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44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

正德三年冬十月

○乙丑朔,享太庙。

○遣内官祭司井之神。

○丁卯泰宁等卫·都督孛来罕等差头目纳挨等贡马,赐宴并彩叚衣物有差。

○遣科道官各十员,查盘各边粮草马匹。户部用刘瑾议:“每年九月,差官查究粮草出入,及马匹羸壮。”有旨:“仍令缉事衙门,分行密察。有徇私怀事者,具实以闻。”时瑾窃柄,假公售私,中伤善类,官校伺察,滥及无辜者多矣。

○初,巡按·广西·御史卢翊 督造纪功奏册未就,升湖广佥事去任矣。有旨:“责其违慢,令科道官记之。”会翊 以进表至京,科道官有言,翊 亦上章辩豁。得旨:“翊 既去任五月,其已之。但具奏分豁,而以瘴烟毒矢为辞。为国忘身,岂可惮劳。况翊 止纪功,非亲冒矢石之人,泛言不忠,令首实以闻。”既而,翊 上自劾,诏以诡辩不实,令致仕。

○四川·播州·宣慰使司差长官何烜 等贡马,赐彩叚钞锭有差。

○己巳升大宁·前卫·指挥使江谅为署都指挥·佥事,坐显武营。

○辛未整理·粮储·户部·左·侍郎韩福奏:“湖广地方,自弘治元年,迄于正德二年,所属武沔等府州县宝庆等卫,所积欠税粮、屯粮,共六百二十七万一千石有奇。历年巡抚·都御史等官郑时等一千一百八十二员,失于查催,以致仓廪空虚,官军缺用,宜究治。”户部议:“如所奏,但各官任有久近,负有多寡,又有遇例除豁,专管兼管,及或迁、或去、已黜、已死不同。其见任者,宜行福核实逮问;已迁已去者,行各该巡按御史,因其情罪轻重,而究治之;黜者死者,请裁定。”有旨:“湖广地方,军民贫困,朕甚悯恤。军储缺乏,尤宜斟酌区画。福先已奏,留漕粟及收武职生员等所输银颇多。今乃不遵敕旨,任意苛歛。弘治十六年以前,税粮经赦者,俱不除豁。远年官员,又一概参奏,甚非朝廷委任安民之意,其令具实自劾。负欠钱粮已徵在官者,可以渐查解。诸官之死在十八年以后,致仕在十五年以后,并迁官见任者,俱如例定等陪偿。然不可假以追徵为名,恃威劝借,逼民逃窜。吏部仍举能任赈济之事者二员,以闻。”既而,福奏:“徵完粮二百二十余万石,已足军士数年之用。今境内旱甚积欠未完者,乞暂停徵。”户部议:“从福言。”且请:“仍留该省今年兑运粮二十五万石,以备赈饥。而输福所收事例银四十余万两入京,以补漕运之数。”又言:“河南亦有灾甚府分宜,急遣大臣并赈之。”诏:“可,召福回京。”于是,命南京·工部·右·侍郎毕亨兼右·佥都御史代福,并赈河南汝南等处。

○癸酉锦衣卫·带俸·指挥使刘俸陈乞,见任管事自叙才略节概,其词甚夸。事下,兵部尚书 曹元等亦言:“其才可用。”得旨:“今莅南镇抚司事。”俸,尚书 宇子也。

○以地方灾伤,停南京各项工程。从南京·工部·尚书 韩重等奏也。

○甲戌命彭城伯张信子钦 袭爵。

○大通事 王喜 等奏:“哈密使臣写亦虎仙等来贡,夹带私物,虚糜供结,所赐尽于京师鬻之。其属留边者,俱未沾及,宜加禁治。”通事官给由,例不由礼部,而尚书 张昇启之,乞如旧便。礼部奏覆:“各夷朝贡例,许稍挟私货以来。盖羁縻远人,宜俯顺其情,而不可过防,以伤其向化之心也。且哈密城池之复,写亦虎仙 亦与有劳。今效顺而来,须加宽假,以示恩意。其获赐而鬻之者,亦宜从便。盖所得钞锭数,多输之于彼。既无所用,而载之于途,大有所费。宜移文彼处镇巡等官,听其量带方物,未京贸易,但不可入境市物,以劳驿传。其留边夷使之赐,审无欺克,听其自便可也。通事官进身,既由本部,则考满之日,其历官月日臧否非,本部难尽知之。且屡奉钦依译字,并通事人员,该部并大通事,按季较试业,不精者罢之,喜 言非是。”上是之,命:“各夷进贡,毋得入境市物,其以物售之者,治以重罪。存留夷人赏赐,令镇巡官审处。通事考满,如例勿改。”

