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魔尊在七零养家 > 第44章 启程了

魔尊在七零养家 第44章 启程了

作者:泠善之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9 23:53:15 来源:文学城

第四十四章 启程了

出发前一晚,燕九如和陈茵被老丈人喊去说话。

陈书记也是叮嘱一些注意安全之类的老话。此外特别提了上面政治形式复杂,他们这些小虾米要谨言慎行,不要参与等等。

最后,交给两人一封信和几根小黄鱼,神情凝重地嘱托道:“。。。是我参加革命时候的老首长,对革命、对党忠诚无比,慷慨仗义,而且打仗非常厉害。

子弹打伤了肺部,一直咳血还坚持指挥战斗。。。就这样的一位老将军,听说前阵子被人迫害。

我辗转收到消息,说连警卫员和医护都给撤了,药品也给断了,跟上面的通道完全被截断,有人这才千难万难往下面送消息。”

他叹口气,道:“我当年只是队伍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干部,可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功臣不是死在敌人的手上,而是被自己人残害死。”

“这是地址和联系人,有可能的话,想法子去看看,照应一下。不计手段,先把命保住。”

燕九如看着老丈人又气愤又难过的样子,见他摩挲着信,最后还是对两人道:“量力而行吧,这事儿风险太大,自己安全要紧。”

燕九如接过信揣起来,把小黄鱼推回去,道:“爸,你放心,只要人还有口气,我们指定想法子。”

再多他也没说。

魔尊大人轻笑一声,管它是什么界面,是人、神还是魔,很多东西都是相似的。

说起来可笑,明明是争权夺利,非要按个什么高大上的名头,其实质上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儿?

想抓权无可厚非,但残害功臣就不对了。

燕九如两人推辞了小黄鱼,但他老丈人摇摇头,“我也是受人之托,收下吧。”

陈茵也道:“收下吧,不然托付的怕不会安心。”

***

陈书记又连夜带着两人去趟牛棚。

所谓牛棚其实也不是真的牛圈,牛马等牲畜在大队可金贵着呢,送来下放的人实际上被安置在牛圈旁边的几间透风的茅草屋里。

陈茵早跟燕九如讲过这些人的来历。

这里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男人是数学家,妻子出身书香门第,被下放后,一家人不离不弃,死活要在一起。上面也有人保他,便下放到红星公社,这些读书人基本没啥劳动力,各大队都不爱要,陈书记就接收了;

还有一对留洋回国效力的教授夫妻,这背景,可想而知了,也辗转被安排到这里;

剩下两个是曾经战功赫赫的老革命,还有一个没跑路的大资本家,都是陈书记主动要来的。

老革命不用说了,也是陈书记曾经队伍里的师长政委,他是必须要保护的。

革命胜利后,队伍里活下来的人很多人进了城,当了官,只有他思虑再三回到了乡下老家,当个村里的书记。

当年不少人还笑话他是当了个最小的官。

现在看,这最小的官却是最有用的官,上面多少人辗转托付他,保住一些人的命。

另外一个人是非常有名气的大资本家。

不说县市里,连省城的好些产业和店铺、宅子都是他家的,胜利后他捐了不少产业给国家,但还是落得如此地步。

***

这个人跟陈书记自然也是有些渊源的。

他当年参加革命的时候,革命队伍经常面临经费短缺,战士和干部都是吃野菜,穿的衣裳鞋子都破烂不堪,更别提被老蒋和鬼子追着围剿时候,日子十分艰难。

陈书记年少时给这个大资本家当过几年书童,知道他人不错,不然他也没机会认字。革命遇到难处时,他硬着头皮悄悄求上门借过几次大洋,少则一两百,多则两三千。

当时队伍上也是打了借条,盖了章的。

这些大洋说是借的,其实直到革命胜利也没还过一块大洋。

这样的人都要被整被斗,陈书记作为出面借钱的人,第一个就不答应了。

别看他平时不爱争抢也不咋吱声,但毕竟是战场上行活下来的人,触及底线也是要爆发的。

他带着枪,风尘仆仆亲自去市革委会要人。

不给是吧?

跟他耍横是吧?

他一个光脚的,还能怕穿鞋的?

据知情人说,陈书记一把揪着革委会的头头拖到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当着众多围观看热闹的人,扒开衣裳,露出十几处伤疤。

他一手一支王八盒子,朝着对方头上方‘啪、啪’就是两枪,然后道:“老子穷得叮当响才去打鬼子闹革命,跟老子耍横?!儿子,老子哪个都不怕!

鬼子要打,人也要做!咱革命人一口唾沫一个钉!

咋滴?革命胜利了,鬼子打跑了,翻脸不认人了?!这些欠条大部分是老子经手借的,一共三万七千八百五十块大洋!

来,现在谁连本带利把这钱给还上,老子二话不说就走人!

不然的话,谁批他斗他,先跟老子比划比划对决吧!”

革委会的那群人哪儿敢跟枪林弹雨出来的人对决枪法啊。

而且,里面也有几个正经人,最最关键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家已经回乡下种地去了,你还能把人咋样?

