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光照如意 > 第2章 养子

明光照如意 第2章 养子

作者:宁桐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3 18:48:37 来源:文学城

陆雁宁最终梳的是三丫髻,她头发实在多,双髻容易散不说,坠在两边还有些发沉,三髻分了一个在顶上,余下的头发就都能被梳上,特别利索。不过她只拦住了程玉珍说的红珠串,没能阻止她往头上插了两支小银钗。

程玉珍在娘家时学的是大户人家当家主妇的持家应酬,身边常年跟着三四个丫头侍候起居,看账盘算不在话下,会几道应付场面的菜式,裁衣绣裳也会几手,甚至还学了些与官宦眷属打交道的品鉴之流,谁都没想到她会嫁给一个农户。说亲那阵她母亲紧赶慢赶叫人教她学了些农妇用得上的,连庄稼地的活儿她都用心记了,还试了各种农具,可惜成亲十年,压根用不上她下地种庄稼,到现在除了算账,用得最多的居然是嫁人前俩月才学的梳头发。

陆雁宁见她盯着自己的发髻左看右看,手还在一大盒首饰里翻找,赶紧站起身,“阿娘,梳完头了,我去看看阿爹他们回来没。”

程玉珍已经挑了一支蝴蝶镶珍珠鎏金钗,“如意,再戴上这个,这个好看!”

那盒子里不是她外祖母精挑细选陪嫁的,就是她阿爹精挑细选买的,肯定都好看,陆雁宁捂着发髻摇头,“娘,我一会儿要去林子里,戴上它容易丢。”

“丢了也没事,娘还有好多呢。”前几年为了买地买宅子,陆家掏空了家里的银钱,程玉珍贴进去自己的嫁妆钱也还有不足,但陆雁宁的父亲陆科坚持不让妻子变卖陪嫁首饰,这两年家里缓过来一些,程玉珍的首饰盒还添了几样,而且家里的银钱进出都在她手里,因此听女儿说怕丢,她一点也没担心,又拿起一把小巧的牡丹花白玉梳,“如意,要不你戴这个,这个戴得牢实,丢不了。”

“下雨的时候我再戴嘛!”下雨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她可以多戴点给阿娘看,今天就不要了,陆雁宁捂着发髻扭身往外跑,“娘,我去看阿爹舅舅他们到了没!”

“如意!如意!你戴上试试嘛……”女儿一溜烟跑了,程玉珍只好放下那钗,叹了口气,收拾了首饰盒子,一边放回到箱子里,一边琢磨以后是不是将首饰换成金银锭给女儿做嫁妆压箱底比较好。

想到嫁妆,她立刻想到了女儿的亲事,儿子娶媳妇好歹还能在身边,可是女儿若是成了亲,那可就远了,打现在算,顶多还能在身边呆个七八年……

正惆怅间,忽听到外头热闹起来。

“阿爹回来啦!小舅舅!”

“哎呀如意,才两个月没见,你长了不少……”

“如意,你阿娘呢?”

是丈夫儿子和弟弟回来了,程玉珍满怀心绪立刻一扫而空,连忙往外头走,还没走到房门口,只听有男子声音越来越近,“珍珍,快来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回来!”

这声音一入耳,她脸上顿时浮起笑容,脚下不自觉更快了几分,边走边应,“相公!我在这里!”

还没迈门槛,就见青年男子捧着一个瓦盆迎了上来,身材高大健硕,容貌平凡无奇,眉目间透着一股朴实忠厚之气,正是她的夫婿陆科。

程玉珍跟他两情相悦,对他怎么看怎么顺眼,此刻眼光一落到他脸上,身子就忍不住靠近了过去,温温柔柔道:“相公,你给我带了什么?”

陆科由着她软绵绵倚靠在自己胳膊上,动了动手里的盆,柔声道:“珍珍,你看这个!”

程玉珍目光这才从他身上看向瓦盆,这一看立即心里一动,直起身目不转睛盯着盆里花草,惊呼道:“啊呀!是春兰!”

