邮过五十美元。还是四年前你爸爸患病住院时,我写信去向她要的。她这次回来,没有给我们一个子儿。带回来的三千美元,说是找银行贷的款,用于治病的。现在既然不想在中国治病了,就准备把钱原封不动地带回美国。儿啊,她这样无情无义,我对她还能有什么指望?我想把给她的那六千元钱要回来。那是我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哪!可我又怕她跟我翻脸。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啊!”

白素珍哭诉着,泪如泉涌。

“去湖北看望你们,是她主动提出来的。你爸赶着去火车站为她买了车票。到了该出发的时候,她又说不去湖北了,要你爸退票。怎么劝她,都没有用。她说虽然与你是同胞姐弟,但两人之间并没什么感情。就那么一点儿血缘关系,见不见面无所谓……”

加根听到这儿,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感到愤怒。

“她这次回国也没有通知张德林的家人,更没打算去黑龙江看望她公公婆婆……”

“妈你别说了!”王加根打断母亲,痛苦地闭了闭眼睛,“我头昏脑胀,想到房间里休息一会儿。”

“好吧,那你去躺会儿吧!”

王加根进入卧房,躺在床上,却没有一点儿睡意,脑袋里一片混沌。母亲讲的这些是真的吗?姐姐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人?

中午家里做了十几个菜,饭菜全部上桌后,加枝还没有回来。

“我们吃吧,大姐说不定又去上馆子了。”马颖等得不耐烦。

白素珍开始哄小女儿:“早晨出门时,我叮嘱过她。她会回来的。”

正说着,加枝推开了大门。

“累死我了,热死我了!”她边说边放下鼓鼓囊囊的挂包,拿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洗了洗手,就坐到了桌边。

加根看加枝热成那个样儿,气喘吁吁的,就起身去拧开吊扇的开关。

“开小一点儿!”白素珍马上嘱咐他,“你姐不能吹风。”

加根又赶紧起身,把吊扇关掉了。

“没事没事!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让全家人受热呀!”加枝大度地说,但再也没有人去动吊扇开关。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默不作声,气氛相当沉闷。为缓解这种压抑的场面,加根主动与姐姐拉话,询问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情况。

加枝回答相当简单,明显表现出不耐烦:“不要把美国想得那么神秘!一日三餐,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还不是和你们一样?不同的,就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听到此,加根知趣地停止了询问。

白素珍起身把电视打开,让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节目。

饭后,加枝从卧房里抱出一大堆东西,说是带给加根一家人的礼物。给加根的是一条红色领带,给方红梅的是几样化妆品,给欣欣的是一盒巧克力,还有一盒美国西洋参……

加根道过谢,高兴地收下了。他也把自己带来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和餐具交给姐姐,还坦率地承认,这些东西都是他参加一些单位开业典礼领到的纪念品。

“时间仓促,也来不及买礼品。不过没关系,我带着信用卡呢。你告诉我两个洋外甥喜欢什么,我就到商场去买!”

接着,加根又拿出在家里精心准备的作品剪贴本复印件,送给姐姐。里面收录了他这些年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

加枝翻了翻作品剪贴本,黑着脸说:“我恐怕没有时间看这些东西,更不可能把你的作品剪贴本带到美国。我需要拿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沉了,难得让你的作品剪贴本在我的皮箱里占一席之地……”

加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在他心里,作品剪贴本是他送给姐姐的最珍贵的礼物。他诚心诚意地向姐姐汇报自己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原以为姐姐会为他感到高兴的,没想到姐姐竟然是这种态度。他怒火满腔,不过还是理智地管控情绪,没有把内心的不快表露出来。

“你把这些东西给我吧!”白素珍从加根手里抢过作品剪贴本,“我最喜欢看我儿子发表的作品!”

母亲的出面,让加根摆脱了尴尬。

加枝转移话题,说她上午跑的地方太多,实在是太累了,下午不准备出门,并提议道:“如果大家不反对,我们就在家里打麻将。我希望尽快学会这一国粹的玩法,把它带到美国去发扬光大,让我的外国朋友们开开眼界。”

“行啊!我正想赢一点儿姐姐的美钞,做回家的路费呢!”王加根应和着,故意开了句玩笑。

“自家人打牌不赌钱。”白素珍对着房间喊道,“马颖,把你的储钱罐拿出来,每人发二十枚硬币,作为输赢的筹码。”

马颖答应着,抱着储钱罐跑了出来。

老马又进房间拿出麻将,让大家摸风。老俩口坐对面,加枝和加根坐对面。

加枝打麻将的水平实在是太臭了。动作慢,总是三个人等着她一个人出牌,并且老是点炮。没一会儿,她的二十枚硬币就被大家瓜分了。她感觉没意思,说不想玩儿了。

大家只好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加枝一个人钻进了房间。

晚饭也是在家里吃的。

加枝的情绪看上去不怎么好,吃完饭又钻进房间。

白素珍收拾完碗筷,坐在客厅里发了一会儿呆。最后像下了很大的决心,站起身,走到加枝的卧房门口,敲了敲门。得到加枝的允许后,她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母女俩开始交谈。因为话不投机,自始至终很不愉快。回首过去,加枝对母亲没有丝毫感激之情。她认为白素珍为了做一个优秀的继母,为了自我表现,一直在压制和打击亲生女儿,使得她受尽了委屈和欺视。她还说,白素珍在陕西上“三线”时,曾起心把她送给别人。

“我什么时候要把你送人?你怎么能这样无中生有?”白素珍生气地质问女儿。

加枝反驳道:“什么叫无中生有?有一天我睡下了,你带着一对陌生夫妻来家里看我。你以为我睡着了,其实我一直醒着。你们说的话,我听得清清楚楚!”

