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爬坡岁月 > 第100章 驾驭环境

爬坡岁月 第100章 驾驭环境

作者:沈常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9 12:27:29 来源:文学城

这段日子,王加根入魔一样地迷上了学打字。

每天一上班,只要手头没着急办的事情,他就来到打字室,面对着四通打字机坐下,在键盘上敲敲打打。要是遇到某个字敲不出来,或者敲完一篇文章后不会排版,他就请肖丽娟帮忙。肖丽娟有时把字根对应的按键报出来,有时走过来手把手地教他。

学打字的想法是某天晚上突然产生的。

因为心情不好,前段时间他老是失眠。晚上眯得个把两个小时,就开始辗转反侧,脑子里胡思乱想,睁着眼睛盼望天亮。当他告诉老婆想去大城市当律师时,遭到方红梅的无情讽刺和嘲笑,说他自不量力,异想天开。

“你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不是那块材料。汤正源那儿你都去不了,还想去大城市?大城市是那么好混的么。涂勇和杨保胜不是去过深圳吗?最后还不是灰溜溜地回来了。大白天里做秋梦!转眼三十岁的人了,还像三岁的小孩。”

“在赵国栋这种人手下做事,我心里不痛快。”王加根嘟哝着,“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就是少领了几千块钱的奖金么?算得了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不讲信用,压制你,你就不为他卖命。不要总是像卖给了银行一样。除了上班守钟点儿,其他的事情少管。多花点儿时间干家务,多花点时间辅导欣欣学习,多花点时间看书写小说,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工作难得出成绩,就调整方向。顾家、顾孩子、顾自己的身体!官儿当得再大,钱赚得再多,也比不上幸福美满的家庭,比不上健康的身体!”方红梅侃侃而谈,如同哲人对他谆谆教诲,“再说,他赵国栋未必一直在这里当行长?总有一天,他还不是要滚蛋的!他这样的能力和水平,估计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等他走了,再来一个新行长,说不定你就有翻身的机会。银行又不是他赵国栋私人开的,凭什么你离开?等着,耐心等待,总有改朝换代的那一天。”

这些道理王加根都懂,可等待毕竟是让人难受的事情。一来他不知道要等多久。大好时光在等待中消逝,无异于浪费生命啊!二来他难以预测会等到一个什么结果。假如换个行长比赵国栋更差呢?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他不想被动地等待,而想主动求变。

如果不是人事档案从教育部门拿到了A银行,他真想返回牌坊中学教书。眼下这种情况,肯定回不了教育部门。学校又不是菜园子,你想出就出,想进就进,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产生当律师的想法,除了是他有律师资格证书以外,主要是受了徐磊的影响。孝北县成立后,徐磊就从季店中学调到了县律师事务所,据说干得不错。

当然,即使改行当律师,王加根也不会考虑孝北县或者孝天市。在他眼里,这些地方太小了。要去就去大地方,去北上广深,至少也应该去武汉。只有在这些大城市里当律师,他才能施展开拳脚,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一个人跑那么远,老婆孩子怎么办?一家人在一起,方红梅还总是嫌他家务事做少了,没有为她分担工作上的压力。两人常常为这些破事扯皮。她怎么会同意他远走高飞呢?还有欣欣。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八样儿,没当过班干部,也没评过三好学生。马上就要上四年级,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走了,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改行当律师,他并不是特别自信。他的法律知识是自学的,律师资格证书也是四年前取得的。这几年政法院校的毕业生那么多,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不计其数。他这个游击队员拼得过正规军么?眼下,吃穿住用不用发愁,马上就住上县城首屈一指的房子。而一个人去外面打拼,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一日三餐没着落。合算么?想到这些,他又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白天黑夜想着这事,经常夜不能寐。有天晚上辗转反侧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学打字。

单位里有四通打字机,身边又有肖丽娟当师傅。为什么不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掌握一项技能呢?如果学会了打字,以后校对和修改文稿,就可以直接在打字机上操作了。还有一点——这或许是最重要的,他想利用单位的四通打字机,把以前写的文章全部敲出来。这样投稿就方便了,想寄给哪家编辑部,直接打印一份出来就行了。既省事,又清爽,免得用方格稿纸抄写。这个想法让他激动不已。他头枕着双手,眼睛直勾勾地望着窗户,盼望着天亮。他已经计划好了,以后的周末,他都去单位学打字。

