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难道朕才是真天子 > 第1章 第1章 雨夜屠村

难道朕才是真天子 第1章 第1章 雨夜屠村

作者:云窗雾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8 16:00:58 来源:文学城

那是一个每每想起都令人心惊胆战的雨夜。

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午后就开始下,雨势忽大忽小,却始终没有停下的意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压抑而沉闷。

暗处,一伙手持利刃的贼人潜伏在角落,杂乱的野草掩去他们的大半身形,面部也被黑色面纱遮挡,队伍中有男有女,却无一例外的露出了带有刺青的胳膊,身上的服饰也不是燕国境内常见的,似乎是要明晃晃的告诉别人自己是外邦人。

他们已经在这里藏了快两个时辰,只待家家户户都陷入熟睡后,便要血洗整个村子。

在雨停后,山间只剩间歇的虫鸣鸟叫,偶有片刻,山村会彻底陷入寂静。

在安静的有些诡异的夜色中,倏地,一声乌鸦叫突兀的响彻夜空,为首的那人便立即喊了一声:“杀!”那群黑衣人也紧跟其后,倾巢而出,纷纷在接近屋宅时举起弯刀破门而入。

一时间,李家村里满地横七竖八的尸体,此起彼伏的惨叫与哀求,泥土与鲜血的味道一同融合在空气当中……

“啊!——”

李青陵从梦中猛的惊醒。

她后背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打湿,额头也沁出了冷汗,每每梦到今生儿时的场景,便觉得犹如脑海中有一座巨钟被大力撞响,此刻惊恐的感觉便是梦境的余响。

下了床走到窗边,秋风的凉意快要透过被汗打湿的寝衣直直刺入骨头,她拢紧了披在身上的外衣,望着顺檐而下的雨水,内心不由得生出些许伤感。

李青陵不是她的本名。

她的前世,虽勤奋努力的学习了许多年,但也不够她真正走出那座县城。

李青陵前世在县城里却是是万里挑一的天才,但走出这座县城,来到大城市想要安身立命之时却发现遍地都是天才。

她的确聪慧过人,但这里是以亿为人口计量单位的地方,即使天才再稀缺,这样万里挑一的人也有十数万。

李青陵不断怀疑自己过往的种种经历和自身价值,正是人生失意之际,在马路上一走神,便被一个醉驾的车主开车撞得魂归西天,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爷怜悯她,她再一次出生了。

而这次,就在三岁时,她生活的村落便被歹人血屠三日,哪怕是村中黄狗的幼崽也不能幸免于难。

她的父母为了保护她,将她连同家中的最后一块银锭一同托付给了村里的李举人。

李举人将她稳稳抱在怀里后便要朝后山逃去,却听到院门口已经传来了那伙歹人的叫喊声,慌乱中只得暂时带着她藏在草丛里。

他死死捂住了李青陵的嘴,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而李青陵则死死盯着院子的方向,内心的悲痛与绝望在这一刻到达了顶峰。

在最初重生之时,她欣喜万分,毕竟带着现代的记忆在古代办事,怎么说也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可此刻,她竟希望自己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三岁小童,最好什么都不记得,这样她就会像一个正常的三岁小孩一样,不记得这惨烈的一幕幕。

她就这么亲眼看见父亲在与歹人拼死一搏后被一刀贯穿了腹部,而母亲则不愿独活,毅然决然的朝着歹人的刀撞了过去……

这样的场面太过惨烈,以至于后来的每一个雨夜只要雨势稍大些便会让她梦魇。

母亲望着她的方向,临死前眼眸里没有惊恐,只有一如既往的温柔,远远瞧着不真切,但李青陵知道,母亲的口型是在对自己说:

“别怕。”