“放什么狗屁?我看你真的神经不正常!”白素珍开始破口大骂。

谈到加根,加枝对弟弟同样不满意。她认为加根不尊重人,根本没有把她当姐看。见面就嫌她长得黑,说她像个非洲人。

“我丈夫都没有嫌我黑,他一个当弟弟的,凭什么这样挖苦讽刺我?”加枝义正辞严地指出,“玩麻将一开口就要赢我的美元。我的美元来得容易么?跟自己的姐姐打交道,居然不安好心!”

加枝觉得加根傲慢、轻狂,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次来,还带着作品剪贴本,在她面前炫耀,显示自己混得不错。

“我如果不是身体差,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等将来孩子大了,张德林医学院毕业有了工作,我们的情况也会好转的。”

加枝还说,加根在接受她的礼物时,表现得不热心,似乎看不上。而他自己呢?带的东西都是别人送的,是收受的贿赂,只不过做了个顺水人情而已。她对加根千里迢迢来保定看她,不仅没有感激之情,而且顾虑重重,担心加根向她要钱要物,而她的那三千美元,是必须带回美国还贷款的……

听加枝说这些话,白素珍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地骂了几句,就恼羞成怒地离开了。

晚上,她一夜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她来到加根睡觉的房间,坐在床上,如实地告诉儿子昨晚与加枝的谈话内容,倾诉自己的愤怒与苦闷。

听过母亲的转述,加根内心的悲哀和痛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天亮后,再次与加枝见面,两人都觉得挺尴尬。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除了在一起吃饭,一般都是各人干各人的事情。很少交谈,也没有一起出去散步或者逛街。两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堵很高很厚的墙,无法交流和沟通。家里其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照样小心谨慎,总怕妨碍和影响加枝。整个家庭的气氛相当沉闷,让人倍感压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简直是一种折磨啊!

白素珍见加根好不容易来一趟保定,却郁郁寡欢,感到过意不去,有时陪他出去散步,或者到楼上刘管理员家里去坐坐,聊聊天。在外人面前,她还是开玩笑,说俏皮话,显出很高兴、很得意的样子,似乎忘记了烦恼和忧愁。谈到加枝,她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没有半句不满的言辞,把内心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别人于是说她福气好、命好,羡慕她养了一个好女儿。

看着妈妈的表演,听着别人的赞扬,加根相当难爱,有时真的想哭。为了维护妈妈的面子,满足她那份虚荣心,他只有强忍泪水,咽到肚子里,而心却在流血……

到了第四天,王加根该回湖北了。

一大早,老马就去火车站给他买了车票。白素珍从农贸市场买回好多菜,准备中午为儿子饯行。

加根在清理行李时,听到白素珍和加枝在房间里说话。

没一会儿,母女俩就吵了起来。

白素珍骂着脏话,脸色惨白地从房间里出来了。加枝紧随其后,来到客厅。她手里拿着七张百元美钞,哭哭啼啼地递给白素珍,说是偿还家里给她的那六千元人民币……

午饭照例吃得非常沉闷。大家还是都不讲话。

白素珍想到加根马上就要走,想利用这个机会,说几句知心话。但她刚一开口,加枝就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掼,不高兴地说:“还让不让人吃饭呀!吃饭就吃饭,搞什么忆苦思甜?有多少话,吃完饭后不能讲!”

白素珍回应道:“吃完饭,你弟弟不是就要走了么?”

“走了以后就不能在信里谈吗?”加枝反问。

加根泪如泉涌,劝妈妈别争了,又问加枝:“姐,我大老远地来看你,你怎么就会认为,我是来向你要东西要钱的呢?”

加枝毫不示弱地反问:“让妈向我要彩电,不是你打电话说的么?还想为自己狡辩!告诉你,就是因为你要这要那,我才没有带上两个孩子,才改变了去湖北的计划……”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可又怎么解释得清楚呢?

加根火冒三丈:“你再说那些混账话,我掴你几嘴巴!”

“你敢!”加枝歇斯底里地喊道,“你从小就欺负我,揪我头发,殴打我,还想重蹈复辙么?是不是觉得那样很过瘾?我警告你,如果你继续为非作歹,耍流氓行为,我就报警!”

事情搞到这种地步,加根觉得太没意思了。他也意识到自己太冲动,于是站起身,向加枝道歉。然后,走进房间,拎起行李,自顾自走出了家门。

白素珍和老马赶紧起身,撵在他后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