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远东第一美人蝶,表演技术我最强 > 第93章 旧电报拼凑真相

四科设置在一幢二层小洋楼里,整个二楼都被打通,改造成一个超大收发室,十几张桌子两两相对排成四列。

桌上整齐排列着发报机和收报机,二十来个男男女女不是戴着耳机监.听,就是在纸上写写画画。他们科长欧阳强一张四方脸,像是没睡醒般,眼睛总是半眯着。

当王人庸带着何清澄找到欧阳强阐明来意后,欧阳强非常配合去档案室翻找之前的电报记录。

一会儿,他们看到欧阳强拿着两个文件袋从档案室走出来,清澄有些好奇总共就两条电报,需要这么多纸吗?可当欧阳强在桌上摊开那些电报的时候,清澄才发现这是近期从徐州城截获的所有电报。

王人庸首先挑出有明显日期的电报,然后是有明确人名的电报,再有就是清晰指示的电报,就这样前前后后拿了二十来张电文。

他边拿边对清澄教导道:“咱们阅读杂书的时候还得联.系.上下文,所以情报分析也不能光看一条电文。”

道理清澄还是明白的,确定目标,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填充模型最后进行预测,这个和她们统计学的要求不能说类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为了方便整理,清澄问四科的同志借了纸笔把已知的情况写下来:

3:00 特务突袭

3:45 某同志发报“九只耳已叛变”。(可能是百灵鸟发报)

19:53 亚美同志发报“百灵鸟已经叛变”

光看这几条电报,他们无法补充3:00-3:45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他们的目光聚集到最早的那份电报上,他们发现十人团不是最近才盯上九只耳。

早在清澄来徐州前,九只耳、季校长、李亚美还有春苗印刷厂等外围机构,都在他们的监控范围之内。

戴组长还亲自联.系.了当地的巡捕房帮忙布控,因为巡捕房里有一个职位很高的潜伏特务可以直接下命令。

而当时胡玉坤和菜头,他们参加了东洋基地的外派任务,为了任务的保密性,他们几乎切断了同本地同志的所有联.系.也没回家。

故而没被特务列入监控名单。另外对白皓月他们也没花精力监控,可能戴组长觉得他不重要。

所以特务来徐州城是早就预谋,至于为什么光监控不逮捕,可能戴组长还没找到他想要的东西,或者戴组长还有些事没办完,再或者有什么突发事件打断了戴组长的部署。

这时,清澄和王人庸相视一笑,他们两个同时想到那个明文发报的同志,老王挑出那张明文发报的纸稿,询问欧阳强这张电文是哪个电台发出。

“不知道,这个电台我们第一次监听到,是个民用电台的频段。”欧阳也是满脸问号,忽然眼睛一睁,同他们聊起一桩怪事。

差不多一周前上海军.委.办事处,收到一个代号为铁肩的同志寄来的密码本,让军.委转交上海站,他们只知道寄送地是一个叫凤泉镇的小地方,里面有一张用报纸拼贴的纸条,写着:徐州巡捕房密码。

军.委看是巡捕房的密码本,就把资料转给欧阳强了。随着密码本的还有一个录音盘,欧阳打开听了后发现,录音内容就是那条明文电报,一字不差。

凤泉镇?不就是凤山脚下的小镇。怎么又是铁肩?就算真是铁肩,胡玉坤怎么会把东西寄给军委,而不是寄给二科,不对,胡玉坤那个时候已经牺牲了,清澄脑袋都快想破了都没想通。

王人庸听完敛起笑容让欧阳强把这个录音盘放给他听听。真是一个谜题接着一个谜题,乘着欧阳科长去拿录音盘,清澄小声问道:“领导,到底谁在冒充胡玉坤给我们传消息,会不会是郝大伯?”

“不会,东西肯定是徐州城传出来的,我怀疑寄东西的‘铁肩’,就是传送进攻.部.署.图的‘铁肩’。”王人庸斩钉截铁的回道。

“可一个月前徐州城就已经被封锁了,出入物品都被严查,别说密码本了,就是苍蝇都飞不出去。”清澄急忙补充道。

“你确定没人出去?”王人庸眯着眼睛反问道,“不会是你家那位发的吧?反正他行军会路过那。”

“不是他,军.委一周前刚收到包裹,寄东西至少再提前一周,那会儿他还呆在徐州城,他临走前寄的《晋书》,我昨天刚收到。”清澄直接否认,“再退一步说戴组长也在呢,就算出了城他和他亲信肯定是重点监控对象,谁敢顶风作案。”

