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30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

正德十年九月

○甲申朔。改整饬陈睢兵备河南按察司佥事马应祥抚民管屯。

○升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使张嵿为左布政使。

○丙戌升山西按察使王启为江西右布政使。

○丁亥孝恭章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景陵。

○戊子复除服阕云南按察使陈凤梧于山西。

○庚寅广东封川县、德庆守御千户所,广西苍梧县、藤县、梧州守御千户所,各无云而震。

○辛卯北虏寇陇州,亦卜剌复寇洮、岷。命右都督张洪充总兵官,提督陕西诸路军务,领京营兵五百人以行。洪以兵少,请调宣府左参将宋贇兵三千,辽东千总葛蔓、杨春等兵二千,并选总兵官韩玺兵一千,以助征讨。又言辽东系狱将官马骠等三十余人勇铳习战,乞贳其罪,令为前锋以自助。下兵部详议,以洪生长辽东,练习边事,宜如其请。贇、蔓各提兵三千,并骠等俱听洪调度。陕西先调宣府余震游兵三千,亦取洪进止。玺兵驻近关口,缓急赴援。诏:太监张忠监督军务,领贇兵由北路,洪领所部及骠等由南路,会总制都御史调度各路军马杀贼,以靖地方。蔓等兵不必动。都给事中安金等言:延、宁、甘、陕兵可十万,素称雄劲,不必复出禁军而借外兵。又河南见留秋班官军万人于彼,亦足调度。若征兵如洪奏,往返动以旬月,又远赴数千里之外,迟回道路,而虏已过河矣。况三屯营、山海关兵马俱以应援蓟州,密迩京师,备亦不可轻撤。得旨:此事已有处分矣。

○升大名府知府马卿为浙江按察司副使。吏部初举金华府知府刘茝及卿堪任。诏用卿,且云近有旨降调官不得升用,所司何以举茝?姑置不究。茝初为给事中,以攻中官落职,久乃起用,而此辈犹衔之不置如此。

○掌锦衣卫事都督同知朱宁奏:旗校张琇等捕获强贼周玺,乞升赏。诏赐勅奖励宁,仍赏羊酒,提调官并总旗为首者各升世袭一级,旗校为从者各赏银三两。后提督巡捕都督同知朱安亦奏官校陈俊等捕获强贼陈清。得旨:赏安并赐勅升赏首从皆如宁例,仍命后有缉获盗贼者止如旧例行之。

○录定远兴水堡并小团山斩获功,升守备指挥杨镇一级,指挥使刘溥等二百一十七人各升赏有差。

○升都督同知马钊为右都督。钊,太监马永成家人,自百户累升至此。

○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王懋中言四事。一、云南设镇守总兵太监二员,又增金腾镇守参将太监二员。金腾本云南西北一隅之地,军士不满一万,民户不及一二里,科扰之害,已为困极,乞将金腾镇守等官并赐罢革。一、致仕大学士谢迁、李东阳、王鏊、刘忠,尚书刘大夏、韩文,都御史李士实、林俊宜起用,咨访政事,委托机务。一、天下财力初敝于逆瑾,再敝于流贼,科敛繁急,上泽罔敷,不早为之图,臣恐啸聚之祸尤有甚于前者。宜令巡抚重臣多方处置。淮济里河一带则领之于漕运都御史,鄂岳、江、黄、安庆、大江一带则领之于操江都御史,令修筑城垣,训练士马,演习水战,以防不虞。一、中原盗起,朝廷权命边将讨平,然得此失彼,其害有不可言者。贼平之后,不宜留居京师。今后各边总兵、参将、游击等官,凡有员缺,就于生长边疆、熟知虏性者量材补用。京师膏梁子弟与近日权推将材夤缘侥幸之徒,一切裁抑。诏责其泛言滥举,令具实自陈。

○壬辰重阳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设工部署郎中二人催运大木。吴允祯自仪真邗沟至卫河达于京师,王宗自荆湖至大江达于仪真,从工部右侍郎刘丙请也。

○荫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金子善恭为国子生。

○山西觧州地震。

○夜,月犯罗偃南星。

○癸巳荫兵部尚书王敞从子企为国子生。

○太监韦霦传旨:御马监太监廖銮镇守陕西,吴景镇守河南,杜甫镇守湖广,廖堂、王宏、王润俱取回南京别用。

○甲午更赐镇守密云太监吕安、右参将署都指挥佥事叶凤仪勅。安、凤仪各奏原领勅书无与巡抚都御史会同之文,乞更换增入,以便行事。兵部议:密云、遵化相去地远,若有警,必会巡抚而行,恐后时失事,请仍旧。诏特俞之。

