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32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

正德十年十一月

○癸未朔。钦天监进正德十一年大统历,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

○升锦衣卫都指挥使张兰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兰,太监锐之侄,初授正千户,累辽东、宣大、江西功,一岁中至都指挥使,至是自乞改正,复有是命,本兵者一狥其意云。

○甲申南京礼部右侍郎杨廉言:臣闻韩愈言:“宗庙常祭甚众,合祭甚寡。太/祖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朱熹言:“合为一庙,则所以尊其太/祖者既亵而不严,所以事其亲者又压而不尊。”以二说观之,大抵谓天子宗庙之礼,一则不可无合食于太庙之祭以尊其始祖,一则不可无四恃群庙之祭以各伸其尊,二者富错综于其间也。陈祥道云:“天子之礼,春则犆祭,夏秋冬则合享。犆祭于其庙,合享、同祭于太庙。”程颐云:“岁四祭,三祭合食于祖庙,惟春则遍祭诸庙。”以二说观之,岂不以一于遍祭则太繁,一于合祭则未当,而欲斟酌于繁简至当之间乎?国家岁暮祫祭,固合食于太庙之前殿,四孟时祭,复合食于太庙之前殿。祫祭则以德祖正南向之位,而懿祖以下皆就东西之列,时祭则亦以德祖正南向之位,而仁祖以下皆就东西之列。诚如上四家之说,则天子之礼,岁暮祫祭为同堂异室之制,当合祭于一堂。堂,如今之太庙前殿是也,夏秋冬亦同,所不同者,无祧主尔。每岁孟春犆祭,为同堂异室之制者,当各祭于一室,今之太庙后殿九室是也。如此,则始祖之祭既致其尊,群庙之祭复伸其尊,所谓太/祖,虽有所屈,亦有所伸。至于复孟春之犆祭,仍三时之合享,事理最为简当,仪节不致繁多,求之古礼,盖无不合。以本朝言之,太/祖创业开基,化家为国;太宗贻谋燕翼,卜宅迁都。祖功宗德,百世不祧。群庙之中有此二庙,则每岁之祭,一伸其尊,此理之所不容已者。若推其极,我太/祖取天下于北狄,严天地华夷之大限,正宇宙冠屦之大分,自书传所载以来,求其功高万世,未见有此。近年臣下之议,亦多谓太/祖宜于合祭正南向之位,虽与程颐、朱熹之论未合,而往者议祧懿祖之初,固不之取,然亦可见于本庙之中。孟春犆祭,在太/祖尤不可已也。伏望下臣此奏,俾文武臣僚集议可否,然后断自宸衷,则于陛下奉先思孝之心,庶几得遂矣。章下所司知之。

○丙戌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津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等处兼总理粮储。

○升大理寺右寺丞吴祺为左寺丞,浙江道监察御史张璇为右寺丞。

○荫故大学士徐溥孙文煇为国子生。

○丁亥恭让章皇后忌辰。遣内官祭陵寝。

○复沈阳中卫都指挥佥事袁傑为都指挥同知。傑初从征山东,坐罪降级,至是乞以功赎还如故。兵部议不可。诏竟从之。

○贵州宣慰使司应袭土舍宋储差舍把宋纨寺贡马贺万寿圣节。给赐彩缎等物有差。

○己丑命监察御史张鳌山提调南直隶学校。

○升太仆寺少卿汪举为通政使司右通政。

○升赏密云等地方斩获贼级有功官军正千户朱锦绣等三百三十三人有差。

○庚寅以明日冬至节,遣驸马都尉崔元、马诚、林岳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

○遣仪宾杨淳祭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荫故巡抚宁夏右副都御史安惟学子弘嗣为国子生。何锦之乱,众谓惟学有以激之,故恤典不及。至是,其家复陈乞赠荫。吏部言:致乱之由,难独坐惟学。诏许荫子而罢其赠。

○辛卯冬至节。上诣奉先殿、奉慈殿,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命妇朝贺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于宫中。

○赐文武官假三日,免宴,给以节钱钞。

○壬辰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范镛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癸巳除服阙南京工科给事中胡镇为户科给事中。

○甲午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李天赋为辽东苑马寺卿。

○给沈府故沁源王诠钟妃程氏、稜山王诠鋈妃陈氏养赡米岁各百石;晋府临泉悼昭王宫妾李氏、河东昭靖王宫妾黄氏、辅国将军表柌继室蓝氏、辅国将军奇冷夫人钱氏、奉国将军奇漂淑人刘氏各五十石,辅国将军奇灛宫妾王氏三十石。