“你别小看他,顶风作案不是不可能,只是没必要。巡捕房的密码本与蒋校长的反动阴谋比起来,重要性差太多。到底是谁啊?”王人庸越分析眼中迷惑越多,急的他直抓脑袋。

在十人团的阴影下,徐州的同志已经不是顶风作案了,而是逆着十级暴风雪砥砺前行。不过他们还需要搞清楚徐州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要看‘谁’是最终获益人?”欧阳强费力的捧着整台录音机来到收发室,四科的小同志看到立刻上前帮忙把那个大铁盒子安置到桌上。

欧阳强把军委转过来的密码本也递给王人庸,清澄在边上看着那本手掌大小的牛皮本子,每页都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密码,而且整本密码本均为手写。

“清澄,活见鬼了,真是胡玉坤的笔迹,是他抄的密码。也只有他这么仔细,会把波段和电台编号都写清楚。”王人庸眼睛瞪得的溜圆,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他捏着本子的手有些颤抖。

“领导,我们要相信唯物主义,人死不能复生。”清澄拍着王人庸的肩膀安慰道,“东西可以是胡玉坤同志生前抄写的,但是传送的人肯定不是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是清澄狠心要打破老王的幻想,老王是二科的领导,他不可以被自己的情感左右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他们要理解胡玉坤真正的用意,不能让他白白牺牲。

欧阳强也搭在王人庸的肩上,让他先听一遍录音,确切的说是个明码播报的录音。

“出现袖珍相机,自裁135胶卷,可能是苏特。”

录音里有个男人在讲话,还伴着沙沙的杂音,男人的声音有些小,把录音机放到最大声才勉强能听出些关键的字来,他们猜测安装监听器的地方可能在桌下或者窗台,是个离电话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除了这一段能听清楚,还有之前的一段好像是领导在训话,让手下人把谁放了,又对谁做了什么保证,其他的内容杂音太大根本听不清楚在讲什么,可以确定的是录音现场至少有三个人。

王人庸把开头的那段反复播放了好几遍,终于听清楚一句“明天牢…绝对……不到一个记……编辑”。

补全这句话就是:明天牢里绝对见不到一个记者和编辑!

这下清澄才想到当时在牢里有人在捞她,立刻汇报:“领导,当时有两伙人在捞我,一个是奎爷,一个是高峻霄。”

“高峻霄就算了,你凭什么确定奎爷是来捞你,而不是捞别人?”王人庸狐疑的问道。

清澄向老王解释她在牢里的时候,有个巡捕房的便衣队长一路问优待号的人‘认不认识奎爷’,别的人都不承认同黑(颜色)帮有关系,只有她承认,然后那人就想捞她出去,结果被高峻霄截胡了。

当然她也不是随便揪住一根救命稻草,早在给奎爷写专题报道的时候,她就利用奎爷土皇帝的优越感,表示想给给奎爷演场大戏看看。

有可能挑战他权威的一些小卒子会冒头,到时候请老人家修理一下那些不长眼的东西,戏才能继续演。

“你啊,太冒险了,也亏得那老头实在闲的无聊,才会陪你玩游戏。”王人庸摸着下巴陷入思考中,“便.衣.一般是管.刑.事或者大案的.警.员。”

他问了一圈,说明他也不知道奎爷要捞谁,不过他应该是录音里的其中一人,而夹在刑.警.队.长和奎爷之间的那人,差不多是署长或副署长级别。

还有找署长的人被称作三爷,应该就是奎爷的亲弟弟花三爷,基本意味着见令如见我了。

“奎爷出手,不会找副职,一定是找巡捕房的最高决策人,而且这个声音就是后面明码播报的那个人,虽然音质太差不好比较,但两句话的语气语调一模一样,连口音都一样。”清澄仔细分析着录音。

