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栩神色几分怔忪,许久都不曾说话,只是缓缓抚上他的肩头。
他就这样如此直白的说着那些前尘往事,近十年间受尽欺辱,却不过寥寥一句“自生自灭的活着”便掩过不提。
而折磨那道士一家三天三夜之事,他谈论时,语气也极为轻描淡写,仿佛说起的并非是件人命关天之事,而不过夫妻间闲谈夜话罢了。
林栩垂眸看着他大半隐在阴影中的脸庞,心中一时情绪复杂,却也只能将这些理解成他的劝告。林栩静默半晌,才缓声开口道:
“多谢夫君提醒。这次我行事会小心的。”
两人白日里受了凉风,又在暴雨中疾行许久,随着夜色渐浓,便也都困倦不已。纵然她心中有万千思绪翻覆,却也只得暗自告诫自己多想无益,于是很快便阖上双眼沉沉睡去。
她不知做了多少个破碎而模糊的梦。半梦半醒间,却觉得身后一阵滚烫传来。起初林栩尚在梦中,并未理睬,可没过多久,她便被枕畔一连串费力的咳嗽声惊醒。
窦言洵咳嗽声不止,她借着睡意,迷迷糊糊地伸手向他额头探去,可指尖才覆上他的额前,她便被唬了一跳。好烫!
这下她也真正清醒过来。不禁忍不住大声疾呼起来,没过多久,便有门前守夜的丫头匆匆赶来。
弄玉和绒薇皆面露忧色,点亮侧几上的烛台一看,果然窦言洵身子滚烫,竟是不知何时发了高烧,眼下整个人似乎都已不太清醒了。
林栩被吓了一跳,抓了件藕荷色绵绸帔子随意搭在身上,便要唤人去府外请大夫来。
窦家硕大的家宅,平素竟然没有府医养在府中。每每事态仓促时,总还得再耐心等着大夫从外面赶来,往往一来一回,便要耽搁不少时间。
林栩暗自叹气,又回头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窦言洵,他双眼微闭,许是实在难受,时不时便连着咳嗽几声,连一贯白皙的脸庞也变得潮红。
绒薇片刻间已备好了拿冷水泡过的几条布巾,小心地搭在窦言洵的额前,以缓解高热。
弄玉忽然灵机一动,轻声道。
“其实......奴婢听说这几日老夫人请了许太医来给大少夫人安胎诊脉,今日傍晚奴婢才碰见伺候大少夫人跟前的如儿跟着去取药箱,想必那许太医今日诊完脉尚且来不及回去,便在府内歇下了。”
林栩不由得抬起头来。她亦记得前不久给白氏请安时,冯黛珠言笑间曾提及如今有太医常来请脉一事。但许太医毕竟是宫中御医,又以一双妙手闻名,平日里也常出宫给一些达官贵族诊脉。
给冯黛珠请平安脉,也不过是他顾及窦怀生的几分情面以及昔日和窦家的私交,如今她好端端的漏夜前去叨扰,是不是稍欠妥当?
正思忖着,周齐已经牵了马立在院中,只等着备好马车便去老城的灯笼斜街去请大夫。可是灯笼斜街毕竟偏远,老城的巷道又极窄,这一去不知还要再耽搁多少时辰。
林栩回头看去,只见窦言洵额头上湿敷着冰布巾,可饶是如此,他仍闭着双眼,一副痛苦不堪的神情。她握着他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灼人。
若是再任由他这样烧下去,恐怕会大事不好。
“去请许太医来。”言罢,她紧了紧身上的帔子,眸色暗了几分。“再点上灯,去库房挑几件贵重的首饰,等天亮后,随我亲自去凌波苑给大嫂赔罪。”
许太医却恰好未睡,听说府里出了大事,当即便放下医书赶来别院。
许太医虽远远称不上国手,但到底医术精湛,得以入宫侍奉,简单诊治便推出病因,按着窦言洵的手轻推清肺经,很快便见窦言洵的神色舒缓很多。
许太医开了药方,又亲自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抓了几副辛温发汗的麻黄、桂枝等药材。竹苓认真记下,匆忙便去厨房熬药。
许太医又对林栩道:“小窦大人此乃内脏郁热,又乍一淋雨,脾胃虚寒所致。眼下若能以巾布冷水浸渍,湿擦全身,方能快速退热,解昏迷之症。”
林栩点点头,既无大碍,她也放下心来。
天色已晚,许太医稍坐便欲离去,她又是好一阵子相送。她知道许太医医者仁心,但今日事发突然,多有叨扰,自然不能再失了礼数,于是便给秦嬷嬷使了眼色,在许太医手中塞了一个满当当的装满碎金的荷包。
许太医到底还是推脱不过,便将荷包交给随行的药童收下。临行前,他接着院内月光,不由得细细看了林栩一眼,似乎有几分犹疑,终究还是忍不住道:
“或许是在下唐突,不知小窦夫人,可与从前沐京城有位梁氏的官家妇人沾些亲故?”
