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5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第5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

作者: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0 10:43:28 来源:文学城

弘治十八年八月

○癸丑朔。上以恭上 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告 孝宗敬皇帝 几筵。

○甲寅遣英国公张懋 告天地,驸马·都尉蔡震告宗庙,惠安伯张伟告社稷。上遂奉册宝,诣太皇太后宫,上之册文曰:“嗣皇帝 臣厚照,谨稽首须首上言。臣闻佑启后人钜庆,实由于积德,化成天下要道,莫先于尊亲。苟非荐无上之称,曷以申罔极之报。方嗣历服,特举彝章。恭惟圣祖母皇太后陛下,上俪皇祖,式昭母仪。圣善静专,本天性之固有,含弘光大,合坤德之自然。夙勤脱珥之箴,继享含饴之乐。言不出于中壶,足罔及于外庭。史书治内之委任,亘千古而再见,人诵女中之尧舜,合万国而一词。念我先皇,弗终至养,顾予冲子,重荷深慈。蚤受训言,遂底成立,爰主神器,祗奉宗祧。敢谓历数之在躬,实维孙谋之燕翼。是用参稽典礼,率吁众心,以八月初二日,躬率文武臣工,谨奉册宝,上尊号曰:‘太皇太后’。伏愿承天之佑,如月之恒,樛木累累,绥君子万年之福履,蚤斯蛰蛰,衍本支百世之休祥。臣诚欢诚忭,稽首顿首谨言。”次诣皇太后宫行礼,册文曰:“嗣皇帝 臣厚照,谨稽首顿首上言。臣闻欲报之德,爱敬必尽于一人,不愆于仪,风教乃刑于四海。盖恩深乎鞫我,而礼重夫正名。周咏思齐之章,汉备长乐之奉,爰稽诸古,匪肇自今。恭惟圣母皇后陛下,德合无疆,道隆至顺,懋修阴礼,上赞先皇。儆戒相成,式谨内朝之节,奉尝以荐,祗勤宗庙之仪。坤顺乾以广生,月得天而久照。祥庆诞钟,于末讴歌,遂遍于寰区。项者号在辰,凭几有命,粤以大宝,付畀冲人。罔攸措于哀荒,实仰承于荫庇。且为天下之母者,特弘教育之功,而称孝子之至者,必尽尊崇之礼。谨以八月初二日,躬率文武臣工,祇奉册宝,上尊称曰:‘皇太后’。以恩则尊亲偕极,以义则中外一辞。伏愿俯鉴舆情,茂膺殊庆,殚九州之富,以为养曷足。罄夫孝心享万寿之福,于维期尚永依夫慈极。臣诚欢诚忭,稽首顿首谨言。”

○裁革南京·典牧所 大使、典吏二员。以事简,官多也。

○乙卯加太保·瑞安侯王源、太保·寿宁侯张鹤龄俱太傅,建昌侯张延龄、崇善伯王清俱太保,仍各岁加禄米三百石。

○户部·侍郎王俨言:“京军征进大同所留骡马,寄餋宣府各卫,虚费刍豆,宜送保安一带地方,牧放以需后用;其老弱军士,已将马匹器械兑与边军,而仍留各城坐食者,悉令回京,以撙节边储。”户部覆议,从之。

