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48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

正德十二年三月

○丙子朔。孝肃太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裕陵。

○云南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罕列法遣头目陶孟茂歪等贡象马及金银等器,给赏彩币锦缯如例。

○己卯南京进贡·太监康灌、少监王钊 等以进贡至天津卫,索夫价二百三十两有奇,灌又捽缚指挥刘良窘辱之,巡抚御史万镃以闻。诏:“南京守备衙门逮问。”至是,太监黄伟等奏:“灌、钊 为其下所蔽。”且谓:“天津都指挥贺勇及 良分外折送夫价亦宜并逮。”都察院议覆:“夫价出于威迫,非勇等罪。”乃命俱免究,第戒今后进贡者不许扰害地方,违者重治。

○辛巳补荫故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吴宽孙 仁 为国子生。宽尝荫子奂,未仕而卒,至是仁 请补荫,许之。

○荫致仕工部·侍郎崔岩子士廉为国子生,以三年考满也。

○赏甘肃东路·游击将军武振等银币,以捍御虏寇亦卜剌功也。

○壬午清明节。遣驸马·都尉马诚、崔元、林岳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文武衙门各分官陪祭。

○遣仪宾周钺祭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癸未命武安侯郑英子纲袭爵。

○丙戌翰林院·编修许成名乞归省,许之。

○丁亥郑康王 祐枔 薨无子,从弟东垣王 祐檡进封郑王。至是,请以庶长子厚炯袭东垣王,奉其父端惠王祀。下礼部议谓:“郑王以旁支进封,既不得伸尊亲之孝,宜令厚炯袭封东垣王,即其府第岁时庙享,以代将祀之诚。”诏许之。

○升监察·御史陈言、刑部·员外郎张宏、行人司·司正谢能继、起用南京·试御史萧乾元为按察司佥事。言 浙江,宏湖广,能继四川,乾元福建。

○荫故礼部·右侍郎李绍孙 钟为国子生。

○戊子狭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 陈源坐侵盗马价,革职为民,仍徵赃入官。

○己丑六科·给事中朱鸣阳、十三道·御史林潮等言:“临轩策士,乃国家求贤盛典。前此二科,当廷试。陛下倦于亲临,及传胪之日,多士疏息,俟命顾亦淹迟至暮,上孤侧席之怀,下沮观光之利。今三月十五日,复当廷试。伏望急兹先务,使天下岩穴之士,得以望清光而承休德,斯文幸甚!”不纳。

○以灾伤免大同左等卫所及大同府所属州县税粮有差。

○海西呕罕河卫·夷人禇餋哈等入贡道永平,扰害驿递,辽东伴送舍人傅铎奏之。礼部议覆,诏:“大通事译审明白,严加抚谕,礼部仍量差通事送归。”既而,海西兀者等卫夷干黑能等归,伴送舍人亦请遣通事护送。许之,遂著为令。

○命少师兼太子大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梁储、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靳贵、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蒋冕、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 毛纪、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陆完、太子少保户部·尚书 石玠、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王琼、太子少保刑部·尚书 张子麟、太子少保工部·尚书 李鐩、都察院·右都御史王璟、掌通政使司事礼部·尚书 李浩、大理寺·卿陈恪、翰林院侍读·学士朱希周、侍讲·学士刘龙 充殿试读卷官。

○庚寅策试举人伦以训等三百五十人。是日,上不御殿。制曰:“朕惟羲农以下之事,见于经。秦汉以来之事,见于史。见于经者,皆圣贤为治之迹。见于史者,亦当时君臣相与,随时而成治者也。然儒先君子之论,则曰:‘帝王以道治天下,后世只以法把持之’而已。信斯言也,岂帝王之治,一以道而不以法,后世之治,一以法而不以道欤?自今观之,如画野分州,设官分职,明礼乐、兴学校、正律历、秩祭祀、均田赋、通泉货、公选举、严考课、立兵制、慎刑法,则帝王之治天下,固未尝不以法也。天性明达、宽仁长者,躬修玄默,以德化民,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事从宽厚文,以义好贤,力于为善。聪明果决,得于天性。宽仁多恕。心无私曲,恭俭仁恕,忠厚恻怛,则后世贤君之治天下,亦未尝不各有其道也。然则儒先之论,殆亦有不足画信者欤?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治定功成。圣子神孙,万代如见。其治道之高明,治法之弘远,直可以等帝王而上之矣。然而帝王庙祀,立于京师。自昔忠良,多与配享。虽以胜国之世祖,而亦获秩祀焉。岂非以后世之英君,谊辟其政治,亦犹有可取者欤?朕膺天眷命,嗣守鸿业,临政愿治,盖十有三年于兹矣。然远师帝王之道,而望道犹有所未见。近守祖宗之法而行,法犹有所未逮,其故安在?子大夫积学待问久矣,其为朕据经史兼本末,详著于篇。朕将采而用之,而以资于治焉。”

