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名著世界大逃亡 > 第17章 第 17 章

名著世界大逃亡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芃县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9 11:00:38 来源:文学城

番外一 红楼梦

“中了!宝二爷中了!乡试第三名!”喜讯从金陵一路传到神京,贾府上下齐欢喜。

“我儿生来不凡!”王夫人笑得面上如一朵绽开的菊花,她冲贾母道,“宝玉如今也中举了,亲是也该议起来了。当选个于他仕途有所助力的人家。”

“你啊!糊涂!”贾母不留情面,将事情摊开来讲,“你道宝玉为何突然勤勉奋进了?当真是因为被他老子打了一顿,就此醒悟了?”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贾母直接点王夫人,“两个玉儿,谁也离不开谁!”

见王夫人一脸不服气,贾母懒得与她言语,便道,“那你就试试看吧!你自己与宝玉讲,要为他择选个什么模样的妻子。”

王夫人哪敢,自己生出来的孽畜是个什么脾性,自己还不知道吗?有林黛玉在,他眼里就瞧不见任何一个旁的女子。

要是林黛玉不在了呢?一个念头在王夫人脑子升起,唬得她身体一僵,禁不住握紧了手中的佛珠。

见王夫人的神情,贾母立刻敲打她,“门生故吏懂不懂?不谈林女婿往日在官场上的人脉。只说他是死在位上的,为圣上、为国祚而亡,陛下心里会记不得他?倘若宝玉成了他的女婿,遗泽自然就落在了宝玉的身上。”

“你莫要糊涂!为了宝玉,你莫要糊涂!”贾母焦急,心道,不能这般拖着了,趁着自己身子骨还硬着,还能当家做主,需得将两个玉儿的事情定下了。

往日贾母还有所顾虑,毕竟外孙女的身子是出了名的不好,恐有碍寿数。但从去岁夏天起,玉儿的身体便一日好过一日的有了起色,到如今,打眼一瞧就是个气血充足的健康孩子。

如此,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贾宝玉过了乡试本该即刻启程进京应考,然而,他只去信一封家中,只说要先成家再立业,请老祖宗为自己做主。将信件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不娶林妹妹,他就不回家,也不进京赶考,随便在千里之外谋个八品县令。

王夫人一肚子算计,全都抵不过贾宝玉的牛脾气。

“姑娘,恭喜了!”潇湘馆内喜气洋洋,就连晴雯也叹道,“我是真没想到宝二爷能这般争气的,去年这时候,他还像个孩子,怎么说开窍就开窍了呢!”

紫鹃压低声音悄声道,“说来也怪,自打宝二爷丢了那通灵宝玉,脑子就清明起来了呢。”

“阿弥陀佛!”雪雁作揖念佛,“我家姑娘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到头了,自此有了依靠。”

闻得喜讯,林黛玉也高兴,可心里却有一处空落落的——难道只有嫁人一条路才能让女子在人世间安身立命吗?明明.....明明宝玉破题做文章什么的,还经常要请教自己来着。

想到一半,林黛玉打消了自己妄念,只道如今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莫要贪心不足了。

宝黛大婚,虽然操办得匆忙,却极其热闹喜庆。婚后,贾宝玉又一举过了春闱,就在贾府上下喜不自禁,谋算着要为贾宝玉谋个既要清贵,又要有权柄的职位时。贾宝玉自己上书,请求远去云南做一地父母官。

“云南!那可是三千里发配之地!”阖府震惊,只觉贾宝玉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贾宝玉只一句话:“为君分忧,为国解难。”用君臣之道来压孝道。

“宝玉,你不为自己想想,也为你林妹妹着想!云南蛮荒地,她那娇弱的身子,如何去得!”贾母只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本以为从宝玉起,贾府当否极泰来,谁知宝玉竟成了国家的宝玉,再也不是贾府的宝玉了。

贾宝玉冷酷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去云南赴任,我的夫人自该是一起去的。”

私下,贾宝玉却对林黛玉道,“妹妹莫怕,云南虽远,却是个好地界,那昆明县四季如春,没有冽冽寒冬,没有炎炎夏日,可舒服了。那里一年四季开花,妹妹定然会喜欢的。”

“再有。那边的风俗与咱们这儿亦不相同。”贾宝玉选择云南,不仅仅是为了远离贾府,更是多方考虑的,“那边女孩儿金贵,不似咱们这边。”

“哦?”林黛玉这才来了兴趣,原本她对要随贾宝玉去哪里赴任并无多大感触——在哪儿不是四方小院儿关起门来过日子呢。

“在云南,女子还能当头人呢!就是族长。”贾宝玉为林黛玉描绘未来美好的生活,“到了云南,妹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再与我细细说说。”林黛玉来了兴趣。

贾宝玉上辈子出家当了和尚,踏遍山河,寻遍神州,见过茫茫草原,去过苍山洱海,此时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细细道来,只让林黛玉听得入了魂。

“好妹妹!”贾宝玉说得口干舌燥,喝了一碗茶,笑道,“光阴无限,咱们的日子长着呢。你且赶紧收拢行装,咱们早早启程去!”

