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卖馒头的店家看到高华背着箱子要走,高喊道:“高兄弟,你明日还来摆摊吗?”
高华笑着点了点头,回道:“自然是来,今日还要多谢李大哥你借给我的水呢。”
卖馒头的店家名为李大壮,他高兴地点了点头道:“没事,没事,你这路远,带水刷碗多有不便,我家就在这巷子里,打水方便,你就不要和我客气了。”
本来高华在他边上支起一个卖吃食的摊子,他是不高兴的,不想竟是卖这东西。这辣辣的味道吃起来爽口不说,不搭配着自己的馒头还真是不行。这小半日下来,自己的馒头比平日竟多买了足足五屉。真是太好了。而且,高华为人爽利,自己要了两碗红油野菜,想着家里人尝尝鲜,他竟说什么也不肯收钱,还说要是给他菜钱,他便要给水钱,还要按照一桶十枚铜板的价格给。自己推脱不过,便值的白吃了他这拿辣椒那般稀罕之物做的红油野菜。
高华笑着摆了摆手道:“哈哈,好,那我就不和李大哥客气了,我今先回了啊。”
“好好,明日见。”
高华到牛大爹哪里时,牛大爹牛车上拉着满满四筐野菜,看见高华便道:“那两个小哥来的准时,我便按照你说的,把钱给了他俩。这野菜我也检查了,十分新鲜,我便和他们定好了,以后每日送野菜过来,也说好了,一定要新鲜的。”
高华傻笑了一下道:“谢谢牛大爹了,多亏了您。”
牛大爹挥了挥手道:“你这小子是我看着长大的,说这些干嘛。看你小子乐呵的样子,今日卖的不错?”
高华点了点头道:“是不错的,虽然成本高些。但还有的赚,以后卖的人多了,想来会十分不错的。”
“今日的都卖光了?”牛大爹扫了扫车上的木箱好奇的问道,他还以为自己要等到下午呢,不想这不到午时,便回来了。
“恩,卖光了,今日准备的不多。”高华点了点头,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叶子,里面包了一个芝麻饼,这是他刚刚在路上买的,递给牛大爹道“叔,你中午还没吃东西吧,把这个吃了吧。”
牛大爹也没客气的接过高华手里的叶子,他以为是高华自己在家里带的野菜饼之类的,打开一看,里面是个芝麻饼,连忙要把饼递还给高华,口中还道:“这叔哪能要,以前给你牛妞妹买过一个,要三枚铜板呢。”
“叔,你就拿着吃吧,和我还客气,我可不高兴了。”高华看着牛大爹摆出一脸我可不开心了的样子。
牛大爹一脸无奈的看了看高华,这孩子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便道:“你这孩子,刚挣点钱就烂花,这次叔就拿着,不过我可舍不得吃,拿回去给你牛妞妹和你婶子吃。”
“我咋会忘了牛妞妹和婶子,还有牛大哥,那箱子里有他们的呢。”高华说着指了指木箱道,这是他第一次挣钱,而且,刨去本钱,还挣了整整三百多枚铜板,他自然要给家里人卖些东西。
牛大爹一家一直与自己家相交颇好,而且,自己这每日来往,又多亏了牛大爹,虽然是顺便,且自己付了车钱。但,想想自己若是日日走路背着木箱来往会如何辛苦,而且,牛大爹还是特意在这里等自己回去,自然是有感情在里面的。
“你这孩子啊,你让叔说你什么好啊?有你这么花钱的吗?咱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你这钱挣得容易吗你?啊?”牛大爹眼中带着感动与心疼,感动是感动高华的惦记,心疼是心疼这么多银子。
高华嘿嘿一笑道:“我这不是第一次挣到钱吗,自然要给大家买些东西啊。”
牛大爹摇了摇道:“那好吧,以后可不能在这样了,就这一次。”说着对着手中的芝麻饼咬了一口,其实他也好奇这芝麻饼是什么滋味的,上次牛妞可是吃的香的不行,还懂事的给自己和她娘、她哥吃,只是这么三个铜板几口就没的东西,那个舍得吃?
高华笑着应道:“好好,都听叔的。”
高华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中,虽说,在预想中就差不多挣这么多,可是,真的看到这么多铜板的时候,还是激动的不行。
高华从衣服中掏出铜板的时候,高华娘与蒋杏儿的眼睛瞪得大大看着床上的铜板,惊讶的不行。
昨晚在讨论红油野菜价格的时候,高华执意要定四枚铜板一碗,说实话,高华娘和蒋杏儿是觉得会卖不出去的。毕竟在两人看来,这种填不饱肚子的东西,四枚铜板怎么可能有人买?
高华却执意定这个价格,一则这个东西本来就不是用来填饱肚子,属于一种新鲜事物,毕竟,辣椒出现在北阳镇的店铺中出现也不到一年。二则,四枚铜板一碗对于镇上的人来说,常吃或许不便宜,甚至有些贵,可是,吃来尝尝鲜还是不成问题的。三则,辣椒这种东西实在是稀罕品,如果买的太便宜,实在是太奇怪,容易引人注意。
高华娘和蒋杏儿也是因为第三点才同意的,其实,根本不觉得这次高华可以卖出多少碗。
“怎么样?我说的对吧?”高华得意的道,这两个人还觉得自己卖出去呢。
高华娘和蒋杏儿看着高华得意的面孔,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尤其是蒋杏儿,看着高华好像孩子一样的模样,突然觉得有些可爱。
短短几日,这个只卖红油野菜的小摊,便在整个北阳镇人尽皆知,北阳镇内的人,人人都要尝上一碗。
尤其,那些在镇上做工的大汉,平素都是吃着店家没什么滋味的饭菜,如今,四个人一人出一枚铜板,合买一碗红油野菜,拌在野菜汤里,那滋味真是十分的好。
就是这小店家的性子十分奇怪,就算是自己拿了碗去他那里买,然后拿走,他也不卖,必须是在他那里吃完。所以要是想解馋,只能抱着锅去他摊子上。
又过了几日,高华的摊子不再有往日的火爆,而是慢慢归于平稳,每日却也所得不少。
这时,蒋杏儿的荷包也已经绣了整整四十个了,高华便带到镇上,拿出几个挂着木箱上的红油野菜四个字边上。
可是,这次却不如高华预想中火爆,只有几个人来询价。还是可爱的小孩子。
而且,听到价格后,都是一脸失望的,且眼中带着舍不得的走了。
这样几日后,高华想明白了民以食为天,虽然,近几年风调雨顺,北阳镇的人也都安居乐业。可是,这铜板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枚铜板都是辛苦钱。有一句俗语叫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采。如今的北阳镇还停留在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