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牡丹窗前愁断肠 > 第1章 忆秦娥

牡丹窗前愁断肠 第1章 忆秦娥

作者:罗美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0 07:46:21 来源:文学城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你看那闹市当街的花灯,隔帘观望,依然璀璨光华。你看那城墙边的火树银花,灿烂绚丽,映着天上一弯新月,煞是夺目。你看那人来车往,喧哗如沸,姑娘们等不到中元,早已被这热闹的年夜吸引到街上来,她们一对对、一簇簇,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头戴闹蛾儿,鬟插雪柳语笑嫣然当街穿行而过。

朱小姐煞是羡慕,回想自己儿时未笄,也曾闹着央求母亲准许她上元节到外面赏花灯,也曾如是由家人陪着当街玩耍,不知愁的快活。

坐在车轿里的蕊馨忍不住轻掀轿帘,兴奋的指点着窗外说道:“姑娘你看,姑娘看那一个……”真是看花了眼睛也看不完。各式花灯千姿百态,各色人等也是千姿百态。

朱家小姐淑真,一手执帕轻遮唇面,也悄悄地从帘缝里向外瞧去。终日闺阁弄墨,哪得此时此景人间。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辛未正月初六夜,因母舅家接去作耍,入夜才归,路过长街灯市,临安知府朱晞家小姐淑真,被长街灯会的热闹喧哗、人声鼎沸所吸引,忍不住与丫环在车轿内隔帘观望。长街之上人头攒动,朱家的马车也行进的慢了下来,在人群中穿梭而过。

好容易穿过长街,回到朱府。淑真小姐先至上房拜见父母大人问安,因母亲问她今日母舅家到访的都有何人,淑真答道:“左不过是舅舅家旧日来往的那些王公、官员家的诰命、小姐、姑娘等,不过今年魏姐姐没来,许久不见,我还怪想她的,原指望今日见了姐妹们玩乐,不想独她没来。”

朱夫人王氏说道:“哦,是了。你表叔年前升了外任,过完年举家外迁,这会子怕是忙着收拾,不得空。他家今日已派了人来下帖子,拟定了四日后初十那日宴客,我们也该去道贺一番,到时候你就见着她了。”

朱小姐忙问:“表叔家升了哪地?魏姐姐也去么?”

王氏道:“回原籍宛陵,你表叔升了宣城刺史,所以举家迁回去。正好宛陵曾家已来人放了大定,定了四月初六日迎娶,他们回去正好发嫁。”

朱小姐听了不免忧道:“我与魏姐姐相聚的时日也不多了,今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侍立在一旁的嫂子赵氏见她脸上略见忧愁之色,为免她伤怀,调笑道:“姑娘大了,自然要嫁人的。过不了一二年,咱家姑娘也要嫁了。”

朱小姐被她嫂子一说,又羞起来,说道:“嫂子休要拿我取笑。”说完一扭头走了。王氏叫了丫环蕊馨进来嘱咐道:“今日你姑娘吃了酒,好生服侍她早早歇息。”

朱小姐回到绣房,坐在桌前,只觉面上作烧,揭开镜袱一照,果然两靥绯红,忙命丫环取了水来净了面,又吃了一盅茶定了定心神,方才睡下。

次日晨起,至母亲王氏上房问安,吃了早饭方才回来。因早春日暖,推开窗子向园中瞧去,只见微波荡漾,湖畔假山石边一株红梅半吐半放,已经开了些许,淡淡轻香飘送而来。朱小姐忙唤丫环道:“蕊馨,看红梅开了,咱们去折枝插瓶。”

二人说着奔至园中红梅树下,抬头向树梢上望去,星星点点只开了小半,大部分还是含苞待放。蕊馨说道:“小姐,还得两三日才开得好,现在折了岂不可惜?”

朱小姐道:“是啊,开得太少了,过几日再折来也使得。我们就在这欣赏一下这欲开的红梅吧。”

朱小姐立在红梅树下,倚着山石,东瞧西望那树上的点点嫣红。突然发现枝丫上并开的两朵煞是鲜艳,忙命蕊馨折了来插在鬓边,笑问:“如何?”

蕊馨笑道:“姑娘肌肤胜雪,再插上这红梅,当真惹眼。蕊馨我虽没见过别家的小姐,不过我猜能胜过姑娘的,只怕整个临安府也没几个吧。”

朱小姐自恃美貌,又颇才情,便有些沾沾自喜起来,随口吟道:

“温温天气似春和,

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枝插云鬓,

问人潇洒似谁么?”