○命安乡伯张冲、清平伯吴杰、武靖伯赵弘泽、东宁伯焦洵、泰宁侯陈儒、武安侯郑英、礼部左侍郎吴俨、宁阳侯陈继祖、建平伯高霳、通政使司左通政刘达为正使,中书舍人周令、刑部员外郎阎让、中书舍人马天祐、太常寺寺丞朱天麒、鸿胪寺左少卿张昱、中书舍人倪霦、户部署郎中事员外郎胡忠、行人华淳、中书舍人胡楫、翰林院编修刘朴为副使,持捧节册,册封濚王嫡长子厚勋为世子,嫡次子厚熹为福宁王,韩王嫡第二子融燧为世子,庶长子融焌为长洲王,褒城安僖王庶长子镇国将军旭澜为褒城王,赵府广安端裕王嫡长子厚熽为广安王,沈王庶第七子铨为云和王,庆府豊林温僖王嫡长子寘?为豊林王,东城兵马司副指挥颜兖女颜氏为岷世子妃,北城兵马司副指挥伍经女伍氏为南豊王妃,通判王纶女王氏为益世子妃,东城兵马司副指挥石女石氏为鲁府邹平王妃,东城兵马司副指挥王纲女王氏为晋府靖安王妃,中城兵马司副指挥刘瓒女刘氏为周府封丘王妃。

○遣兵部主事杨应奎以银五万两市马于河南、陕西各千匹,太仆寺官选保定等府寄养马三千匹,送陕西军前听用。

○兵科给事中许复礼奏弭盗四事。一、盗贼之起,皆有藏匿之家,官司宜出榜晓谕,使之自新。一、今之卫所科敛频繁,或扣除俸银,或揭借月粮,故往往逃而为盗,宜申严其禁,逃者许其自首,则盗可渐息。一、各府州县宜令多畜侦事人役,不吝厚赏,以察奸摘伏。一、京畿内外虽有巡捕人员,遇有盗劫,往往畏缩不救,贼去复迁延不报,皆以罚轻而法废故也。宜行镇巡等官,凡地方失事悉以实闻,违者重治,则军士知畏。兵部议其言皆可行。报可。

○乙未云南大理府地大震,四日乃已。

○总督两广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南乞致仕。许之,赐给驿归,有司给食米月二石,役夫岁四人。

○故户部尚书周紞孙允乞补荫国子生。吏部覆请。许之。

○丁酉巡按陕西御史冯时雍奏:巩昌府通判孙璘率总甲安钱获奸细车罕铁木儿,自言与达子川合儿等五人俱自虏中入侦虚实,宜械送京,且请量升赏璘等。兵部议以为然。命钱赏银二十两,璘升奉一级,未获奸细令严缉之。

○守备归德指挥同知朱澜乞加署职,以便统属州县兵。兵部议军职非有功不授,且守备例不节制有司。得旨:升澜为署都指挥佥事。

○戊戌南京三法司奉旨,以天气暄热,会审罪囚当死而情可矜者五人,下刑部覆议,得免死者二人,余重鞫奏闻。

○己亥大学士杨廷和以父丧奏乞终制,曰:本年八月初一日,少监秦用奉玺书宣谕圣意,趣臣还朝,复勅四川镇巡三司等官勤谕。臣闻命之余,神魂惊怛。窃思臣在京时,以三月一日闻先臣之忧,荷蒙圣眷,特举先朝故事,慰谕勉留。臣屡疏陈请,勅许奔丧,仍遣行人护送,遂于本月十九日启行,闰四月十七日到家。岂意启行方两月而诏旨即下,到家仅三月而勅使随至。枕块而承自天之恩,越绋以拜如丝之命,宠光赫奕,远迩惊耸。顾臣何人,有此荣遇?恋阙之情甚切,陟岵之痛方深。伏念臣出仕颇早,缺养最多,屡陈归省之章,辄为职司所系,既莫追于往事,将少赎于将来。况人生大伦,君父最重,辅臣举措,风化所关。亲丧不能自尽,不可以为子;礼义或有少愆,不可以范俗。见今耆旧在位,忠贤满朝,闻望谋猷,皆出臣右。臣若以庸劣之才,借故事为口实,当太平之世,袭金革之变礼,已且内愧,人其谓何?伏望矜怜,召还命使,俾情事得伸于丧纪,庶举措少补于人风。且隙驷之景易过,而犬马之齿未衰。禫礼既成,或尚存于视息;厚恩未报,敢久滞于山林?誓毕余生,勉图后效,鞠躬尽瘁,更复何辞。上曰:朕以卿辅导元臣,忠勤久着,特差勅使守取,速来供职。卿宜体朕至意,即日就道,再不必辞。