实行大小礼拜轮休制度后,休息时间增加了,但王加根似乎并没有体会到这种福利政策带来的红利。无论大礼拜,还是小礼拜,日子都是一样过,而且感觉特别无聊。

方红梅本科函授毕业后,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再也不看其他书籍了,兴趣转移到了打麻将上。有时连家务事都懒得做,辅导孩子更是无从谈起。也不知麻将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人见人爱,男女老少全民皆兵。通常情况下,她吃过晚饭就连走带跑,风风火火地赶场子。周末不上班,则从上午一直打到晚上,深更半夜才回家。

她去打麻将,家里就剩下加根父女俩。王加根得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干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欣欣急急忙忙地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看动画片。看电视的时候,她总是脱掉鞋子,打着赤脚片站在床上蹦蹦跳跳,时而大声喊叫,时而如傻子一样笑个不停。如果节目不好看,她就像小老鼠在家里到处乱翻,寻找好吃的或者好玩的东西。一个人折腾累了,就向爸爸打声招呼,跑出去找小伙伴。

王加根忙得差不多了,也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他把小方桌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挪开,泡上一杯茶,摊开纸,提起笔,正襟危坐,冥思苦想,指望写点儿东西,可脑子里一片空白。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自从进了银行,他就没有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写作时断时续,如蜻蜓点水,再也没能弄出像《男人的眼泪》《房子儿子》那样的东西。论环境,论条件,现在比以前要强得多。怎么反而写不出东西来了呢?书也读少了。这两年,他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文学名著。收听英语广播讲座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法学专业专科段的自学考试,五年前就报考了,至今文凭还没拿到手……

想起这些,他就心烦意乱。哪儿还有心思写文章?尤其让他感到后怕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再也不愿意起早贪黑地用功,没有了以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看到文友们发表作品或者出版书籍,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产生危机感,显得非常平静,有点儿麻木不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过去奉之为座右铭的格言,完全放在一边儿,似乎淡忘了。日常生活中,经常为鸡毛蒜皮的琐事烦恼,动不动就与别人争吵,言谈举止变得很随便,甚至有点儿粗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知道,这些变化都与环境相关。人就是这样,生活在比较差的环境里,往往能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干出让人钦佩的成绩;而生活在相对较好的环境里,却容易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玩物丧志。这就是“自古雄才多磨难”的道理。怎样才能不做环境的奴隶?怎样才能做到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都牢牢把握生活的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拥有精彩的人生?

他特别怀念在牌坊中学比翼双飞的日子,曾提醒老婆,不能沉溺于麻将,应该干点儿有意义的事情。

方红梅如同看怪物一般地看着他,不屑一顾反问:“不打麻将?你让我去干什么?去考研究生?别说我不是那块材料,就算我考得起,也不会去劳那个神!一个中学教师,要那么高的文凭干什么?我才不愿意去花那个心思呢。把书教好,年度考核不摆尾就行了。大家不都是这样混么?我干嘛要去自讨苦吃?”

“自甘沉沦!无可救药!”王加根不无痛心地训斥道,退而求其次,“那你至少也应该履行一点儿相夫教子的职责吧!多承担一些家务,用心辅导欣欣的学习……”

“我把这些都做了,你干什么?我上班那么累,你上班那么舒服,家务活儿和孩子你当然要多管。”方红梅狡黠地一笑,“再说,欣欣又不听我的,她更崇拜她爸。”

方红梅执迷不悟,油盐不进,王加根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嗨!谈恋爱那会儿,他还幻想过让方红梅帮他抄写小说稿呢。现在看来,那只是学生时代的浪漫幻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逢到周末,他料理完家务,就坐在桌子边发呆,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度日如年一般难受。他甚至觉得,休息还不如上班充实!要是学会了打字,他就不愁周末无事可干了。

他学打字非常刻苦,进步神速。仅用了两个星期,就能够熟练地运用五笔字形输入法,打字速度快赶上肖丽娟。除了学打字,他还试图把英语和文学创作捡起来。坚持每天收听英语广播讲座,拟定业余写作计划:每周至少完成一篇习作,平均每天写作不少于一千字。

至于自学考试,他又有了新想法,准备考完法学专业的最后一门《中国法制史》,就去报考金融专业专科段。他的搞法与别人不一样。别人奔文凭都是矮子上楼梯,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而他信奉实用主义——学以致用。工作中需要哪方面的知识,他就去学什么,顺带着拿个文凭。至于是大专还是本科,并不特别看重。当初在牌坊中学教书,因为担任的课程是语文,他就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了复习考律师,他又报考了法学专业。现在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既然在银行工作,就不能当门外汉,必须系统地学习金融专业知识。因此,就想到了报考金融专业自学考试。以此敦促自己学习相关知识,顺带着拿个金融专业的文凭。