未及立春,园中光景煞是凄清。湖中只有两片残荷犹漂在水面上,一道曲栏通向湖中的水阁,只是冬日天气无人上去游玩。湖旁的假山石是由太湖石堆叠而成,如今的残冬时候也依然光秃秃的,上面爬满了枯藤。山石对面沿湖的垂杨柳还没发芽,完全没遮拦的露出了树下的依绿亭。湖中的活水是从西北角由一暗渠引入,从湖的东侧明渠泻出,曲折迂回。园中又有西楼、桂堂、东轩等建筑可供春秋赏玩。

眼见初十已至,朱小姐同了母亲王氏、兄长及长嫂赵氏前往魏府赴宴。

因这魏老爷官场不擅钻营,年近半百才做得一个小小判官,官小职微,于人情上来往不善。如今好不容易升了外任,又加上与临安知府朱晞、国子祭酒王奉即王氏夫人的母家有亲,初十这声宴席倒也热闹,凡在行在任职的官员到了有一半。

当日在魏府,男客在花厅十来席,由魏老爷亲自陪酒。女客们在内院另置几席,由魏夫人李氏陪着。魏家小姐碧瑶自然是要出来会客的。

这魏小姐年方十七,生得倒也齐整,只比朱小姐大一岁,二人因这些年两家来往频繁,又年岁相仿,志趣相投,甚是亲厚。因许久不见,此次相聚亲密异常,罢了宴席也不听戏,同来至魏小姐闺房,回忆些往日二人与赵氏同游同乐、赏花弄月、作诗绘画的闺中乐事。谁知今日一别,何时才复相见。不觉已至黄昏,王氏随遣了小丫头来请朱小姐回府,二人才依依惜别,说了许多衷肠之语。

回府之后,王氏来至朱小姐绣房,吩咐她道:“今日去魏家作客,婶娘求我一件事,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朱小姐问道:“何事?倒劳求母亲亲来吩咐于我。”

王氏说道:“因过了年你表叔举家回原籍宣城,一则赴任,二则发嫁他家姑娘。因恰逢今春乡试,欲留你表弟仲恭暂寄居在我们家里,待会考完毕再回原籍。”

朱小姐道:“仲恭表弟才多大,竟已经进学了。”

王氏说道:“你怎么忘了?他比你小两岁,听你父亲说倒是个好学的。我是想嘱咐你们,你父亲的意思,他来了住在外书房的小书斋里。因那边有个小角门可进花园子,他虽未及弱冠,到底男女有别,以后出入行止多加上心留意便是。”

王氏又叫了奶娘和两个上夜的妈妈来吩咐道:“打从今日起,园子北边这个门每日掌灯时分落锁下钥,夜里不许随意出入,倘或有事都从我那边上房绕过,不必再从园子抄近路了。这园子北门出来就是小姐的绣房,东北角上又直通外书房。家里既要来客长住,小姐未出闺阁,须得避些嫌疑,丫头们年轻不知事,你们几个多加照管。即便是白日里,出入门户也须多加留意,叫丫头们少去园中玩笑,倘或撞见失礼之处,不说是小丫头子们天性活泼,只说我们堂堂知府家里也这么没有规矩,逞得女孩子们如此放诞无礼。”

众人一一答应,王氏才放心去了。

朱小姐送走母亲后,便与蕊馨说道:“这几年这么走动,我倒没留意,原来他都已经这么大了。既然母亲答应了让他住在家里,我们这些时便少去园中闲逛,闷了时只在假山湖这边走走,不往南边去便是。”

蕊馨说道:“他既是来待考的,想必日日在书斋里念书习字,甚少出来闲逛才是。况且既然客居在我们家里,少不得来时家里也有吩咐,恪守本分,想来也无大碍。”

朱小姐道:“话虽如此,既然母亲吩咐了,少不得多加留心。你也嘱咐小丫头们,近日不要园中逛去了,自家避嫌,免得落了闲话。”

主仆二人说了一会话,因又吃了两盏茶,便取了一本《淮海词》来看。读至“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只觉虽有意境,究竟不可体味。遂将词集弃了,挪至琴桌前,想起往年常与魏姐姐相聚同乐,相约出游,饮酒作乐,姐妹们常来常往,感情日深,今后各自婚嫁,与魏姐姐不能相见,觉得真是无趣,可叹韶华易逝,友情难继,遂缓抬玉手轻拨丝桐,心之所至抚起曲来。

琴音透过轩窗在园中回荡,入夜听来,更觉清悠。窗外一轮明月跃上树梢,明月的光辉洒在湖面上,映着湖上的微波,洒在山石上,照的山石泛起白光,柔和的月光映向窗棱,窗前梧桐的枝杈映在窗上。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亮越升越高,又有几人同望着这轮未待圆满的明月,又有几人听得到这与倾诉与知己好友即将离别的琴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