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气沉沉又穷困潦倒的金笠村自好多年前出现了那个算命的瞎子之后,好久没有这般生气勃勃了。
所谓的生气无非就是左邻右舍更多的串起了门子,在这个无收成的隆冬里,各家似乎把食不果腹这样严峻的生活问题远远抛在了脑后,津津有味地谈论起村子里最新的话题,死而复活的阮元初。
闹鬼,诈尸,这样愚昧的字眼被那个当时诊断阮元初命丧黄泉的赤脚大夫给一一否决了,新的说法便是,“咱就一个下田种地的粗人,知识水平有限,诊断错误呗,阮元初当时还没死透呢。”
这说辞倒也合乎情理,然而众人仔细一想又不禁感叹道,“初子命可真够硬的,本就生了场大病,还在那天寒地冻的棺材里躺了几日,这都没死?”
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当事人阮元初自己知道。
此时此刻在秋菊婶的屋子里,阮元初躺在坑上,旁边的炉火烧得暖暖的,她肚子也饱饱的,按道理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是最容易犯困的。
但是,阮元初一点也睡不着!
她表示现在很惊悚!
女主原名方元元,现代人士,芳龄二十有九,说实话,也实在算不上年轻。自幼孤儿一个,福利院长大,然而她并不觉得悲惨,生性坚强执着有毅力,读书起便力争上游,医药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相关工作,而是做起了微商。
当然她开卖的不是那些三无产品,而是自己亲手做的美食。她最喜欢的东西是食物,最大的兴趣是品尝美食,最拿手的是各类中点西点以及私房小菜。
这自己做的东西保证了食材和味道,一来二去这生意就开始了,各行各业都竞争激励,微商也是如此。然而这口碑出来了,回头客一多,口口相传新的生意也来了。虽然方元元没有发大财,但是她的生活不成问题,房租生活费都能妥妥儿地解决。
她接下来的目标便是攒够了钱可以开个小店,再过个十几年变成了连锁店,再过个几十年让谁都知道她方元元方大主厨的大名。
然而设想好的一切就这样莫名的戛然而止了。
她穿越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古代,成为了一个乡野间的十四岁女孩,不仅穷得身无分文,还是个父亲健在却无人管之的孤儿。
当然方元元还发现了更离谱的事,她不仅有身为方元元的所有记忆,似乎还有阮元初的记忆。
记忆中的阮元初会在十六岁那年死去。
按照正常的套路发展,阮元初应该在十六岁的时候喊冤而死,一睁眼重生在了十四岁的时候。然而也许是十四岁的阮元初病得实在太重,身子太过虚弱,就被她趁虚而入穿越在其身上,就这么目瞪口呆的从棺材里爬了出来。
而方元元,是在餐厅里大快朵颐的时候,撞上了厨房煤气爆炸。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滚!
方元元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消化了这令人发指的笑话,她清楚明白地知道如今无论她如何反抗她就是阮元初了,她将要在这个陌生的古代作为阮元初生活下去直至十六岁的死亡。
你当女主是傻的?
既然自己代替了阮元初,她就必须让自己堂堂正正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既然知道十六岁是道砍,那就要跨过去啊!
