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28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

正德十年秋七月

○丙戌朔。享太庙。

○丁亥升陕西按察司副使祝萃为广东布政司左参政。

○戊子除服阕贵州按察司副使秦文于陕西,提调学校。

○己丑仁孝文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林岳祭长陵。

○升陕西·左布政使李昆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地方。

○升吏科·给事中阎钦 为河南按察司佥事,整饬信阳兵备。

○庚寅荫故湖广襄阳府推官吴伯钧子凤与为国子生。伯钧,四川内江人,在襄阳会川陕盗起,战于东乡,中流矢而死。至是凤兴陈乞,故荫之。

○辛卯兵部议定坝上捕盗赏格:巡捕官军能擒斩贼首者,升一级,世袭,赏银三十两;擒斩从贼者,每名赏银十两,至三名亦升一级。领军官能自擒斩及部下功次,临时议拟以闻。

○壬辰革河南宁陵县桃源集巡检司。

○天全六番招讨使应袭舍人杨世仁贡马。赐彩缎钞锭有差,随命世仁嗣为副招讨。

○监察御史程启充奏:“我朝军职授官悉准首级,其余诸条格会典具存。然承平日久,幸门渐开,于是有买功、冒功、寄名、窜名、并功之弊。权要之家厚赍金帛,私赂军人,易其首级,是谓买功。甲冲锋斩获而乙取之,甚至杀内附平人以为贼,是谓冒功。身在家庭,名隶行伍,是谓寄名。贿属吏胥,洗补文册,是谓窜名。至有一人之身,一日之间所在获功,甘辽、宣大、两广、川贵,相去数千里,不出门阈而皆以功报,按名累级,骤历崇阶,是谓并功。乞勅该部逐一清查,其已援例升职者,具奏递革,庶重名器,振纪纲。”兵部议覆。诏:“不必更张,秪如旧行。”是时爵赏极滥,权要诸家以为互市,疏远弟侄,下逮厮养,亦皆冒授。有至蟒玉者,犹供仆隶之役。如太监马永成侄山,爵至平凉伯,犹汲水盘马于庭下。朱宁嫁女,媵以奴仆数十人,皆列衔锦衣。宁之婿齐佐,三日往拜宁家,酒一行,宁令人捧一盒至前,曰:“此饷吾婿。”启之,则都指挥牙牌也。佐即席拜恩。有王瓛者,起自白衣,不一年,官已都督。赵谨者,发自酒保,以管皇店,不旬日,家享万金。皆前所未闻也。

○升山东·右布政使王恩为陕西左布政使。

○革方山王府宜阳郡仪宾田朴为民,坐伪造关文乘传也。

○癸巳陕西白河县地震。

○升赏江西西源御盗获功阵亡官吏军民人等刘澄等三百九人有差。

○甲午注署都督佥事戴钦于左军都督府带俸。

○革万全都司都指挥王林、易章等二十二人见任,俱带俸差操,坐侵欺马价,为巡按御史所劾也。

○乙未升湖广按察使郑阳为山东右布政使。

○江西贼徐九龄等平。九龄啸聚建昌县之醴源,负固劫略,出没江湖间踰三十年,蕲、黄、德安、鄱阳、湖口、九江、安庆、池、太地方,咸放其毒。至是,巡抚都御史俞谏等督兵讨之。九龄率其亲党奔湖广,无何,复拏舟遁还醴源,诸军随而戚之。豊城知县吴嘉聪率众先登破袋岭,擒其从颜日和等二十一人。余贼冲高安,主簿袁珤率兵遏之。贼败走,珤亦战死。九龄急引众冒两夜遁出完冈,兵备副使宗玺扼之于青头冈。会南昌同知汪颍兵亦至,遂合围之,斩九龄及其党余长子徐九祥等,前后擒斩首从四百八十一人,俘一百四十一人,醴源遂空。谏以捷闻。赐勅奖励升赏奏捷者如例,有功者兵部议处以闻。先是,巡抚苏松都御史邓庠亦以闻,而归功于土民邓祥十五等。兵部以奏报不同,请下巡按御史覈实议赏,谏等亦量升。诏从之。于是谏及巡按御史徐赞各升俸一级,太监黎安岁加禄米十二石。