盆里一簇狭长的青绿叶丛,中间冒出的两支短短的花莛顶端各开了一朵绿色小花,清香扑鼻,正是春兰。当日她在闺中时学品鉴之道,据说因先皇和当今都好文雅,朝中大小官员便跟着爱些赏花观景作诗文之事,她母亲还特意请了人教她赏鉴兰花牡丹秋菊之类的名花。

“相公,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瓦盆是最常见的粗制盆,土也看着十分新鲜潦草,可春兰断不可能是路边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花。

“就在镇外边那片大林子里看到的。”

说来也真是巧,陆科父子俩接到小舅子之后就往家赶,谁知都看到镇子了,陆朝生人小憋不住要方便,路上下渡来镇上的行客不少,他年纪小还颇要脸面,不肯被人瞧见,便跑到树多的那片林子里,回来的时候说闻到林子里有好香的花香,硬要拉着陆科去找花,,家里本来也种花贴补家用,见儿子说得极为认真,陆科便拉着小舅子走了一趟,在那林子里转来转去,最后发现是一捧兰花。

那片林子在官府名下,因无人买下,只要不偷伐树木不偷柴火不占林地,镇司也就懒得管太多,“得亏向生鼻子灵光,玉辉说这是春兰,我想着你定会喜欢,就腾了两个盆,连根带土挖回来了。”

陆科将瓦盆往妻子面前送了送,“珍珍,你喜欢吗?”

春兰可是名贵花,程玉珍当然喜欢,但她更知道应该怎么说才能让夫婿开心,于是先将脸贴到他肩上轻轻蹭了蹭,再眉开眼笑接过盆,“当然喜欢!只要是相公送的,我都喜欢!”

陆科平素少言稳重的一个人,此刻被妻子哄得心里跟吃了蜜一样,正要凑过去也说两句悄悄话哄她脸红,忽听有人故意大声咳了两下

“姐!姐夫!你俩一会儿再说亲热话,先让我说两句给我点吃的,我寅时就出了门,到现在连口水都还没喝呢!”

竟没人留意到还有个人站在厢房门外,就离他们几步远,夫妻两人俱是红着脸赶紧站开了两步,程玉珍先叫了声:“玉辉,你来了。”

“我跟姐夫一起进来的,你眼珠子全落姐夫身上了,愣是瞧不见我。”说话的正是程玉珍的弟弟程玉辉,他是程家最小的孩子,年方十七,和程玉珍有几分相似,只要不开口说话,看上去跟个秀秀气气的书生一样,一身灰蓝色短打,提着个大包裹站在门外,对自己姐姐才瞧见自己颇有些幽怨。

陆科见妻子捧着花和人说话,便又将花接了回来,轻声道:“把花给我吧,仔细沉手。”

程玉辉眼睁睁看着他俩,忍不住牙酸,他是来收货顺带送些苗子上来,种苗的盆能有多大多沉,“姐夫,你眼神不好罢,就这么大点盆还能沉手?”

程玉珍和他是嫡亲的姐弟,感情一向好,听着没觉得害羞,还瞪了弟弟一眼,反而陆科被他说得不好意思,“我先把花拿到后头去。”

“好,相公,你放完花先吃饭,都在锅上热着呢。”晓得丈夫这是有意让出地方让他们姐弟俩好叙话,程玉珍笑着应了一声,跟着他走了两步,见陆雁宁和陆朝生姐弟俩正从院外头搬程玉辉带来的花苗,忙唤道:“向生,你也别搬了,先跟你爹去后头洗手吃饭!”

陆朝生比陆雁宁矮了一头,长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听到程玉珍叫他,小心翼翼把手里的苗盆放到地上,噔噔噔跑到她跟前,“娘,我先前吃过了,不饿!”

“不饿也要吃!就吃那点怎么长个头?”程玉珍板起脸,没好气地拿手指点点他额头,“你一会儿还想不想跟着去看林子了?”

“想去!”陆朝生赶紧大声道:“我要和大姐一起去看林子里的苗!”

“那就赶快去洗手吃饭!”程玉珍扫了眼他身上衣衫,随手给他拍了两下身上的土,“锅里有一碗才蒸的鸡子羹也是你的,打今儿起,你每天得吃两碗羹,以后就能长得和阿爹一般高了。”

“嗯!”他爹那可是没几个人比得上的大汉,陆朝生望望一边含笑等着他的陆科,重重地点头,“我要长得跟阿爹一样高!”

又想起来问弟弟,“娘,平安呢?平安起了吗?”

说到这个,程玉珍睨了丈夫一眼,“托你爹的福,平安今日起得可早了,这会儿余婆抱着他在后边顽呢,快去吃饭吧!如意,你也去后边看着平安,让余婆腾出手来摆饭,舅舅说几句话就来。”

陆科领着儿女往后头去了,程玉珍这才转过身,仔细打量了一番弟弟,“瘦了好多!这回可是转得够远的,辛苦啦!”

又瞅眼他拎着的鼓鼓囊囊的大包袱,领着人往正堂屋另一侧的房间走,“听爹说你这次去了好几个州,我还以为你要再过个把月才能回呢。”

“还好,也没走多远,就去了嘉定府和邛州雅州,本想再去石泉那边看看的,结果刚好逢上了几样苗种,就先送回来了。”

姐弟两人进了屋,也不关门,程玉珍先给他倒了杯水,待他坐到桌旁,自己才坐到了靠窗的榻上,指指程玉辉放到桌上的包袱,“这里边是什么?”