她必须彻底忘记方元元这个名字,骨子里的坚强执着是她唯一的武器。
桌上放着盆清水,是方才秋菊婶打来的,给她醒来后擦脸用的。阮元初犹豫了下,心中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
水面上模糊地倒映着一张脸,圆脸大眼,眉眼弯弯,称不上漂亮,但是很清秀可爱。也许是太瘦弱的关系,这张圆脸有棱有角的。
前处的屋子里,秋菊婶一家人正在商量着拿阮元初怎么办。
讲真,秋菊婶自己也被惊悚到了,也着实难为了她,任谁看到棺材里爬出来个活人都会吓得半死吧。
然而下一秒,秋菊婶就痛哭流涕了,这丫头命不该绝啊,一定会有福报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秋菊婶的丈夫陈大贵,女儿陈小娟,儿子陈小富,还有那七十多岁的婆婆陈老太都围着桌子愁眉不展的。
“我看初子不能在我们家呆下去,这不妥儿,毕竟一来她是春花家的,二来这有些晦气啊。”陈老太率先开口道。
陈老太不是心眼不好,这老一辈的自然都很迷信,躺过棺材不管是何种原因,总是不吉利的。她活到这个岁数,只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子孙都平平安安的。
凭心而论,春花婶平日里的做法她是看在眼里的,她和秋菊婶一样觉得阮元初很可怜。然而如今的世道,自扫门前雪,自求多福啊。总不能为了帮助别人,把自家赔上吧。
陈大贵一向最听母亲的话,一听到陈老太先否决了,立马附和道:“娘说的对,留在咱们家不合适不合适,更何况今年整个村都吃不饱,咱们也实在爱莫能助。”
秋菊婶眼看两个大头都不向着自己一时也语塞了,她怎么会不懂,要多养活一个孩子谈何容易。
陈小娟今年十岁了,也早是懂事的年龄了,此刻歪着头说道:“那我省一口饭给初子姐姐吃呢?她是不是就可以留在咱家里头了?”
陈小富是弟弟,比姐姐小两岁,八岁的他和姐姐很亲,亲过父母的那种,姐姐说啥就是啥。此刻也说道:“那我也省口饭给初子姐姐。”
这两个小娃和阮元初平日里关系非常的要好,得闲总在一块儿玩耍,阮元初又总是让着他们。小孩子嘛,谁对他们好,他们自然向着谁。
两小孩的话这些大人是万万没想到,陈大贵扳起了脸,怒道:“两小屁孩懂啥,大人说话哪儿有你们插嘴的份!”
但是原本冷静下来的秋菊婶望着这一双儿女心中不知怎么的一暖,又马上说道:“初子实在太可怜了,如今身子没大好,又遭了此劫难,如果现在送回去,不出几日真得下葬了。”
这话半分错也没有,这陈大贵和陈老太也是想到的,毕竟他们看在眼里其实也有些心疼,为人父母都是会心酸的吧。
这一来一回的商讨着,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让阮元初暂住在这里直至冬季过去。这样一来这几个月阮元初就能养好身子,之后再把她送回春花婶家他们也好放心,也算对得起这丫头了。
起码阮元初暂时能住在这儿,也不会回去受难了,秋菊婶妥协了就先这么着吧,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这屋里众人商议完毕了,躺在里屋的阮元初也下了床,收拾好了心情,慢慢地走了出来,看见一屋子众人,她感激地笑着。
虽然她有阮元初所有的记忆,然而毕竟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这些人完完全全就是陌生人,但是她方元元是谁,以往做生意靠的就是嘴,不认生是她的又一大特点。
“陈婆婆,秋菊婶,陈大叔,还有小娟小富,元初多谢你们的救命大恩了。”阮元初吸了吸鼻子,动情地说道。她是由衷的感谢,言罢便要跪下磕头。
这秋菊婶一瞧,鼻子又是一酸,敢忙扶起她,说道:“好初子,这是哪门子的大恩,快别跪了,咱们呀受不起。”
这陈老太本来有些不情愿,如今见到阮元初如此通情达理感恩戴德的,心里头这芥蒂顿时烟消云散。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老一辈的最信这个了,此刻倒觉得自己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阮元初听了众人的打算,心里头开始盘算了起来。这村子里的情况她知道得一清二楚,如今秋婶一家对她的帮助实在是雪中送炭,思及阮元初过去种种,是万万不能再回到春花婶家去的,她必须在春天到来之时离开此处。
陈小娟和陈小富嚷嚷着肚子饿,拉着秋菊婶给他们做晚饭,阮元初觉得自己不能干站着,随着他们入了灶屋。
这所谓的厨房简陋的不行,就一张木桌子,一个灶台,零星的锅碗瓢盆,外加成堆的柴火。
阮元初心下一叹,不由得想起家里整洁的厨房,油烟机,多功能烤箱还有各种厨房用具。罢了罢了,这一切都远去了。
陈小娟打开了米缸,眼巴巴的望里头瞅着什么。阮元初伸头一看米缸差不多快见底了,瞧着情形这一大家子的口粮撑不过一周了。
在收成不好的时候,尤其在冬季,很多人家粮食储备不足的话,只有算计着吃,外加些挖来的番薯才能充饥。
陈小富打开了放在暗处用布遮住的小碗,笑着说道:“这里还有面粉啊,娘,晚上给我做面条吃吧!”