○丙辰以上两宫尊号礼成,上御奉天殿。遣行人等官,颁诏于天下,诏曰:“朕承皇考遗德,诞嗣丕基,夙夜兢兢,懋图化理。顾治本于孝,虽至贵必有所尊,粤稽古昔圣帝明王,暨我祖宗列圣,罔不率而行之,予何敢后?恭惟圣祖母皇太后,深仁厚德,母仪天下,徽音令闻,亘古罕比。予冲人获底成立,实维慈训是赖。圣母皇后,德由天赋,道合坤元,内治允修,克俪皇考,用集无疆之庆。钟于眇躬,非各极尊称,何以申罔极之报?兹卜以八月初二日,率吁文武臣工,谨奉册宝,恭上 圣祖母尊号曰:‘太皇太后’,圣母尊号曰:‘皇太后’。庶情文兼至,孝思维则以成隆古之治,以绍我祖宗列圣之鸿休。所有推恩事宜,条列于后。一 宗室降为庶人者,各赐米十石、绢十匹;其子女各米五石、布五匹;年及婚配者,所司具名以闻,照例选婚,量助嫁娶之资。一 军民之家,有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餋,免其杂泛差役;八十以上者,仍给绢一疋、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其男子八十以上,为乡里所敬服者,加与冠带以荣其身。一 文职官员五品以上,以礼致仕在家者,各进偕一级;其二品以上大臣,年及八十者,有司备彩币羊酒问劳;九十以上者,具实奏来,遣使存问。一 文武官员署职试职者,俱与实授。一 两京文职官员七品以上,未及三年考满者,俱与应得诰敕;若父母见存,先已受封其子官职迁转者,服色许与子同后,不为例。一 各守守备等官,有指挥、都指挥体统行事者,量与署职,以便行事。一 军职犯罪调卫,有因公事诖误,被人逼迫,弃印在逃,旷职半年以上,并守卫军人点不及数,同僚不和,原犯情罪颇轻者,俱令回还原卫,后不为例。一 在外文职官员,有亲老告回侍餋者,亲终之日,仍许赴部听用。一 在京各卫带俸官,有愿出外卫者,许自陈,照例注与相应地方卫所,管事差操。一 监生有衰老不愿出仕者,但系听选之数,俱照例量授职衔;吏员冠带听选,愿告不仕者,照资格授与职衔;其在原籍者,许各赴司府衙门陈告,类册缴部,一体给授。一 各处学校廪增生员,有亲老无人侍养,愿告侍亲者,听亲终赴学;其累举不第年五十以上,愿告退闲者,许与衣巾终身,仍免本身杂泛差役。一 内外衙门见问囚犯,除死罪并已发落外,其余犯该徒流笞杖及枷号者,诏书到日,悉宥其罪;官吏、监生、生员、承差、知印、阴阳、医生、校尉,行止有亏,败伦伤化,例该充军为民等项,仍照例发落;照提未到者,公罪住提,其余仍提问拟明白,俱照前例发落;奉旨勘问者,奏请定夺。一 两京阴阳、医生,有年六十以上,愿告回家者,审实放回;旗校、军匠、厨役人等老疾者,亦许告替,俱免杂泛差役;其在外卫所,老疾军人已替役者,不许重役虐害。一 军民之家,有五世同居,共爨不分异者,有司具实奏闻,照例旌表,诏书到日,先给羊酒奖劝。一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有司具实奏闻,照例旌表;其已旌表年及六十者,男子冠带荣身,妇人照八十以上例,给赐绢绵米肉。一 各处僧道,有父母见存,无人侍餋者,不问有无度牒,俱令还俗养亲。一 各处军民人等,有因刁泼害人,曾经问发充军为民,遇例放回者,该管官司时加省谕,务令改过自新,若仍蹈前非,起灭词讼,诬害良善,挟制官府,事发枷号三个月,仍照例问发边远。一 各处卫所新增屯田子粒,弘治十七年分除已徵收外,其未徵者,悉与除豁。一 弘治十七年以前,各处庄田子粒,曾经勘系灾伤,小民拖欠者,悉与除豁。一 在京在外,有鳏寡孤独,废疾不能生业者,即便收入餋济院,照例给与衣粮,毋令失所;已收餋者人,赐米三斗。于戏!立爱惟亲,成一人之达孝,施恩有序,得万国之欢心。诞告多方,俾咸知悉。”

○是日,免文武百官朝贺,及奉两宫命,免命妇朝贺。

○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 言:“今年自六月以来,阴云蔽翳,天雨连绵,京畿内外民舍倾颓,田禾渰没,日复一日,为患未已。臣等官居辅导,职在爕调,忧切于中,至忘寝食。仰惟陛下,嗣登宝位,圣德格天,而阴盛阳微,其端可畏。窃闻阳主刚健,阴主柔弱,阳主开明,阴主暗昧,人事下乖,则天道上应,必然之理也。自古帝王,及我祖宗列圣,继世更化,必大有兴革,以新天下之耳目,系天下之心志。昔在先帝初年,如减滥设、汰冗食、罢工役、止贡献、放鹰犬、出宫人凡百,圣政固已,传之天下,即当载在史书。近者,陛下登极,诏条一出,中外臣民,欢呼动地,想望太平,但各该有司视为泛常,不即遵奉。经今两月之上,内外多余官员,未闻查减某职,传奉乞升等项,未闻查革何人。诸如此类,未易枚举。政壅于上,而不得行,民望于下,而不得遂。此阴阳所以失调,雨旸所以不顺也。如军器、鞍辔二局,各门、各马房、仓库及各处分守、守备等项内官,旧设有数,今添至几倍,朝廷餋军餋匠,钱粮万万,仅足供其使令,岂可不减?文武官员中,有旷职偾事,虚糜廪禄者,岂可不黜?内官等监、匠官御用等监,画士多至数十百人,滥授官职,浪支俸禄,皆剥民膏脂,以供无益,岂可不革?内承运库,放支银两,全无印簿支销,二十年来累数百万,以致府藏空竭。承领之人,岂无侵克?本库内官,自请查筭,岂可不查?司钥库收贮铜钱,亦数百万,托称内府关支,其实置之无用。若洪武等钱不行,则新铸弘治通宝,亦为虚费,岂可不用?今特旨批断者,照旧不动,查例来看者,展转不行,则其他弊政,皆难除革,诏书所载,尽为空言。天下之耳目,将河以新?天下之心志,将何所系?至如内苑之珍禽、奇兽,数且无算,宜尽放之,以省食用之资。宫人一事,近在掖庭,非外官所得干预。窃恐先朝旧宫,或有年岁老大及多余名数,不惟妄费供给,抑且不免怨嗟,亦宜疏放,或纵令宁家,或从便嫁遣,以大布好生之德,上延和气之祥。是皆国家要务,新政所当先者,惟圣明俯垂采纳。事干宫禁,则断在不疑,责在有司,则严加催督,其有未尽事宜,令所司查奏处置,务臻实效,不事虗文。庶可以调和阴阳,化灾为福,宗社臣民之庆也。”上嘉纳之。