正在他准备报考时,收到市分行一份文件:湖北省人民银行为了培养银行外汇业务人员,与武汉高等金融专科学校联合开办国际金融函授班,面向湖北省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招生。要求报名参加函授学习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免试入学,毕业后颁发国际金融专业专科文凭。

看到文件,他喜出望外,当天就向赵国栋请假,前往市分行报名。

教育科杨科长感到很意外:“大家都觉得读这个函授班不划算。浪费时间,学历又不能提高。再加上国际金融专业必修英语,好多人担心这门课程过不了。你是全市A银行系统唯一报名的。”

王加根脸上笑开了一朵花。

“市分行为了鼓励大家学外汇业务,这期函授班的政策非常好。学费、面授的路费和住宿费全部由所在单位报销,可大家还是不愿意去读……”杨科长不无遗憾地摇着头。

“相关政策适用于支行么?”王加根赶紧问。

“这得各支行自己定。”

王加根心里又开始打晃儿。凭他对赵国栋的了解,支行肯定不会落实上级行的政策。管他呢!只要给假就行,就算单位一分钱都不报销,我也自费去读。

拿定主意后,他就很坚决地报了名。乘车返回家里,和老婆说起这事,老婆也支持,但还是让他到赵国栋那儿争取政策。

“对了,妈寄来了三个书包。”方红梅边说边进房间去拿邮件。

看过书包,加根非常感动。虽然东西值不了多少钱,但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书包里还夹寄了一封信。白素珍在信中说,书包是她一针一线自己钩的,希望他们喜欢。另外,还讲了加枝本来准备回国,后来又因为身体不好取消行程的事情。

“不过,你姐姐来信说,只要身体状况好转,她会尽快回国的。探望阔别多年的亲朋好友,看看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当然,她回国的直接原因还是看病。因为她去美国之后,身体一直不怎么好。”白素珍在信中这样写道,“我让马颖的英语老师把加枝在美国的通讯地址抄下来,现邮寄给你,希望你一定要给你姐写信。”

瞅着纸条上的英文字母,加根百感交集。

写什么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又好像没什么好说的。自加枝去美国之后,他们姐弟就没有书信往来。加枝这次打算回国,也没有写信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信去讲些什么呢?要是不写,母亲的要求得那么恳切,他不忍心辜负。虽说他们姐弟这些年断了联系,但王加根还是时常想起远在大洋彼岸的姐姐一家人。收看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时,他总是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想象姐姐一家在美国的生活情景。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他甚至幻想能够与加枝合作,在进出口贸易上有所作为。现在既然有了姐姐的联系方式,就主动给她写封信吧!

在信中,王加根简单地介绍了这些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当然,也提到了方红梅和欣欣,以及他们全家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他还饶有兴致地介绍新成立的孝北县,随信寄去了一张孝北县地图,希望姐姐能够为家乡招商引资作点儿贡献。

信寄出的第三个星期,加枝回信了。

她在信里说,陪伴张德林到美国,她原本计划攻读博士学位,但上学不到一年,就因为身体状况欠佳,又支付不起学费,停止了学业。美国生活成本高,张德林为数不多的奖学金,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开销。为了生存,她只有支撑着羸弱的身子去工作。先是给一位准备到中国旅游的美国人当教师,教别人中文。后来,又到中餐馆洗碗洗盘子。最初的住房是租的。张德林放弃了农学专业,考上了美国的一所医学院,从零开始学医学,准备将来在美国当医生。美国医生的收入高,也比较稳定。张德林读书的学校距他们的租住地很远,每天早出晚归。中午饭早上从家里带去,在实验室里吃。加枝经常一个人在家,倍受孤独寂寞之苦。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里买了房子,买了小汽车,经济条件明显改善。

“我们这些年,除了打工就是读书,日子过得比较平淡。不过,寻常就是福。我们过惯了平顺、安定、清纯的生活,也喜欢在这种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安身立命。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料理家务、带孩子,闲暇也写文章,中英文的都有。没有发表,只是为了驱赶寂寞,陶冶性情。两个孩子的中国话讲得不好,我每周六陪孩子去学习两个小时中文。家里人对话,也是一会儿汉语,一会儿英语,有点儿中不中,洋不洋的味道……”

对家庭经济状况,加枝谈得很少,说他们的生活开销主要靠银行资助,治病靠医疗保险。她还说,两个孩子知道有加根这么个中国舅舅,非常惊讶和好奇。如果她回中国,很有可能把两个小家伙也带上。