○乙亥赐金齿腾冲等处参将·署都指挥·佥事 沐崧织金飞鱼文绮一袭,从其请也。

○裁革遵化县县丞、主簿各一员,以地小官冗,从民请也。

○锦衣卫·指挥·佥事·大通事 王喜 等言:“会同馆大使等官,不能钤束。夫牌人等,乞俱听各国通事序班等官约束。朔望,仍欲本馆官吏率之来听已令。”章下,兵部议谓:“本馆诸物,先设礼部主事一员理之,各色通事亦听约束。盖通事之职,止于传译夷语,不可以侵礼部之官。今主事虽已裁革,可仍添设不然,则主客司额设员外郎主事,亦可更番管理。”得旨:“令所司官,岁更一员理之。且谕令今后诸司书办人等,不许拨置主使,事觉必罪不宥。”时喜 等供事豹房,阴有所倚,欲夺诸司事权,以便己私。然兵部·尚书 曹元与刘瑾亲厚,亦足以抗之,故其计不得骋焉。

○丙子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周经以病力求致仕。上允之,命有司给食米月四石,役夫岁四人,遂令南京·户部·尚书 林泮亦致仕,有司给月米、岁夫半经之数,并赐诰命驰驿归。己而,经以病未愈,且值寒不可以风,乞依男兵部·郎中曾,暂寓京邸,便医药。久之,经又以不能陛辞请。诏皆许焉,仍赐敕遣之。

○户部奏:“差主事 李绯至淮安府常盈仓,莅收粮斛,请批驰驿以往。”诏以妄引驰驿事例,令陈状。尚书 刘玑等具奏伏罪,且查其例昉于成化七年,既宥玑等。复令查其时理部事者,尚书为杨鼎,侍郎为陈俊,郎中为卢茂,皆已死矣。诏:“各官既死已之,仍谕诸司有妄引事例,并恣意增添者,俱令改正,再蹈前辙,必重治不宥。”

○鸿胪寺奏:“本寺职掌朝贡礼仪,故有司宾署十八国通事之设,欲其闲习朝仪兼通夷语,而便于行礼也。大通事 王喜 奏,各国通事勿于该寺画卯,则事无统属,非祖宗设官之意。”诏:“如旧制行之。”

○礼部以大通事 王喜 奏:“云南百夷、缅甸及宣慰土官衙门,例应三年一贡,今皆不通,宜移文镇巡等官,以时促之。”上曰:“土官贡赋,自有旧制,其勿纷扰,仍行各省镇巡官知之。”

○丁丑诏:“岁给蜀王世子让栩禄米三千石,俱支本色,不为例。”时蜀王薨,世子奏禄米截日住支,家眷无以供赡,故有是命。

○命:“给事中何绍正、卢纶、李阳春、吴玉荣、薛金、胡洪、张贤、林文迪等查盘大同、宣府、辽东、甘肃等处粮草,并点视马匹。其贵州地方粮草,但令巡按御史兼理之。”

○升济阳卫·指挥使高谦 为署都指挥·佥事,守备洮州地方。

○夷人兀弩骨赤等进驼马来降,赐兀弩骨赤银三十两,伯牙思忽二十两,余各五两。已而,以兀弩骨赤为锦衣卫·副千户,给月廪三石;伯牙思忽为头目,月廪二石;伯儿合等十二名,俱送充御马监·勇士,仍命工部给之居舍。故事夷人归义者,皆送两广安置。兀弩骨赤等本山西人,其父为虏所掠,属虏酋脱□□部下。因虏相讐杀得隙,率其族二十一人来降。兵部言:“其背夷即华,诚悃可悯。”故有是命。

○戊寅升兵科·左·给事中邹文盛为户科·都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胡煜、工科·右·给事中胡洪、兵科·给事中张禬俱为左·给事中。煜 吏科,洪户科,禬刑科。礼科·给事中张贤、兵科·给事中胡玥、刑科·给事中李宪、礼科·给事中于聪俱为右·给事中。贤吏科,玥礼科,宪兵科,聪刑科。

○己卯以吏部·左·侍郎白钺为礼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金为南京·户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泰升户部·尚书,令致仕。