○丁巳释奠先师孔子,遣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行礼。

○升宁波府·知府 伍符 为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陕西·按察司·佥事 丁珝 为云南·副使。

○戊午祭太社、太稷。

○礼部奏:“太医院·纂辑·本草·儒士仰仲瞻等以书写,夤缘求进。今书成久矣,而食粮如故,宜如诏裁革。”从之。

○署·承运库事·太监龙绶言:“近日,户部会官议,欲节财裕民。内及近侍官设,为修建、买办、成造等名,盗取库银,以致经费不给,是诚有之。盖诸司支用,例有印信,明文工作,例有籍记。人匠近年奸欺之徒,輙用白头题本,传取金银,莫能究其所用,用之有余,不以还官,又分外领银,以为佣匠之费,其毙甚多。乞敕司礼监会同内阁、府部、科道官,通查自弘治元年正月初一日至十八年五月初六日,内府诸监局,传取金银。其非有印信题本者,务见所造何物,所买何物,详具实数,造册备照,有余责令还官。自后有仍前泛滥传取者,听本库会同司礼监,指实奏请究治,庶可杜绝时弊。又圣诞等节所赏银,有一人多或至一二百两者;亲王并公主、郡主、王妃千秋节,令之赐亦倍往年。诸如此类,既非劝功之典,实开蠹财之源。宜量其事之大小,以为赏之轻重,俾等分有常,给赏有序,亦初政防微杜渐之急务也。”绶又言:“近年所出倍于所入,今圣诞、千秋册封,给赏所用,事节颇繁。请敕户部计议,每岁应进金银若干,可足国用;其有非军国所急需之财,可供修建及赍醮者,听特于该部支取。庶缓急有储,不至告之。”章下,尚书 韩文言:“此库设在内庭,素无稽考,是以出入之数,外臣不得与闻。传取之用,典守莫能裁遏,宜如绶言,一一查究。其合用进库银两,俟诸处输纳至日,以渐运送专,备军官折俸及册封、成造支用。有仍以赍醮等事,蛊惑圣聪,浪费财物者,本库岁终开奏,听该科并本部奏问如律。凡内府赏赐,一遵祖宗旧制。因及西北虏警,东南水灾,可为深虑,欲崇俭戒侈,思患豫防。”上是之,传取之数,令司礼监备查以闻。

○兵部上五军、三千、神机并奋武等十二营及武骧等卫、锦衣卫中千户、所操备马、步官军及马驴数。得旨:“户兵部各选郎中一员,会原遣选军科道官,吊取粮赏文册,查明具奏。”

○给事中杨一渶奏:“雨多途淖,运卒僦车甚费,若用小船沿河乘水剥运,至近京去处,乃以车运,可省脚价之半。”从之。

○致仕·太子·少保·礼部·尚书 刘岌卒。岌,字淩云,四川涪州人。景泰甲戌进士,授吏部·验封·主事,迁郎中,以忧去,服阕改户部。二年,仍补文选公清勤慎,时论与之。累官太常·卿·礼部·尚书·掌寺事,久典秩祀,练习仪章,且容观魁杰,音吐鸿畅,甚为宪宗所眷注,进太子·少保,以疾事不许。岌自陈世为戎籍,敕兵部除其籍。弘治己酉,岌复以老请,乃赐驰驿并宝镪以还,仍命有司岁给夫廪。家居凡十七年,而卒。讣闻,赐祭葬如例。岌,平生谦谨,亟称人之善。闻论人过失,輙止之,或面侮之,亦不校初。艰于立子,官京师妾有生子者,其妻妒而弃之道,人为收鞠至八岁,乃复迎归以为子,闻者以为岌厚德之报云。