○选太仆寺马一万匹于内厩应用,从太监谷大用请也。

○丙申慈圣康寿太皇太后圣旦。赐百官宴于午门。

○升赏陕西西宁旱平山御虏获功阵亡官舍旗军指挥同知祁麟等七十四人有差。

○丁酉巡抚延绥都御史陈璘奏:“虏万骑拥入新兴堡,立帐驻牧,焚圪塔等墩。指挥龚勋等失于防御,宜治罪。”诏:“勋等姑勿逮,失事之故,令巡按御史查勘以闻。”

○浙江嘉兴府同知张龙以先任通政使司右参议,奏乞复原职。吏部覆:“龙近为御史余珊劾其淫滥奸憸,计夺□□,况其心存污下,行类俳优,本部正在访察之际,龙乃饰非强辩,乞复内职,宜下巡按御史鞫治。”内批谓:“与龙同时降调者既问有推升,龙亦俟缺推用。”龙与朱宁厚,故阴庇之。龙遭母丧,日纵歌酒,无异平日。尝与邻妇章氏通,因强纳为妾。其夫蔡三恚愤,投中贵为仆,将借以报怨。龙闻之,乃篚帛移厨,偕章氏往拜中贵家,极擎拳之态。酒中请曰:“龙今愿为公新儿,定胜公故儿,何惜北妇邪?”中贵笑而许之。龙自以为得计,每夸语于人。言者谓计夺□□,盖指此也。

○戊戌降监察御史高公韶为云南富民县典吏。初,公韶言:“兵部尚书王琼奸憸刚愎,敢于自用。顷者本兵缺员,众议咸归左都御史彭泽。陛下以泽尚在边方,而本兵不可久虚,乃姑用琼而趣召泽回。为官择人之意,固自有在矣。琼乃假托边警以阴沮之。前此会推吏部尚书,众议以陆完为首,姑以琼副之。琼乃忿然不平,退临部属,辄出恶声。夫既患得于吏部,又复患失于本兵,推是心也,亦何所惮而不为哉?且受任以来,推用将官,多不得人,拟议边情,多至失策。如指挥张永,以庸才而骤升参将,何以塞奔竞之门?参将陈乾既死事而复加参语,何以作忠义之气?又如松潘副总兵吴坤,假彰腊警报而乞增镇守,冀得转职。琼乃力违公论,径拟增置,而还以授坤。夫以若人请之,而若人得之,据其形迹,不免有受金之议。然以事理断之,彰腊之患,在松潘为急,在成都为缓。使坤原在成都,亦当移驻松潘以备危急。今乃后松潘而先成都,弃危急而即安全,于坤之私计则得矣,其如军民何?夷人花当拥众在边,日益猖獗。虽曰乍臣乍叛,夷性之常,然亦视我强弱以为进退。今兹敢于凭陵,良由兵曹所据非人也。乞亟罢琼,为大臣不职之戒。”疏出,琼即奏辩,且曰:“公韶言达虏知兵曹非人,故来犯边,及朝廷欲处彭泽兵部,故召之还,不知公韶何自知之?宜罢臣任,令泽与完等同心辅政,则边患自宁,议论自息。”有旨:“卿宜安心供职。公韶阴结外夷,默通细事,排陷大臣,令首实以闻。”于是御史萧鸣凤等共疏论曰:“人君之治天下,与人臣之事君,莫不有体。敢言以为忠者,谏官之体;虚己以受人者,大臣之体。任大臣为腹心而保全其名节,用谏官为耳目而优容其直言,则人君之体也。盖谏官敢言,则大臣无不闻之过;大臣能受,则朝廷有纳谏之明,此天下所以治也公。韶所劾者琼,而其所论者天下之事,所守者则谏官之体也。为琼者,亦当以天下之事为心,以大臣之体自处可也。顾乃不胜其忿怒,而粗暴之气溢于奏牍,非但欲箝谏官之口,且伤及同列矣。人苟甘为不韪,则亦何所不至,而臣等所惜者,大臣之体耳。夫花当荡焚之惨,实近世罕有。故公韶指以为本兵之责,此岂人臣所可私怒者?昔辽使问富弼出处,虏庭询司马光起居,威望之足以服远者盖如此。至于用非其人,而夷狄萌心,则又不可胜计。使琼实有忧天下之心,则虽适逢其会,亦当不安于心,岂可因人言而反怒邪?故事,大臣被论,无不引咎自归,以俟朝廷自察,亦知体当如是也。至于强辩饰非,则自琼始。琼既不知所以自处,而所以处琼者,臣等不能不望于陛下也。伏望饬琼以自新,恕公韶之狂直,优容公韶,即所以保全琼之名节也。不然,则琼既谓以廉耻自居矣,乃因言大臣而逐谏官,岂能腼然自安于位邪?”内批:“鸣凤等朋比回护,姑宥其罪。”及公韶具疏伏罪,遂降远方杂职,且令不必起用。