○卯时,金星昼见于辰,数日不止。

○庚辰大学士李东阳上曰:“臣患病乞休,仰荷勉留之谕,重以调理之辞,德并乾坤,恩同父子。窃念臣旧侍储宫,已阅八年之上,叨逢新化,又将四载于兹。中间患病在家,辄廑存问,上章请老,叠赐慰留。顾臣何人,独沐斯典?身非草木宁不知恩,所以力疾趋朝,靦颜供事,惟图报国,不敢言私。但臣体质薄弱,禀自天生,病势缠绵,厄于命数,颠济困顿,日甚于前。况内阁非养病之地,三孤非窃禄之官。昏迷之志,安能理庶务之繁。衰备之人,岂可班百僚之首。扪心内顾,实不自安。伏望圣慈体物,洞烛臣衷,愍臣衰老之情,诚非得已。解臣机务,特许退休。”上曰:“卿累朝耆德,誉望隆重,朕方委任,赞理化机。有疾已尝命医调治,宜亟出以慰朕怀,不必固辞。”

○辛巳诏:“停止凤阳军器物料,并不急工程。惟已徵及造完者,解部。”以地方连年灾伤,故也。

○壬午诚孝昭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命驸马·都尉游泰祭献陵。

○四川·酉阳·宣抚司·护印舍人冉廷玺差人贡马,赐彩叚钞锭有差。

○四川·杂谷·安抚司,并抚回上草坡寺部等寨番僧·头目,进贡方物,赐彩叚衣服有差。

○刑部会多官审录:重囚得情可矜疑者十八人,具狱上请。得旨:“减等充军者十三人,监候者二人,以妇女释放者三人。”

○癸未注·金齿·右·参将署·都指挥·佥事 沐崧于锦衣卫·带俸。

○命辽东·广宁卫·故·达官·都指挥·佥事 宋宁哈答 男堂袭为本卫·指挥使。

○升赏甘肃·明水湖有功官军二千五十八人有差,赏左副总女白琮、右副总兵把琮各纻丝二袭、白金十两,右·参将吴纮、游击将军徐谦 半之。

○夜,月犯天樽下星。

○甲申诏:“代府·镇国将军奇洢禄米,仍准支本色五百石。”先是,奇洢有罪,革去禄米三分之一。至是,母刘氏为子伏罪,且以用度不敷为言,从之。

○韩府·通渭王 偕浢薨。王,恭靖王第二子,母妃高氏,成化丁酉生。弘治戊申,封长子。壬戌,袭封。至是薨,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谥曰:“恭裕”。

○乙酉归德州民田虎山妻王氏一产三子,命给钞米如例。

○丙戌以户部·左·侍郎吴文度 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张彩为吏部·左·侍郎,通政司·通政使王敞为兵部·右·侍郎,仍掌通政司事。

○晓刻,金星犯亢宿南第一星。

○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洪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以徽州府·知府 何歆为山西·布政司·左·参政。

○输太仓银十五万两于宣府,十万两于大同,以偿商价。各边商人,类多势要之家,假名射利,闾里豪猾,相附为奸,所获较其所费,奚趐倍蓰。于是,内帑之财,半为私门有矣。

○丁亥户部会议总督漕运,及巡抚·苏松·都御史所上事宜:“一 各州县兑粮,一卫兑支不尽,方许易卫,勿辄分析,以启弊端。一 水次各仓有收多支少者,听漕运衙门从宜拨补支运。灾伤地方,量折徵银,而以支运之粮充其数。一 兑粮,宜委府州正官一员催督。事毕,方许回任。一 各运旗军多老疾逃故者,贫军为之包运,雇役甚累,宜查补。一 江南正粮正耗徵本色外,其余耗米石折银五钱,军民两便。江北、山东、河南概徵本色,宜如江南例行之。一 旧例,江北运船限七月初完粮,江南限八月初。今江北三总水次既改远,宜稍宽其限。一 运官有罚无赏,非所以示劝惩。请自今三年以上,勤慎有劳者,许具奏旌劝。一 运官有缺,宜令把总官访举,听漕运衙门取用。一 安庆运军往江南兑运,宜如例给行粮三石。一 军旗病故者,给棺歛银,官三两、军二两,仍恤其家。一 水次各仓改兑粮米,遵行已久,而议者又欲复支运之法。今各省灾伤,宜仍旧改兑。一 苏松荒歉,宜劝谕富家分谷赈济。”议上,诏:“以水次改兑,准行一年,果便再议。其劝谕赈济,须人乐从,不许官吏扰害地方,余俱准拟。”