○己未礼部言:“八月十七日,孝宗敬皇帝 百日,例应变服,但梓宫未入山陵,臣子岂遽忍释凶即吉。请十七日以后,上仍素翼善冠麻布袍服腰经,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百官仍素服黑冠带朝参。”从之。

○兵部请:“选顺天等府,寄养马万匹,给新选操候。五营官军故事团营送所,收桩朋银十两,方给马一匹,今亦宜暂免。”从之。

○兵部集议:“两广巡抚等官奏:思恩府·土官·知府 岑浚以叛诛,不宜再录其后。田州府·土官·知府 岑猛世济凶恶,自陷府治,亦宜降徙,拟降猛千户,徙福建沿海卫分带俸。而以二府改为流官衙门,遴选才望、熟知夷情者,假以方面职衔莅之,仍锡之敕,以重其权。”上是之,命:“吏、兵二部,公举堪任者以闻。”于是,以云南·知府 张凤、年乐·知府 谢湖,俱为广西·布政司·右·参政,掌二府事。凤思恩,湖田州,各赐之敕。

○庚申礼部言:“两宫尊号礼成,各王府并在外五品以上官司,例应进表庆贺。”上以大丧未毕,悉免之。

○免陕西诸司五品以上正官,赴京贺即位。以延宁、河西等处番虏出入,户部·右·侍郎顾佐奏留正官,预备粮草,故也。

○兵部·员外郎李源言:“顺天、真定、保定、永平、河间诸府,密迩夷虏,为京师辅翼。近年以来,民穷思乱,万一有警,其间奸黠之徒,乘隙而动,势所必至,宜先为之备。乞令吏部及今选用守令,务得才智超众,缓急可倚之人,使各辑民练,兵积粟缮,城脱有意外之变,以战则奋,以守则固,是诚经久之计。”吏部覆奏,从之。

○裁革顺天府·密云县·税课局,令县官带管巡拦、催办课程。从抚臣议也。

○录开国功臣蕲国公康茂才五世孙 永为正·千户,安陆侯吴复五世孙 江为副·千户,俱世袭。初,茂才之子铎袭蕲春侯,铎卒,子渊 甫二岁,优给赐诰券。洪武二十六年,收诰券,停其禄,复之子杰袭侯,以事降广西·南宁卫·指挥使,杰子璟以后失袭。弘治间,给事中戴铣请录功臣后,勿绝其祀。有司访送 永、江至,乃有是命。

○录增礼部·尚书 刘定之孙 寿为国子生,从其请也。

○庄浪·左·副总兵·都指挥·同知鲁麟,自述其家世,御边劳绩,乞加挂印镇守之权。兵部议:“麟世处边方,公勤忠勇,所乞虽无缺可补,宜照给赏军功例,于常格上稍加优崇,以慰之。”诏:“可。”

○大同·守臣奏:“北虏拥众入寇,四散无忌。”上以官军不闻防御,命所司看详以闻。兵部言:“据报虏贼拆墙攻墩,及散漫屯驻者五十余处,追虏人畜蹂豆麦杀墩军者二十余处,未报之数,不知几何。其中或数骑、数十骑,初非众寡不敌,而我将士四集,未闻有防御截杀者,后患可忧。宜令巡按御史查明参奏,仍行监督;总兵提督官,令思蚤建殊勋,不可自取显戮。”报:“可。”

○太监陈宽传旨:“练武等营太监韦敏、姚举、王庸等调耀武、显武、敢勇等营;尚衣等监太监何祥、谷大用、杨广、林贵、黎安,少监王刚、张昭等,管神机等营左右哨、左右掖。”

○兵科·给事中杨一渶奏:“近年内外工作尽归内官监,工部不过奉行文书,工料奏讨无经,军工剥削滋甚。营伍不充,国脉虚耗,请令工作属内者由内官监差拨军匠,属外者由工部差拨人匠。若匠役不足,随宜奏请区画,营中军士不得妄行奏拨。又物料所产,因地之良,不责有于无。如鱼课则取之湖广,龙荔则取之福建,顷因兵荒遂乱前制。有以北方所产而派南方,有以山西所有而派湖广者,取非其有,重歛残民,在处相承,增添作毙,实立法无定,故也。”下工部议:“请今后内官监,百凡工作及应用工料,会工部议处。军士会兵部量拨,则工料不至多费,军士亦可少苏。其上供之物,必随地所有,因年之丰凶,量为派办,仍令有司严核勘合原派之数,吏胥不得洗补增加,则物价自平,而吏弊可革。”从之。