○录延绥红柳河获贼功,升赏官旗军舍文纪等一百六十五人有差。

○山西平阳府西北起火光一道,有声如鼓。

○壬辰抚治郧阳等处·都御史陈雍奏:“襄阳荆州等府水灾异常,宜赈济。”户部覆议:“准借均州香钱三千两,及本省仓库钱粮亦准动支,其有不敷则将近日生员例纳及武昌盐船挂号等银会计分给。”从之。

○兵部·右侍郎丁凤卒。凤,字应韶,保定蠡县人。成化丁未进士,授户部主事,改鸿胪寺丞,累迁少卿、南京鸿胪寺卿、应天府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入为通政使、兵部右侍郎。以疾乞休,舆至家而卒。诏给祭葬,赠都察院右都御史。凤,为人谨厚,居官亦无大咎,晚贰兵曹,奉命总督边务,为给事中易王□赞御史王崧所论,盖统驭之才非其所长也。

○癸巳赐舒芬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是日,上骑出北安门,军校从者才数人,至顺天府大街而还,比夜始传制。

○户科给事中王俊民劾奏:“大学士靳贵先主正德六年会试,家人通贿,无检身持家之道。今春告疾已不扈从郊祀,人谓其或鉴前日之嫌也。而寻出主考,欺而不直,贪而不止,不可使居大臣之位。”命所司知之。

○甲午赐诸进士宴于礼部。

○乙未南京六科·给事中孙懋 等言八事:“一 游畋射猎,有驰突顿撼之劳,爱身者必不以是为乐。陛下春秋鼎盛,储位尚虚,于是数者未能忘情,非所以爱身也。望悉赐斥绝,还居内寝,以餋和平之福。一 人君日出视朝,退适路寝听政,所以通上下之情,决可否之计。陛下每月视朝不过再三,退朝之余已迫昏暮,是以上下阔绝,视听壅蔽,乞自今视朝听政如常仪,以振励精之治。一 劝讲之地,君德攸关。陛下每遇经筵辙闻报罢,讲读之官徒为具员。望自今听讲务循常期,因以延见儒臣切劘治道。一 元臣宿望,如大学士谢迁、尚书韩文、孙交等,今虽去位,天下之人尚冀其复用,乞以礼聘召授,以股肱喉舌之任,必能裨益圣政。一 言事被谪,如给事中张原、御史周广、高公韶、编修王思 等其忠可谅,乞收用以作敢言之气。一 近者,甘肃警急,朝廷用彭泽为总制,以泽之忠勇所向有功用之,诚当不知用以继泽者,果何人也。宜于各边巡抚慎重其选试其可用,他日以次授之本兵。如此则内外得人,可无临事需才之悔。一 边兵久留禁中糜京,储虚关塞。近者,虏寇宣府,不啻数万,而吾守御之兵不满万人。又各关守臣占役军士收纳月钱,以致关门失守,虏骑长驱。乞将原留边兵遣还本镇,仍敕各边抚按官清查役占,严加禁革。一 南京各省不急织造锦衣带俸武官内府买闲工匠,视祖宗之时不知凡几倍。乞敕该部尽行查革,或量为裁省。”不报。