○升四川按察司副使王时中为湖广按察使。

○己亥命:“工部重修太素殿。”殿旧规垩饰,茅覆质朴,实与名称。新制务极华侈,凡用银二十余万两、役军匠三千余人,岁支工米万有三千余石、盐三万四千余斤,他浮费及续添工程又不在此数。是时,工役繁兴,禁中自乾清大役,外如御马监、钟鼓司、南城豹房、新房、火药库皆一新之。工部每循例执奏,以掩人耳目,其实具文而已。中外因缘为利,权奸阉人所建庄园、祠墓及香火寺观,工部又皆窃官赀以媚悦之。一时木妖土灾,盖不忍言矣。

○谪前监察御史朱志荣戍贵州。初,志荣巡按广西,挟取土官财物,及受梧州知府曹琚等赂至万余两,又尝于公署私通女妇,丑声甚着。兵备副使陈阳、分守柳庆、参将张祐虑其为地方害也,具以闻。两广总镇等官亦继言之。诏逮志荣送锦衣狱栲治。且命刑部郎中顾正等往按之。正等还奏其状,时志荣已值考察去官。诏:“追赃毕,发贵州充军。琚及州县官纳赂者俱降三级,以阳挟持之,亦降一级。”识者为阳惜之。

○庚子中元节。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崔元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文武衙门分官陪祭。

○遣仪宾周钺祭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命都督许泰量调西官厅兵捕盗于坝上。

○御史李玑言:“朵颜丑虏,托为藩篱,受国之恩不为不厚,然不庭之心已肇于增贡之日矣。若不战而和,示之以弱,万一长驱深入,将若之何?乞选任边将,相机分剿,既胜而和,则恩威兼施矣。参将陈乾迎敌而死,当嘉其忠,不当议其伤勇,以沮将士之气。仍治所部不捄将领退缩逃避者之罪。杀虏之家,宜加优恤。”兵部议覆。诏:“巡按御史并勘奏处,乾与恩荫。”

○御史李素言:“迩者,分守松潘副总兵吴坤奏兼管镇守不便,特授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坤畏松潘之艰险,图内地之安逸,既不罪之,而反升之,是遂一夫之愿而轻一方之责也。又南京太仆少卿何棐,先任御史,纪功四川,变卖夺回人畜,支销未明,失机误事,未问参究。施永土军所过,鸡犬一空,皆棐助之。如棐之奸谀,岂可骤升要秩?成都后卫指挥使陆震,通江失守,白沙败绩,乃佯狂脱罪,纳贿进阶。如震之奸恶,岂宜宽贷?乞下廷议,以伸国法。”兵部议覆。诏:“推用将官并调遣土兵,已有旨矣,震功过其查覈以闻。”

