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书院门口,青袍男子长身玉立。
他身后还有两人,各手捧一方托盘,托盘上整齐堆放着长约两寸的木简。
“请诸位井然有序进入书院,进门前须得从此处领取号牌,届时将根据号牌上的数字公布考核成绩。”
“请妥当保管号牌,在成绩公布后登记并归还。”
众人齐声称是。
手捧号牌的两名青年分别立在大门的左右两侧,考生排成长队缓慢前进,领到号牌后在小童的引领下前往考场。
号牌上的数字不重复,且随机发放。
杜青棠领到的号牌上刻着“十八”,她将号牌贴身放好,曾一同避风的少年看向她,二人的视线短暂交接,随小童前往考场。
因考生人数众多,考场分为甲、乙、丙三间,杜青棠在乙考场。
考核所需的笔墨纸砚由书院提供,杜青棠将它们按照习惯摆放,着手磨墨。
磨好墨,体型清癯、须发花白的教谕带着厚厚一沓宣纸,信步走进考场。
他不多废话,直截了当地表示:“开考后不得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发现者一律按舞弊处理。”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每个人的考题都不一样,你们看了也没用。”
考生们:“......”
杜青棠:“......”
一百多人,每人两道题,意味着有二三百道内容不同的考题,不愧是享誉全国的大书院。
考场内尴尬无声流动,教谕浑然不觉,神情自若地分发考卷。
杜青棠拿到考卷,两道题分别是四书题和五经题。
她先是粗略扫一眼,大致判断难度,心里有了底,然后才在草稿纸上动笔。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
出自《论语》的学而篇,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的道理是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2】
如何领导一个大国,应当从以上三方面入手。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先脚踏实地,修身齐家,方能成为千乘之国的领导者。
上来就是与治国理念相关的题目,若是旁人,多半会慌得自乱阵脚。
可杜青棠是谁?
她常年接受思德毛概马哲的熏陶,经历三次科举考试,从县试到殿试,类似的考题做过成千上万,这种四书题还真难不倒她。
杜青棠提笔起草,很快写完一篇长达四百字的四书文。
接下来是第二道五经题。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3】
这道题就更简单了,直接从忠信、道义和知识方面入手。
杜青棠很快写完一篇长达三百五十字的五经文,略作润色后誊写到考卷上。
誊写完毕,她看向前方计时用的沙漏,时间已经过去大半。
教谕:“答题完毕可自行交卷离场。”
杜青棠又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选择提前交卷。
也是巧了,刚走出考场,有过短暂交集的少年从隔壁出来。
与杜青棠四目相对,少年抿嘴一笑,露出两个不甚明显的酒窝:“好巧,你也交卷了。”
杜青棠颔首示意,取出号牌捏在手里:“时间还早,不如你我同去放榜处等候?”
少年欣然应允:“善!”
二人便相携前往立于书院大门内右侧的放榜处,寻了个避风处站定,耐心等候。
约摸一炷香后,考生们陆续交卷,三五成群地来到放榜处。
“我的考题是策论和试帖诗,试帖诗还好,策论颇有些难度。”
“原先我还打算拿下前五,免去来年束脩,看来是不成了。”
“无妨,能通过就好,书院每月一小考,两月一大考,只要一年之中集齐三次前五名,便可免去次年的束脩,咱们还有机会。”
“完了完了,我的五经题好像写偏了!”
“我好像也是。”
杜青棠立在告示墙后,将考生们的神情尽收眼底,或胜券在握,或气馁萎靡,再回忆自己的两篇文章,在心底默默估量。
杜青棠看向旁边的少年,猜他也是奔着前五名去的。
这年头出身富贵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家境普通,甚至是贫寒。
如果可以进入群英云集的清苑书院读书,还能免去一整年的束脩,为家中减轻负担,想来没有人会拒绝。
......
另一边,待考生尽数交卷离场,教谕们整理好考卷,立刻紧锣密鼓地批阅起来。
在座十数位教谕大多年过半百,学识阅历丰富,文章良莠一眼便知。
“诗作得不错,可惜策论华而不实。”
“这个二十六号两道题都答得挺好,从点到面十分周全。”
“让我看看......嗯,的确不错。”
“错了!全错了!”
