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魔尊在七零养家 > 第17章 民兵调查(捉虫)

魔尊在七零养家 第17章 民兵调查(捉虫)

作者:泠善之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21:23:36 来源:文学城

第十七章 民兵调查~

这个年代的人经历过最苦的童年,战火纷飞的青少年,好不容易活下来,对建设新中国有着极大的热情。

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奋斗,对不好的人和事也是同仇敌忾。

“行了,别吵吵了。各小队把今天的工分都核上来,下面让民兵排长说几句话。”

说起民兵,王大力扫了一眼下面的社员,道:“基干民兵们都来了没?我点下名,待会儿咱们去隔壁开会讨论,布置一下任务。”

***

这里介绍一下,红星公社下面有五个大队,杏花大队是比较穷的一个,位置最远,人口也不多,统共才七十来户人家,男女老少加起来还不到五百人。

在全民皆兵的年代,这五百来人里,民兵就有二百十三人,基干民兵二十八人。没入选的,不是成分不够硬,就是年龄太大或者太小,总之,青年力壮,根正苗红,不分男女都要加入民兵训练的。

必须保证: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拉出去能打仗,回来能种地干活。

燕九如和陈茵都是基干民兵,入选基干民兵男的18~28,女的18~25,超龄自动退成普通民兵。

这时候的民兵是真正扛过枪,射过六零炮,摸爬滚打、进行过‘三防三打’训练的。具体就是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

别以为打飞机是搞笑的,其实不然,我们国家武器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就是用步枪打下过美帝的飞机和坦克啥的。

民兵平常也以生产劳动为主,闲暇时才安排训练和任务。

平常村里也就是大队有什么事,也是民兵出来维持秩序,调查走访,押送啥的。

陈茵那么敏锐察觉到有人偷窥也是经常参加训练的结果。

刘爱花和明理嫂子都超过基干民兵的年龄要求了,精力也多数被家庭和生产劳动占用就不那么敏锐了。

在村里传出有偷窥妇女的消息后,民兵们自然知道今天可能有任务,基干民兵一个不落的都到了。

王大力退役前在部队是正儿八经的排长。

要不是70年冬季修水利的时候,他爹的腿摔断了,家里一串儿的弟弟妹妹年纪还小,他娘一个人实在吃力,他也不会放弃提升的机会,回老家来种地养家的。

王大力先安排两个民兵去外面站岗放哨,防止有人偷听,然后才道:“偷窥女同志喂奶这件事,我们去了事发地点探查,地面除了踩到的杂草和灌木,地面还有明显的水迹,确切说,可能是精、液。

这件事,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嫌疑人已经处于犯罪的边缘,发展下去极大可能会变成流氓或者强、奸之类的恶**件。

69年山梁子大队女知青的案子,当时虽然我不在大队,但回来后民兵连长专门谈过。

平时骚扰如果不严加制止,放任的后果很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王排长这么一提,大家恍然想起了当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

***

一个下乡的女知青,因为长得白净好看,被当地的大队书记家的儿子看上了。

那女知青是大城市来的,家里条件好,自然不屑于跟村里的青年谈对象,几番拒绝后,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晚上,被人骗出去后强、奸,遭到反抗后掐死了。

此事还引起了当地的知青集体去县革委会抗议,影响恶劣,极大地破坏了知青下乡的政策。

而且,那书记的儿子不知道,女知青的父母并不普通,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拿捏得住的那种。

结果,不但儿子吃了枪子,父母也被定为知情包庇和出谋划策的同谋,性质恶劣,跟着一起吃了枪子。

三条命抵一条命不说,当地的知青都不肯回那个大队甚至公社了,县里不得不另外成立了一个知青农场把人都安排了,事件才平息下去。

当地的干部从生产队到公社,只要是相关的,都被撸了个干净,甚至县里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也被批评记过处分了。

当时谁也没想到,就是一个农村小伙去撩骚女知青会变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早知道及时制止也不至于这样。

“我们要防微杜渐,早日抓到这个人,早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里。”

这下民兵们都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都不在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开始正视起来。

***

首先是成立调查组。

领导成员就是大队长和书记,这俩人一个是曾经的游击队员,一个是吃苦耐劳、事事抢先,一心装都是发展生产,他们是值得信任的;

其次,王大力和基干民兵这些人都是突击队的成员,干活从来都是领头的,事发时正领着大伙劳动,确定没有问题。

这些人组成调查组,社员们都没有意见。

调查组当晚就开展了大排查。

这一步还是比较简单的。

像现在农忙的时候,村里从14~60岁的劳动力,不分男女都要下地干活,先看有没有请假的,再把各项农活中的人分出来。

请假的都有记录,这个容易。

干活脱岗的,像插秧的人,每人几行都有数的,那么多人一起插秧,前后左右互相都能印证,而且,缺了哪个人,秧田就会缺一个口子,这个很好查。

此外,起秧苗的人也一样,干这个活儿的妇女居多,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孕的,也好查。

