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月相照 > 第12章 海棠未雨(一)

明月相照 第12章 海棠未雨(一)

作者:春风蘸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2 17:58:04 来源:文学城

刘挽月将头一歪,笑问道:“那官家以为是谁呢?”

“没有谁,你怎么来了?”

“我来给官家送东西啊!”刘挽月说着将手中的纸笔在他面前晃了晃。

赵煦闻言眸光一黯,冷声道:“是太皇太后让你来的吧,东西放下就可以走了。”

刘挽月将纸笔丢在一旁,非但没走,反而顺势坐到了他身旁,眨了眨眼笑道:“官家想多了,哪有什么人让我来,这不过是个幌子罢了。我是想着官家晚上没吃东西,便想来给官家送点吃的。”

她说着从怀里拿出用帕子包好的几块糕点递给赵煦。

可赵煦只是看了一眼糕点,便别过了头,既不接,也不吃。她不免疑惑道:“官家为何不吃?可是不合胃口?”

“太皇太后不许我吃东西。”

刘挽月闻言忍不住打趣他:“官家也太认死理了,现下连外面的值夜小黄门都睡了,官家不说,谁会知道?”

“天知地知。”

“官家是天子,那天地便算是父母,哪有父母忍心看儿子饿肚子的?”

她见赵煦依旧不为所动,便将糕点掰了一块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道:“官家你看,这糕点没毒的!你要在不吃,我可就都吃了!”

赵煦已经四个时辰没吃东西了,腹中早就饥饿难忍,便也不再赌气,伸手拿了一块糕点吃了起来。

他拿着糕点,熟悉却又陌生的味道倒让他有些奇怪,便问道:“这是什么点心?”

“茯苓糕,官家最喜欢的。”

茯苓糕是赵煦从前最喜欢的糕点,可自从做了这天子,众人便都教导他身为天子,为避免上行下效,便不能有偏好,故而他已经许久没有吃过茯苓糕了。

那她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赵煦一脸警惕地看向她问道:“你怎么知道朕爱吃茯苓糕?”

刘挽月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忙找补道:“奴有一个朋友在尚食局当差,奴听她说过一次,就记住了。”

这个理由实在不能让他信服,可他并没说什么,毕竟她撒的谎足够多了,故而只是沉默的继续填着肚子。

佛堂外凛冽的寒风顺着门窗的缝隙钻了进来,此时已是十一月末,可这佛堂里竟连个炭盆都没有。

只坐了一会儿,刘挽月便已经冷的缩成了一团,她见一旁的赵煦并未带狐裘大氅,此刻身子也因寒冷而微微发抖,若他在这待上一夜,只怕会受寒伤风,便起身道:“外面那两个小黄门真该死,怎的连炭盆都忘了烧?我去找他们要去!”

她刚转身欲走,就被赵煦出言制止:“不必去了,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本就是为了惩戒。而且,一夜而已,朕也没那么娇弱。”

刘挽月心中替赵煦不平,忍不住抱怨道:“这太皇太后也真是的,官家又没做错什么,她怎么能如此责罚官家!又不许吃饭,又不给炭火,也太刻薄了!”

赵煦仿若没听到一般只低头吃糕点并不理会她。

“官家闷不闷,要不奴给你讲个故事解解闷?”

刘挽月见他依旧不说话,便用右手支着脑袋,打量起赵煦抄了一半的《孝经》,说道:“不然奴帮官家抄书吧!”

“不必。”

赵煦的语气冷淡的很,显然不想跟她说话,她也觉得没趣,便住了口不再说话。

两人沉默了好一会儿,反倒是赵煦先开了口:“听闻涑水盛产竹笋,有的竹笋比将士的胳膊还粗,是不是真的?”

刘挽月抿了抿唇,随即笑道:“是啊,不过那么粗的,像我们这样的寻常人家也是吃不上的。”

赵煦闻言却忽然笑了起来。

刘挽月心下觉得不妙,便起身道:“时候不早了,不打扰官家抄书了,奴告退。”

她说着便转身欲走,却听见赵煦在她身后沉声道:“怎么,心虚了?”

“官家这是何意,奴不明白。”刘挽月强撑着笑问道。

赵煦却将唇角一牵,有些玩味的看向她道:“朕很好奇,你究竟是效忠谁的?”

“奴自然效忠官家!”

“效忠朕?”赵煦冷笑一声,看向她的眼神却越发冷冽,“说!究竟是谁派你来的?”

刘挽月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还未来的及辩解,赵煦已经先开了口:“朕知你必不肯说,那朕来说吧,是向太后吧?”

刘挽月并未料到赵煦居然会疑心她是向太后派来的,一时竟不知从何辩起,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太荒谬了,官家怎么会这样想呢?”

赵煦冷哼一声道:“那日你陪十哥放风筝时,朕听到他叫你阿姐?”

她这才明白了赵煦近日为何如此疏远她,原来是疑心她是向太后的人。

她略一思索,立刻答道:“十大王年纪小,对这些称谓素来也不大留心,加之奴从前服侍过陈娘子,也陪十大王玩过几次,那日不过是十大王随口一叫,这也值得官家疑心吗?”

赵煦闻言直直的盯着她,冷笑了一声,随即一步一步逼近她道:“是吗?涑水盛产的是莲藕,不是竹笋,你说你是涑水人,却连这都不知道!还有,你说你是元丰七年四月入宫服侍陈娘子的,可陈美人那年九月根本就没生过病,你也不知道!朕让窦婆婆暗中查过你的宫籍,确实是涑水人氏,也确是元丰七年四月入宫的。那大概只有一钟可能了,你,并不是刘挽月吧!”