○辛丑升监察·御史周奎为四川按察司副使,南京工部员外郎卢学书为广东按察司佥事。

○命占城使臣力哪吧等领勅并封册还国。初,沙卜古洛遣使请封,命给事中李贯等赍勅以往。贯至广东,请照先年册封古来例,令其使臣领封以还。廷议以为:“遣官已逾二年,今若中止,非兴灭继绝之义。倘使臣不愿领封,或领归而授非其人,重启争端,何以处之?宜令贯亟往。”贯复言:“出使远夷,必得火长以知道路,通事以通语字。今皆无人,宜为议处。”廷臣复议:“令彼处镇巡官多方采访,果无火长、通事,则如旧例行之。”已而贯复言:“奉命已踰五载,疏屡上而未决于行,执不以为惧风波之险也。殊不知占城自古来被安南并逐之后,窜居赤坎邦都郎,国非旧疆,势不可行。况古来乃占城王斋亚麻勿菴之头目,实杀王而夺其位。王有三子,其一尚在,则义又有不安矣。律以春秋之法,虽不兴问罪之师,亦必绝朝贡之路。臣所谓领封云者,亦存其礼而不废斟酌之义也。奈何又为采访之议,苟延岁月而无益于事哉!”会巡按广东御史丁楷奏如贯言,下府部科道集议,以为:“中国之于夷狄,来则怀之,不来则止。世子越在草莽,既不可行,宜令镇巡官面召正使力哪吧等,谕以使臣不能远行之意,以贯等所奉册命、礼物付之。庶远夷之心不失,而□□之体以全。”诏从之,令贯等还。

○巡抚甘肃都御史赵鉴奏:“西番冬沙族剌麻舍加率所部掠西宁,指挥张麟御之失利,复掠碾伯。总兵徐谦屡遣通事往谕,不服,乃合都指挥陶文、参将鲁经等进兵至咱隆沟山破之,斩首九十一级,擒二人,虏惧而退。”诏:“巡按御史备覈有功阵亡官军以闻。”

○给事中范洵言二事:“一、择考官。谓各布政司乡试皆用教官,多不得人,用是监临官恒委其事于帘外,而自专进退之权。请如两畿例,主考用翰林院六品以下官或事简衙门五品以下官为之,同考教官先期于各处提学官听其选择以充,则真才可得。一、避嫌疑。谓两京府官子弟入场中式,不免有依势之弊,两京显官子弟不由府县保送而径自移文入场,不免有雇代之弊。请令两京人各不得为两府官,而别省入仕两府者,其子弟亲属亦宜回避。官游子弟科举,听原籍提学考试,则高门不得妨寒畯之阶,公道不至为私意所蔽矣。”礼部议覆:“以京官主考乡试,言之者多,虽先朝偶一行之,然群议纷起,宜如旧例,令各布政司照旧访取教官供事,如不及数,令提学官以平日考居优等者充之。两京府官干选法者,宜令吏部查处。两府官及两京官子弟入试,宜如洵所奏行之。”诏可。

○广东海阳、潮阳、揭阳、饶平县夜暴风雨,坏官民庐舍、城楼、山川社稷坛,人畜没死者无美。

○壬寅命给提调学校官关防。先是,提调江西学校佥事田汝籽奏:“提学衙门凡所施行皆无关防印信,故新旧相代之时,诈伪相承,不可考诘,请特给关防。”礼部议覆:“以学校之弊,天下皆然,宜如汝籽奏,通行铸给。”从之。

○癸卯太宗文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命驸马都尉林岳祭长陵。

○调河南按察司佥事刘泽于山西。先是,彰德、卫辉二府添设兵备,以泽为之。至是贼平,故调用。

○荫礼部右侍郎杨旦子襄为国子生,以三年秩满也。

○命都督佥事郭锦充副总兵,镇守山西兼提督雁门等关。

○夜,月犯外屏东第三星。

○甲辰盗发龙扒山矿,伤居民。巡抚山东都御史赵璜奏劾:“守备指挥孙奎贪庸不职,恐成大患,乞革其守备,移兖州兵备佥事张嘉谟驻沂州以治之。”诏可。

○提督边务兵部侍郎陈玉奏:“虏寇罗文谷,指挥周召等斩首十一级,复寇潘家口,指挥张源等斩首三十级。”诏:“赐玉及镇巡官奖励,勅有功官军令巡按御史覈实奏闻。”

○御史陈言奏:“辽东、大同、甘肃、宁夏、延绥、两广、湖广、四川等处边粮及南北直隶、山东、河南诸路马匹多侵欺盗卖隐匿之弊,乞勅户、兵二部查议,仍命给事中御史等官查盘印烙。”从之。

○总制狭西军务都御史邓璋 奏:“虏入瓦亭、隆德等处,都指挥陶文、沈瑁、符课、时陈等御之,斩首五级千户,王友 等九人战死。”兵部议覆,诏:“有功并失事官员,令巡按御史查勘。”