○赐状元舒芬朝服冠带,及诸进士宝钞。

○升南京光禄寺·卿蒋恭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管理南京粮储。

○直隶徐州卫运军奏:“永福仓匮竭,月粮不支者已三年。”户部议:“令所司严限催徵,仍以松江府岁输永福仓折银量补给之。”诏:“以运军贫困可悯,特许补给,不为例。”

○状元舒芬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丁酉焦芳卒。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天顺甲申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升侍讲学士,降湖广桂阳州同知,升山西霍州知州,四川提学副使,调湖广升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以忧去,服阕复除本司右通政。再以忧去,服阕改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升尚书,寻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如故。芳虽居翰林,素寡学,性复凶险,惟事阿附,以口□面进取,始比尹旻父子,尹败坐谪。其为吏部尚书,时值正德初元,逆瑾等号八党,方以盘乐导上。内阁九卿率百僚伏阙,固争将除之。芳潜通于瑾,得先为之地,由是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 韩文、杨守随等相继得罪以去,八党势益。张瑾遂擅政引芳入阁,表里为奸。凡瑾之变易成宪,浊乱海内,欲以淫刑密网,杜塞言路,威虐军民,皆芳导之。芳为《孝庙实录》总裁官,笔削任意,尤恶江西人士,一时先正名卿,无不肆丑诋,以快其私忿,所书多矫诬不根,往往授意所厚。若叚炅莗使笔之,挟瑾威以钳众口,同官避祸,皆莫敢窜定一字。其子黄中尤狂诞恣睢,会试初中式,芳必欲处以魁。选廷试策稿出,郎中刘武臣传付黄中,既弗获如愿,芳以为诸执事官抑之,其后瑾以扩充政事为名,改编修顾清等二十余人为部属,亦出芳意。累科录策,止一甲三人,芳请并黄中与第三甲第一人胡缵宗策俱录之,遂授黄中翰林院检讨,缵宗及 刘宇之子仁 等六七人俱传奉为庶吉士。黄中寻升编修,踰年复升侍读,超躐资序,皆前此所未有也。芳既狠戾,黄中又以恶济之,故毒蠚滋甚。时土官岑浚所没入家口,当给赐大臣。芳闻浚妾有殊色,求瑾得之,嬖甚。与妻反目,至持环刀欲杀之。后病卧,黄中遂与乱。父子尘渎,秽不可闻。芳为吏部时,郎中张彩与瑾同乡,有才辨,芳力荐之,不数年代为尚书,欲以媚瑾且藉为奸利,彩德之言辄听,久而渐厌苦之,时为异同,由是有隙。叚炅亦瑾乡人,险薄士也,初为芳腹心,既而见其势衰,转附彩,尽发阴事,互构于瑾。瑾大怒,芳惧乃乞致仕去。瑾伏诛,科道交劾芳父子党逆,请正法,皆禠职为民,一时公议犹愤,惋以为失刑。后大盗赵鐩流劫河南入泌阳,黄中先输辇其积以遁,鐩偏掘芳所居地,得金帛无筭。芳仅以身免,又尽发芳先冢,毁其遗骸无余,憾犹未释,取芳衣冠被庭树面缚,如首罪状,历数其恶,厉声曰:“尔当万死。”命剑士脔之,白刃交下,糜尽乃已,且曰:“使吾得手诛此贼,以谢天下,死不恨矣。”议者谓:“盗贼犹知疾恶云。”

○戊戌狭西镇巡官奏:“织造上用各色彩妆织金兖龙绒服,所费不赀,乞留所属州县京班匠价及诸料价。仍开知印承差吏典阴阳医学僧道官生员纳银例,并将淮浙、四川引盐、河东户口食盐开中者,俱令本省纳银以备用事。”下工部及户礼兵三部议:“以纳银事例及盐课以资边饷之急,俱难再开角□羊京供应,钱粮亦不可存留。况狭西连年兵荒民困已极,加以北虏回贼之扰,织造宜暂停止,或量为减省。”不听,且令所司从宜处置以给之。