○乙未改顺天府丞杨一渶为太仆寺少卿。

○达贼入寇宣府、云州各堡,提问千户徐达等,其守备指挥耿山先以降级,并太监郭源、参将江桓俱宥之。

○哈密忠顺王速坛拜牙即为其哈密卫都督同知奄克孛剌乞升左都督,且叙其杀死奸夷、保守国土之功。兵部覆请。得旨:奄克孛剌既能坚守臣节,为国藩篱,准升左都督。

○升赏江西抚州府东乡等处剿贼有功生员人等陈忠等九千七百六十六人有差。去任江西按察司佥事高宾升布政司右参议,仍令致仕。

○丙申增设杨州府管粮通判一员,从知府孙禄请也。

○户部奏:十二团营马例于夏秋牧放,冬春回营。给豆者凡六月,月折银三钱五分;给草者三月,月二钱五分。今调宣府兵及选团营兵于西官厅训练,宣府兵每草一束折银二分,团营所选兵亦援此例请支,而都督许泰又欲于宣府二分之上增给,国用其何以继?诏:西官厅马每草一束加银一分,团营仍旧。既而十一月例当支草,复欲折银,户部执不与,特旨复与之。是时西官厅将士恃恩骄横每如此。

○兵部议正德五年达虏屡寇顺圣川等处,革任左副总兵林宽、见任守备奉卫王哲、太监许全、都指挥王钦等俱宜逮问。得旨:宽既去任,姑从轻降一级,仍旧闲住。哲、全待钦等问结以闻。

○丁酉海西秃都河等卫女直都指挥佥事厄里厄等各贡马。赐宴并给赏彩缎等物有差。

○戊戌升陕西按察司副使王泰为湖广布政司左参政。

○庚子命德州卫指挥佥事关廉守备天寿山,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辛丑巡按御史唐凤仪奏:户部右侍郎邵宝居家养亲,志不可夺,若用之留都,既得效忠于国,又得便养其亲。命俟有缺推用。

○户部以各边粮草缺乏,请开中两淮、长芦、河东盐课,宣府、大同各二十三万八千一百引,计得银十万两;辽东十一万九千四百八引,蓟州十九万一百十八引,各得银五万;山西雁门等关十二万引,银三万。从之。

○守备郴桂都指挥佥事卢震以广东流贼入境,畏缩不能剿捕,贼退,又执平民为盗,多死者,下巡按御史逮问,拟斩。都察院覆奏。诏如拟监候。

○发太仆寺马三千匹、银二万五千两于大同,从巡抚都御史王宪等奏也。

○壬寅以太仆寺马五百匹给神机等营各执事官军,从定国公徐光祚奏也。

○夺湖广守巡左参议王荩、副使恽巍俸各三月,逮问守备荆瞿都指挥佥事高厚、荆州知府蒋瑶等凡十三人,以流贼入公安县劫库,不能防御故也。

○癸卯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李志刚为福建副使,临江府知府熊希古为云南副使。

○升羽林前卫都指挥佥事韩平为都指挥同知,录从征四川流贼功也。

○赏辽东官军葛蔓等三千余人银各二两,以从右都都张洪征陕西虏寇也。

○礼科都给事中叶相等言:云南大理府赵州永宁卫地震,或连二十余日,或日二三十发,所在城屋倾圯,人死伤者千计。变不虚生,未有无其应者。乞勅云南抚巡等官,务饬己省躬,奉公守法,训练兵戎,抚谕夷民,黜汰贪虐,宽免逋负,赈恤疾苦。凡利当兴、弊当革者,大则奏请,小则辄自罢行,庶修省以实,不为弥文。臣等又闻朝廷天下之本,京师四方之极,今内外诸司政多阙失,亦足以致灾召变。故今岁冬行春令,冰冻不坚,气煖不雪,日食既当驾出看牲之期,而月食即于本月既望之夜,宜令内外臣工一体修省。乃若九重严邃,万化本原,出入起居,乃冈不钦,发号施令,乃冈不臧,潜孚默运,以导迎和气,福赐下民,则惟皇上一转斡之力尔。章下所司知之。

