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明朝航海王 > 第12章 皇帝视察

明朝航海王 第12章 皇帝视察

作者:任弘毅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0-10-20 17:54:07 来源:转码展示1

西山煤矿,邓健刚发现弘治皇帝一行人的车队,就激动地朝坐在不远处抖腿的李兆同呼喊:

“少爷,来了!来了!”

弘治皇帝视察西山煤矿,虽然是微服出巡,可这西山煤矿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是流民。kanshushen

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藏着白莲教的反贼?!

所以,由不得萧敬不重视安全问题。

早在弘治皇帝决定视察西山煤矿的时候,萧敬就随后派人通知了李兆同,并且通知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让牟斌带领锦衣卫,跟着李兆同,先行来到西山煤矿做好安保工作。

因此,李兆同早就赶到了西山煤矿。

当然,朱厚照没来。

这个作死小能手,虽然作死能力一流,但是也害怕被打龙棍打,此时正怕见到弘治皇帝。

况且,他也不愿意挨在弘治皇帝身边,那样没自由,他早就放飞了自我,找李兆同借了点银子,去京城里晃荡了。

“狗一样的东西,大呼小叫做什么?本少爷没长眼睛吗?赶紧退到本少爷身后去,让本少爷来!”

李兆同撒丫子起身,同时凶残地踹了一下邓健的屁股,然后就摆出一副恭敬而又期待的神态,使劲伸长脖子,面露假笑,活脱脱像一只舔狗。

……

“陛下,这边请。”

皇帝和大臣们的参观流程都是李兆同跟牟斌商量好的,毕竟来的可是大明的中枢,这要是出点什么问题,那就完了。

所以,锦衣卫那是严阵以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站立在参观行进的路上,不给贼人丝毫的机会。

弘治皇帝一下车,就见到了这一幕,他有点不高兴,毕竟他是微服出巡,可现在的样子,哪里是微服出巡了?

弘治皇帝瞥了一眼萧敬。

不过他还是没有说什么,毕竟安全第一。

“贤侄,这些流民干活这么卖力,不会是你找人安排表演给朕看的吧!”

走了一阵,弘治皇帝终于忍不住开口,因为他所看到的,是所有人都在按部就班地努力工作,没有一个人偷懒。

这在弘治皇帝看来,显然不正常。

“陛下,天地良心,这些人都是真真正正在努力工作的流民!”

李兆同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哦?”

弘治皇帝的语气和表情皆不信。

不止弘治皇帝不信,随行的刘健、谢迁、李东阳、周经、杨守随、白昂、萧敬也都不信。

“陛下,爹,诸位大人,其实,他们不仅是真的在努力工作,而且,我说一句实话,他们……其实还还嫌弃你们来视察呢。”

李兆同壮着胆子说道。

“怎么说?”

刘健性子急,所以他抢在弘治皇帝面前问了出来。

“回刘公的话,因为西山煤业采取的是计件制,谁做的多,谁拿到的钱就多,另外,西山煤业待遇好,流民们懂得感恩,所以也就更努力地为西山煤业工作了。”

“计件制?”

工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杨守随一下子就好奇了起来。

“嗯,计件制,这种制度是按生产合格品到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工钱的,多劳多得,所以,只要是想赚更多钱的人就不会想着偷懒,而是会努力工作。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西山煤业给每一个人都定下了一个最低指标,如果有谁当月在非特殊情况之下不能完成最低指标,那就滚蛋,西山煤业不养偷奸耍滑,好吃懒做之人。”

“什么是特殊情况?”

杨守随感觉这计件制很先进,尤其适用于工部的工匠们,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所以,他对计件制非常感兴趣,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就是生病请病假,家里有人去世请事假啊,节日放假啊之类的。”李兆同有问必答道。

“如此倒不失为一个仁政,既增加了匠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又不缺乏人性化。”杨守随赞许地说道。

“是啊,仁政是仁政,但是得有钱!平均一个匠人一个月能赚一两多银子呢!”

李东阳不无心疼地接话道,语气中,带着自嘲,带着讽刺。

“这倒是!”

弘治皇帝也是算过西山煤业的匠人们的工钱的,说实话,他也是心疼。

“贤侄,你跟朕说实话,你这样给匠人们提供白米白面,还隔三差五的有肉,又开这么高的薪资,西山煤业,一年到底能有多少收益?”

蜂窝煤的火爆,让弘治皇帝认为西山煤业能赚钱了,但是,这能赚钱与赚大钱是有很大的区别。

李兆同可是在他面前夸下过海口,一年能给他带来银钱百万两以上的收益。

他觉得李兆同办不到。

“之前小侄还有一点忐忑,但是看到了今天蜂窝煤和蜂窝煤炉销售火爆的情况,小侄可以很肯定地说,西山煤业,一年赚几百万两银钱很轻松,陛下您就坐等分红吧!”

“胡扯!”

