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南朝抄书人 > 第29章 九星之母

南朝抄书人 第29章 九星之母

作者:园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30 23:52:12 来源:文学城

馆驿东面有一进挺大的院落,这是官府的匠作坊,匠户都被集中在此做工。不巧此时天色已晚,匠户下了工,打着哈欠的值夜小吏睁开半只眼:“明儿再来吧。”

萧冉只好先回馆驿。

袿衣往地上一撂,伏案唉声叹气。

陆筠见不得她这德行,撇撇嘴掉头去找驿卒要水煮茶了。

旋即脚步声又响起。萧冉嘟囔:“又滚回来作甚?”视线不经意穿过胳膊和案子间的缝隙,欻地坐直了,改大喇喇趺坐为规规矩矩的跪坐,挺直腰背:“先生。”

萧冉说了访匠户未果的遭遇,苦闷地说不知可否从纹样上找出蛛丝马迹。“这鸡还是鸭,边上那个东西像鬼,还有这点和连线,有什么寓意呢?”

先生瞪她:“那叫朱雀,不是鸡也不是鸭。这不是鬼,这叫羽人。那也不是点、线,那是星象,北斗七星!”

萧冉想捶死自己。明明高人就在身边!

先生余火未熄:“这是典型的汉人纹样,闹出这种笑话,足见平日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该上心的不上心,闲事跑得比谁都快。心浮气躁,没有定力,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萧冉垂首恭听,不敢反驳。眼睛随意扫着袿衣,突然指着那星象图:“不对呀,这有九颗,北斗九星?”

七颗星挨得近,稍远处,还有两颗孤零零的,孤儿似的,第一眼确实容易被忽略。

“九星?”先生眼睛微敛,“有趣,有趣。”

有何趣?萧冉狐疑地望着猫腰走进来的陆筠,陆筠翻白眼:老子什么都不知道。

萧冉斗胆问先生看出什么了。

“斗姆。”先生轻轻吐出两个字。

萧冉挠头:那是什么?

“道门有位女神,号斗姆元君,是九星之母。九星,即北斗七星加上勾陈和紫薇。”

萧冉脑中划过一星火花,但转瞬即逝。

“九星处的绣线色泽新,应是后绣上去的。如那老裁缝所言,这袿衣形制确实古了些,今人不大会穿……”先生蹙眉,“难道不是给人穿的?”

不是给人穿的?熄灭的火花重又亮起。萧冉拊掌:“神像?”在建康时,见过一些古画,上面的神女确是高冠博带,衣带飘飘,和这件袿衣确实像。联想到斗姆元君,萧冉做出判断:“这件袿衣,是为斗姆元君像准备的!”

***

天黑时,先前那郎君又来了,匠作坊值夜的小吏不胜其烦,正要轰人,却见她身后跟着郭守山。小吏怂了,老老实实开了门。

郭守山道明来意后,那小吏嘬嘬牙花子:“有一人或许知道。”

这人叫黄福寿,瘦瘦小小一老丈,本县土著,家中累世为官府的制衣匠。仰赖江南安定,到他这一代,仍能安稳地做个制衣匠。家传的手艺,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萧冉打开包裹,原本畏畏缩缩的老丈精神陡然一振,仿佛吞了回春丹。萧冉憋闷的心头猛地一松快。

这袿衣是黄福寿的老相识。数年前,匠作坊迁新址时,清理库房,黄福寿在一堆物品中,将这件袿衣翻检了出来。匠作坊旧址历经数朝未变,积压之物早分不清何年何月造的。黄福寿自小看长辈制衣,耳濡目染,加之家中有许多旧时图册,当时一眼认出这是件袿衣,这衣裳少说也是晋时的东西,极可能是当时县里让制作,向宫中进宫的。袿衣者,宫妃命妇服也。后来许是遭逢什么变故,这衣裳没送出去,便留在了库中。

老黄有点呆根,舍不得老物消失,便将此衣带往了新匠作坊。前年大旱,县中向四方山岳诸神祈雨,要向寺观施舍财物,有一座刚建起来的新观,立了尊斗姆元君像,尚缺神衣。老黄虽十分不舍,但时间紧迫,便忍痛施爱。为示敬重,还特地在上面添绣了象征斗姆的九星。

说来也奇,神衣捐出的次日,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老黄喜滋滋的,深信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斗姆。

“你可还记得是哪个观?”

“这……”老黄为难地看眼小吏。匠作坊每出去一样东西,都有详细的登记,这些簿册由匠作坊主事官吏保管。

萧冉一听有门,便说:“那岂不正好?现在就查。”

小吏皱着脸:“查不了。”

“这是何故?”

