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谋臣祸 > 第6章 竹笛

谋臣祸 第6章 竹笛

作者:在下本无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1 16:42:55 来源:文学城

“本相?”

花锦城饶有兴致地瞧着戚无良,“我知道了,你是陛下新封的那位右相,入朝为官短短三个月,大梁第一奸臣之名已远播诸国,本侯在战场打仗都对你的大名如雷贯耳。”

又拽又狂的右相大人翻了个白眼,显然不想再和这朵“蛇蝎美人花”说话。

她一边贼心不死地拦住马车,一边扭头骂骂咧咧道:“司徒衍,跑快点,你个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老子为你拼死拼活的,你遛狗斗蛐呢?!快点快点……”

花锦城侧眸看去,不远处的酒楼中冲出一个身穿胭脂紫锦袍的俊美公子,后头跟着一大群侍从,正火急火燎地往这边跑。

那撒丫子狂奔的傻模样颇有点丢人现眼的意思。

“来了来了!”

锦袍公子像一匹刹不住车的马驹,呲溜一下冲到马车前,噗通一声跪在戚无良身侧,急忙冒着虚汗地叩首给王驾中的人行礼,“老九给小皇叔请安。”

竟是和戚无良一样行了五体投地的大礼!

百官纷纷皱眉,这礼太重了。

那可是易王殿下,当今陛下的亲儿子,而谢恒……哼,不过是先皇的私生子,入不了司徒皇室的族谱,甚至就连他这个私生子的身份都存疑。

毕竟先皇临终时,谢老太师才把谢恒带进皇宫认亲,没有任何证明尊贵血统的证据,全靠谢家一张嘴与先皇哭哀的一句“像像像”。

那形如槁木、眼昏耳聩的老皇帝临死前咬定谢恒就是他的儿子,但苦于没有实切的证物,皇室宗亲死活不肯将谢恒纳入族谱,自然也无法封为正儿八经的亲王。

这让一心弥补儿子的老皇帝愧疚坏了,差点一瞪眼一伸腿就见阎王去,幸亏谢家人给老皇帝吹了口回光返照的“仙气”,说没办法像皇子一样封王,还可以另辟蹊径啊!

于是乎——

老皇帝的长子、当今圣上继位登基之时,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封“托孤”摄政王辅佐的遗旨。

二十九岁的梁惠帝坐在龙椅上,拿着自个老子的遗旨,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己年仅九岁的幼弟兼摄政王,茶馆的说书先生都不敢这么扯淡……

梁惠帝是个性情温和的皇帝,一手平息了百官对摄政遗诏的不满,笑着对朝臣们说——“摄政就摄政吧,孤不过是多养一个吃皇粮的王爷。”

后来,谢恒渐渐长大,不仅开始插手朝政,更把手伸进了军营,十七岁那年竟向梁惠帝请旨,说是为扬国威,欲带兵攻打北燕。

群臣反对,北燕大将军苏辞虽归隐亡故,但曾许诺“江山有难,复当来归”,她的一双儿女尚在。

朝堂之上,梁惠帝依旧脾气温和,笑着对朝臣们说——“打仗就打仗吧,孤也不过是多养一个会打仗的王爷。”

世人皆说梁惠帝昏庸无能、软弱可欺,唯独谢老太师说那是一位极可怕的帝王。

“是老九啊。”

马车中传出谢恒的声音。

这位与左相说话却连车帘都没掀开过的摄政王,终于挥了挥手,命令侍卫掀开车帘,露出了尊容……

摄政王的马车没有右相的金玉其外,也没有左相的“败絮其中”,就只是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内里布置充斥着军旅之人的干净利落与简单枯燥。

车中的男子看着不过二十来岁的样子,一身月魄灰的长袍,墨发半挽半散,颜若满月照玉石,剑眉星目,挺鼻薄唇,他端坐在马车中宛如一杆空山新雨后的青竹,气质淡雅缥缈,半点都看不出朝堂上翻云覆雨的影子,反倒像一位颇有魏晋风骨、放荡不羁的名士公子。

这就是谢恒。

除去老太师谢书愤外,谢家最深不可测的人。

“回小皇叔,正是老九。”

易王殿下学着戚无良的样子,像个大乌龟般老实恭敬地趴在地上说话,“老九听闻小皇叔今日还朝,特意赶来相迎,知小皇叔忧国恤民,亲赴西川平叛,感念小皇叔鞠躬尽瘁、大公无私、忠肝义胆、爱民如子……呃……”

他说着说着,突然哑巴了,懵逼地看向戚无良。

右相与他并排跪着,头还磕在地上,同样懵逼地小声问道:“你看我干嘛?”

易王:“后面啥词来着?”

戚无良:“……”

草,这个烂泥扶上墙的草包。

戚无良炸毛地嘟囔道:“礼礼礼!”

“哦对!”