“你就不怕我不跟你走?”林黛玉娇嗔道。这年岁,男人一辈子在外头做官,妻子一辈子在家守活寡的例子太多了。

贾宝玉笑道,“你会不跟吗?”

两人相视一笑,只觉心胸一阔,至此江湖路远,携手共进,海阔天空凭鱼跃。

赴任的圣旨已经下了,贾府众人便是千不甘、万不愿,也只能低头认了,为宝黛夫妇收拾行礼。

“那地方离京城千里之远,这一去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林黛玉问院子里的丫鬟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去处,我定为你们办到。”

“姑娘去哪儿,我就不哪儿。”紫鹃和晴雯一心要跟着林黛玉走,她们都不想留在贾府。其余的丫鬟都还犹豫不决——那可是云南,自古以来的流放之地。

最终,林黛玉只带了晴雯、紫鹃两人一道奔赴云南。

路上,贾宝玉与林黛玉商量,“不若将她们收做义妹,等到了云南为她们风光大嫁了。”

这话被晴雯听了去,暴跳如雷道,“如今我又不是你的丫鬟,你又不是我的主子,我也不是个物件,嫁什么嫁?!和卖了有什么差别!”

紫鹃也道,“我一辈子要跟着姑娘,哪里也不去,赶也不走。”

林黛玉也不同意,“我自当如姐姐妹妹一般对待她们,只是未来如何,该由她们自己决定。”

“你不是说云南风俗不同,女子日常能出门上街,还能做生意,当头人。晴雯、紫鹃难道还不如她们了?”林黛玉只觉的自家的姑娘都是最好的。

三对一,贾宝玉完败。

“行行行!都听你们的!我就当个面人儿老爷。”

贾宝玉一语成谶,到了云南后,他不仅是个面人老爷,还是个面人知府。

朝廷官员大多视赴任云南如猛虎,一来云南偏远,与其说是去当官的,不如说是去流放的。二来,云南山头林立,蛮族众多,当地早就形成了一套自我运行管理的体系,朝廷派来的官儿在此根本插不上手。准确说,好事轮不到,背锅第一名。

但贾宝玉本就不是个好争权揽事儿的,他乐得权利被架空,万事不管,否则哪有时间和林妹妹红袖添香、画眉取乐?

然而,贾宝玉很闲,林黛玉却很忙。

“宝玉果然没有骗咱们。”林黛玉带着晴雯、紫鹃并六个人高马大的嬷嬷,就这么上街闲逛了——这可是往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里有个丝绸铺子,不知卖不卖绣品。”晴雯心下痒痒,心道,也不知这南边的绣技如何。

“咱们去看看。”

铺子里却是个女掌柜,她一边拨打着算盘一边招呼来客,道,“咱们店里收生丝,也卖成品,客人们有什么需要的,先随意看,有要的喊我就成。”

三人在店里看了一圈,却只有成匹的绢布丝绸,并无刺绣作品。

“看来咱们来错地儿了。”三人低语。

女掌柜虽然在算账,可耳朵却注意着客人的动静,闻言问道,“客人们是要找什么,为给你们指个路。”

“绣品有吗?香囊、扇子什么的?”晴雯问。

女掌柜抬头笑道,“听你们的口音,是异乡来客吧。你们不知道,咱们这地界,只养蚕产丝,对外的大宗买卖是生丝,还有少量成匹布料,但也是简单的纱、绢、绡。”

女掌柜打量了一下林黛玉三人的衣着打扮,又道,“如夫人身上所穿的绫罗、锦缎之类的,咱们这边是没有的。”

“为何呢?”林黛玉好奇询问。

女掌柜耐心解释,“一来呢,咱们这边没这个技术,什么云锦、羽锻、花萝,纺织起来可不容易的,更别说要两人共同操作的楼机,那更不成的。”

“二来呢,咱们这边纺织出来的花纹,外头人不喜欢的。”都是一些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在中原地区没什么市场。

林黛玉又打量一圈店铺,道,“你家店里的料子虽然一般,可色彩极为丰富,放到上京也是难得的。”

女掌柜骄傲道,“那是。咱们这儿四季暖和,花儿草儿的长得好,榨作出的染料也就好。”

“我要那边几匹银红、桃粉、翠绿的料子。”林黛玉不好意思空手,拉着人家女掌柜说了好一会儿话,都耽误人家做生意了。

待结账的时候,林黛玉几个都是一惊——真是太便宜了!