○辛酉徐州应纳京仓,粮米四万八千石,自今年为始,听徵银解送蓟州,米石银六钱;取山东、河南遮洋船,应运蓟州折银数,内改徵米,赴京仓交纳,以补前数。先是,巡抚都御史言:“徐州徵粮地,为黄河漂溺者十六。”故也。

○壬戌降辽东·都司·广宁·左卫·指挥·佥事 张玉为左所·正·千户,广宁·右卫·指挥·同知杨春为指挥·佥事,广宁卫·中所·实授·百户陈鉴为试·百户。玉等坐虏入境,守备不设,当谪戍,以情轻皆降一级。

○癸亥升江西·按察司·副使邵宝 为浙江·按察使。

○户部覆给事中张维新、御史弓元所奏节财裕民事宜言:“今内库之藏无以充,登极之赏请如原议,催取各处银钱。至日,次第给赏,其沿边官军及京营下班者,俱拟就近支给,宜行巡抚及管粮官,查报盈缩,以俟施行。至若营建山陵,悉遵先帝遗命,而建塔造像,将来斋醮,与夫额外供应,不时繁刑,俱当禁止。其称考察天下官员,沙汰僧尼道士,挨查在京游民,清理匠役、勇士等项,请议处。”得旨:“赏赐之数,务速处置支给,一应节财事宜,各该衙门查议以闻。”既而礼部言:“塔像、斋醮蠹财,宜革。”上是之曰:“塔像、斋醮何益于事,其即已之。惟春祈秋报,如故。”

○荫都察院·副都御史刘宇子佳为国子生,以三年秩满也。

○甲子遣户部·侍郎陈清祭京都太仓之神。

○遣顺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

○升左·给事中张文、周玺俱为都给事中,文户科,玺礼科;给事中尚衡、张艮弼、许诰俱右·给事中,衡吏科,良弼 兵科,诰刑科。

○升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陈震为河间·长芦·运使。初,震为山西·按察使,以事□降。至是,用诏例拟升,仍支正三品俸。

○令河南、山东州县自本年以后,该纳德州常盈库花绒,每十斤准折米一石、徵银六钱,运送户部备给边之用。以主事 王震言:“库中贮积有余,多至腐烂,欲行议处。”故也。

○新宁伯谭祐言:“营造山陵,武骧等卫军士逃亡数多。其坐营·署都指挥·佥事 田忠、把总·指挥张义等十二人,宜加究治。”兵部覆奏,诏:“姑贳之,令急督官军赴工。”

○降辽东·三万卫·指挥使佟镇为指挥·同知,辽海卫·指挥·佥事 张昇为正·千户,副·千户钟洪为百户,三万卫·百户秦能为总旗。亦坐守备不设,当谪戍,以情轻降级有差。

○晓刻,南京见老人星见丙位。

○乙丑授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阶光禄·大夫·勋柱国,仍赐已身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诰命。

○兵部请:“遵诏裁革各处添设监枪、分守、守备内臣,二十四人。”上曰:“今边警方急,正当防范之时,其勿革。”

○丙寅户部议覆科道所请言:“司钥库铜钱,宜命总督粮储侍郎,同巡视库藏给事中御史,会本监官清查,如有侵欺等毙,听参究重治。自后内府诸监局有所取用,亦宜如承运库例,各具印信明文奏请,必有司礼监揭帖,乃听关支,岁终仍具实在之数,以备本部。该科稽考有浪费之弊,究治如法。庶库藏可清,而赏典不废。”上止令司礼监,差官查点。盖太监庞托言:“清查官入内,迎送不便。”展转阻挠,故其议卒不行。

○命翰林院·侍读徐穆为正使、吏科·给事中吉时为副使往朝鲜国,修撰伦文叙 为正使、户科·给事中张弘至为副使往安南国,各赍诏告即位,敕赐其国王及妃,其纻丝表里妆花绒锦有差。

○致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潺卒。潺,河南安阳人。天顺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浙江·右·参议,陕西·右·参政,四川·左·布政使,顺天府·府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弘治元年致仕。至是卒,有司以闻,诏赐祭葬如例。潺,谨厚,不务皦察。在刑部时,巡抚湖广。都御史翁世资与其属都指挥互讦,上命潺往会巡按·御史焦显案其事。比至,显欲诬致都指挥罪。潺谓显曰:“即如君言,国法安在?”卒坐世资。京师有豪家兄弟争祖职,往往重贿勘官,依违者连岁会刑部檄。潺勘验,乃复赂潺。潺亟持白部堂,事乃决,时论韪之。其历藩府,亦俱以廉慎称。惟巡抚辽阳,于边务多缺,责备者犹为不满云。

