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玉给陈国运了几车红薯,不需要金银财宝,只要换些牛羊、小麦等物资。一同运送的,还有京都生产的玻璃制品、银镜、宣纸、肥皂、棉花等陈国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在陈国全都是千金难求,只有上层贵族才用的起。
尤其是宣纸,生产的数量极多,在大晋只要两百文一刀,卖到陈国便要翻上几十翻,绝对是暴利无疑了。
至于这玻璃、银镜和肥皂自然也是江易情指导工部的工匠做出来的。透明的玻璃瓶、玻璃饰品,以及在玻璃里面镀银做出的银镜,都是大晋贵族中抢断货的珍宝。只是,他们不把这个叫玻璃,而是叫做琉璃。
瑾玉对这些琉璃瓶没多大的兴趣,都是现代司空见惯的东西,几十块钱能给你发一大箱子的货。不像这里,一面镜子可以买到几百上千两,果然都是些人傻钱多的主。
比起这琉璃瓶,瑾玉更喜欢官府出品的各种瓷器,青瓷隽永,白瓷优雅,紫瓷神秘,不愧是流传了千年的国粹,美的令人心醉神迷。
说到这瓷器,瑾玉就忍不住想到之前一时兴起去宫中宝库参观时的糗事。那一瞬间,她深深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就算她不怎么懂文物,看见那形制、那光泽,也知道是可以传世的珍品。妥帖安置在柜架上的各种奇珍异宝也就不说了,就是那角落里随便摆着的物件,拿出去也是能让人抢破脑袋的古董啊,可惜,如今却被随意地摆放在这宫库里不见天日。
除了用来赏赐宫中之人或是前朝官员,就没什么用了。
要不是这些东西都有皇宫专门做的记号,不能随意流落到民间,她都想搜罗搜罗卖了,这得值多少钱,可以买多少石粮食啊。暴殄天物、暴殄天物!瑾玉只能痛心疾首的在心里呐喊。
也正是因为要运去陈国的东西太贵重,为了防止路途上被绿林山匪劫掠了去,瑾玉专门派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负责押送。押送的将军正是之前负责统领宫中禁军的卫亦程。
卫亦程的身上带着瑾玉亲笔书写的文书,在把物资成功送到陈国后,换回的马匹、粮食做粮草储存在边境城池。而卫亦程则作为新上任的大军副将留在边境镇守。
瑾玉将他派往边境镇守,用新式军法训练新兵,增强士兵的战斗力,抵御陈国。不但如此,未来还会往边境运送各种战略物资,如铠甲、兵刃。瑾玉要打造一支轻骑兵,选最优异、素质最高的士兵,配置轻甲和削铁如泥的武器,在最艰难的环境里接受最残酷的训练。瑾玉要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骑兵。
将现世所闻的新式练兵法教给卫亦程,由他去实施。京都工部打造出的轻铁做成铠甲,钢铁做成刃刃,再运送到边境作为未来铁骑兵的装备。
此时的炼钢水平实在太低,就算是有女主光环的江易情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钢铁来。否则瑾玉就要怀疑江易情上辈子是不是搞科研的了,不然怎么可能什么都懂。
至少在九年义务教育再加高中和大学教育下的瑾玉,只知道灌钢法、炒钢法等专业名词,大概知道要各种锤炼还要渗碳,具体怎么操作却是一团雾水。钢和铁的差距便在含碳量的不同,而控制铁的含量,需要最经验老道的铁匠去掌控。铁矿石冶炼成为生铁水,然后炒炼成钢,再经过千锤百炼、折叠锻打,才能炼出钢铁来。
而炼铁炼钢所需要的高炉温度很高,还需要强力的鼓风,在没有焦炭只能依靠木炭的情况下,要燃烧足够多的木炭或木柴,才能勉强达到冶炼的温度。而仅仅依靠人力鼓风,效率极低。因此,一把上好的弯刀甚至能卖到几千两。
不过京都附近的旧水渠经过翻修之后,蓄水量大大提高,工部制造并投入使用的水车,可以灌溉河流附近的良田,甚至可以将水引到远处的山坡上去。除了水车引水利用水力,在水流急促的河段旁建上高炉,用水排鼓风,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提高效率,并且充分利用水利。
投入足够多的老工匠,不计成本地制造出钢铁兵刃,没有炼钢的生铁则做成各种农具。除了一般的锄头、铁耙、铁铲、镰刀,还有铁犁。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真正当了皇帝,才知道要维持一个国家的运转有多不容易。就为这些工程,把她好不容易赚的一些钱霍霍了个干净,一想到这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的银子,瑾玉就心疼肝疼肺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