关于招商引资,加枝也很感兴趣。她说,看过加根邮给她的孝北县地图,见到那些熟悉的地名和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她感到非常亲切,很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出点儿力,作点儿贡献。她先后联系了好几家公司,有的对投资娱乐度假业感兴趣,有的对开发矿产资源感兴趣,有的对几家企业的技改项目感兴趣。美国人并不在乎工厂规模大小和公司性质,重要的是要效益好。简单地讲,就是要让他们的钱能够生钱!加枝希望弟弟多收集一些信息资料,待她回国之后再详谈……

看过这样的回信,王加根自然非常高兴。尤其是姐姐一家人的合影,他更是爱不释手。姐姐比出国时胖了,依偎在张德林怀里,双手搂着两个胖乎乎的小外甥,开心地笑着。他为姐姐生活幸福而高兴,为她在信中流露出来的热情而欣慰。根据姐姐的要求,他对孝北县的投资环境作了进一步了解,整理出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分析报告。他望眼欲穿地期待姐姐回国,一次又一次地给妈妈打电话,询问姐姐回国的具体时间。

“早着呢!”白素珍总是这样回答。

有一次,白素珍突然问加根,希望他姐给他带点儿什么礼物。说是加枝来信试探地询问过。加枝在信里讲,这些年在国外除了操持家务,就是生儿育女,一事无成。经济上暂时还比较困难,家里的汽车和房子都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买的,钱只付了很小的一部分。他们还欠着医院的账,银行的贷款也没有还清……这次回国,她难得给亲人们带像样儿的礼物。如果弟妹们有什么要求,又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她是不会推辞的。

加根根本没想过姐姐给他带礼物。姐弟分别这么多年,见见面,叙叙旧,比什么都好,比什么都珍贵。谈什么礼物呢?他于是写信告诉母亲,他不需要姐姐带礼物。

几天后,白素珍又来信说,加枝执意带礼物,也有她的考虑。出国这么多年,如果空着手回来,怕外人闲话……

加根觉得加枝的顾虑也有道理。为了不让姐姐难堪,他就开始考虑需要什么。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似乎并不缺少什么。让姐姐带点儿什么礼物呢?这事把他难住了,于是征求老婆的意见。

方红梅眼珠子一转,回答:“我们不是马上要搬家吗?搬家后彩电肯定是要换的。听别人讲,美国生产的电视机质量好,价格又便宜。不然让姐姐给我们带台彩电回。”

“说什么呢!”王加根斥责道,“一部彩电得好几千块钱呢!”

“我们不要姐出钱!让她先垫着钱买回,我们按原价付款。对外人我们就说是她送的,这样总可以吧!”方红梅狡黠地笑着,“听别人讲,从国外自带家电产品,在规定的数量内可以免交关税,比在国内买进口货要便宜得多。”

有这规定?王加根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让姐姐从美国带台彩电回,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家里那部彩电是托金安的老婆买的。说是打了九折,便宜了两百多块钱,但买回来的第二年就出故障。不是图像不清晰,就是调不出声音,或者既没图像又没声音,完全开不了机。已经修过好几次,修理费就花了五六百块。夫妻俩之前已经商量过,等银行新住宅楼建好后,家一搬,就去买一部新彩电,把旧彩电淘汰掉。这段日子去武汉或者孝天城,他们总要到家电商场逛一逛,了解彩电的市场行情。如果能买一部进口彩电,价格又实惠,那当然是再美不过的事情。

老婆的**汤把王加根灌得晕晕乎乎的。他非常兴奋,马上给妈妈写信,陈述了自己的想法。

信刚寄出去,他又觉得这事不太靠谱。听妈妈讲,姐姐回国买飞机票的钱都是找别人借的。她哪儿弄钱买彩电?再说,两个小外甥随她一起回,拖儿带女,肯定有不少行李,如何把彩电带回中国?他马上给妈妈打电话,说不需要姐姐带彩电了,谎称他们对国外生产的彩电不放心,还是想买国产货。

白素珍在电话里告诉他,给加枝的信已经寄走了。

“没关系的。她能带就带。万一没带回,你也不要怪你姐。”

加根想了想,又说:“那我们先把钱邮给姐姐吧!”

“没必要。邮费那么贵,而且你邮的是人民币,在美国又不能用。”

加根想不出更好的补救措施,决定还是亲自给加枝写封信,说明事情的原委,嘱咐她不用带彩电。

信寄出去后,好长时间没有收到加枝的回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