○丁卯升南京·吏部·署郎中蔡清为江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致仕·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强珍卒。珍,沧州人,字廷贵,成化丙戌进士。初,知泾县奏:“减赋额,人为立祠。”为御史,负气敢言。尝按甘肃及江北诸府,人凛然畏之。按辽东,会权阉汪直挑衅偾事,时无敢论者,珍独上其罪。下诏狱,挞辱备至,谪戍辽东三年,有旨:“复职致仕。”弘治初,起为山东·按察司·副使。未几,为大理·少卿,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坐言官论列召还,改南京·右·通政。以母老乞归,至是卒。珍,性强鲠,政尚严刻,所至有风采,为时所重。

○戊辰升赏辽东、长宁等堡有功,及阵亡被伤官军,五十八人有差。

○降辽东·定辽卫·指挥·同知邹晟为指挥·佥事,杨远 为正·千户,副·千户徐恭为实授·百户,实授·百户周刚为试·百户,各带差操。坐虏犯境,失于备御也。

○初,雍王奏:“衡州地卑湿,寝宫殿宇,朽蛀渗漏,不可居。又以梦寐不安时,见怪异疑神佛为祟,乞移山东·东平州。”先帝遣内使赍书谕慰。屡集廷议,以择地别建,劳民伤财,但宜督工修理。至是,王复上奏词甚恳切。上仍下廷臣议,皆执前论,末谓:“叙州见有申王空府。盖造新完,必不得已,宜徙居之。”诏:“可。”既而,王不欲迁,乞仍修本府。上曰:“王屡奏必不得已,朕重违其情。”乃遣太监梁文、工部·郎中张谧往修之。

○自癸亥至是日,每辰刻金星见已位。

○庚午以守备·怀来城·都指挥·佥事 刘淮,守备葛峪等堡。

○辛未祭太岁、风云、雷雨、山川等神,遣英国公张懋 行礼。

○户部奏:“各仓库监局管事内官,旧例每处多不过二三员。近年添设数多,如坝上仓添至十一员,上林苑监林衡署添至三十二员。其他大率类此,诚为冗滥,宜遵明诏查原额,各量存一二员,余悉取回。庶事有定体,而人不受害。”上曰:“已处分矣。”盖查奏裁革,先帝已将议行,故诏书及之。然盘据已成窟穴,其议遂寝。

○壬申巡抚·甘肃·副都御史毕亨奏:“庄浪·参将苏泰不能绥辑土兵,请以游击将军徐谦 代之。”因言养病,副总兵鲁麟及其子经谋勇可用,兵部议:“以泰守凉州,而调凉州·副总兵把琮于庄浪,令谦 率游兵听琮调用,仍敕谕麟、经率所部土军,协力战守。”报:“可。”

○命隆庆卫·指挥·佥事 杨勇守备白羊口堡等处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以提督·关隘·右参议熊伟言:“是堡地当要害,武备久弛。”故也。

○宥西安·左卫·指挥使杨宏,罪降二级为指挥·佥事,听都御史杨一清委用。宏初以失机问拟,充军总制,尚书 秦纮为之论辩,已得旨:免发配所在军门,听用矣。一清复荐其知兵练事,才任统驭,故特宥之。

○虏之入开原也。指挥·同知王珍、赵辅,指挥·佥事 张英,百户张斌、王钦 误失事,例应谪戍。都察院覆奏:各犯情罪颇轻,且琛英、辅尝与虏对敌,珍又有斩获功。诏:“宥珍,降斌、钦 官一级,英、辅赎杖还职。”

○癸酉户部覆议南京·监察·御史沈赉等所言储蓄事宜:“宜令在外司府州县,赎罪赃罚等银,悉折纳榖,以备赈济,仍具册报部稽考。”从之。

○甲戌宪宗纯皇帝 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茂陵。

○提督·边关·兵部·右·侍郎阎仲宇奏:“倒马、紫荆二关,地势广阔,宜据险而守,以防虏警。乞令蔚州卫添拨官军百人,守州之北口;广昌所及县查拨官军民壮百人,守县之枪头岭;灵丘县查拨民壮五六十人,守县之银钗岭。”从之。

○夜,流星如盏色,青白有光,起自北斗魁北行,至近浊。

○乙亥升神武卫·指挥使杨火□昺、应天卫·指挥使王钦,俱都指挥·佥事;永清卫·指挥姚纶等四十三人,各署职一级;舍人郭勋 等九十六人与冠带;原冠带·舍人张岳等七人,令所司覆议以闻。录春宫侍卫之劳也。