程玉辉一口就喝光了那杯水,紧跟着给自己倒了一杯,仰脖子又喝下半杯,这才回答,“这是在雅州那边给你们带的一点小东西。”

程玉珍在家时和父兄十分亲近,程家父兄每每出门回来都会给她和程母带点什么,出嫁之后也是如此,这会儿就没跟他客气,“这次出门觉着如何?听说嘉定那边有不少新奇物事呢。”

姐弟两个都是自小就看账本通买卖的人,程玉辉立刻就领会了她想说的,“有的看着新鲜,有的也就那样,新鲜的我额外拉了几箱回来,这几日等对完账,就放铺子里试试水。”

“反正你做主就行,铺子里的事可就只能你受累操心了,”程玉珍解下腰间系着的一枚佩囊,取了两张楮币出来,递给他,“你看看这些可够一个箱子?”

东秦立国后,君臣都是吃够了前朝那些足陌省陌银钱兑换阴私勾当苦头的人,很快就废了前朝的旧例,金银铜钱相兑一律按量换足,后来为便利外出行商游客又添了官出楮币,令太府寺左藏库在各府州县设了官办钱庄兑楮币,如今四十余年过去,大家都已习惯,日里皆是金银铜钱楮币混用。

一张楮币最小一贯,最多五十贯,程玉辉接过来一看,两张都是二十贯钱,他拿在手里没有马上收起来,“姐,你这几回加起来都够在县城买个铺子了,你干脆买一个,平日里我替你看着,反正我跟大哥出门上货多几箱少几箱都无所谓的事。”

程玉珍不假思索摇摇头,“那不行,在城里开铺子,买卖怎么也要过几手,户钞簿上就得挂个商印,以后要是读书赴考就得犯难了。况且县城离得远,我也不能积年累月地指着你跟大哥为我做事,反正镇上已经有个铺子了,家里日子现下也过得去,我就是想趁这几年为如意攒点压箱底,才找你做这些的。”

陆家祖籍在淮南,原是书香门第,落魄之后在显德年间随浮民入蜀,始终没忘本,传到陆科都会认字写字,若家中宽裕,说不定平安这一代就有想入科举的,如今朝廷有严律,商籍子弟不能赴考入仕,程玉辉也晓得这些,听她说了便也没再劝,将那两张楮币收了,从怀里另掏了几张写满了字的纸出来,“四十两,够两箱了,我拉那几箱的单子都在这儿,你回头照着数勾上,明日再给我,还是月底对账。”

他们姐弟之间做事一开始就说好了丁对丁卯对卯账算明账,此刻交割清楚,程玉珍从佩囊里摸出几把小巧钥匙,打开墙角那边的立柜,将包袱放了进去,“辛苦你了,玉辉!我晚些时候再看这里边的东西,你先去吃饭,吃完咱们先去庄子那边。”

“好!”程玉辉看她已经在锁柜门了,就往外走,走了两步,突然又走回来,凑到程玉珍旁边,小声道:“对了,姐,向生这孩子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程玉珍放好钥匙,拉了两下柜门确认了锁扣,侧着头皱眉看他,“向生?你是说他读书吗?他还有几个月才到六岁呢,乡学六岁开蒙,现在你姐夫教他先认些字,等到了六岁就送他去乡学,读得下去再去县学。”

“你们要送他读书?”

“送啊,只要他能读能考,就送他读下去,你姐夫那会儿是家无余钱供不起,如今家里供个读书人还是供得起的。”

程玉辉算是听出来了,他姐压根没听明白他想问啥,“可是你不是生了平安吗?”

“生平安跟向生读书有甚干系?”平安才刚出生,要读书也是五六年之后的事了,程玉珍莫名其妙地看他,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愣了下,突然回过味来。

“哦,我明白了!你是听谁说了什么怪话吧?”程玉珍沉下脸,拧起眉头,冷声道:“玉辉,不管是谁在你面前说了什么,我现下与你说明白,生了平安,向生也还是我们家孩子,是上了陆家户帖的长子,他和平安都一样,该怎么养就怎么养!”