○南京六科·给事中易王□赞、十三道·监察御史王崧等论劾:“南京吏部·尚书 孙需 年力渐衰,兵部·右侍郎丁凤才无可用,工部·右侍郎刘永贪滥有声,掌太常寺事·尚书 刘恺、掌通政司事·尚书 李浩夤缘竞进,掌鸿胪寺·右侍郎吴泰滥辱名器,南京大理寺·卿任汉贪财纳赂,延绥·都御史陈璘罔利殃民,南京太仆寺·少卿曹仿营求迁职,通政司·右通政张龙、太仆寺·少卿赵经罪恶滔天,乞亟为罢黜,以清仕路。”上曰:“各官累有旨留用,何乃又来奏扰,本当究治姑宥之。”

○己亥录福建捕获海贼功,赏镇守·太监崔安、巡按·御史胡文静 银币,仍赐敕奖励,升带管巡海·副使唐泽俸一级,带管备倭署都指挥·佥事 王翱署一级。

○琉球国·中山王 尚真遣正议·大夫陈义等来贡,赐宴给赏如例。

○庚子户部·署郎中丁致祥自广东还,奏盐法四事:“一 广东海北二提举司,自成化初年至今,不以通关奏缴所徵之课,见贮者不及四分之一,余皆称停徵,及灶户拖欠,无从查考,宜下巡盐御史每岁终奏缴通关。一 成化初,都御史韩雍于肇庆、梧州、清远、南雄立抽盐厂,又于惠潮、东莞、广州、新会、顺德盐船经过之处,设法查盘。每官盐一引抽银五分,许带余盐四引,每引抽银一钱,名为便宜,盐利银以备军饷。至都御史秦纮许增带余盐六引,抽银六钱,此外有余盐,许令自首每引抽银二钱。至于今,则官盐一引不复抽银,以余盐六引共抽银九钱,引目自此积滞,私盐自此通行。宜复纮旧法,止准六引,余者尽数没官。一 自成化以来,亦不缴引目。盖私盐无禁,引目不行。宜令巡盐御史将各年退引并故□引目,尽数拘收,岁终与通关并缴。一 广东盐场岁办额课与诸司职掌所载不同,恐有那移迁就、乘机埋没之弊,宜令巡盐御史按查修举,或灶丁缺者量为佥补。”户部议覆,从之。

○吏科·都给事中黄钟等言:“日者,道路相传,车驾东出,逾夕而还。臣等闻之,不胜惊惧。昔宣庙时有以天下太平劝微行者,大学士杨士奇极言其不可,后果有群盗窃伏林莽,欲候驾至玉泉作乱。宣庙叹曰:‘士奇言不虚。’自此不复微行。即今京城内外盗贼纵横,又非宣德治平之时比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忘垂堂之戒!万一变起仓卒,何以处之。伏望居安思危,非礼勿动,则圣躬康豫,福祉无疆矣。”不报。

○辛丑升宣府龙门所千松嵯地方阵亡军士金成等三十一人各一级,仍给银五两营葬,其无子孙而父母存者银倍之,被伤者十五人各升署量赏如例。

○录狭西凉州卫罗罗墩获贼功,升领军指挥使杨佑等八人各一级。

○壬寅升江西·布政使张嵿为南京光禄寺·卿。

○癸卯遣太常寺官祭东岳泰山之神。

○改巡抚狭西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王宪为兵部·右侍郎。

○湖广梆州地震声如雷。

○甲辰授一甲进士舒芬为翰林院·修撰,伦以训、崔桐为编修。

○选进士汪佃、余敬勋、黄易、江晖、王廷、陈汪、应轸、刘世盛、曹怀、储昱、叶桂、章叶式、马汝骥、汪思、王三锡、史于光、陈沂、邝灏、史道、刘穆、杨士云、张星、廖哻、萧与成、林时、郑自璧、刘世扬、曹嘉、阎闳、李芳、汤惟学、黎贯、席春、王邦瑞、许宗鲁三十四人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同舒芬、伦以训、崔桐读书,命掌詹事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毛纪、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顾清教之,其余分拨诸司办事。

○降辽东定辽等卫都指挥·佥事 吴铠一级,指挥·佥事 赵铎、同知李昂各二级,坐达贼入边,守备不设也。

○乙巳赐故监察·御史李玑祭一坛,以工部·尚书 李鐩言其督工勤劳故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