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早就做好了旱灾发生的准备,所有人也没想到,它会来的这么快。
瑾玉原本以为要到建安八年的夏天,旱灾才会到来,最早也应该从春天起始。可是事实上,从建安七年的冬天,一切便开始有了预兆。
建安七年的秋天大丰收,存储的粮食总量远超过去十年的总和。再加上这两年来一直轻徭薄赋,收取的赋税很少,百姓再不用为了缴纳赋税卖家中的余粮。
前一年分拨下去的种薯获得了大丰收,许多百姓家中的地窖都快放不下了。大晋国库储存的粮食数量更是累积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年通过卖宣纸、玻璃等换来的钱财,除了运到边境装备军队之外,就是花在了采买粮食上。
世族庄子上的产出,陈国的五谷和牛羊,南疆的水稻,以及皇家庄子的产出,还有以粮代钱缴纳的粮税,全都存储了起来。
原本以为这一切的准备,足够应付第二年的旱灾。可是这一场旱灾比瑾玉想象的还要严重很多。
建安七年的冬天,诺大的大晋域内,竟然有大半地方没有下雪。这在中原域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至少在近百年的史书记载中,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在过去,农历十一月份就已经大雪连绵了。每年冬天冻死、病死的百姓就有数千人,而这个冬天,连新收上来的棉花都没有用武之地。原本冬天暖和,不用担心挨饿受冻,可是没有一个人为此感到开心,相反,百姓都为此忧心忡忡。瑞雪兆丰年,这个冬天没有下雪,地里的害虫卵冻不死,第二年繁殖起来损害庄稼,就算圣上口中的旱灾预言是假的,明年庄稼产量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而这个情况,随着第二年春天的到来越来越严重。所有农民都期待着春雨的带来,好开启新一年的庄稼种植。可是除了早春下过几场大雨外,后来就一直没有下过雨。偶尔下点雨,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莫说谷物,就是山上的青草,都没有怎么长起来,山上的树木,新发的嫩叶也没有去年多。
本是春回大地、姹紫嫣红的季节,许多山上却是秃秃的。河流水位也下降了很多,因为没有降雨,河里的水量还在不断减少。白日里的太阳极为炙热,明明才仲春,却已经有了仲夏的酷暑感。在外面晒上几天,人身上裸露在外的皮肤都要晒掉一层。土地也慢慢变干,开始裂出一道道深深的裂痕。
大地,开始龟裂了。
所有的人每日都在祈祷第二天能下雨,却在第二天陷入新一轮的绝望之中,似乎每一日的太阳都比前一日烈上几分。
而这时候,再也没有人质疑旱情的预言了。
从去年冬天旱情初见端倪开始,瑾玉整个人的弦就绷了起来。所幸关于治理的流程和计划早就已经做好了,如今只要按照应策一一实施就行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大晋疆域内修起了不少水库,由于工业水平限制,储水量有限,但就是这样,工程量也大的出乎人们的想象。新建的水库、贯通的水渠是原来境内的十倍不止。
沿河的水车、高炉也都安排了起来,依靠水利,灌溉了不少良田,炼铁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瑾玉传了私信到边境,让守疆将领都警惕起来,时刻注意着陈国的动静,不能有一刻松懈,训练也不能放松。
于此同时,在户部干了半年的周沈然又被调回了京城。原本自他夺得殿试状元之位后,便被瑾玉认命了一个小官职调遣到河西去了,亲身上阵,监督河西水利工程的进度。
这半年来也没有给他升过职位,更没有在前朝提过他的名字,朝臣还以为圣上早就已经忘记了这个新科状元。原本想着圣上给了他实权,应该是要好好用他,结果就这样不闻不问了。之前对他有些关注的官员也开始渐渐忘记了周沈然的存在。
而周沈然被调入京之后,又被放到了吏部,仍然是一个打杂役的官职,引得不少官员在私下里讨论嘲讽。而在吏部干了不到两个月,又被瑾玉调到了刑部,协同刑部长官处理刑部案件,学习大晋律法。
要说圣上不关注周沈然吧,一年内将他调任了三处地方,官职还没有上升;要说圣上关注周沈然吧,这期间也没有过度宠信赏识。若是真的看中了周沈然,想培养他做自己的心腹大臣,应该放他在翰林院历练着,或者在某一个部门好好呆着,做出些政绩,和其他长官打好关系,扩展人脉,好为以后的升职名正言顺地打基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好似在戏耍人似的。
百官看周沈然就跟看猴一样,甚至还在猜他下一次会被调到哪里去。甚至有人戏言,周沈然这是要把六部都逛个遍。平时遇见了他,也从不掩饰对他的奚落。
也有人在暗自揣度圣上这一番作为究竟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周沈然无意中得罪过圣上,这是在敲打他?可若是圣上真的厌恶周沈然,又怎么会钦点他为状元呢?只可惜,这些百官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到答案。
原本对周沈然有些嫉妒的同僚,如今只剩下深深的同情。好些殿试名次不如他的进士,要么晋了职,一举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如榜眼莫之澜和探花卫亦恒之流的,还能帮圣上协同处理政务;要么被外放去各州府做知县;要么继续在翰林院里慢慢熬资历。唯有周沈然一人,如今还领着从六品的官职,在刑部大牢里打转。
面对众人的嘲讽或同情,周沈然却丝毫没有触动,脸上永远挂着淡然的笑容,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影响到他。无论被调到哪里,都勤勤恳恳地干着自己应该干的事情,从不自怨自艾。刚被钦点为状元时如此,被各种调任后仍是如此,既不骄矜也不抱怨。
直到后来,瑾玉一封圣旨昭告天下,百官才终于明白了圣上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