○兵部请:“奉诏革皇城京城,添设守门内臣。”上曰:“已设者,不必革,后如诏。”

○丙子敕监督军务等官太监苗逵、保国公朱晖、都御史史琳回京。以自陈为言官所论,且虏势稍缓,故也。

○铨注·守备·固原·署都指挥·佥事 陈善于狭西·都司·实授·都指挥·佥事。

○湖广·右·布政使毕孝,以老疾乞致仕,许之。

○丁丑翰林院·编修毕济川 言:“祭祷名山,精诚感格,无远不至。固不必遣人,亲诣其地也。如龙虎山、武当山,先朝尝遣内臣往建醮筵,有司并缘科歛,动以千计,欺上罔下,害不可言。陛下崇正黜邪,必无是举。万一托此以展孝敬,但当遣官就近望祭,则无劳民伤财之患。”礼部覆奏,从之。

○录南京·刑部·左·侍郎张抚子重、通政使司·通政使田景贤子稷,俱为国子生,各以三年秩满也。

○蜀府·庆符王 友墂薨。王,和王庶第六子,母林氏。天顺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册封,以正月初十日薨,年五十有七。至是,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谥曰:“恭僖”。

○戊寅先是,吏部奉诏查传升、乞升冗官,太仆寺卿李纶等七百六十三员请裁革,并户兵等部因事添设官员,宜酌量繁简,以为去留。得旨:“添设官员,其会各堂上官议之。传升、乞升官有点者十七员,三品、四品者降三级,五品、六品者降二级,七品以下者减半俸办事,其余俱革之;内有职事者,与冠带闲住;匠役,月支米一石供事。今后敢有仍前夤缘传乞者,科道并诸司指实奏闻。”至是,李纶降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赵继宗降鸿胪寺·右·少卿,凡三级。尚宝司卿周惠畴降司丞,凡七人俱二级。大理寺·右·评事 仝泰等八人,俱减半俸办事。

○升广东·布政司·左·参政王纶为湖广·右·布政使。

○升辽东·东宁卫·指挥·佥事 高钦、陕西·绥德卫·指挥·同知傅钊、西安卫·署指挥·同知马隆、兰州卫·指挥使杨义,俱署都指挥·佥事。与万全·都司·都指挥使孙成、辽东·义州卫·都指挥·佥事 马深、定辽卫·都指挥·佥事 周钺、狭西·都司·都指挥使杨敬、都指挥·同知戴钦、都指挥·佥事 邬铭,分送团营,协赞武定侯郭良等操练军马。钦 等皆以曾经战阵,堪任将领荐,故用之。

○福建·镇守·太监邓原奏:“擒获建安妖贼 刘宗保 等三十七人。”兵部覆议:“福建屡有贼情,先后捕获,而守臣奏报,未尝张大其事,以觊恩典。其与小警,则虚张声势,以请兵事,平则历叙功劳,以要赏者,稍异宜加旌别,以示激劝。”上赐敕奖励。

○革徐州等处兵备·副使。

○周府·胙城王·辅国将军同铋 与镇守·河南·太监刘琅互相讦奏,周王 睦 亦奏同铋 罪。先帝遣司礼监·监丞叚循、大理寺·少卿张鸾、锦衣卫·指挥使赵良往会巡抚·都御史韩邦问鞫问。至是,具其罪状以上。盖同铋 尝听奸民王瓒、张秀、谭臣等拨置,强以银物贷人,未及偿期,輙倍取其息。有庖人祁奉者,亦为瓒等所诱,借同铋 银物若干,瓒等皆侵分之,奉仅得五之一。奉父祥赴琅愬马,琅执瓒等痛棰之,追所侵仍归。同铋 衘之,会汝阳王府·辅国将军同钋 拘留乐妇窦淑秀 于宫中。琅尝遣人启,周王谕:“同钋 出淑秀,同钋 乃与之同镒而死。”同铋 遂奏:“同钋 之死,由琅及周府·承奉王满、杨铸强逼致之。”且 刘琅贪横,及 满、铸淫渎周惠王宫眷,诸不法事。琅及周王亦奏:“同铋 尝奸舅母,立乐妇为夫人,又殴人致死。”循等按验皆无实,遂劾:“琅,于常廪之外,取驿县供给诸物过多;浪费帑银,增廨宇至数百间;以骆驼进送郡王,受其银币;又妄受民词,任情决断,以秽行污蔑宗支。同铋,母霍氏僣用龙床;营第侵三皇庙地界;招倡□□人,聚集歌舞;又以私忿捏词,赴京渎奏。有违祖训,于法皆应究治。”事下,都察院覆奏谓:“琅宜量移别用;周王及 同铋,宜赐敕示惩;瓒等应谪戍,但犯在赦前。”又言:“同铋 □□勘既无实,琅复奏其恃强劫持。勘官故不能尽法,欲令循等重勘,但形迹微隐,所贵保全,展转吹求,不无过当。先帝著令,凡官民人等奏诉,牵连暧昧无稽之事,皆不究问。矧兹宗室,岂可违众论,而信单词?”诏:“瓒、秀臣,仍发边卫充军;琅,调镇守蓟州;同铋,写敕切责;周王,置不问;循等令回京,而以镇守·蓟州·太监陈荣调河南镇守。”