“掌柜的,您这些货运到京城去,翻个五六倍不成问题的。”林黛玉忍不住提醒。

女掌柜笑道,“我如何不知。只是山高路远,行路艰难,我们便是手里有货,也运不出去的。”

后来林黛玉回去问过贾宝玉,才知地方上的丝绸生意都被几个大家族给垄断了。平民老百姓辛苦养蚕纺织,获得的利润却极低。

“虽然利润不高,但是也不错了,只要手脚勤快些,温饱不成问题的。”贾宝玉道,“且此地气候温暖,粮食也长得好,一般人家都饿不着肚子的。”在贾宝玉看来,此处已经算是人间乐土了。百姓无需遭受饥寒之苦,女儿们也能凭一技之长安身立命,多好。

“你身为一方父母官,或许可以做些什么。”林黛玉心里有个念头,但还模糊,一时没有想明白。

贾宝玉劝道,“我当个吉祥物,咱们一家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世间万物都是此消彼长的,令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必然会侵袭到世家豪族的利益。贾宝玉不想当出头橼子,重活一世,他只想和林妹妹和和美美一辈子。

林黛玉心里存了想头,也不与贾宝玉多言,蹙着眉回了房,就碰见了也在拧眉沉思的晴雯。

“我有一个念头。”晴雯怔愣着,目光落在虚空处,“我想开个绣坊,将一身的本事都交给此间女子,好教她们有更多本事傍身。”

“真正是与我想到一处去了!”林黛玉激动,她上前握住晴雯的手,直道,“咱们一道!”

一家免费教授女子刺绣手艺的绣坊在温暖如春的云南悄然开张。

起先,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儿,只当是知府夫人的消遣玩意。为了表示对知府大人的支持,不少人家都将家中的女孩子送去学艺——据说教习师傅是上京最厉害的绣娘,白大的便宜不捡起是傻子。

然而,那绣坊竟是有教无类,只要想学,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更有甚者,哪怕是赤贫光脚的贫家女,只要想学、肯学,这绣坊竟是照收不误。

不到一年的光景,当地竟是出了不少技艺高超的绣娘。又过了两三年,当地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也在悄然变化。从以生丝原材料为主的商品交易,渐渐向丝织加工品转变。这种转变无疑让手握刺绣技艺的女子们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话语权。

“没想到你们在南边竟然干下了这番大事业!”经年未见,薛宝钗激动地看着成熟干练许多的林黛玉,“大观园里的日日夜夜竟好似上辈子的事情一般!”

“宝姐姐还是一样笑话人,咱们这小打小闹的,如何与你相比。”林黛玉捂嘴笑道,“您手指头缝里漏出点来,就够咱们昆明县吃撑啦!”

当年,香菱被母亲寻回后不久,贾宝玉又搬出了园子,薛家人自觉在贾府继续住着也没什么意思,开过年转春打暖便搬出了贾府。

到了下半年,薛宝钗就说了亲,却不是谁家的公子,而是一个寒门子弟,家境微寒,但肯读书上进,相当于半入赘到了薛家。

成亲后的薛宝钗梳起了妇人发髻,全权接管了薛家的生意,两三年功夫竟是扭转乾坤,硬生生将日薄西山的薛家给盘活了。

此次薛宝钗来云南却是接了林黛玉的邀请,为得便是那丝绸生意。

绣娘们虽然手握技术,可贸易通道还掌握在当地豪族手里。一旦豪族们培养起了自己的绣娘团队,一手抓渠道,一手握技术,市场价格又必然被他们所掌控。

林黛玉便想到了皇商薛家——原本已久丢了皇商的帽子,在薛宝钗的经营运作之下又得回来了。

“颦儿,你可别又怪罪我充大说教。”薛宝钗道出担忧,“你绕过当地富商豪族直接与我交易,相当于虎口夺食。”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薛宝钗压低声音道,“每年死在位上的外官还少么?”当年林黛玉的父亲可就死得蹊跷。

“我如何不知。”林黛玉轻叹一声,“只是人生在世,怕这怕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总要搏一搏的。”

“你这是傻话!”薛宝钗道,“这一回,你且听我安排。”

薛宝钗抵达云南府,各家邀约的帖子如雪花一般递到案前。薛宝钗一一接了,只道自己与知府夫人乃是幼年旧相识,不日知府夫人为自己办接风宴,届时必一道宴请各位当家的一道赴宴。

“宝姐姐这是唱什么大戏?”林黛玉有些看不明白,似是狐假虎威要借知府衙门的势,可又不像。

薛宝钗笑道,“你要抢豺狼嘴里的肉,就得放一块更肥的肉去引他们,否则他们如何松口?不仅不松口,还要去咬你害你的!”