秋菊婶瞧见被她放在暗处小心保管着的面粉被捣蛋儿子给翻出来了,有些生气道:“别乱动,这些得放着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的。”
“娘骗人,今儿一大早我还看你用面粉做了馒头,又参了红薯给蒸了。”陈小富不依不饶道。
阮元初想起了给她的祭品,她醒来的时候,又渴又饿,就把红薯馒头给吃了,汗。
只是没想到在这样穷苦的人家,又是这样没吃没喝的季节,秋菊婶竟然挪出了一部分给她做了祭品聊表心意。
心里头一暖,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人永远会记得那些在危难时刻拉过自己一把的人,也许只是一口水一口饭,但是这些足够支撑自己活下去了。
方元元以前不是没有受过别人帮助,读书时期在学习上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老师,毕业后为自己介绍生意的朋友。
然而秋菊婶一家是在这人情淡薄的世道里救了自己的命。
阮元初自知现在的她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自己的看家本事,为他们做一顿饭。她在灶屋里仔细地看了许久,竟被她找到一些榆钱干,心下松了一口气,这下可有办法了。
“秋菊婶,这榆钱干可以让我用一下吗?我来给大家伙做顿饭吃。”阮元初举着这些榆钱干问道。
“哎哟哟,初子,你大病未愈赶紧上床躺着,这些事儿你崩操心了。”
“做饭哪里累人了,我最喜欢做的事呀,我躺了一下午精神好多了,你就让我做吧。”
秋菊婶拗不过她也就同意了,只是有些不解道:“初子,你拿着这些榆钱干是要做什么呀?”
“当然是做饭啦。”阮元初已经开始动手了,用热水把榆钱干给泡开了。
开饭之时屋里清香满溢,闻之沁入心脾,让人胃口大开。这米饭里青色的榆钱看着也赏心悦目。
虽然只有简单的榆钱饭,可这秋菊一家人吃得很是开怀,陈小富觉得这饭比面条还好吃。
“初子姐姐,这是我吃过最好的米饭,这到底是怎么做的啊?”陈小富吧唧着嘴,问道。
“咦,你们以前没有做过榆钱饭吗?那为何屋子里会有榆钱干呢?”阮元初觉得奇怪了。
“那时春天的时候,你陈大叔嘴里没味,不知谁说的这院子里的榆钱树可以用来泡茶,小娟就给摘了下来,没喝完的我就晒成干了。”秋菊婶说道,又有些奇怪,“这事初子你是知道的呀,我记得那日你还和小娟一起给摘了的呢。”
阮元初有些尴尬,看来她得空的时候要把阮元初这十六年的所有好好的都回忆一遍才是,忙扯开话题,“这榆钱除了泡茶,还可以用来蒸饭,蒸玉米馍馍,煮粥都可以的,这榆钱叶有药用价值,可以安神健脾呢。”
秋菊婶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阮元初,这丫头怎么突然之间知道这么多事了,以前还真是没瞧出来。
这陈老太一口的牙掉了大半,然而这榆钱饭是嚼得津津有味的,笑道:“初子丫头,这榆钱饭你到底是怎么做的啊?”
“这并不难,用热少泡开榆钱干,再用清水洗净滤干,和米搅拌在一起,洒上盐放到蒸笼里蒸熟就可以了。其实用面粉做才更好吃,只是秋菊婶说了这面粉要留在过年,那我就用米代替了。”
传统的做法的确用的是面粉,然而来到了这里,只能随机应变了,没想到味道也不错。
“娘,过年的时候咱们用面粉做好不好!”陈小娟姐弟两异口同声地喊道。
榆钱饭其实乡下那边挺常见的,毕竟女主是个小村姑,一开始吃的东西肯定简陋得不行,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榆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