唯一有些机动性的就是推小车或者挑担子运秧苗的人。这些人你来我往,奔走在路上,偶尔掉个队啥的,很有可能。

还有记分员,卫生员,保管员,兽医,这些人参加劳动的同时,也要应付各种问题,可能随时被叫走,相对会灵活机动,也得排查。

因为就发生在下午,大家记得都很清楚,很快就筛出五个重点人。

其中,三个请假的,一个是请病假的知青,上午干活累晕倒了,下午在知青点休息;

另一个知青请假去公社邮局取包裹,他家里寄来的吃的怕搁坏了,下午没有牛车,跟大队书记借的自行车;

还有一个请假的是村里的李二愣子,媳妇要生了,在家看着。

此外,嫌疑比较大的还有两个,一个是村里老光棍冯老三,下午推车运秧苗的时候拉肚子;

还有仓库保管员王春岭,下午那会儿有几个社员的小推车和篮子啥的坏了,社员去仓库换工具,他在社员领完工具后有二十来分钟空挡,没跟别人在一起。

***

有了重点目标就好办了。

王大力点了四个人,“九如,重义,大牛还有常胜,今晚上,你们四个跟我去挨家查问这几个人,明理和生子在这值班,其他人先回去吧,干一天活都累了,回去听通知。”

民兵们在村里训练和执行任务都是义务的,没工分、没补贴,靠的就是一颗火热的心。

等其他人走后,剩下的几个人,每人发了一个民兵队‘执勤民兵’的红袖标,领回自己的配枪——一杆六五式半自动步枪,外加五发子弹。

平时基干民兵的配枪是自己在家保管的,便于熟悉枪支和保养,但农忙的时候家家都没人,怕丢枪还有没人管的小孩子瞎玩儿,就都收上来统一保管。

这是燕九如自打觉醒后第一次摸这个世界的真枪,神识掠过,曾经熟悉无比的枪支结构和用法瞬间回笼,而且越发清晰明了。

他接过步枪,七扯咔嚓先把所有部件拆卸检查后,又快速安装完成,合上刺刀,子弹上膛,关闭保险,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显得无比流畅。

王大力瞅了他一眼,笑道:“行啊,九如你这手速又快了啊,不去当兵真的可惜了。”

燕九如笑笑。

他原本就是基干民兵,训练认真肯刻苦,枪法准,反应快,可惜当年高中毕业不招兵。

后面倒是有过招兵,可名额只有一两个,让公社干部子女得了,他又是家里的长子,下面好几个弟弟妹妹还都不顶事。

他选不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

一行人先去知青点。

郑重义是知青点的负责人,他先进去说了一声。

知青们也是开会才回来一会儿,都在堂屋里围坐着,显然是知道晚上有检查。

毕竟知青里也有两三个民兵,还是知道一些的。

王大力带着几个荷枪实弹的民兵进来还是有些压迫感的。

“大家不要紧张,只是排查嫌疑,大家把今天下午三点半到四点这个时间段,自己在干什么,有谁能证明说一下。另外,如果有什么异常情况需要反应的话,也可以提供情况给我们。”

男知青是重点,大家都在干活的不必多说,很多人都能证明,王大力重点问了一下请假的两个。

“孙旭呢?病好些了吗?”

郑重义从男知青的一间屋子里出来,脸色有些担忧,道:“在里屋呢,发烧了,得让人去找下卫生员。”

知青点男女各俩个屋,里面都是一铺大炕,实在是没那么多床可摆,而此时孙旭烧得脸通红,迷迷糊糊地躺在里屋的冷炕上。

就这样,别说去偷窥了,自己搞不好都要搭进去了。

王大力伸手摸了摸额头,皱眉道:“病这么厉害,你们都没安排个人照顾吗?”

郑重义无奈道:“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没烧呢,以为只是中暑加上他才来不久,还不适应,没想到病这么厉害。”

王大力:城里的孩子尤其是建国后出生的,再苦再累也比农村的孩子轻松,一下子进入农忙季节,就是他们这些铁汉子也瘦下去十斤,别说城里来的小白脸了。

“喊卫生员去。”抬人去卫生所显然不现实,这么烧还折腾啥。

燕九如想了想道:“你先让人顺路去我家,找陈茵,就说我让去的,拿三粒退烧药,快去快回。”

卫生员手里估计也没退烧药了,他去县里买了一些,倒可以借几颗应急。

救人么,也不计较那么多了。

这期榜没申到,下期期待一下。

我这就去抓偷窥狂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民兵调查(捉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