○江西·抚州府·通判蓝章先任御史,尝巡按宣大,以处置边储罚米三百石矣。又以巡库时,折放布疋,方逮系。巡盐时,拖欠课银,坐倍偿。奏辩三罪,一时俱发。虽尽鬻家产,不能充赎,乞核实量为末减。有旨:“章折放布疋,拖欠盐课之罪,准开释。其加罚米二百石,并输大同。”

○婺源县朱熹十代孙 熿奏:“在婺坟产,为富家所侵。且有以同姓冒免差役者,乞行禁治。”礼部覆奏,上曰:“朱子坟产既年久芜没,令府县官查处禁约,毋容富豪侵占。凡佥差役,须审其果为后裔,乃如例复之。”

○戊子户部议覆:“荣王奏乞湖广常德府香炉洲等处水旱田地,已经多官踏勘明白。实民间以渐开垦之数,初无常税,宜行该府如数管业,召人佃种纳租。原垦人户愿种者,听该府仍禁约,管庄官员不得恣横扰人。”诏:“可其奏。”

○己丑以行人王昂,知县金贤、熊纪、李学曾、叶良,推官叶相,进士周金、吕经、朱玑、安金为给事中。昂、贤、玑兵科,纪、学曾、相刑科,周金户科,安金、经礼科,良南京·户科。

○准致仕·都御史等官张鼐等未纳粮草,依辽东时价折银上纳。以镇守·辽东·右·都督等官毛伦 等会奏:“各犯监禁日久,艰苦万状。”故也。

○庚寅己时,南方流星如弹,青白色,有光起自中天,而流至东南,近浊谓之昼见。

○宣府独石等处有功官军,已行升赏。太监陈贵等复奏:“冲锋破敌,鏖战官军宋暕等三十九人,宜量升。”得旨:“各升一级。”于是,兵科·都给事中赵铎等劾:“贵及总兵官白玉、右·佥都御史邓璋、市恩坏法罔上,欺公纪公。御史郭东山不开被创实迹,恐有诈冒。乞罢暕等赏,正贵等罪。”上是之,革暕等所升职级数;贵、玉、璋、市恩挠法之罪而姑宥之,仍夺玉俸三月,璋 俸六月;下 东山锦衣狱,杖之三十,令为民。且谕兵部:“查宣德、正统、天顺间赏格,有无冲锋破敌、鏖战诸名色以闻。”于是,兵部备查正统以来赏格,则鏖战之名,昉于天顺元年,冲锋破敌之名,昉于成化十五年。得旨:“天顺以前既无鏖战等名,则从前由此而升者,俱当查革。但年远人众,可如前。”诏:“荣其身而止,自后纪功官不得巧立新名。该部、该科其识之违者,罪无赦。”

○寨平等族番人奔卜少等贡马及方物,赐彩叚衣物有差。

○辛卯以南直隶湖广、河南地方灾伤,遣官祭告天下名山大川。

○命:“整理两浙盐法,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宪同莅院事。”

○宥漕运·参将庄椿罪。初,椿奉敕协同总兵官毛锐漕运,兼守淮安。既而,锐罢,以平江伯陈熊 代之,所领敕内,有镇守淮扬字样。椿因奏:“所守地方不同,恐妨计处,请换敕。”盖旧制,参将止兼守淮安,椿不知而误请也。兵部覆奏,诏:“椿乱法招权,不谙事体,令自劾。”椿既服罪,宥之。

○壬辰以知县盛鹏、甯溥、张瓛、张纁、邝约、高屿、顾英危行;推官张芹,进士李纬、王九峰、汪赐、江万实、杜昌、章概,教官潘锐、周奎俱为试·监察·御史。鹏江西道,纬福建道,瓛、九峰河南道,溥广西道,纁、锐山东道,赐狭西道,奎四川道,约、屿、万实云南道,昌、贵州道,英南京·湖广道,概狭西道,行四川道,芹贵州道。

○苏松常镇地方以旱灾,巡按·御史请蠲减常税。户部言:“欲于当免之数,量徵一分五厘,以备漕运。如果灾重民贫,准折收轻赍一分。”从之。

○癸巳命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同知高得林兼管提督巡捕。

○宁夏地震有声。

○甲午改翰林院·侍讲王王□赞为国子监·司业。时吏部言:“弘治间,侍讲刘震、黄珣俱升春坊·谕德,掌司业事。盖欲循例,转王□赞一阶也。”瑾矫旨,责吏部妄引夤缘之例,仍以对品改之。

○改江南·把总运粮·署都指挥·佥事 陆潮为遮洋·把总,以建阳卫·指挥·佥事 郭冕代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