草包易王眼睛一转,似是又想起了,高兴道:“……遏恶扬善、扶倾济弱、死而后已的国士精神,为贺小皇叔凯旋还朝,老九略备薄礼,望您笑纳!”

马车中的人笑了。

那笑意很轻很浅,带着令人难以琢磨的深意,“老九,你这是当街行贿本王吗?”

“不不不,小皇叔,老九送的礼不值钱……不是!我的意思是老九送的礼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算不得贿/赂,重在心意,而且保证小皇叔见了喜欢。”

“是吗?”

“是是是!快,把本王给小皇叔准备的礼物呈上来。”

易王狗腿子的模样大概是得了右相真传,笑得那叫一个谄媚,急忙挥手命令侍从将一个黑檀木雕琢的锦盒献上。

车前抱剑而立的侍卫冷脸接过,开盒检查过后,恭敬地呈给摄政王。

良久后,马车中才传出谢恒微微发寒的声音,“你怎么知道本王喜欢这个?”

易王一乐,这个问题如何回话他背得最熟了。

“小皇叔出征前,老九见您总挂在腰间的竹笛已经开裂,却依旧没有摘下来,想必是您心爱之物。老九身无长物,又不像三哥、七哥那般有本事,所幸平日里喜欢摆弄些小玩意,特为小皇叔寻来一只相似的青竹,亲手雕琢成竹笛献上,以表达我对小皇叔的拳拳敬意。”

车中谢恒修长的手指拂过竹笛,又是良久的沉默,眼眸低垂,道了句:“罢了,你这份礼本王收下来了。”

说完,便示意侍卫放下车帘,驾车离去。

易王喜不自胜地高语道:“老九恭送小皇叔!”

礼送出后,挡路的易王和右相默契又识趣地往后挪了挪,给王驾让开了路。

百官面面相窥,眼中皆有惊讶。

谢恒九岁封王,乃至后来羽翼渐丰,军功赫赫,权倾大梁,这期间没有一位大臣或皇室宗亲能把礼送进摄政王府,那是个油泼不进、斧凿不穿的硬把式……没有人能看透谢恒这个人。

他好像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求,又好像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在求。

就像当年,所有人都以为谢恒只是个闲云野鹤、尊当摆设的小王爷,毕竟当年那个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少年谢恒比如今的易王还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天天嚷嚷着什么“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直到某一天……

他突然开始涉入朝政,夺政权、抢军权,就好像曾经的逍遥放浪都是装的,他隐忍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大梁的钱、权疯狂地涌入摄政王府。

但谢恒犹不满足。

宫中洒扫的太监都能从那双幽深明亮的少年眸中看出,他想要天下!想要江山!那眼底沉积的野心与**浓郁得令人心惊。

也是在那一年,十七岁的谢恒请旨攻打北燕,他打了人生中第一个胜仗,将北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苏家军全歼于虎啸崖,把威慑大梁十余年、寸步不敢逾国界的燕国铁骑杀得片甲不留,一洗国耻,声震诸国。

不久后,摄政王带三万偃鬼骑班师回朝,声望如日中天,离皇位只差一步,就在所有人都担忧谢恒要谋反时,他却把自己关进了摄政王府,三个月未踏出一步。

与此同时,梁惠帝也病了。

预想中的一帝一王相争厮杀的乱局没有出现,大梁风平浪静。

这一场风平浪静持续了三年,病愈后的梁惠帝还是那个似软弱似昏庸的君王,出府后的摄政王还是那个时而城府万钧、时而闲云野鹤的谢恒。

没有人知道在这片波澜不惊的湖面下,到底有什么东西改变了。

直到——

三个月前,甄王谋反,派人刺杀圣上,火烧骊山行宫。

一个白衣少年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驾于水火之中……而少年于火海乱军中,被烧伤了容貌、废了右腿。

梁惠帝感念少年救命之恩,又得国师批言——“此子入朝为相,可保大梁千秋。”

至此,戚无良官拜右相,开启了她权倾朝野、祸乱江山的奸臣生涯。

到底什么东西改变了呢?

群臣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只记得,那天是崇辞十三年三月六日,惊蛰。

千秋街上虎驾王车缓缓启程,跪拜满城的百姓与权贵,无一人能搅动谢恒那颗权衡江山、摆布社稷的心。

偃鬼骑的军旗在风中呼啸,铁甲之下乱臣贼子的血迹还未干……

街边,易王以一种极其丢人现眼、怂包窝囊的姿态,跪着往后挪了挪,因为顺利送出礼,所以眉飞色舞地对他的“好兄弟”兼大梁右相嘚瑟一笑,后者回了他一个老大的白眼。

王驾的车轮哒哒哒地转动着,经过这对“虚情假意”的好兄弟。

春风拂开右侧车窗帘的一角,端坐于车中的摄政王殿下目不斜视,唯独余光瞥见了一袭白衣,惹得瞳孔一缩。

“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