林栩一怔,秦嬷嬷便笑道,“许太医所言不错,我们小姐的生母正是荷城梁氏,尚书右丞林大人,便是咱们小姐的父亲。”
许太医恍然,连连拱手致歉道:“原来竟是林右丞之女,方才多有不敬。”
许太医心道一声果然,那双眼睛他方才进门时便留意了几分,分明和多年前那位故人有着七八分的相似。即便隔了数年,他也绝对不会认错。
他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方堆起笑容,又道了谢,便欲转身离去。迎着月光,他刚走了几步,便听得身后一道清凌凌似浸了雪一般的女声响起。
“——许太医,您方才为何提及我的母亲?您可是认得她?”
许太医回过身来,迎上她半是探究半是迫切的眼神。他治病救人半辈子,看过无数个人曾用这样的神情望着他,那是将心中所有希冀寄托在他的一句“患者无大碍”之上。
而面前女子的那双眼睛,内里分明有流光溢彩,又似起了一层再荫蔽不过的雾气。
那是在听了无数句失望的话语后,好不容易又燃起的一丁点希冀。
“在下曾有幸与林夫人打过几次照面,林夫人温和良善,宫中往来命妇众多,林夫人却是难得玉洁松贞之人。而您与林夫人,神情样貌皆很相似。今日,是在下逾矩了,还请小窦夫人谅解。”
林栩立在台阶上,夜风拂动她的衣角,却察觉不到半丝凉意。她看着许太医再三致歉便和随行药童离去的身影,眼底缓缓浮上一层思忖。
.
忙碌一整夜,已是月落星沉,天边泛起鱼肚白。窦言洵的高烧终于渐退了,人还昏昏沉沉,只是看了林栩一眼,便又睡了过去。
简单洗漱完毕,她不愿耽搁,和白氏请完安后,便径直带着竹苓去了凌波苑。
早已过了上值时刻,窦言舟并不在家,大房院内一片寂静。绕过抄手回廊,造型别致的假山依湖而建,旁侧有一片茂密的杏花林,花开得正盛,招惹了不少粉蝶翻飞其中。
守在门前的小丫头如儿见是林栩前来,忙不迭地躬身请安。屋内传来一句懒懒的女声,“可是谁来了?”
林栩弯起唇角,漫步踏进寝殿。“嫂嫂,是我来看你了。”
冯黛珠本半躺在罗汉床上,见是林栩,忍不住心里一惊,险些将手中的茶碗滑落。赵嬷嬷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将洒落在桌案上的几滴茶渍抹去,笑脸相迎林栩落座。
“弟妹好久不见,今日怎的有空过来了?”
林栩假意看不见冯黛珠的神色异样,忙上前和赵嬷嬷一起,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坐起身来,方笑着坐下。
“才和母亲请过安,我惦念大嫂的身子,便来瞧一瞧。正好前些日子差人打了几根金步摇,我瞧着那宝石色泽鲜亮,与大嫂很是相配呢。”
冯黛珠瞥一眼竹苓手里捧着的托盘,放眼望去两只鎏金缠枝步摇大小不一,上各有精细雕琢的花钿及鸾鸟点缀,金灿灿的极为夺目。托盘之上还有一只格外莹润的羊脂玉白瓷窄口瓶。她是懂玉之人,一眼望去,便知成色极好。
林栩勾唇曼声道:
“那日向母亲请安时,我见大嫂多留意了几分母亲堂内的玉兰,想来嫂嫂也是懂花惜花之人,这瓷瓶便是送给嫂嫂平日里养些花草解闷罢了。”
冯黛珠挪了挪身子,拈着帕子帕轻轻一笑:
“难怪都说你最贴心,倒叫我连推拒都不好意思了。”她摆了摆手,示意赵嬷嬷将东西收了。
片刻间,便有模样乖巧的小丫头奉上茶水,用白瓷釉茶碗装着的茉莉香片,乍一闻便有冷香扑鼻。食盘上还有藕丝酥、红绫莲瓣酥、透亮的水晶皂儿糕几碟精致的点心,并一小盘水灵灵的新果枇杷。
林栩细细品了茶,不禁抚盏低笑:“嫂嫂这儿的香片怕不是才新收来的顶顶新鲜的嫩芽,入口香洌,当真是不俗的。”
如今月份大了,冯黛珠不仅腰身圆润,脸庞也显着格外浮肿些。迎着雕花窗棂透进来的光,她笑容和缓,只是眉目间始终藏着掩盖不去的打量。“说起来,弟妹如今愈发精神焕发,容颜标致了。我听说弟妹前些日子生病了,最近可还好些?”
“多谢大嫂关怀。原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大病,不过是受了风寒,我的身子骨又孱弱些,才将养了些时日,早便养好了。”
冯黛珠哦了一声,神色几分关切。赵嬷嬷侍立在一旁,不知为何,神情竟有一丝异样。
林栩并未放在心上,又听冯黛珠缓声道,“无事便好。前些日子天气反复,受凉也是常有的事。朗哥儿那会儿还连着咳嗽了好几日呢,让我好生担心。左不过多穿些保暖衣物,仔细将养着便捱过了。”
顿了顿,冯黛珠又不经意道:“听说昨夜里别院闹了些动静,将许太医都请去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2章 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