“匠作坊承接活计多,簿册都快堆到房梁了,这点人手,找到明年也不见得能找到。”

说着,打开了里间小门,举灯高照:“你们看。”

一排排的架子,顶部离房梁也就一尺来高,密密麻麻堆满了简牍、纸册。

萧冉膝盖都软了。

小吏揪揪山羊胡。“你们倒可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

***

掌灯时分,县衙依旧忙碌。

出了老钱的事,县衙严格警戒。好在有老郭带路,萧冉和陆筠通行无阻。

三人足下生风,目标佛道司。

本朝佛道隆盛,道人僧人众多,朝廷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兰陵县为便宜行事,将管僧和管道的并为一处:佛道司。一块牌子,两套班子。匠作坊小吏头脑好使,他想到,普通二年新修道观,佛道司必有登记。佛道司是本朝成立之后新设的,每年新盖佛寺道观数量有限,佛道司又将佛、道事务分开造册,按年编制,查找起来,当快得多。

到了佛道司,敲了很久门才开。老郭出示了县令给的令牌,当值的老儿垮着脸从墙上的挂袋中取出一串钥匙:“前头乱成那样,你们这几头烂蒜又来生事,闹吧闹吧。”骂骂咧咧走向内室,“都是太平日子过久了,你们骨头痒了,一群贱骨头。”

萧冉想骂回去,被老郭用眼神制止。“这老儿是上一任主簿,吃皇粮的,和我们这些吏、役不同,人家是朝廷的官。贪墨事发,才给弄到这儿来的。依律,这老货本该卷铺盖滚蛋的,恨就恨他上面有人,还是府君跟前的红人。县令折了个中,没削他官品,也没减俸禄,只给挪了个窝,打发到佛道司,管管文书案牍。已是天大的恩德了,这老狗还不满足。”

外头查老儿家底的工夫,内里老儿已找到了当年的簿册,往案上一摔:“普通二年的,全在这儿了,自个找!弄坏要吃牢饭!”

萧冉心中詈骂:“老杂毛!”有编制和没编制,就是不一样啊。

老杂毛躺回榻上,很快响起了呼噜声。

这厢老郭、萧冉、陆筠三人凑一堆,就着昏暗的烛光翻检查找。

三人查到,普通二年,县中新修五座道观:玄元观、三清观、天宝观、玄都观、玄真观。是年七月大旱,据此排除了建成于七月之后的三清观、天宝观和玄真观,目标当在玄元观和玄都观之中。

萧冉举着灯,让陆筠快速抄下二观的信息。

出了佛道司,夜色更浓了,但星辰也愈加亮了。

***

次日,萧冉、陆筠、郭大山和几名衙差,早早到了渡口,雇了两条船。他们上的那条船,还坐了个和尚。郭大山解释,是中都乡的和尚,要回去,顺带捎上。

萧冉认出,这船家正是那日送她和陆筠去县城那位。

船家也认出了他们,他们虽未着官衣,但既是和官差一起,自然认为他们也是官差,言语间颇为客气,得知他们是去中都乡重新调查叶小娘子一案,船家透露了一条消息:叶大娘出事的头天,本来是约好第二天搭他船去县城。结果她却爽约了。翌日方知,她被害了。船家唏嘘:“天不长眼,天不长眼。”

船头僧人双手合十,悲戚地念了声:“阿弥陀佛。”

萧冉看了眼他光秃秃的后脑勺。

不多时,船靠岸,阿秃下船。步子迈大了,踩着袈裟,一下摔了,褡裢里的物什掉了出来,一小瓷盒子不长眼地先跌在石头上,盖子掀飞,盒底掉进了水里。阿秃扑通踏入水中。

他费劲够那盒子,萧冉想,那定是很重要的东西,倒是个重情义的。

好在岸边水浅,和尚最终捞起了盒子,捡起了裂开的盖子。待他收拾妥当,船家方重新摇起桨。和尚郑重行合十礼,念声“阿弥陀佛”。

船桨重新摇了起来。萧冉问船家:“适才那位是附近的阿上?”

“空慧,五里外瓶山上林寺的维那。”

“是么?这么年轻!”萧冉惊讶。维那是此时佛寺“三官”之一,维护纲纪、纠察僧人威仪,是佛寺的重要当家人。

“是的,空慧三岁出家,十来岁时跟随老僧去过天竺,熟悉佛典,是咱兰陵一代有名的法师。将来,这上林寺,就是他当家了。”

萧冉回望远处,僧人背影渐渐消失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

***

下船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去找里长三老打听玄元观,一路去叶家。

叶家非常嫌恶他们的到来。

“你们不杀凶手,老查我家作甚?”凶犯至今未正法,女儿尸骨难安,叶满仓本就对官府不满,这下又听得什么田青不是凶手,他怒气冲天,“关门,放狗!”

一条高大威猛的细犬窜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