○泰宁等卫夷人塔卜歹等各赴京贡马。赐宴并赏金织衣彩缎等物有差。

○甲辰福建巡按御史毛伯温劾奏大理寺卿陈珂先任福建左布政使,参补吏役,大肆科求,起解官银,尽侵余耗,至于一切钱谷不用州县解人,而使承差吏胥领之,侵利无算。观其在任出百余金以修理还珠门,欲藉之掩饰也;离任而返千余金以归诸库,盖恐其告讦也。律于受赃,虽一贯以下必置之法,而方面重臣获利无厌,顾犹偃然在九卿之列,望即罢黜,或令自陈,以为人臣谋利者之戒。吏部请从伯温之言。不许。

○代府愽野王俊櫍与庶长兄镇国将军俊桓各以□□不法事讦奏。命司礼监太监蒋贵、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天祥、锦衣卫指挥同知高荣督镇巡官鞫勘。至是狱上,得旨:俊桓勒骗财物,居丧淫纵;俊櫍□□乐妇,违例出郭。本当重治,姑从轻,各革禄米三之一,其拨置人役俱发戍边卫。仍写书代王,令严加约束,不许仍前恣肆。

○旌表直隶抚宁卫义官翟昊妻王氏之门曰:贞节。王氏守节三十年而卒,其子户部主事鹏援例乞旌表。许之。

○大学士梁储等言:内阁并东阁所藏书籍,年岁既久,残缺颇多,必须专官管理,方可次第修补。诰勅房办事中书舍人胡颐、序班刘伟俱堪委用,宜令颐仍旧职,伟改典籍,同原管主事李继先管理前项书籍,臣等仍督令逐一查对,奏请裁处。从之。由是其书为继先等所盗,亡失者多矣。

○乙巳南京十三道御史锺晓等论劾巡抚都御史张淳、陈天祥,山西参议孙清,浙江参议顾可学,登州知府张龙,江西参政白金,参议王泰,佥事李淳、王奎,广西参政蔚春,佥事孙徽,知府余贵、方学、罗玹、陆芸、周霖皆当罢黜。吏部覆议:天祥近经会推提督陕西军务,奎亦奉旨改用,俱难别议。淳屡经论劾,宜令致仕或自陈。贵贪暴具有实迹,宜令冠带闲住。淳才实不及,宜调。芸、霖俟勘报议处。清、龙改任未久,春、可学、学、玹毁誉相半,泰事无实迹,徽罪不至去官,宜俟朝觐考察以决去留。诏从之。令张淳自陈,贵致仕,芸、霖亦各调用。

○丙午升翰林院编修赵永为本院侍读,以九年秩满也。

○以水灾免浙江杭州府仁和、钱塘、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八县,湖州府安吉州乌程、归安、长兴、孝丰、德清、武康六县,台州府宁海县夏麦丝绵绢钞有差。

○丁未升锦衣卫经历顾应祥为广东按察司佥事。

○发银五万两于陕西,以供军饷,从侍郎冯清奏也。

○戊申整饬蓟州边备都御史王倬等奏朵颜卫都督花当令子把真打哈等赍番文至,其子把儿孙前犯顺,杀参将陈乾,今已远遁,愿贡马十匹服罪,且言通事王远、孟升宣谕有功,乞量升。兵部议:所贡马匹照例赏赐,仍谕把真打哈等,令花当拘治把儿孙,使永不犯边。远等升一级。从之。

○己酉以灾伤免蔚州等卫所屯田地亩团种余地秋粮有差,从巡按御史张经奏也。

○命司设监太监刘允往乌思藏赍送番供等物。时左右近幸言西域胡僧有能知三生者,土人谓之活佛,遂传旨查永乐、宣德间邓成、侯显奉使例,遣允乘传往迎之,以珠琲为旛幢,黄金为七供,赐法王金印、袈裟,及其徒馈赐以钜万计,内库黄金为之一匮。勅允往返以十年为期,得便宜行事。又所经络带盐茶之利,亦数十万计。允未铨,导行相续,已至临清,运船为之阻截。入峡江,舟大难进,易以,相连二百余里。至成都,有司先期除新馆,督造旬日而成,日支官廪百石,蔬菜银亦百两。锦官驿不足,傍取近城数十驿供之。又治入番物料,估直银二十万,镇巡争之,减为十三万。取百工杂造,遍于公署,日夜不休。居岁余始行,率四川指挥千户十人、甲士千人俱西,踰两月至其地。番僧号佛子者,恐中国诱害之,不肯出。允部下人皆怒,欲胁以威。番人夜袭之,夺其宝货器械以去。军职死者二人,士卒数百人,伤者半之。允乘良马疾走,仅免。复至成都,仍戒其部下讳言丧败事,空函驰奏乞归。时上已登遐矣。

