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元帅,朱总官回来!”
“果真!”郭子兴闻言,急忙道:“快传!”
原来前些日子元相脱脱兵围**,**主将到滁州求援。**与滁州相去不远,一旦**被元军所破,滁州也就危在旦夕了,只是元军拥军百万,朱元璋最终守不住**,只得诈降,一番陈情将祸水引至张士诚队伍所在的高邮,滁州好歹保住了。
“元璋,收到你的捷报,元军尽数退了?”
“回元帅,元相脱脱已率大军至高邮,滁州无虞了。”
“好啊,好啊,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啊!”
朱元璋又将军情禀报一番,退出了营帐。
迎面碰上李善长,朱元璋便与他并排而走。“先生,你说下一步咱该怎么走?”
李善长笑着回道:“大人的雄心壮志可不在于这小小的滁州城。”
朱元璋踢了一脚地上黄土,“只是如今脱脱始终是个威胁啊。”
“元相脱脱倒也朝廷少有的人才了。一直想用改革救大厦于将倾,只是元朝是积重难返了,不是靠他发行至正钞或是推行至正新政就救得了的。更何况,他虽然结束了伯颜专权的局面,但是顺帝身边的权臣,弄臣又何止一个伯颜。”
“听说顺帝近来忙着造龙舟呢。”
李善长笑道:“咱们这位皇帝,不理政事,在歌舞玩乐上倒是花样百出。”
“先生以为,高邮张士诚与元军孰胜孰败?”
“张士诚的兵力对元军并无胜算。”
朱元璋摇摇头:“我倒觉得,脱脱如今独掌兵权,自古皇帝哪一个不忌惮,若是再加上顺帝身边小人谗言,恐怕脱脱此次不一定能得胜归朝。为今之计,也只有静待消息。”
“大人说得是。”
这一次神机妙算的李善长失算了,十一月元军至高邮,连战皆捷,可就在脱脱准备一举攻破高邮时,元顺帝突然下旨太不花代其掌兵,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安。张士诚的队伍转危为安了。
郭子兴闻此,立马同意了朱元璋所说的南取和州的提议。
朱元璋带兵势如破竹,不几日就有捷报从和州传来,郭子兴听闻十分高兴,令朱元璋全权负责和州军务。
朱元璋正与李善长巡视城防,远处传来一个声音:“朱总兵—”
二人抬头望去,一人正飞跑过来,是负责巡查的斥候。
斥候跑到,扑通跪地,不住地喘气。
朱元璋问道:“出什么事了?”
“孙元帅带兵来了!”
“孙德崖?他怎么会突然来此?带了多少人马?”
“总有几万人马。”
朱元璋闻言与李善长立马往城门口赶。
“孙元帅。”朱元璋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不知孙元帅带着这么多弟兄突然造访是…”
孙德崖向前半步,直言道:“早听闻元璋你带兵南下一路所向披靡,占了和州,我带着这些个弟兄守濠州几个月,如今已无粮草,同为红军,元璋你可不能忘了咱们同在濠州的情分。”
朱元璋拱手道:“元帅说这话元璋怎么敢当,莫说别的,同为红军兄弟,我必不能见死不救,还好和州如今尚且富余,请弟兄们尽快进城吧。”说罢转身拿出令牌,高声道:“开城门!”
一声令下,厚重的门板向两侧退去,在铁链与木轴的摩擦声中城门缓缓开启,
朱元璋与李善长站在城门一侧,听着红军踏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回响,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铁锈的气息。
“大人,孙元帅与郭元帅一向不对付,如今让他们进城,若是郭元帅知道了…”
朱元璋皱着眉:“我岂能不知郭元帅的脾气,只是同为红军,若是不让他们进来,岂不是要寒了红军弟兄的心。”
李善长再没说话,与朱元璋一同回了城。
城门再次缓缓闭合,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军队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街巷深处,只留下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朱元璋这边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一关过后更有一关,季晨那边可就轻松多了。整日泡在春风楼,温香软玉,红袖添香。
“宿主,宿主,你还记得任务是什么吗?”许久没有上线的小团子突然上线。
季晨听到脑海里突然传出的声音吓了一跳。“嘿嘿,记着呢,记着呢。”
小团子一脸认真:“跟我重复一遍。”
季晨想了一会,带着点心虚地说道:“让朱元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我看他这不是自己发展的挺好吗?”
小团子因为生气从白色变成红色:“好…好个屁,你看看都多少天了,任务还没完成!
季晨一脸惊奇地看着:“你还会变色啊,真厉害!”
“你还笑!我要投诉你消极怠工!”
季晨笑嘻嘻地说道:“好啦好啦,乖啦,我也不是啥事都没干,对不对?”他竖起三根手指:“明天,啊不,今天下午,今天下午我就去找朱元璋,等他把李扒头的水军接了,他也算是真正的水陆大将军了。”
小团子一脸怀疑地看着他:“暂且相信你一次。下次不许消极怠工,不然我就到地府投诉你!!!”
季晨听着小团子的威胁,只觉得好玩,却还是说了几句好听话,将小团子给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