“如今,我来了,就是给他们一块更肥的肉。”

接风宴如期举行,云南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世家族长、蛮族头人、女土司等等都在应邀之列。

宴会上,贾宝玉作为当地父母官,说了两句客气话,喝了一杯酒,便退下了,将主场留给了林黛玉和薛宝钗。

薛宝钗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我千里迢迢而来,却是受我家妹妹所托,有一项大买卖要与大家。”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薛宝钗使了个眼色,一个丫鬟端着漆盒下位,给诸人都发了一方帕子。

“这....”众人正疑惑,却在帕子到手的一瞬间愣住了——软糯厚实不输棉布,光泽耀彩不下绸缎,这到底是什么面料?!

“我等真是井底之蛙。”一个满头银发的女土司站起来,扬声道,“老身白活这么多年岁,竟从未见过这样的布料。”

薛宝钗笑道,“这是我薛家独家研发的新面料,专供皇家,兼具皮草的保暖、绸缎的华美、袄衣的软和。”

“生产这样的面料需要大量生丝。”

此言一出,全场还有谁不明白的呢。皇商薛家这是送钱给他们来啦!

在当地豪族眼中,生丝生意约么等于无本生意:桑树是山上长的,蚕宝宝也便宜得很,缫丝工更是便宜得离谱。唯一的成本就是运输成本。

如今好了,运输成本也省了,皇商薛家直接来产地收生丝,价格还给得高,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大好事。

“颦儿,你看我这事儿办得如何?是不是解了你的危机?”薛宝钗笑嘻嘻道,“你该如何谢我?”

“多谢宝姐姐!”林黛玉朝她福身一拜,“姐姐就是宋公明,及时雨!”

“那你可知这新面料是什么做成的?”薛宝钗有意卖弄。

林黛玉已然看出那新面料是羊毛混着桑蚕丝织成的,但并不点破,只道,“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你们皇商薛家,南来北往的稀奇物件,无所不有。”

闻言,薛宝钗听出林黛玉已然猜出新面料是怎么回事儿,笑道,“做生意也无甚难的,不过是将南边的东西卖去北边,又把北边的东西运到南边,就像河流一样,流来流去就成财了。”

“回忆往昔,咱们被困在一方小院儿,不识乾坤之大,丁点的小事落在心头就成了天大的事儿。再回头,不过如此。”薛宝钗感慨。

林黛玉亦叹,“可不是么。”昔日在贾府,父母具无,身似浮萍,只觉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咱们....都跨过了那一道槛。”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有了薛宝钗的大宗生丝买卖在前,林黛玉和晴雯的小绣坊生意便也不起眼了,就这么悄悄地发展起来了,很快就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收益渐长。

产业稳定后,晴雯提出了去旁的县城再开绣坊分店。她道,“天底下的女儿那么多,如我这般命苦的亦不少,我只盼着她们除了卖身为奴为婢之外,还能又另外一条路可以选。”倘若能够凭着自己一双手养活自己,谁又愿意去做那生死由人的奴婢呢。

林黛玉自是支持晴雯的选择,“你尽管去吧,我敢保证,便是青史之上没有留下你的名字,千千万万个女儿却都会永远记得你。”

晴雯离开了昆明县,林黛玉也没有闲着,她打算建一家女子书院。

“妹妹!你这一整日忙得!咱们都三天没能说上话啦!”贾宝玉抱怨道。

林黛玉道,“往日里,你最是怜惜女孩子了,恨不得下辈子托生成干净女儿家。如今你坐在这个位置,有了这个能力,为何不能有所作为呢?”

贾宝玉不解,“建绣坊我还能明白。开书院又是为何?那些贫苦女儿家,学了文、识了字,又能如何呢!?”她们光是活着就是竭尽全力了,那还有精力去读书学习?

“不如何!”林黛玉气道,“只是仓颉造字之时也没说,这天底下的字只能男儿学,不能女儿碰!你们男人读了书,满嘴之乎者也,全天下的道理就全在你们嘴里。女儿家吃了不会写字记史的亏,有冤没处申,有苦没处说!”

贾宝玉大呼冤枉,“妹妹,我哪是那样的人了!”立马举手举脚全力支持林黛玉开办女子书院。

书院建成,林黛玉便是第一任山长,望着鱼贯而入的女学生们,她想到了多年前的神奇经历——那位来自百年之后的神奇女孩儿。

“司司,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知道了另一种可能。当年你播下的火种与希望,将在我的手中传承下去,支撑着千千万万的女儿家抵达百年之后的新世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