李青陵盈出的泪水滚落在了李举人的手背上,泪珠滚烫,几乎要将李举人的心烫出一个洞,可他只能将手捂得更紧,生怕自己和怀中的小儿都哭出声,引起歹人的注意。

李青陵脑海中不断闪回的是母亲背着自己去田间给父亲送饭的场景——

夕阳西下,两个人依偎在田边的柳树下,微风阵阵吹拂,父亲因常年劳作而带有粗糙老茧的手轻轻抚摸李青陵稚嫩的脸颊,一切都是那样的岁月静好。

而如今,仅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李举人信守承诺,带着她一路逃亡,路上哪怕鞋磨穿了也一刻不敢停下,生怕被那伙贼人追上,一路流亡,直至逃到了一处名为罗家店的繁华地方,才停下来带着李青陵生活。

抄书、算账、教书……

李举人从那时起便没有一刻是清闲的,但即使日子再难过,外头的闲言碎语再多,他也从来没有说过要抛弃李青陵。

相反,他为了李青陵终身未婚,认她做了义女,教她读书习字,为人处世。

而这一逃亡就是十三年,如今的李青陵已过及笄,孤身一人来到燕京,只为了李举人的临终嘱托。

“青陵,不管你信与不信,我来到李家村是为了办一件大事。”

“如今,那件大事尚未办成,我却已经精疲力竭……”

李青陵在床边捧着李举人的有些冰冷的手,见他说话的气息越来越虚弱,整颗心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说话的声音也带着几分哭腔:“义父,不管是什么事,我都愿意替你完成。”

“我……找……找到皇上……”

话还没说完,李举人的手便缓缓滑落,咽了气。

李青陵不可置信的探了探鼻息,直到确认李举人亡故,压抑许久的情绪直接如泄洪般尽数涌出,一声凄厉悲鸣的“义父——”回荡在巷中。

在坟前烧纸的时候,李青陵思索了很久那句未完的遗言。

她小时候就听说过,李举人虽姓李,却非本村人,而是因战乱流亡到本村的读书人。

先前还觉得奇怪,为何他学富五车却仍旧应试多年不中,原来是志不在此。

可为什么要来李家村找皇上?当今天子不是好好的在燕京里住着?难道凭借学识参与科举,再殿前面圣,不是最好的找到皇帝的方法?

李青陵越想越觉得奇怪,可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正是万般焦头烂额之时,县令却派人找到了她。

“李青陵是吧?如今朝廷正在征召女官,左邻右舍都口口相传你义父和你都是品德高尚之人,才学和德行都符合朝廷的要求,若你愿意,我便让相术师来相看一二,相术师若点头,我便报给县令,即刻送你进京。”

这消息来的太突然,对于李青陵来说,就像是平白中了五百万,还是不用交税的那种。

与其在偏远州府坐以待毙,不如直接杀到燕京一探究竟,看看到底义父要找的皇帝是不是燕京里的那位。

李举人的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为人格外的善良,罗家店无论是三岁孩童还是六旬老妇,基本上都受过他的恩惠,其一生虽没有殿前面圣,却因德行出众而闻名于罗家店一带,李青陵的名声也被带的广为人知,故朝廷派人来各地征纳人才时,县令第一个便想到了李青陵。

征纳人才是当朝长公主向皇帝提的意见,旨意下达各地后便被命名为“纳贤令”,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之前已经改制过的女官制度。

女官不仅仅在高位后有入朝堂参政议政的权力,同时也是皇帝的妃嫔预备役,故而有很多人都希望能把自家女儿送进去,毕竟那可是不可多得的接近天子的机会。

但长公主早就料到这种情形,在朝堂上便发了话,各州府只允许送十个进京,不仅要容貌端正,符合精通相术之人的标准,更要才学过人,不要求家世,但若有一点对不上,便要杖毙相关官员。

此话一出,便吓得那些动了歪心思的官员各个都脊背发凉。

燕国民风并不崇尚女子读书,甚至对身为女子议政的长公主颇有微词,但如今上头旨意如此,下面也没有反驳的道理,便纷纷开始在民间搜罗人才,不敢再妄想送豪门乡绅的女儿或是自己的孩子入京,但在找人的时候,尤其看重相术师的评价。