弘治皇帝还没说话,李东阳就发火了:

“逆子,西山煤业这么大的开销,你还敢吹嘘一年能赚几百万两银钱,你当这银子会从天上掉下来不成?

你还想欺君不成?

陛下,小儿不明事理,还请您不要怪罪。”

“无罪,朕赦免了。”

弘治皇帝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别说西山煤业帮他安置了三千多流民,以后还会更多,就说他的性格。

这位皇帝,可是连自己的杀母仇人万贵妃的家人都能放过的仁慈君主,他并不嗜杀。

不过,他好说话,可李兆同并不打算领情,为了谋将来,给自己续更多的命,他必须要坚持己见,要有信心!

他委屈地辩解道:

“可是西山煤业一年真的能赚几百万两银钱啊!

我给匠人们吃白米白面,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干活!正所谓,不吃饱怎么会有力气干活呢!吃得多才能干的多呀!

我采取计件制,也是为了让他们自己知道努力干活,因为干的多我才能赚的多呀!

我又不是不考虑利润,西山煤业的开支,我都详细计算过,西山煤业每出一批货,管事们都能根据我的指导,算清楚大致的利润,然后再为下一批货的生产作安排。

还有,西山煤业采取的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每个人专精于一样事情,正所谓熟能生巧,他们专精于一件事情,那他们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蜂窝煤的火爆,陛下、爹、诸位大人你们都看到了,蜂窝煤根本不愁销路,如此状况,怎么会赚不到几百万两银钱呢?

我都算好了,除非发生大型意外事故,否则肯定可以赚得几百万两银钱。”

“贤侄大才!”

杨守随虽然还是不怎么相信西山煤业一年能赚几百万两银钱,但是他对李兆同话里蕴含的东西很感兴趣,尤其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他极为感兴趣。

所以,杨守随当即就开口询问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是怎么一回事。

李兆同也不隐瞒,他解释道:

“很简单啊!就是生产一件产品之前,考虑清楚做成它需要经历哪些步骤,然后把这些步骤拆分开来,分给不同的人去做。

就比如这蜂窝煤,有挖煤、挖泥、洗煤、搅拌、成型、晾晒等等步骤,我们西山煤业就是把这些步骤拆分开来,然后每一个步骤安排一些人手,让他们专门做这个。

当然,流水线嘛!肯定不能断流,不然就不叫流水线。

为了效率的提高,上一个步骤要承接下一个步骤,所以两个步骤做事的主要场地要相邻,这样就可以节省搬运的时间,也能节约人手。”

“甚妙!甚妙!”

杨守随眼神大亮,那计件制看上去要花好多钱,可这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能省钱啊!

所以,他当即朝弘治皇帝躬身一拜,请求道:

“陛下,还请您同意将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引入到工部的作坊当中来,如此,一定可以提升工部作坊的生产效率!”

“哈哈!杨爱卿,不虚此行吧!你还反对朕前来西山煤矿视察吗?”

这个杨守随,是一个清流。

清流嘛,懂得都懂!

这家伙,在弘治二年的“两京之狱”大型连续剧中,担当过“主演”,当时他是应天府尹,负责调查宦官蒋琮遭到御史姜绾弹劾一案,然后他看不起宦官蒋琮,偏向御史姜绾,被抓住机会的“纸糊阁老”刘吉指使亲信言官弹劾,被贬到广西当参政去了。

不过这家伙能力不错,在广西搞严打,使得当地社会安稳了不少,他也得了民心,所以短短几年,他又爬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上,还兼任大理寺卿。

但清流终究是清流,狗改不了吃屎,典型的文人心态,对皇帝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很喜欢唱反调。

所以,弘治皇帝说要去西山煤矿视察时,知道西山煤矿有很多流民的他,那是强烈反对。

弘治皇帝也是有点小脾气的,记住了这事,现在杨守随大有收获,他当然要揶揄讽刺几句。

“陛下圣明!不过还请陛下同意引入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回头再议吧!改革工部作坊的生产方式,牵扯太大,不能随意下决定。”

弘治皇帝是清醒的,他知道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很好,可是,任何制度,终究还是要用的好才是真的好,贸然对工部作坊进行改革,很容易生乱的。

“贤侄,既然匠人们嫌弃朕影响了他们干活,那朕就不去看蜂窝煤炉的作坊,你好好管理,不要有压力,西山煤业能安置这么多的流民,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所以,就算西山煤业不赚钱,朕也不怪你,好好干,加油!”

弘治皇帝终究还是只相信西山煤业能比自己预估的要多赚一些,但不相信西山煤业能给他带来百万两银钱以上的收益。

不过,他对李兆同,那是越来越喜欢了。

因为他感觉,每次遇到李兆同,都能有所收获,今天这不,杨守随大有所得,因此哪怕将来工部现有的作坊不能改革生产方式,那新作坊,肯定是可以用的。

李兆同,大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