最后只得妥协,让他把人领去乡下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反正乡下的日子也艰苦。

***

陈书记这辈子最大的爆发就是这一次把昔日的‘债主’保了下来安置到自己村里。

这几年在大队虽然也清苦些,但足够安稳。

他们大队也基本不搞批斗,顶多隔三差五去大队部搞政治学习,大伙儿读报纸,拿旧报纸写读后感,就当练字了。

大队部烧炉子,又暖又亮堂,比呆在茅草屋舒服多了。

公社和上面来人?

呵呵,人呐,管你是谁,都怕不要命的。

自打陈书记爆发一次后,从上到下,谁不知道这个不大咋吱声的书记其实不好惹啊。

哪还敢上人家地盘上搞事儿?不怕去了回不来啊?!

没见有一回一群红小兵吆吆喝喝地去了,结果好几个被打折腿,丢进山里自生自灭,剩下的几个鬼哭狼嚎地跑了。

本来就穷得连只鸡都招待不起,从此以后更没人去杏花大队闹腾了。

***

燕九如两口子来这里也是这些人知道他明天就要出发,还是有些托请的。

带孩子的夫妻拿出一封厚厚的信,道:“如果方便,就帮忙送个平安信给孩子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这里的地址是原来的,不知道这几年他们还在不在那里,状况如何了。。。。。。”

那对留洋的夫妻,除了平安信,还给了一个联系地址和电话,道:“我这发小叫刘长义,从小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要不是他四处想办法,我们也没机会来这里落个安生。

他这人看着有些不着调,但人很仗义,他是坐地户,你们要打听什么消息,或者需要帮忙,可以找他。”

其他人不是首都的,只能给些建议。

他们别看落魄至此,却都是心里有数的人。

受人大恩,没机会回报还罢了,哪怕有一丁点可能都想法子尽尽心。

燕九如一一谢过这些人,平安信看对方情况尽量带到。

***

第二天一早,老张叔特地比平时提早半个小时赶牛车出门,就怕路不好走,耽误了他们上火车。

到了公社又换汽车。

现在农闲了,出门的人比以前多了,汽车也格外拥挤,燕九如揽着陈茵依旧坐在机器盖子上,屁股地下热乎乎的,一路颠簸到了县城。

两人先去县武装部找人去取火车票,是两张明天上午十点四十五分发车的硬卧车票,后天下午十二点多到首都。

“稍微早点去车站,咱们这边只有过路车,停车时间短,也经常会晚点,你们注意听广播。。。。。。”

又把两支手枪和满是子弹的武装带交给他们,还有特批的持枪证及介绍信,接洽公函等文件。

陈茵认真检查后两人直接扎在腰间,手枪也别好,文件仔细收起来。

“多谢齐部长!”

齐部长点头,有些舍不得的叮嘱道:“你枪法这么好,尽量别丢了这个长处。人会的东西再多,本身的特长依然是立身的依仗。”

枪子弹药是为了两人路上安全特批的,但这些临别赠言确实他的私人馈赠。

燕九如和陈茵都是知道好歹的人,认真记在心里了。

***

两人还是住在国营东风招待所。

接待员沈芳大姐也还记得燕九如呢。

陈茵把带的山核桃、榛子等山货特产送给她,两个人很快就聊熟了。

当然,燕九如也没忘了食堂的大师傅等人,没法儿每人都送,就带了两大包,麻烦大师傅散给大伙儿一起吃。

连澡堂的窗口的大爷都乐呵呵地磕着榛子,扫一眼两个人腰上隐约露出的形状,叮嘱道:“洗澡轮流去吧,一个人留下看东西。”

国营招待所晚上有暖气,屋里有两张床,两人还是挤在一起说着话慢慢睡着了。

***

第二天,吃过早饭,两人直接退房了。

燕九如先带着陈茵逛了下百货大楼。

两人出门的时候只带了一个手提包,两个随身的军绿挎包,便在这里买了个大号的藤编手提箱子,补充了些日用品啥的。

燕九如看时间还够,就拉着陈茵去成衣柜台买呢子大衣。

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就看好了,可惜他们在乡下基本没机会穿这么时髦的衣裳,这次正好去首都可以穿着了。

虽然是基本款的呢子大衣,但料子是真的呢料,质量非常好,厚实又挺括。

燕九如指着一件大红色的,道:“你穿这个肯定好看。”但价钱也好,要一百多块钱一件。

陈茵白了他一眼,小声道:“好看是好看,太显眼了。我觉得驼色的挺好。”

燕九如摇头跟拨浪鼓似得,“可别,太老气,不好看。”

燕九如给自己看中的是长款黑色,陈茵也摇头,说他没到那个年纪,用不着装老成。

最后还是听陈茵的,她干脆选了深灰,给燕九如选了藏蓝色,他俩个子高,选的是到小腿的长款。

有了大衣,里面再穿棉袄就不合适了,又一人买了两件羊毛衫,这次陈茵挑了米白色和温柔的浅粉色,燕九如挑的黑色和浅蓝。

再加上棉皮鞋。

两人又在百货大楼附近理了发,两人看着手表的时间,在十点二十赶到火车站。

前面的铺垫基本完成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启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