○乙巳革直隶大名府开州金堤颈巡检司。

○宥分守·开原·参将张廷锡罪,仍夺俸半年。初虏入威远堡。廷锡坐失机行勘,乃自陈有斩获功,乞赎罪。许之。

○总制陕西军务都御史邓璋奏:“游兵把总千户鲁经牧马固原城,闻虏警,骤率所部出御之,大败,被围于水头山,死者四十九人,伤九十六人。”诏逮经究治。

○升直隶真定府知府胡文壁为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天津等处兵备。时御史马录奏坝上盗起,兵备副使杭淮才力不及,故以文璧代之。淮改云南。

○给事中毛宪言:“昌平侯杨洪,都督山云,大学士朱善,尚书王竑、陈洽、王恕,都御史吴讷、韩雍,御史锺同,修撰罗禴,布政使陈选,勋业、节义、文学俱可录,乞赐谥立祠。”时洪、云、讷、洽、恕、同皆已谥,礼部以未谥及宜立祠者请。诏:“国家文武名臣,宜示优崇。未有祠者,俱附乡贤名宦祠,令有司致祭。善、竑、雍俱予谥。其他著名节于时、褒录未及者,巡按御史详覈以闻。”

○输太仓银十万两、浙江事例银八千两于陕西备军饷。

○丙午辽东广宁卫地震。

○丁未升赏江西东乡获功阵亡官舍旗军叶真等五百六人有差。

○夜,月犯天高东南星。

○戊申先是,平阳府推官东郊勘事蒲州,襄垣王府镇国将军成銍因私忿率众欧辱,郊几死。有诏切责成銍,且流配其家人矣。至是,巡按御史复言:“仪宾王梅实助殴郊,教授魏雄不能劝沮,宜究治。”诏逮问梅,革半禄,与雄皆赎杖还职。

○夜,月犯司恠东第一星。

○己酉博野王府镇国将军俊桓与其夫人出城游宴。事闻,停禄五月,仍勅代王及博野王严约束之。

○升湖广按察司副使程杲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刑部主事王崇仁为江西按察司佥事。

○庚戌升赏霸州文安县德举足村擒斩流贼官吏兵快人等卢淳等三百四十一人有差。

○命宣府右卫纳级都指挥佥事刘钺守备怀安城,开平卫指挥佥事张珍守备云州堡,保安右卫纳级都指挥佥事张暠守备洗马林堡,宣府前卫指挥同知俞镇守备怀来城,开平卫指挥同知韩雄守备龙门所城,俱以都指挥体统行事。

○荫户部右侍郎郑宗仁子淳为国子生,以三年秩满也。

○辛亥升贵州都指挥同知司继先为署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叶昙为署都指挥同知,以征镇筸功也。

○夜,东方流星如盏,色青白,自中天行,至近浊。

○甲寅 降巡抚大同右副都御史高友玑为湖广按察司副使,坐失机罪也。

○户部会议巡抚陕西侍郎兼佥都御史冯清所陈济边五事:“一、近年豪商倚势,夹带私贩,盐法俱坏,乞如先年例,仍差堂上官二员清理,其山东、河东地方委之巡盐御史。一、近年开纳银例多为三边缺用,各处生员鲜有赴边上纳者,宜分派定拟千五百名,其州县僻远,无人上纳,许附近通融补足。一、各处催粮郎中、主事等官查取一应赃罚解部。一、各边仓场虚出侵匿等弊,乞勅抚按并管粮等官严加禁治。一、在外有司多假公务,辄肆侵渔,及年久无稽,任意埋没,宜通行抚按衙门查究。”议入,诏俱准拟。仍令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生员俱径赴清处纳银,以济急用。

○右副都御史刘巘卒。巘,字廷珍,其先江西安福人,以祖戍济南,遂家焉。巘举成化戊戌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郎、郎中,升大理寺左寺丞,以尹龙故,谪广东连州知州。数年,量移苏州府同知,升河南府知府、陕西布政司参政,遂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以事改大理寺左少卿,移病罢归。刘瑾用事时,起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升右副都御史,致仕。巘为人无闻,尝自为墓志,纪其平生,盖多夸大之辞。末年出处,乃讳言而欲掩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