“哎!姐!姐你别气啊!我就是瞎问问,我一直拿向生当亲外甥看的,姐……”程玉辉看她黑脸,连忙哄她,此刻又想起方才眼皮子底下的陆朝生,不禁后悔自己嘴快不过脑子。只看陆朝生那溜圆红润的脸蛋,比上次见面高了不少的个头,合身整洁的衣衫,他也该知道姐姐姐夫对朝生没有减薄,何况他们在山林找兰花时,陆朝生衣裳鞋袜蹭得糟污凌乱也毫不在意,显见得在陆家生活很是宽松自在。

程玉珍十岁那年程母才生了程玉辉,程玉珍是和母亲一起带大了幼弟,跟他感情向来好,被他哄了几句,火气略消下去了一些,但她心思精明,这会儿稍微寻思下就已猜到程玉辉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觉得他们会因为有了平安这个亲生子,就嫌弃向生这个养子,“玉辉,你一向不爱听人说三道四的,是谁搬弄到你面前了?连我和相公都还没听说过这些闲话,谁的嘴这么长,竟说到程家去了!”

程玉辉张了张嘴,还没说出口,程玉珍却在瞧见他脸上那丝尴尬之后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是程凤跟你说这些的吧?”

程父前后娶了两位妻子,程凤是头一位妻子王氏所生,生完程凤没两年王氏病故,又隔了两年程父娶了郑氏进门,郑氏生了两子一女,程玉珍和程玉辉上头还有个哥哥程玉海。

只要是和大姐有关的事,他娘和二姐总是一猜一个准,程玉辉暗暗叹息,“姐,你别气了,我其实也觉得大姐说得不靠谱,所以才想问问你……”

大姐?程凤可没有当长姐的样儿,那些年耗尽了父女情分,和他们姐弟三人更无手足之情,程玉珍皱起眉头,看了眼弟弟,飞快过了一下上月父兄来时的情形,沉吟道:“玉辉,你是不是……”

程玉辉等着她说下去。

程父和郑氏感情笃厚,郑氏很会过日子,虽与王氏程凤母女有些旧事难平,却并不沉溺其中,也没想着将儿女拉扯其中,程玉珍与哥哥程玉海出生早,与程凤在程家相处的日子不短,是亲身经历之后才对程凤视同陌路,但程玉辉出生没多久程凤就出嫁了,程玉辉对其知之甚少,程玉珍想着这些,对他那声大姐的怨气消下去不少,将喉咙口的话吞了回去,平息了语气,慢慢道:“玉辉,我们是按照朝廷收养弃儿的规程收养的向生,也是按规程在户帖上添了他的名字,既然姓了陆,在我们眼里他就和平安没分别,我们养大他们兄弟俩,以后他们也要给我们养老送终。我不晓得程凤在你面前都说了些什么,但向生的事,是陆家的事,从头到尾都轮不上程凤来操心。”

她说得心平气和,程玉辉却听得脸红,尤其是最后那句,“姐,我不是……”

程玉珍没让他说下去,拍拍他胳膊,“我不是说你,你是我亲弟弟,我晓得你不是嘴长的人,你是怕我们待向生不好。”

程玉辉见她这么说,忙不迭点头,“姐,你不怪我多嘴就好,其实我就是想问问你和姐夫的打算,要是你们不养向生,不如给我养……”

程玉珍本来心头十分气愤程凤在弟弟耳边搬弄是非,只是姐弟二人数月不见,她不想见面就发火,不料程玉辉居然还有这念头,一时间竟被逗笑了,“你倒是想得简单,不说别的,你想过没有,你还没开始议亲呢,这会儿突然多了个儿子,等议亲的时候让人家姑娘怎么想?”

程玉辉挠挠头,他前两年才开始跟着父兄跑生意,很乐意多跑地方多见识,如今正在兴头上,对议亲并不热衷,“我才不管别人怎么想,真要是我养了向生,到时候我就把话说在前头,娶谁都得认下向生才能进门。”

未婚先有个儿子,只怕媒婆都不愿上门,他还想挑三拣四,程玉珍哭笑不得,“哎哟你可别再说了!得亏我们一早就决定好留下向生了,这要是依你这行事,爹娘都得怨恨我!”

弟弟是个厚道肯干的善心肠,可也实在有点憨傻,她觉得自己还是找机会和母亲说一说,“好了,不说这事了,这么早赶路,肯定饿坏了,余婆特意做了你喜欢吃的梅菜肉包。对了,你今日走了船渡,觉着如何?”

向生的事已经从姐姐这里得到了明确的答案,程玉辉那缕为他担忧的心绪也就散了,“若是不带今日那些苗盆上船,船渡比雇车要少个几十文,只是必须赶早不能迟,若是我和大哥来,赶早渡也成,若是爹来,那就还是雇车罢,时间宽裕些。”

这是心疼孝顺程父不愿他赶时间太过辛劳,程玉珍含笑点头,“快去后头吃饭罢,我先去看看你带的花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