○录擒获剧贼功,升都指挥佥事盛瑾为都指挥同知,署都指挥佥事高谦及纳级指挥佥事袁杰为都指挥佥事。

○升陕西都指挥佥事赵文为署都督佥事,镇守陕西地方。

○夜,月犯天困西第二星。

○庚子云南大理府地复震。

○辛丑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王溱为河南布政司右参政。

○升保定达官都指挥佥事安钦为署都指挥同知,录其姚源讨贼功也。

○巡抚保定都御史张淳奏:大名有宁山、怀庆二卫并赵府群牧所,军营杂处,往往藏匿盗贼。请每屯置一屯老,十家置一总甲,听州县官讥察,则有司之权重,而盗可息。又开州、长垣、东明旧分隶曹州兵备,请皆隶于大名,庶事体归一。兵部议从之。

○壬寅命原任总制江西等处军务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金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加太子太保。

○升武昌府知事石为胶州判官,以擒贼首赵鐩功也。

○命署都指挥使孙文充副总兵,分守辽阳地方。

○都给事中安金等劾奏陕西总兵官侯勋、太监廖堂、巡抚都御史冯清、都御史邓璋等弛备寡谋,以致虏骑深入,荼毒地方。请械勋至京,如律治罪;罢堂、清等,降勅责璋,以图后功;副参、游击、分守、守备、兵备等官宜令巡按御史覈实治之。监察御史张淮等亦以为言,且劾总兵官潘浩拥兵玩寇,亦宜械系至京治罪,都御史边宪及太监张昭俱宜罢。兵部覆议:金、淮等所言皆是,但勋已故,堂已调南京,璋已降勅切责,请逮浩至京治之,昭、清、宪俱取回,另择代者。得旨:失事官皆当重治,但事急用人,其从轻处之。昭、清、宪令戴罪讨贼,浩已调用,俟边事稍宁,俱审覈以闻。

○癸卯夜,月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甲辰升山西布政司右参议曹岐为陕西行太仆寺少卿。

○升监察御史邝约为河南按察司副使。

○先是,巡按陕西御史常在奏:虏自春至秋,深入腹里为害,至八月十二日,十万余骑从花马池入固原,联营而行,长七十余里,肆行抢杀,城堡为空,皆将帅不得其人所致。乞悉罢总兵官潘浩,都御史边宪,太监张昭、廖堂,都督侯勋,侍郎冯清等,别择贤能代之,仍遣给事中一员查究失机等罪,其总制都御史邓璋亦乞降勅切责,庶人知自励。兵部议:宜如在言,浩罪视勋为重,更调宣府恐无以惩戒,请止浩勿更而谪其官,听总制等官调遣,戴罪杀贼。其宁夏已调郄永为总兵官,今踰三月未至,亦请行巡按御史究治。得旨:浩已有处分,永趣令疾驰以往。失机事情,待地方稍宁,遣给事中会巡按御史审勘。

○先是,以山海卫义院口等处虏屡侵犯,官军多死者,命巡按御史张鳌山查勘以闻。至是,鳌山劾奏太监王忻,都御史王倬,总兵官陈鏸,指挥孙世忠、李镇、陈棠、薛昂等各失事,请逮治;指挥焦润、锺杰功可赎罪,宜免问;及有功官军萧云等、阵亡高銮等宜查勘优恤。兵部议覆。得旨:润、杰如拟勿问,世忠夺俸三月,镇两月,棠等俱逮问以闻。銮子若孙升一级世袭,云等功次即覈实升赏。