○庚戌升刑部署员外郎师夔为江西按察司佥事。

○经始乾清宫,命工部尚书李鐩、新宁伯谭祐祭司工之神。

○十三道御史王潮等劾奏大理寺卿陈珂近以侵盗为御史毛伯温所论,皇上以珂列九卿,未遽显黜,为珂者上负包荒之恩,下无自处之义,犹不知求去,请正国法,以戒贪墨。六科都给事中吕经等亦以为言。俱下吏部。明日,珂乃上疏乞致仕。许之。

○太监秦文传旨:以御用监左监丞张明守备峨嵋山等营,宋宝取回别用。

○文又传旨:镇守密云等处参将叶凤仪令回京闲住。

○辛亥升大理寺右寺副左经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南京刑部署郎中事员外郎钱瓒为云南佥事。

○升鸿胪寺右寺丞张文澍为左寺丞。初,文澍奏署丞卢永春本属官,进为左寺丞,班序不类,乞仍列班于永春之上,庶礼仪不紊。因升之。

○总督南京粮储右副都御史白圻奏:南京仓粮往年率有余积,顷因投充军匠数多,遂至告竭,乞清查。户部覆奏。从之。

○壬子改中都留守司副留守李清为都指挥佥事,充参将,分守密云等处地方。

○大学士梁储等言:近兵部手本为司设监太监刘允请勅,臣等窃以内外官员钦奉勅内必备载所行事务,今允往四川,未知何事,无凭撰写。既而礼部手本称奉旨,令允如永乐、宣德年差邓成、侯显等例,往乌思藏赍送番供,而户部覆本内谓允奏带太监刘宗等八员、锦衣等卫官舍指挥同知韦禄等一百三十三员,应付廪给口粮、马匹、车辆、马快船只及应用过番物件,令四川镇巡三司听其便宜指置,及选差骁勇官二员往回护送。又给长芦见盐一万引,两淮正课盐六万引,变卖应用,俱欲载之勅内。臣等愚昧,备员辅导,不敢不言。西番本夷狄之教,邪妄不经,古先圣王之世未闻有此。顾其说流入中国,浸淫已久,未能遽革。永乐、宣德年间,虽尝有遣使之举,我祖宗之意,以天下初定,特藉之以开导愚迷,镇服夷狄,非真信其教而崇奉之也。承平之后,累朝列圣止是因其年例遣人朝贡,厚加赏赉,答其勤渠,未尝轻辱命使,远涉夷境。陛下今遣近侍内臣往送番供,朝野闻之,相顾骇愕,以为不应有此轻举。而允奏讨盐引数万,动拨马快船至于百只,又欲听其便宜处置钱物,差拨官军护送等项,于法于例,俱非所宜。盖开中盐引,本为供边。今虏患未宁,三边粮草缺乏,帑藏空虚,缓急接济,惟此一策。且各运司盐课俱开中尽绝,若许具带盐,不过收买私盐,发卖射利,乘机夹带之弊不知几何。盐法为之大坏,边方何以仰给?况京储岁运与营建大木并在里河,议者犹恐不能疏通。若又添此等盐船往来其间,挟势骚扰,不止地方受害,而粮运、大木二事亦为阻滞。且四川大盗初息,民困未苏,所奏便宜指置钱物,在官已无积蓄,未免科派军民,民穷盗起,将来之变殆不可测。况自天全招讨司出境,涉历数万里之程,动经数年,方达乌思藏地方。今所带官军人役数多,沿途俱是化外,非有驿传供给,人马刍粮俱驮载而行,所费钜万,难以逆料。途间倘有不给,不知何以为处?又闻查地多与黄毛达子相邻,时出剽掠为患,使臣所至,万一被其突出,有所伤害,亏中国之体,纳外夷之侮,不可不虑。夫以无益之事而妨至要之事,且贻意外之虞,举朝皆知其不可,此臣等不能已于言也。允受命远出番境,利害切身,又非得已。臣等深见事势之难,所下勅书未敢撰写。伏望皇上慎重国体,悯恤人穷,收回成命,不必差官。番供等物,就令朝贡使臣赍回,则礼意不失,事体无碍,而圣德益光,治功无累矣。不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