“‘铁肩’为什么要把录音带和密码本一起寄给我们呢,有什么深意吗?”王人庸又陷入沉思。

“我觉得这段录音应该是铁肩同志录得,大概是为了窃取密码本做准备。谁知意外录下了别的东西,比如署长是个潜伏特务,可能还有更多。”欧阳强一语点醒了王人庸和清澄。

当屋里出现一只蟑螂的时候,看不到的角落里已经爬满蟑螂了,清澄清楚不止我们的同志会深入敌人内部,敌人的棋子也会落在我们的队伍里,胡玉坤应该还有其他发现。

但是伍豪亲自定的规矩:他辖下所有情报人员不许在组织内部搞侦查。即便这样会让自己处于被动局面,可放长远看维持了内部的团结,还是有益的。

所以摆在胡玉坤眼前有两个选择,一,违反规定搞侦查,清除内鬼,二,当做没发现,该干嘛干嘛,但会对某些怀疑对象保持警惕。

“领导,百灵鸟什么时候被安排在两个重要人物之间?”清澄严肃的问道。

“一个半月前。”王人庸说完微张着嘴久久没有合上,他大概明白了清澄的提问。

时间哪有这么巧,刚好出事前做了人员变动,看来胡玉坤还是选了第二条路,而他的怀疑对象其中一个就是九只耳刘仁堂,可惜徐州城没有严格按照单线联.系.的规则。

加上戴组长有备而来,不知道百灵鸟“锁”的功能发挥几成。

叮铃铃——

刺耳的铃声打破沉寂的空气,欧阳强接起电话应承了几句,同时向王人庸使了眼色,王人庸接了灵子,对清澄吩咐继续整理情报,然后就被欧阳强拉去办公室里接电话。

等两人离开清澄仔细对比了一下两张关键的发报内容,亚美同志在相对安全的屋子里发了7个字,而徐州的军用电台只发了6个字。

清澄用右手点着桌子,模拟当时的发报,别看只差了一个字,实际发电报的时候能节约20-30秒。

如此争锋夺秒,说明徐州城的同志外部情况更为紧迫,发报人得用最简单的话语讲清楚情况,当然也可能只是语言习惯问题。

至于那封徐州出现苏谍相机的明文电报。在徐州城时,她还不太理解那位同志为什么要这么干,明文发报不是被敌人也知晓了吗,现在看来这招极妙!

他把敌人播报过的内容用明码再发一遍,既能提醒到组织,又能保密自己的身份,一定程度上还会扰乱敌人的视听,让各方势力都想来掺一脚,把水搅浑,一石三鸟。

这种九曲十八弯的手法,清澄不禁感慨,咱们二科真是人才济济啊。

清澄又顺便翻阅了截获的其他电报,都是些日常任务,要么是加密电报,但是从那些普通电文里,清澄察觉出一丝异样。

戴组长怎么总是给一个错误波段发加密电文呢,然后收到好几张通联错误的英文警告语。

通联错误的代码都是设定好的,和打错电话时,接线员提示你“您拨打的电话是空号”一样,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他一次错,总不能次次错吧,真是奇怪!

“你也发现这几条通联错误的电报了。”四科科长欧阳强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特务试图通讯的频道是一个中波段,中波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靠地波,只有一小部分以天波形式传播.只能传播约二三百公里,而且由于传播途径限制,白天很难接受到中波,只有在晚上才能接收到。”

对于电报的专业知识,清澄也只是了解些皮毛,所以对于欧阳强的专业科普,她听得一知半解,但是清澄波捉到了关键信息就是,戴组长到了徐州城后,晚上才会联系那个错误波段。

所谓夜黑风高月,杀人越货好时机,连续好几个晚上通联错误,戴组长的动机更可疑了。

清澄说道:“欧阳科长,我虽然对无线电没这么专业,但是我曾在洋人的船舶通讯组学习过,船舶通讯一般用长波,但是有人提出用中短波,通过海面上的固定信号中转站,把信号传回陆地上定向的位置,这样更稳定,还不会泄露位置。外国有些近海地区已经在造中转信号塔了。”

触类旁通,清澄大胆猜测在中波可以接收到的地方,那可能是个信号中转站,特务发报,相当于触发一下中转站的开关,再由中转站发出真正的电文。

“嗯,有这种可能,特务费经心思搞中转站,无非是想隐瞒真正的情报接受地,可中国每个省市都有特务,蒋校长喜欢渗透到别人家,都是公开的秘密,除非是……老家。”欧阳强的眼睛又睁开来瞥向清澄。

清澄无声的点了点头,另外距离徐州城二三百公里的地方,无非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河南就算了,乱成一锅粥了,中转站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安放。

而江苏是特务的老巢没必要搞这种事,山东本质上算别人的地盘,当中转站有点浪费,一半地区还陷于战火中,只有安徽可能存放中转站。

“小何,你还记得你去徐州前,我们内部出现一次极为严重的泄密,最后用你的方法排查出攀枝花、徐州、婺源有问题。江西婺源离安徽最近的地方只有一个短波的距离。 ”欧阳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小智,今天晚上开始监听这个中波段和婺源附近的电波,有没有同步的。”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清澄真是佩服欧阳这种记性好的人,这么久远的事情她早忘了,如果在她去徐州前,就有泄密风险,那九只耳很可能不是第一次当叛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