○己卯户部奏:“浙江税粮,惟杭嘉湖为重,而湖之官田,正粮或至七八斗,耗米或至二斗,民困尤甚。请如御史车梁 言,将宁绍等八府原派京库折银,于内扣发万余两派湖折纳,而以湖之起运南京等仓粮米,抵数改派宁绍等府徵运。”从之。

○赐沈府·西阳王 诠钲书斋名:“好古”。从沈王请也。

○给事中周玺言:“方今邪说,僧道为甚,扇惑都人,极力崇信。朝廷每岁举行春祈秋报之礼,创造寺观,兴修斋醮,将以就圣寿利生民也。今一岁之间,两遭大故灾异,迭见夷虏犯边,求福得祸焉用彼为。宜通察京城内外新建寺院、宫观,悉令拆毁,屏逐法王、番僧,停止无益斋醮,以正人心而息邪说。”礼部覆奏,请如玺言。不听。

○庚辰升礼部·郎中翁健之 为广东·布政司·左·参政。

○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守阯以六年考满,病不能赴京,乞休。下吏部议覆,诏:“升本部·尚书,致仕。”

○辛巳六科·给事中周玺等,十三道御史耿明等,以淫雨为灾,各上言:“天变不虚,咎在欺蔽。迩者,侍郎李温等通贿权奸,累劾不去;主事 王纶奉敕核实功次,为太监苗逵力阻;裁减添设内臣,有司请如诏而不行;清理内库钱粮,已议会官而终委之司礼监;指挥田忠等督工山陵,纵军避役,兵部请其罪,而竟获宥免。请寘诸欺蔽者于法,以消天变。”掌钦天监·少卿吴昊 亦言:“自五月至今八十余日,霪雨不时。其占为上慢下暴,号令无时,与玩狎不恭之人,又为天子居丧不哀,弋猎无度,奢侈繁兴,百姓愁怨之应。”俱下礼部议,谓:“宜纳玺等言,请自今防微虑患,亲贤远奸,昧爽临朝,躬俭率下。谨大丧则极哀,断大政则勿贰。庶灾沴渐息,天意可回。”上曰:“灾异叠见,实由人事乖违。事关朕躬者,自当警饬。尔中外文武群臣,宜同加修省。政务所当兴革者,诸司其条具以闻,务切时弊,毋事虚文。”

○监察·御史高良弼 奏:“近日,星辰昼见。考之载籍,为阳微阴盛,臣下抗君父之徵。臣切见太监苗逵受命监督戎务,而輙肆欺罔奏,与御史刘淮亲冒矢石斩获首级,是何异指鹿为马邪?且边民被虏破产荡业,哭声动天,僵尸遍野,乃不能加一矢,以雪其愤,徒闭城自守,其损国威甚矣。此上天所以垂象,以警陛下也。乞枭逵首于边庭,以快将士之心,以示欺罔之戒。”入,上谓:“其语言狂悖,宜执问,姑宥之。”

○都察院覆议给事中周玺所奏言:“中外臣庶之家,奢靡相尚,僣用不经。乞皇上躬行节俭,痛抑奢华,凡日用常制之外,悉从省约,则薄俗可革,淳风自还。”上曰:“风俗侈靡,日甚一日,此非治世所宜有也。其即通行榜谕官民人等,宜遵禁例,如有仍前奢僣者,罪不宥。”

○致仕·南京·刑部·右·侍郎熊怀 卒。怀,字性安,江西丰城县人。天顺丁丑进士,由部属历官至布政使。弘治初,吏部·尚书 王恕屡荐怀 为巡抚·都御史,皆不用。恕询其故,当轴者应之曰:“某素不识熊怀,为何如人?”盖怀 谨于自守,未尝有书通问于当道也。久之,始擢为南京·光禄寺·卿,又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弘治庚申,致仕,至是卒。怀,性严重,寡言笑,平居尤谨礼节,薄嗜好。言论侃侃,所至以称职闻。晚年虽少不振,然能持大体,且奉身而退,终始之间,盖亦无訾议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