○调甘肃游击将军郧节充副总兵,协守陕西地方。

○乙巳升署员外郎事中书舍人宋沧为鸿胪寺少卿,司宾署署丞卢永春、孙伯义为左寺丞,鸣赞何文玉、主簿朱完、序班吴淓为右寺丞。初,鸿胪缺左寺丞,诏令推选四五员以闻。吏部以沧等名上。诏皆用之。于是都给事中吕经等疏言:鸿胪堂上官设有定额,间有剩员,不过随堂办事。今因一缺而实授六人,名器渎滥。况宋沧出身科目,又系五品署职,于升固宜。永春等起自杂流,而超迁三倍于沧,非夤缘何以至此?其文玉与淓历俸未及五年,升官骤踰六级,尤为舛异。乞于五人之中简命一员,以补前缺,余皆裁革,或仍旧职,随堂办事。不听。

○总制陕西军务右都御史邓璋引疾乞休。许之,命驰驿归。病痊,有司具奏起用。

○刑部都察院会官审录重日,得情可矜疑者十六人,具狱上请。得旨免死,发戍边卫者十二人,仍杖之百而遣之。不孝而父母有息,辞得释者三人。

○命都指挥同知高云充右参将,分守锦、义二城地方。

○升指挥佥事武振为署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

○巡抚云南都御史王懋中奏:广南府知府廖铉避瘴于临安,以府印令故土官同知侬仕英子添寿护之。添寿死,家奴跛朋窃之,并经历司印以逃,归于其族叔侬仕祥。于是通把季福等以仕英亲弟仕獬例得袭职,请追印与之。仕祥遂献地于泗城州土官岑接,与之连婚,欲构兵以灭仕獬之族。未几,仕祥死,其子琳遂以府印送之接,而经历司印仍为琳弟琼所匿。臣等方调兵积饷以为攻计,琼始出印归于通判周宪。会承差李志聪道经泗城,接调问我兵虚实,志聪晓谕之,接惧,遂以府印付志聪归。琼等今皆服罪,已就约束,请从宽宥之。事下兵部议,以为琼、接等党恶抗命十有余年,罪亦难宥。但边夷素远声教,况已输服,似亦可矜。宜令镇巡官谕以守护境土,不得更为党恶,以自取殄灭。宪、志聪宜各犒赏以酬其劳。铉擅离府治,以启祸端,该道守巡失于抚处,俱宜治罪。诏从之,铉已去任,守巡官已遇赦,皆勿究。

○赏朱皋镇有功官兵永顺宣慰司宣慰彭明辅等银两有差。

○巡按直隶御史张鳌山奏:会同提督边务侍郎陈玉,巡抚都御史王淖,镇守太监王忻、吕安,兵部员外郎陈簧,兵备副使王铉,参将叶凤仪等修过边墙一万八千四百三十四丈,乞将倬加升,忻等赏劳。兵部议:修边墙无升职例,宜量赏。得旨:倬等各升俸一级,忻及鳌山等各赏银十两、文绮二表里。

○太监温祥传旨:锦衣卫指挥佥事赵玺令象房管事,镇抚司理刑千户刘儒升指挥佥事。儒,太监云之侄也。

○丙午以明日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林岳祭告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遣仪宾杨淳祭告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丁未万寿圣节。上诣奉先殿、奉慈殿,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贺礼。

○免群臣宴,赐以节钱钞。

○夜,月犯轩辕大星。

○己酉升河南怀庆卫指挥使颜龄为都指挥佥事,以征四川流贼时管押赏赐功也。

○庚戌升右给事中俞泰、王爌、罗方俱为左给事中,给事中汪玄锡、朱鸣阳为右给事中。泰、玄锡吏科,爌礼科,方刑科,鸣阳兵科。

○太监秦文传旨:御马监太监张忠监督团营西官厅,御马监太监佛保管神机营中军四司立威营,御用监太监孔学管神机营右哨头司并鼓勇营。

○巡按山东御史刘成德劾奏守备宁远地方指挥杨镇,永安堡百户袁朗、李显等防守不严,致虏深入,俱请逮治。兵部议覆。诏逮朗等问,镇夺俸一月。

○壬子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天祥为左副都御史,提督陕西诸路军务。

○升守备宁远指挥使杨镇为都指挥佥事,录兴水堡功也。

○改巡抚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萧翀于陕西。

○荫巡抚保定等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淳子相为国子生,以三年秩满也。

○给赏沧州等处捕贼有功官舍人等朱达、支华等二百二十二人布绢有差。初,流贼既平,太监张忠、孔学等为其部下屡乞升赏。兵部奏:功少人多,难以概拟。诏特赏之。厮养亡赖尽被锡予,至有查无卫所者,恩泽之滥如此。

○以明日十月朝,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林岳祭告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遣仪宾周钺祭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