即使不能送自己的孩子进京,也不能送个让上头看着就不喜的入宫。

还好李青陵在官府里听到相术师赞她将来定有大作为,那时候她就在心想:老天还是眷顾她的,虽然没有给她大富大贵之命,甚至活到现在有些命运多舛,但至少给了她一张清秀婉约的脸。

她曾在铜镜里细细端详过今生这张脸,柳叶眉,桃花眼,笑起来时眉眼弯弯,受常年饮食朴素的影响,稍稍有些面黄肌瘦,但好在五官和脸型的底子在,也总有阿婆赞她生的美,让人看着舒心。

不枉她前世今生加起来读了那么多的书,这一世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美食,制香,酿酒……她都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只是还没有实战经验,但在李青陵看来,怎么说都在古代够用了。

不对,除了技能和学识,她还需要心机和威望,人越多的地方是非越多,皇宫那样的地方可是要“吃人”的。

这方面,李青陵佩服长公主的雷厉风行,若是她在朝堂上没有说那句话,县令必然是不会挑自己入京的。

否则这样好的机会,怎么可能轮到自己一个孤女?

李青陵忽然对燕京生出许多的好奇,她想去看看,究竟这个长公主是何方神圣?她会不会和自己一样是穿越过来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新奇的点子和超前的思想?

又是改革女官制度,又是鼓励女子读书……

燕京又会不会遇见其他穿越的人?也许他们的满腔热血也才刚刚得到抒发的机会。

原先还有些悲凉的李青陵望着窗外的雨景内心却平静了下来,渐小的雨声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而后一股激昂之情便涌上心头。

当女官,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李举人的遗愿,更是想完成自己前世的夙愿。

她前世走神之时就在想,究竟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

如果是时势造就英雄,那天赐的机会就已经摆在面前了。

不仅如此,她还要做得高官,为自己寻求一个家破人亡的真相,为李家村全村五百二十七口人讨一个真相,更要为燕国的百姓谋一份安宁!

李青陵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和义父作为唯二的幸存者在官府听到的回话——

“禀告县令大人,李家村共有五百二十九口人,目前已知活下来的……只有这两位。”

“那地方……”那差役压低了声音,看向李青陵和李举人的眼神中带着可怜的意味:“如今已经是炼狱了。”

李举人的声音都在抖,却让那差役务必一五一十的禀报实情。

他不怕李青陵恐惧哭泣,只怕年幼的孩子忘却了这一切,也怕自己在逃离故乡后忘了这些,尽管多方劝阻,可他定要带着李青陵听到那字字泣血的事实才肯罢休。

“那伙歹人进村后屠戮了三日,便是连怀孕的小娘子也不放过,血流成河,我等赶到的时候那些人早已消失不见,只留下带有余温的锅灶,旁边还放着碗筷,那灶上煮的并非牲畜,而是……而是……”

李举人本就泛白的脸色此时更是惨白,目眦欲裂,身形摇摇欲坠,未等那官差开口便直直的摔了下去。

李青陵直接被吓得呆在了原地,旁人看着只觉得是三岁小儿不通世事,可只有李青陵自己心里清楚,这对她而言是多大的震撼。

李青陵时常在想,究竟是官府无能,还是那帮贼人真的做到了天衣无缝,追查多年竟毫无蛛丝马迹,这件事在本州内虽引起了一段时间的恐慌,但过去多年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久而久之便被淡忘了。

可李青陵忘不了,哪怕是所有人都忘了这件事情,她也要带着真相回到故土。

对其他人来说这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但对她来说,每个雨夜她都能听到昔日熟悉的邻里乡亲在她耳畔哭喊。

那些罪恶的痕迹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日升月落,阳光无数次照过那片故土,可她心里那夜的雨却从未停歇。

窗外的雨渐停了。

天亮以后,她就要入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