“一个二个不知读的什么书,答的什么题,真真是气煞我也!”
山长姚玄与教授闻伯青走进课室,入目便是教谕们气得吹胡子瞪眼的场景,二人不动声色对视,迈步上前。
教谕们听见脚步声,抬头看清来人,忙放下毛笔起身见礼。
“山长。”
“教授。”
姚玄摆了摆手:“你们继续,不必管我。”
教谕们与姚玄共事多年,熟知他的秉性,便又坐回去,一个二个笔下生风,批得飞快。
拢共一百四十张考卷,只用了半个时辰不到便批阅完毕。
这期间姚玄和闻伯青默不作声地翻看已经批阅过的考卷,教谕们试图从他们脸上看出些什么,但是很遗憾,都失败了。
他们全程神情淡然,不见一丝喜怒变化。
末了,教谕捧着一沓考卷上前:“山长,一百四十名考生的考卷都在这里了,您看......”
姚玄扭头看向闻伯青:“行让,你觉得呢?”
闻伯青沉吟片刻,取出五张考卷:“子敬以为如何?”
姚玄一眼扫过,面露满意之意:“我与行让的评定不谋而合。”
闻伯青笑了,指着其中一份:“尤其是这十八号考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她所写的四书文思路十分新颖大胆,着实令我眼前一亮。”
姚玄不置可否,却又话锋一转:“从文章看来是可造之材,只是行文中锐气过盛,还需多加打磨。”
闻伯青捻须:“子敬所言极是。”
一番低声交流过后,姚玄看向教谕们:“这五名考生列入前五,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对山长和教授的眼光深信不疑,但还是上前一看。
“此五人实至名归。”
“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如此,本次考核的前五名便定下了。
“辛苦诸位尽快将考核结果张贴但告示墙上。”
“是,山长、教授慢走。”
......
杜青棠等了近一个时辰,总算等来早那位身着青袍的青年。
“来了来了!”
“好紧张,万一我没有通过考核怎么办?”
“张兄别担心,你有备而来,定不会空手而归。”
青年将红纸张贴在告示墙上,所有考生的视线紧紧黏在红纸上,目光灼灼,就差将红纸烫出一个洞。
杜青棠当然也在看。
她这具身体才十二岁,因为家中拮据,舍不得挑灯夜读,隔着一段距离也能清楚地瞧见红纸上的数字。
第一名,十八号
第二名,一百五十三号。
第三名,二十六号。
杜青棠呼吸微凝,垂下眼帘,号牌上的“十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显而易见,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考核,明年不必再为束脩烦心。
“恭喜。”少年嗓音低柔,笑容温润,见杜青棠眉梢微挑,解释道,“方才不小心看到你的号牌,恭喜你通过考核。”
杜青棠没放在心上:“多谢,你呢?”
少年不知想到什么,笑意淡去几分,很快又重新回到脸上,向她展示号牌:“我也是。”
七十二。
第五名正是七十二号。
“恭喜。”
“同喜。”
短暂的沉默后,少年率先释放善意,向杜青棠一拱手:“在下傅文。”
杜青棠眸光微动,神色如常地回了一礼:“在下杜青棠。”
告示墙前,青年扬声道:“请通过考核的考生携号牌前往隔壁,登记姓名祖籍,领取书院服两套。”
“除此之外,诸位可获得文房四宝一套,以及白银二两,作为通过考核的奖励。”
人群中欢呼声迭起。
青年继续道:“三日后正式开课,诸位请勿迟到。”
“是!”
四十名通过考核的考生出示号牌,登记后领取书院服、文房四宝和二两白银,满脸喜色地离开。
“杜同窗,三日后再见。”
“三日后见。”
杜青棠同傅文挥手作别,踩着正午的阳光打道回府。
考入书院啦,撒花[撒花]
【1】摘自《论语》
【2】来源百度
【3】摘自《礼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