刘挽月步步后退,待到赵煦说到最后一句时,她早已退无可退。她忽觉全身脱了力一般,整个人顺着冰冷的墙壁滑到了地上,瑟瑟发抖。她自以为伪装的很好,却不曾想落在赵煦眼里却是漏洞百出。

赵煦见她如此失态,便知自己没有猜错。他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的审视着她,冷声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是谁派你来的?意欲何为?”

整个佛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良久,方见刘挽月跪在地上,垂着头,小声的啜泣道:“官家圣明,奴确实不是刘挽月。奴本是陈娘子的族人,因家里实在没了人,两个多月前便去了皇陵投了陈娘子。恰逢皇陵中有一宫人暴毙,陈娘子便让奴顶了那人的名字。后来宫里开恩,让陈娘子择十个宫女送回宫中当差,陈娘子便将我的名字加在了名单里,谁知因缘际会竟被选中侍奉官家,再后面的事官家就都知道了。”

“因着陈娘子的缘由,奴与十大王也算是亲族,故而十大王私下便称奴阿姐。奴入宫之前根本不曾见过向太后,若非说是谁派奴来的,那大概也是老天爷吧!奴知道,这是欺君死罪,官家若要责罚,奴甘愿领受,只求不要牵连陈娘子。”

赵煦半信半疑的问道:“你既是陈美人的族人,她又怎会让你干冒欺君之罪回宫?难不成是要你富贵险中求吗?”

“当然不是,是奴求陈娘子的。”刘挽月说着苦笑着摇了摇头,颤声道:“奴知道现在说什么,官家大概也不会相信了。可奴还是想说,陈娘子是个好人,可是时运不济,总被有心人磋磨。陈娘子对奴恩重如山,所以奴才想进宫,替自己拼个前程,也替她争一个能走出皇陵,与十大王骨肉团圆的机会。”

赵煦闻言忽然俯下身,将刘挽月从地上拎了起来,冷眼盯着她质问道:“那你何不直接参选宫女入宫,反而绕这么一大圈,舍近求远呢?”

“因为…奴的身份,是注定选不到宫中的。”

“为何?”

“官家可还记得元丰八年春天,贡院的那场大火吗?”

赵煦的神色陡然一变,似乎陷入了痛苦的回忆里,良久,才喃喃道:“朕当然记得。”

元丰八年二月辛巳夜,贡院突发大火,当时贡院设在山中佛寺,火势极大,难以控制,开封府官兵一时也难以扑灭,时有力士将高墙凿了个大洞,才将春闱的主考官蔡卞救下,可余下吏卒却皆葬身火海,足足有一十四人。

这场大火还焚毁了大半举子们的试卷,故而春闱也只能择日重考。不知是否是天意,原本错过那次春闱的举子焦蹈,竟因这场大火因祸得福,得以在重考的春闱考试中,蟾宫折桂,成了状元。

当时京城百姓中皆流传一句话:火烧贡院,烧的状元焦。

可比那场大火更诡异的是,这位状元居然在回乡六日之后,还未等到朝廷授官就暴毙了。

赵煦缓缓收回思绪,警惕的看向刘挽月问道:“这事与你有何干系?”

刘挽月垂目,小声啜泣道:“官家可记得,当时烧死的三个点校试卷官叫什么名字?”

“朕自然记得,马希孟,翟曼,还有…”

刘挽月自然的接过赵煦忘记的那个名字:“还有一个,叫陈之方。”

赵煦心里猛然一惊,陈美人,陈之方,他猛地松开手,望向刘挽月,讶异道:“你是…”

“是,陈之方是我父亲。”

赵煦并未亲眼见过那场大火,可那场大火在他心里却烧了许久。那时爹爹病重,口不能言,而朝臣却为了立储之事暗中争斗。

他记得,那次春闱的主考官是爹爹病重之前便选好的,中书舍人、给侍中兼侍讲,蔡卞。

蔡卞是熙宁三年进士,自幼才思敏捷,满腹经纶,因在地方推行新法得力,受到王安石赏识,被招为女婿。神宗皇帝赏识其能力,数次有意提拔他入御史台,他都因要避嫌岳父执政之缘故,推辞不受。

元丰八年,神宗皇帝钦点他任春闱主考官,谁人都看得出这是打算重用他,只待春闱结束后,便可平步青云。可谁知没多久,神宗皇帝便突然病重,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更是让他险些葬身火海。后来他虽保住了性命,却也因这场大火,被降了官,自然也没能再主持择日重考的春闱。

当时的试卷点校官马希孟,是熙宁六年的进士,在地方颇有政绩。而他亦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曾随恩师王安石一同参与编写《三经新义》,可他没有蔡卞那样好的运气,被烧死在了那场贡院的大火里。

那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春闱重考没多久,神宗皇帝便驾崩了。高滔滔和司马光忙着“以母改子”,废除新法,自然无暇顾及这次的科举取仕,将殿试全权交由了礼部负责。

而状元焦蹈就是在这样一场混乱诡异的科考中脱颖而出成了状元,又在朝廷授官之前突然暴毙。

这一桩桩诡异的事堆在赵煦心里,便成了一把燃不尽的大火。

他看向刘挽月,眼神也从审视怀疑便成了同情怜悯。

“所以你入宫与你父亲有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